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4500000021

第21章 无冕之王——项羽(2)

范增比项羽更能看清刘邦,他知道刘邦是后患,既然是后患就必须铲除。范增也有弱点,他虽然知道必须除去刘邦,但是他却贻误了最好的时机,或者说他没有帮助项羽用速战速决的方法消灭刘邦。

而面对自己飞速成长的敌人,下手慢就是致命的伤。

线人的义气之举

此时的局面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看似实力悬殊,但两军对垒,成败往往还取决于一个更重要的因素——线人。

线人就是敌我双方在对方安插的眼线,既然项羽方有曹无伤,那么刘邦方面也有人。

这个人叫项伯。

项伯是项羽的堂叔,他在项羽集团中担任的官职是左相,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副手。项伯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私见张良”。

按理说项伯和项羽是亲戚,这会儿怎么胳膊肘往外撇了呢?况且当时的项伯是夜见张良,这万一让项羽发现了可是杀头的死罪啊。

说起来,这里面还是因为一个情字,因为项伯曾在秦朝时受过张良的救命之恩,所以,项伯欠张良一个人情。

在项羽即将对刘邦集团动手的前夜,为了答谢张良,挽救张良的性命,项伯夜见张良,并将项羽第二天一早用武力解决刘邦集团的绝密军情告诉了张良。

虽说形式上项伯是线人,但在情感上项伯和曹无伤却完全不同,项伯是为了救自己的救命恩人,所以在道德品质上,项伯要比曹无伤高尚得多。

项伯此时的出发点只是为了救张良,关于刘邦,他当然是希望项羽能得势,所以此次夜见张良的目的是为了让张良一个人逃命。

张良了解项伯,但是项伯却不了解张良。张良当时在刘邦集团是什么地位,张良是刘邦手下的“三杰”之一,既然你项伯冒着生命危险来向我通风报信是为了一个“情”字,那么我张良不能一个人苟活,要保住刘邦大军也是为了一个“情”字。

你项伯能为情冒险,我张良更能为情搏命。张良对项伯说:“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意思是说:我是替韩王护送刘邦的,如今刘邦有了危难,我却逃走了,这恐怕不够义气,关于这件事情,我必须告诉刘邦。

最后项伯无奈,只得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刘邦。

突发事件

那么,刘邦是如何应对这一突发事件呢?

刘邦得到这一绝密军事情报时,先是大惊失色,太史公对这段的描写是“为之奈何”。随后,刘邦立刻向张良求助。

刘邦此时为什么这么害怕,因为刘邦应该害怕。

且不说四十万军队对十万军队的气势差距,这实在是因为刘邦在进入关中之后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也正是这个错误让他现在后悔不已。

那就是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政治野心。一个人有野心和暴露自己野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可以这么说,你有野心和暴露野心之间相差个十年八年的不足为奇。

野心可以什么时候都有,但是暴露野心就一定要在你有实力暴露的时候才能暴露。

但现在刘邦有这个实力打败项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结果,也正是刘邦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从而招致了这场迫在眉睫的毁灭性的军事打击。

但好就好在,刘邦是一个能广开言路的人,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他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比如说是张良的意见。

张良面对刘邦的发问,他是怎么做的呢?

张良的做法也值得我们思考,当时的张良并没有像一个救世主一样赶紧把自己的救命锦囊拿出来,而是也问了刘邦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当时您不让项羽进函谷关的主意是谁出的?

刘邦回答,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意思就是有人向我进谏说占据函谷关,不要放各路诸侯大军入关,占有整个秦朝的土地,就可以称王了。所以,我听了他的意见。

这个鲰生又是谁呢?鲰生不是一个人名,而是古代鄙视人的贱称,也就是小人和愚陋的人的意思。

张良这一次的反问给刘邦上了一课,广开言路是对的,听取他人意见也是对的,但是不加判断的全部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铸成大错。

张良另一个问题就是,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也就是问刘邦,你估计一下,以您的军事实力到底能不能和项羽抵挡一下?

