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充满感情地说道“皇太极最大的功绩莫过于对汉人的态度上,真可谓与太祖截然相反。他登基后,不但禁止屠杀汉人而且开始重用大批汉人为官。大明袁崇焕之子锦天将军现已爵至亲王,单从此点来看,如今的大清对汉人是何等地重视啊?”
洪承畴一听到‘锦天’二字,突然打断道“等等,你说的锦天将军是袁帅之子?就是那个将我俘获的锦天?”
洪承畴连发两问,问完用一种极期待的眼光等待范文程回答。范文程哈哈一笑道“正是,正是”。
洪承畴充满深情地说道“袁督师当年于我有提携之恩,每每念及袁帅,常不禁泪流惋惜也”。范文程何等精明,见今日谈话已初步打动了洪承畴。忙适时地问道“洪公可怨锦天俘你之过否?如若不怨,明日我带锦亲王来与您畅谈如何?”
洪承畴正色道“两军交战,各为其主。怎么能怨恨于他?我倒是很想与故人之子长谈一番呢”。
范文程心里一喜,他知道洪承畴的心理防线已经开始被突破。如果锦天与他所谈融洽的话,那么突破他最后的心理防线也就为期不远了!
带着成功的喜悦,范文程离开洪承畴之处后便匆匆赶往庄妃宫去汇报不表。单说洪承畴,范文程前脚一走,他就开始思虑着此番范文程前来所说的话。
洪承畴是个明眼的人。他早就看到大明江山朝不保夕,崇祯皇帝也绝非是那种能成大事的明君圣主。可是想到‘投降’二字,他心里仍存有深深的矛盾。
在他看来,自己身为大汉子民却委身降于满清小族,弄不好自己会成为千古笑柄,遭世人指责。这是一种大民族情结,他一时难以解开这个心结。
但他也确实看到了大清朝这边国力蒸蒸日上,君明臣忠的欣欣向荣之象。他也同时感觉到了自己从进入盛京城那时起,皇太极对他一直是求贤若渴、礼遇有加。他的内心很是感动。
刚才范文程的话又让他对皇太极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断定皇太极是个能成大事的人,说不定将来统一华夏的人就是他。侍奉在如此君王身侧,自己将来的政治前途不可限量。
他的心慢慢地开始松动了,而且他不想死。自己刚刚四十岁,正是建功立业的绝佳年龄。与其一死尽愚忠,不如暂且投降大清国。跟随皇太极这样的明君,再创一番丰功伟绩!想到这儿,他周身开始热血沸腾起来。
但他明白,自己若肯降,也不能被范文程一说就答应了。他是一位老道的政治家,要降清可以,但降之前自己得搏弈到自己想要的政治筹码。
那就是得皇太极亲自来,到时候自己给皇太极一个台阶,当着他的面投降大清。这样不但自己赚足了面子,皇太极也赚足了面子。
想好了决定,下一步他就要等着锦天来了。他要通过锦天将自己的意思转达给皇太极。
此时的锦天府内却是歌舞升平,交杯换盏之欢乐、祥和的景象。今日朝会罢后,锦天亲到庄妃宫向庄妃申请了一项任务。
这个任务就是:将软禁祖大寿的住所转移至锦亲王府内。锦天向庄妃承诺,如祖大寿逃跑,自己愿以项上人头谢罪。
庄妃何等英明,祖大寿在他府中休养。正好可借他们父子之情瓦解祖大寿的心理防线。锦天不但充当了孝子的角色,还要充当劝降者的角色!
她知道祖大寿乃锦天义父,锦天对大寿怀有深厚的父子之情。将这份人情送于锦天,又让锦天欠了自己一次!日后如果有事找锦天,锦天必会尽心尽力去办好。
一举三得的大好事,庄妃求之不得!故而庄妃一笑道“锦亲王尽可拿着本宫的懿旨将你父接到府中调养。本宫相信锦亲王绝不会私纵他返回大明”。
锦天千恩万谢后,高高兴兴地将大寿接至府内,并大摆宴席为义父接风。席间老爷子也是十分开怀,他风趣地说道“老夫是俘虏还是座上宾?”一句话出口,惹得众人哄然大笑。
这一夜锦天就睡在了大寿的房间。父子相守,道不尽的亲情之语。大寿感慨地说道“我儿,为父欲为大明尽忠,以后义父的全家老小就全靠我儿多多照顾了。”说罢一阵的叹息。
锦天在大寿面前仍像孩童,他调皮地钻进了大寿的被子里,抱着大寿粗壮的胳膊说道“好义父,你就别再我面前提什么死呀活的了?你不想投降,大清也不会杀了你,你就安心在我府中养老算了。儿为你养老送终!”
大寿翻过身来,用慈祥的目光看着锦天。眼中不觉流出了一行热泪。他伸过手来抚摸着锦天的脸说道“看着你,又让我想起大哥袁崇焕。他如果看到你有今日之成就,该是多么地高兴啊!”
