公元1660年八月十九日,入宫仅仅四年的鄂宁因哀思爱子,身染重疾一命归西!这使福临深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疏于政务。
福临与鄂宁的感情不是因鄂宁貌美那样地单纯。那是一种夫妻互敬互慕真挚的情感结晶。据史书记载,鄂宁常助福临批阅奏折,并会提出一些相当有益的建议给福临参考。
更为可贵的是,夫妻二人同对佛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儿。时常因一句佛理而辩论至深夜。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我我的小夫妻,而在于理性的相互促进。
福临最欣赏鄂宁有着一颗慈善的心。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鄂宁也往往为他们说情。
突然失去此生唯一情投意合的爱妻,福临真如五雷轰顶,神疲心伤!从此不再理政务,一心向起佛来。
福临因鄂宁之死,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惑之中,心灰意冷到了极点。这时只有佛学理论使他还有所寄托,他萌出家之念。
但是在庄妃及众大臣的极力反对之下,福临未能如愿。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夜,年仅二十四岁的福临因天花而走到了他生命的终点。
当夜福临拖着病体下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立完遗诏,当夜驾崩追随爱妃鄂宁而去。
从此江山又易新主,一代大帝康熙从容地走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施展他一生惊心动魄的政治抱负。
鳌拜这几年苦心经营,终于得到了回报。福临一死,自己以辅政大臣的身份高居政治核心圈儿而志得意满。
福临死前的遗诏实为‘罪己诏’,本来他亲汉重满,锐意改革是他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政治佳绩。可没想到临终前却全盘否定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许是因董鄂妃之死对他打击太大,临死前已然昏了头。
这‘罪己诏’一发,得利的是满州贵族们。单从辅政大臣的名单中便可看到,汉大臣们被无情地排挤出了政治核心。
皇帝一死,朝廷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福临的一封‘罪己诏’同时也使庄妃措手不及。人都死了,再改遗诏已然不及。
睿智的庄妃为了仍能左右朝局,马上派人到首辅大臣索尼家中提亲,将索尼之子索额图之女赫舍里内定为未来皇后的不二人选。
庄后的权柄算是保住了,可有一人最为冤枉,他就是安亲王岳乐。福临主政期间,岳乐毫不动摇地支持了福临的各项改革,可是未曾想,福临死前却全盘否定。这无疑给一直支持改革的岳乐当头一击。
也许在福临死前的一段时间里,岳乐已经与福临产生了矛盾,只是史书上没有记载而矣。否则福临的遗诏中辅政大臣不可能没有岳乐的位置。但事实是岳乐被福临遗忘了。
失去了权柄的岳乐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鳌拜与遏必隆首先向岳乐发难,以福临‘罪己诏’为借口,将岳乐发配至广东并削夺了其亲王的爵位。
鳌拜有他的打算,岳乐与锦天同是当年自己的政敌,势必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的打算是通过尚之信之手在广东除掉这二个人。因为尚之信早就投靠了鳌拜麾下。
江山易主,一朝天子一朝臣。鳌拜虽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贬谪锦天,但他却赋予尚之信更大的权力。任命尚之信的亲信吴尚龙为广西巡抚、尚之信本人兼广东巡抚。事实上将锦天这个两广总督的权力架空了!
如今的锦天日子更加艰难,两广之地的财政大权尽归尚之信。虽然此时的路已然修通了,可是尚之信却扣着粮草不准发往韶关。
当兵的饿着肚子,如何能安稳得下来?锦天几番向朝庭求助,可是得到的结果一直都是毫无言信。锦天也不傻,他知道是朝中的鳌拜在暗中使坏,势要将自己手中这仅有的兵权也夺掉才肯罢休。
锦天不是个爱权力的人,可是他却爱国。他看到了鳌拜、吴三桂、尚之信这些人的狼子野心。如果此时自己主动放弃这微末的兵权,将来一旦有事发生,那大清危矣,国家危矣。
为了国家他也要守住兵权,可是当兵的饿着肚子呢,能守得住吗?正当锦天愁肠百结之时,岳乐来到了广东。岳乐来到广东直接投奔锦天而来。老哥儿俩久别重逢,自是唏嘘世事变化无常!
岳乐见锦天也是愁容满面不禁笑道“锦王爷,想开些吧。现在是苏克萨哈,鳌拜一般人掌权。你我能保下一条命就算不错了。”
锦天轻展眉头,倒背双手边在厅中踱着步边道“我不是为自己而愁苦,而是为我那八万精兵的粮草问题而发愁呢。”
岳乐拍拍锦天的肩头道“鳌拜真乃无德无义之人,他与你我有仇怨也就罢了。那士兵可是国家的,他与尚之信居然连兵粮都要克扣,真是不顾国家利益。此种小人若长期得势,那国必危矣!”