对于张良的这一个问题,刘邦没有答案,也无法回答。

太史公的描述是“沛公默然”。刘邦的沉默也确实就是这个问题的回答。

而张良两个问题的先后顺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这也正是刘邦的政治素养在遇见张良之后飞快提高的原因。

首先,张良没有一上来就尖锐地指出刘邦的错误,而是先让刘邦自己找出错误的关键和根本,让刘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再循循善诱让刘邦知道自己和项羽真实的实力差距,这样,刘邦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

在刘邦充分思考过自己的错误之后,张良认为把解决办法告诉刘邦的时机到了。这个时候,张良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的成败在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项伯。

张良对刘邦说,项伯虽然把项羽的秘密告诉了你我,但他仍然是项羽的人,他这么做也只是因为我曾经救过他一命,所以你现在就去告诉项伯,说你根本没有背叛项羽的意思(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的这个主意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认真分析了牵扯其中的人物。张良分析的第一个人就是项羽,项羽是一个性情中人,就连攻打刘邦这么重大的军事行动都是因为自己的情绪使然。所以可以肯定地说,项羽这个人虚荣心还是比较强的,只要你一示弱,或者是一屈服,他心中的这股怒火必然就没有了。

第二个人就是项伯,项伯能报自己的救命之恩,张良当然是感激的,但是张良现在毕竟认刘邦为主,所以张良必须利用项伯重义的性格。

刘邦立刻领会到了张良建议中的精髓。

在张良的指点下,刘邦立即实施哄骗项伯的行动。

项伯既然是项羽的亲戚,那么我刘邦也要项伯成为我刘邦的亲戚。

成为亲戚的最好办法就是结亲。

项伯一见到刘邦,刘邦马上敬酒,并且提出了愿意和项伯结成儿女亲家。刘邦的热情和提亲行为马上让项伯放下了所有的防备。

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初次见面,往往有一种陌生感,但是,刘邦身上却有一种沟通的天赋,他能够与人在第一次见面时,迅速击碎两个人之间的陌生感,这是一种非常强的危机攻关能力,也促成了刘邦与项伯一见面就结为儿女亲家。

虽然定了亲,但是日后的刘邦却根本没有和项伯成为什么亲家,这是后话。

在和项伯提到定亲一事之后,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刘邦又向他讲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话。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第一,我入关之后,丝毫不敢私自占有任何东西,登记了官民的户籍,封存了所有的仓库,都是在等待项将军到来再处理。

第二,我派人把守函谷关,实在是无奈之举啊,是为了防止盗贼随便出入,应付突发事件。我每天都盼望项王能来,怎么会造反呢?

第三,希望您能和项王充分地表达我的意思,前段时间确实是他误会我了啊。

刘邦这番动情的表演很快打动了项伯。

项伯连夜回到项羽大营,赶忙向项羽转达刘邦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上面这段描述透露出了两个信息,第一是项羽是绝对地性情中人,关于项伯怎么到了刘邦大营的问题竟然没有问责,只是一听刘邦服软就高兴了;第二是张良对项伯的猜测果然没错,项伯重的是一个“义”字啊。

项羽听了项伯的话之后,其反应是让我们始料未及,并且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项羽从心底里对刘邦还是蔑视的,他根本不相信刘邦可能会有什么作为,当时去打刘邦的时候也是带着“收拾这个兔崽子”的心态去的。此时的项羽依然没有了解到自己对手的可怕。

再看这两个人的心理反应:项羽这一边是“既然你认错了,那么这事儿就算了”;刘邦这一边是长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把项羽给骗过去了”。

于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千愁万绪就具化成了一场宴席,这场宴席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鸿门宴。

饭桌上的事儿

“鸿门宴”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曝光率最高的一顿饭了,也就是自此开始,中国什么事情都爱在饭桌上解决。不管是撕脸皮还是套近乎,“吃饭”似乎就成了千言万语的首发语词,虽无意义,但是必不可少。

鸿门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结束了,而关于此事的口水却没省下多少。关于鸿门宴之间的扯皮却因鸿门宴的结束而正式开始,并未有穷期。

鸿门,在咸阳的西北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东南的霸上。

鸿门宴其实就是项羽在鸿门这个地方请刘邦的一个饭局,精彩度大大增加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太史公司马迁精彩绝伦的描写。

让我们重现一下昨日。

此时,项羽对刘邦的态度因为项伯的活动而转了风向。其实,项羽当真也不想和刘邦翻脸,因为项羽觉得没必要,在他眼里,刘邦根本就不是威胁。

但这只是项羽的想法,并不是项羽集团的想法,因为范增没有这么想。

刘邦能来鸿门,这正是除掉他的大好机会啊!刘邦现在的示弱只能说是一种假象,他的实力远远不止他现在所表现出来的这些。

范增告诉项羽,必须要抓住这一次绝佳的机会。虽然杀掉刘邦在名声上显得很不仗义,但是对于这个超级无敌的后患,名声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了。