锦天故意问道“我爹要是真的活着,他看到我有如此成就真的会高兴么?要知道我爹一生都在与大清为敌,可是我却在大清朝这边建的功,立的业呢!”
大寿正色地说道“会的,会的。我儿无论是在哪边建功立业,那都是令人骄傲的事情!”
机灵的锦天适时地反讥道“你说我爹会高兴,为什么义父却一天到晚寻死觅活地不肯降清呢?照理说他的儿子在大清这边建功立业,作为父亲理应跟着自己的儿子一起为大清效力才符合常理。”
大寿用中指敲了一下锦天的脑壳道“鬼精灵,你又在劝我投降大清。此番我顺利住到你府中,是不是皇太极授意的?”
锦天又调皮地问道“投降大清有什么不好?义父你这样死命尽忠在崇祯那里讨到什么好了?”大寿叹了口气道“你不懂。义父老了,现在对于我的来说,名节比生命更重要。所以我坚决不降”。
锦天不再调皮,正色地说道“义父可曾想过,如今我二位哥嫂与玉蝉妹妹可都在我府中。如果义父非要慷慨就义的话,那么到时候皇太极震怒,我根本无法保障他们不会被同时处斩。”
这是大寿最怕听到的事情。他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死无所谓,但不能累及家人。听锦天这么一说,大寿的心里又开始七上八下地难受起来。
第二日,锦天刚刚起床。范文程便派人传话过来,说是洪承畴请他过去一叙。锦天不敢耽搁,草草地吃过早饭。便匆匆来到洪承畴的住处。
洪承畴早就在屋内等候多时。见锦天进至屋中,快走两步上前一下子拉住了锦天的双手,上下打量着他。
只见眼前的年轻人大约二十几岁的年纪,面容略黑而不失英俊,双目炯炯有神;身材甚是高大英武,浑身散发着阳刚之气。
洪承畴看罢赞道“袁督师有这样一位英气十足的公子,九泉下亦可瞑目也!”锦天谦恭地向洪承畴鞠了一躬道“上次鲁莽,还请洪帅莫怪。”
洪承畴哈哈一笑道“败军之将,何敢怪你。当日若知你是袁帅后人,我不用你抓,会命人将我这颗头颅送至你的手中。好让贤侄立下一功。”
锦天见洪承畴对自己如此亲切和善,不失时机地说道“洪叔若想让我立功,不如降了吧。当今大清皇帝盼您归顺望眼欲穿啊!”
洪承畴微微一笑道“这一功我自当要送给贤侄。”锦天闻听立刻站起身来,以一种不相信的口吻问道“洪叔是决定归顺大清了吗?”
洪承畴看着锦天一脸惊异的表情哈哈大笑“不错,我想通了。归降!”锦天高兴得一把握住洪承畴的手说道“真没想到,我今天过来,洪叔会送我如此大礼。真让侄儿不知道说什么了!”
洪承畴突然正色地说道“降可以。但我有一个条件,贤侄务必要替我转达给皇太极”。
锦天忙说“只要洪叔肯降,莫说一个条件,就是十个条件我也会劝说陛下应允”。
洪承畴道“没那么多条件。我只要求皇太极亲来我这里,到时我当着他的面归降”。锦天闻听此言面露难色道“洪叔有所不知,现如今皇上身体状况极差。恐不能来也。”
洪承畴坚决地说道“除非皇上亲来,否则我不会降。”锦天无奈,只好说道“我马上到庄妃宫去回禀。将您的意思先转达给庄后,看她有无解决的办法”。
洪承畴奇怪地问道“怎么会去向庄妃禀告?堂堂大清国难不成是一个女人在当家?”洪承畴一生深受儒家礼数影响,骨子里还是很歧视女人的。故而如此问锦天。
锦天道“洪叔有所不知,庄妃绝非一般女子可比。她有很高的治国才干,其才华不比当今皇上逊色。自皇上病重后,朝中诸事皆委托于庄妃来打理”。
洪承畴闻听道“满人确与我大汉不同,我大明朝自开国以来,还是很少有女人理政者”。锦天笑道“洪叔心里还是有点瞧不起庄后,不过你见到庄后就不会再有歧视的念头了。她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人”。
洪承畴听到此,也不再计较。向锦天说道“既然是庄后在主政,那我当着庄后的面投降也可以。”
如此大事,锦天不敢耽搁,从洪承畴处出来立即飞马来到庄妃宫禀告。见到庄妃,他将洪承畴的意思向庄妃一一禀报。
庄妃闻听大喜道“看来我大清又要收拢到一位能臣了。无论如何,明天也要让陛下亲自去受降,这样才更显我大清礼贤下士之诚意。”
锦天走后,庄妃立即命人传来太医院的首席太医宴道子。她吩咐道“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药方,本宫只要求你保障明日陛下有一个时辰的清醒时间。你如若做不到,本宫杀你满门”。
老太医宴道子吓得屁滚尿流,磕头如捣蒜地说道“庄后放心,保陛下几日清醒臣不敢妄言,但保陛下明日半天的清醒,臣还是有办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