“更加危险的是我那表哥吴三桂与尚之信。此二人野心勃勃,迟早必生事端。等到了那时,你我手中无兵,那么我大清南方半壁必尽归敌手矣。”锦天忧心冲冲地言道。
岳乐握住锦天的手道“如今朝中一心为国的忠臣剩不下几个了。你我哥俩需得独善其身,能忍则忍。待得国家需要之日,也好奋起为国效力。”
锦天皱皱眉道“你我自当不必说,能忍一定要忍下去。可是我那韶关的八万精兵如何忍?他们正在忍饥挨饿!”
岳乐慢慢坐下,凝眉细思片刻说道“当年本王远征四川张献忠部,因蜀道艰难,粮草调运不济。为保军粮,我曾边围困边让士兵屯田,解决了大部分军粮呢!”
锦天闻听,激动万分,猛地将岳乐搂住道“老哥呀,你一句话可是点醒梦中人了。如今并无战事,正是屯田的大好时光。当下也只有采纳老哥之法,命军士们屯田自给自足。”
岳乐见锦天赞同他的想法,哈哈一笑道“还有你高兴的事儿呢。如今本王被贬至岭南正无事可做,你又要坐镇梅州,不如将屯田之事交付于我怎么样?”
两位坦荡的君子,一心为国着想。他们之间从来没有权谋之思。锦天当下修书一封交与岳乐道“那就烦劳老哥了。这是我的委托信,你到韶关之后可将此信交于现任守将。他对你的命令必会言听计从。”
岳乐接过锦天手中之信动情地说道“锦王爷一片公心为国,有朝一日玄烨亲政,必会体念你的忠心。我们哥儿俩就一同逆境中共勉吧!”
时光荏苒,不觉到了康熙八年五月(1669年)。康熙以一群少年智擒鳌拜,结束了长达八年之久的鳌拜专权历史。
在这漫长的八年时光里,锦天已然由一个青壮年成了一位充满政治智慧的中年人。在他的治理之下,梅州、潮州、韶关等尚之信不屑插足的偏远穷恶之地已悄悄地成了粤东之粮仓。
岳乐助锦天在韶关经营的八万精兵如今已是兵肥马壮,成了捍卫广东的一支生力军。尚之信见锦天将如此穷山恶水治理得井井有条,物丰民乐!几番想派军驻进,都被锦天驱赶回珠三角。
如今的广东已然成了二强对峙的局面。锦天与尚自信各自为政,谁也捍动不了谁。
康熙收拾掉内患鳌拜,将目光转移到了三藩。康熙十二年春,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不似福临般优柔寡断。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
而后,康熙帝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准。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疏朝廷,请求撤藩,实则希冀朝廷慰留于他。
对于吴三桂的真实意图,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他认为,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于是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允其撤藩,还派专使至滇,雷厉风行地经理撤藩事宜。
康熙毅然下令裁撤三藩,同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他下旨恢复远在广东的岳乐亲王爵位。并命他火速回京统御北方兵马,以备不测。
康熙同时严旨于锦天,授他扩军招募之权。严密监控广东尚之信的一切动向。二王接到皇命,深知大战将至,皆不敢怠慢。岳乐甚至连向锦天辞行的时间都没有,接到圣旨后日夜兼程由韶关回到北京城。
锦天这边也不敢怠慢,首先他从韶关急调五万精兵于梅州。做好了应对尚之信谋反的准备。同时锦天为了稳住尚之信,命人修书请尚可喜来梅州叙旧。
锦天的目的很单纯,希望尚可喜劝解其子以大局为重,如吴三桂叛清,且不可随波逐流。尚可喜来到梅州后,向锦天保证:绝不允许尚之信叛乱。
送走了尚可喜后,锦天并不放心。他亲自命潮州、梅州及广西部分郡县广贴招兵公告,开始了大量的征兵事宜。
天下初定,百姓归心!正是建设大好河山,为民谋福之世。吴三桂却逆天而行,举起了反清复汉的大旗。
吴三桂在云南开藩设府,坐镇云南,权力和声势早已达到了巅峰,他与清朝中央政府的矛盾却开始激化起来。吴三桂经营云贵数年,早把云南当成了自己私家之地。究其反因:就是康熙坚决要撤藩,动了他吴三桂的奶酪儿。
就清朝政府而言,最初使用吴三桂攻打南明政权,是为了建立其对全国的统治。为此目的,历时十数年,始将各地南明政权逐一消灭。
在全国平定之后,清政府亟需在政治上实现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在军事上裁减军队以减轻财政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