通过前述的分析,项羽这个人是非常在乎名声的,而且他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去杀死刘邦。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项羽竟然还认为刘邦不足为惧。所以项羽对范增的建议有一点点抵触,但没有办法,为了表示对范增的尊重,他只能勉强答应。

这个“勉强”在我们看来确实可笑。

这就像一个盲人马上要跳进火坑了,一个人告诉他前面是火坑,不能跳,这个盲人听了别人的意见考虑再三,说,好吧,我勉强不跳……

酒菜都备好了,就等着刘邦来了,项羽集团这一老一少各怀心事,项羽想的是吃饭,范增想的是杀人。

天刚亮,刘邦就带着张良和樊哙等一百多个人来了。

关于这个人数问题,也是刘邦集团认真考虑过的。他们有没有考虑到项羽要在这场宴会上下毒手?当然考虑到了。刘邦也不是不怕死,当然想多带点人来壮胆,但是带多了也没有用,就算你把十万人都拉过来也不算什么事啊。

刘邦只带一百多人,其实是用实际行动向项羽说明自己的问心无愧。可以说,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空城计。

我刘邦,就是来喝酒吃饭的。

大家分宾主落座之后,刘邦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大家都是混社会的,自然明白酒场规则,酒很快就喝出气氛。刘邦先敬项羽,再敬范增,最后与剩下人同干一杯。这顺序刘邦当然和集团谋士提前沟通过。

酒场的顺序十分重要,顺序是身份高低与重要程度的体现,弄错顺序会搅乱一场酒,使酒场失去和谐。因而酒场高手,最讲究顺序。

第一场,当年情

刘邦嘴一刻都没闲着,从刚开始两人并肩作战开始一直说到最近打的这几次胜仗,尤其是在说到项羽的巨鹿之战的时候,刘邦由衷地表达出对项羽的胆识和勇猛的钦佩之情。

这好听话的晕乎劲,不比二锅头差,几句话之后,项羽的自尊心已经让刘邦鼓吹到了极点。尤其是刘邦给项羽戴了“战神”的高帽子之后,项羽和刘邦的心理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第二场,解释误会

一说到误会,自然要找引起误会的人了,实在不怪我项羽误会你啊,实在是有小人作祟,要不是你的司马曹无伤诬陷你,我怎么会误解你呢?至此,项羽已经把一个人的性命贡献出来了,这个人就是曹无伤。

第三场,吃好、喝好

项羽和刘邦是越聊越欢,越聊越畅。范增在旁边越看越生气,还真把这里当馆子了。

在范增对项羽使用了使眼色、打手势、装咳嗽等一系列暗示方法之后,项羽还是无动于衷。

范增大怒,你不愿杀,我来杀!

带着一队人马忽然杀进来必然不行,因为刘邦虽然人少,但也带着一百多个侍卫,想必也都是武功高强的人。而且关于刺杀刘邦的计划项羽并不知道,只是范增心里的小鼓,所以杀进一队人马之后,项羽方面的人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那么好吧,我自有办法。

范增对大家说,光喝酒吃肉有什么意思啊,我们在饭桌上添一个小把戏给沛公助助兴怎么样?

于是,范增请沛公观看舞剑表演,这个舞剑的人就是项庄,其实这个项庄根本就是一个刺客,范增叫他来的目的也正是让他在舞剑的过程中借机杀掉刘邦。

在宴席中间拿这种小把戏助个兴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因此,刘邦和张良一看就知道来者不善。本来刘邦这次来心里就打小鼓,现在这个舞剑的项庄又一直盯着自己,刘邦虽然有所察觉,可在人家地盘上而且是在吃饭的时候,平白无故的发作不大礼貌,只能心中暗作戒备!

鸿门宴之所以热闹,是因为人物一个一个出场。

还没等到项庄舞剑,就又出来一个人——项伯。项伯这个人的政治素养是非常薄弱的,夜见张良,泄露重要军事情报就是最大的证明。

项伯非常清楚这个临时节目的真正意义,并且这个时候刘邦和他的关系转换已经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节骨眼儿上了,也就是说,项伯即将和刘邦成为亲家。

为了保护刘邦,项伯便主动要求与项庄对舞。项庄刚刚拔剑起舞,他也立即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保护着刘邦(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这样一来,就破坏了范增杀刘邦的计策。

鸿门宴上的杀气渐重,但此时的项羽还浑然不觉,只是对场上的表演看得津津有味。

同类推荐
  • 霸明

    霸明

    如果一个特工少校穿越到明朝花都。妻妾成群只是初级梦想,争霸称雄方是男儿的志向。不过首先,他得将土匪、鞑子和贪官污吏铲除干净。在能在这一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大明留下重重的一笔。格格、贤妻、秦淮风月,这是每个男人梦想的开始。
  •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 曹狼

    曹狼

    虎,生性勇猛,智谋不足。狐,狡诈阴险,勇武欠缺。一梦千年,重回汉末,成为曹家第二子,曾经的魏王曹丕,他不做虎,不为狐,誓做凶狠的狼。集天下英才,还天下太平。且中间些许趣事,又是否如历史一般改朝换代?请客观细细品来。故事正式开始。
  • 大凉山旧事

    大凉山旧事

    一部中国式山野田园牧歌一帧帖旧时代的诗意画卷一份都市霓虹里最遥远的乡愁
  • 喋血红尘

    喋血红尘

    本想平平静静的度过一生,却被无情的命运搅得鸡犬不宁,既然上天不肯给我安宁,我便要把这世界也搅得天翻地覆,让这整个世界,都因我而颤抖不停!师父死了,母亲死了,我连亲生父亲都敢杀,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我怕的?真命天子,街边百姓,众生在我眼里皆是一样,逼急了,我什么都敢做,因为我早已经无所畏惧!
热门推荐
  • 惊梦一刀

    惊梦一刀

    邱十一没有刀,但他是最厉害的刀客阿撸最是有情,所以他成了屠夫黄徒最是洒脱,于是他为情所困不懂不懂世事,却畅游于林有兴趣请加群164699089,希望大家多给建议
  • 学长大人请接招

    学长大人请接招

    一封带着心意的情书,却被他扔进了垃圾桶;一次次的追爱攻势,他却无动于衷。他冷冷地说:“我永远都不会喜欢你的。”而他说:“明明是我先遇见你的,为什么你喜欢的不是我。”因为一句话,让她明白自己跟他的差距,她说:“学长,对不起。”他淡淡地对她说:“如果累了,那就换我来爱你”
  • 东华录选辑

    东华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莲东岩禅师语录

    黄莲东岩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非彼处之失聪女皇

    非彼处之失聪女皇

    “天命所归,顶顶鹤立,非彼处,魂将寐。”楼谚云望向窗外。这句礼卦笺言到底是什么意思。鹤立的是谁?彼处是哪儿?吾命何归?
  • 回忆往昔

    回忆往昔

    校园里不再是勾心斗角的生活,大学四年。齐心协力把这个被大家称为不可救药的班级改变了,期间经历的辛苦非常人所能感受到的。校园大作,敬请期待。
  • 酷少独宠乖乖女

    酷少独宠乖乖女

    她,林若雅。S大学学生,一生平淡普通,父亲是S大的教授。母亲是一小学老师。出自书香世家的她成绩更是好的不得了,是人们口中的乖乖女。可她却遇到了他......他,陆靳宸。C市的传奇人物,某公司的CEO。是多少女孩崇拜的对象,也是C市最年轻的总裁。他父亲是C市市长,但他凭借自己才25岁就坐到别人奋斗几十年都无法坐到的位子上,简直可以用天才来形容他。可他独独大了她两届。他们之间便展开了一段传奇之恋......
  • 都市玉修

    都市玉修

    王梓明机缘巧合下,得到一块玉。通过自己努力地研究从此获得了异能,走上了一条充满神奇与艰辛的修炼之路,他把所学的知识与修练结合起来,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且看主角如何在校园,都市,世界中游刃有余,茫茫宇宙才是他真正的舞台……
  • 对面的帅哥看过来

    对面的帅哥看过来

    太搞笑了,真的是太搞笑了,唱情歌也会摔倒,还被一片仙人掌来到了古代!人人都说古代的生活特别的难,我靠,想让我单枪匹马闯古代了,她怕怕!哎,即来之则安之,面对古代的花花世世,她只有长叹一声,顶个西瓜往前冲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武法无天

    重生之武法无天

    天武大陆,强者为尊!强者制定律典,掌控众生。一个重生的法官,凭借其前世的记忆造化众生,编著新律;持昊空战锤,号令八方群龙,鏖战天下!没有法律,哪里有这芸芸众生?而他,誓要做那法律的制定者和操控者。一枪扫天下,一锤定江山;一法源万物,一念化苍穹!天地皆在脚下,谁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