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2100000018

第18章 乱世雄(2)

“你们呀……怎么就忘了冯国胜军师?”朱元璋说:“要成大业,文武都要,武能打天下,文能治天下,两种人才必要相等,边打边治,这才能稳步发展。如今我不止需要武的将,更需要文的臣,待夺了南京之后,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有了虎踞龙蟠之地,没有真的虎龙,又如何踞得了?蟠得成?”

“是,是,是!”沐英与吴良似懂非懂。朱元璋不管他们,接着说:

“告诉你们吧,就在前面山中,有位大谋士,叫李善长,是冯国胜在路上给我说的,我曾邀他同来拜请,他说要等取了南京之后,看来他是在吃醋。因为提到李善长,他颇是自愧不如,而我,不是正需要这样的人吗?我真等不急了。”

这深山里,难道真有这么有能耐的人?沐英与吴良都有些不信,朱元璋告诉他们:熟话说英雄识英雄,军师敬服的人,应该是没错的。沐英听了不由问道:“这李善长既然能埋头治国学问,一定家境颇丰,如何不坐南京城里,反到这深山里来落脚?”

“埋头学问的人,家境一般都不很丰厚。”朱元璋说:“这李善长,虽有些田地,请了些雇工,也就乡下一般有钱人,从小读书,钻究学问,不免就难流俗。学问钻究得越深,越博大,在这动乱之际,无人重用时,便只有钻进深山等待时机了。”

正说着,只见两位白发老者慕立于道前,恭声问候:

“元帅,两位小将军一路辛苦,我家主人让我们在此恭候多时了。”

朱元璋及沐、吴二人皆吃一惊。

“你家主人是谁?”

“正是元帅你要找的人,他正家里候着您。”

“他知道我朱元璋要前来拜访?”

“如果身边发生的事都不知,又何以知天下大事,又怎能让元帅亲自来请。”

朱元璋听到这里,很是兴奋,不再言语,迈开大步,跟着两位白发老者沿着条青石砌成的小道,往前走去。

60、

这是一所小巧别致的四合园子,周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生活其间,果然是其乐融融。“如不是世道如此之艰,太平时节,能争得这等生活,也就不枉一世为人了。”朱元璋触景生情。

园子里,有一男子正聚精会神地读书,听到脚步忙把书放在一旁,起身迎来说:

“承蒙元帅大驾光临,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朱元璋连忙还礼,走上前去,打量着这里的主人:只见他四十出头年纪,五短身材,健壮精神,督智的双眼,透着和善之气。“真是我要找的人哪!”朱元璋想。

“能找到先生,真是老天爷可怜我朱元璋啊。”

李善长听朱元璋开口便出此言,不免心头一热,问道:

“元帅放着攻占南京之大事不去领导,却反来深山找我,所为何事?”

“南京已是囊中之物,取之甚易。”朱元璋说:“只是取得之后,无能人治理,我之夺取天下,是为天下人造福,如其不然,夺之岂不是犯罪之事?正为此事,我朱元璋冒昧前来,一是为求治国平天下之道,二是请先生看在苦难百姓的份上,随我下山,救民于水火。”

“元帅真是太抬举我了,想我李善长有何德何能,竟蒙元帅如此厚爱。”李善长望着眼前这位比自己小去十余岁的壮年男子,心里非常敬佩,问道:

“元帅是濠州人罢。”

“正是濠州乡下人。”

“濠州往东北不远,便是沛县,秦未大乱时,沛县刘邦,用五年时间,统一了天下,成就了帝业。”

“汉高祖何等人物,我朱元璋怎敢与之相提并论。”

“汉高祖也就是沛县乡下人。”李善长说:“视其自身能力,远不及元帅你。”

“先生此言,朱元璋实在羞愧不已。”

“我说的全是实话,并无半点不实之词。”李善长严肃地说:

“我虽不深知元帅,但也听说一二。元帅智救五河之围,勇夺元军粮草,智勇无比;取定远、夺滁州,得濠州,均是上谋伐之;攻城掠地皆以妙计夺之,夺之后安之抚之,深得民心民意,尤其是巢湖水师归降、曹良臣部下臣服,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桩不可与刘邦相比?”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听人将他与一个有为的皇帝对比,早已是热血上涌,兴奋不已,却还是强作镇定,问李善长说:“刘邦尚不及元璋,何以五年而成帝业?”

“刘邦自己说过,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张良;掌握国家资源,安抚百姓,使作战时供应充足,不如萧何;集结百万雄师,战必胜,攻必克,指挥战斗的能力,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世间少有的奇才,刘邦不如他们却能用他们,这便是他所以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连一个范增也不能用,当然为其所败了。”

“依先生之见,我之用人之道,差距在何处?”朱元璋问道。

“我看元帅用人之道,并不逊于刘邦。”李善长说:“元帅能独立用兵,也不过一两年,现在文有冯国胜,武有徐达、常遇春。也可算是人才济济了,更难得的是,元帅能礼贤下士,如我这等平庸之辈,元帅尚能亲顾。而今天下,不满蒙古人所为,避之藏之深陋处的栋梁之才,又何止千万。”

“先生可告之元璋,冯国胜、徐达,可与萧何、韩信相媲美?”

“我看足可相媲美。”

“好,天怜百姓苦于战乱,天怜元璋无能为力,请先生受我元璋一拜。”朱元璋说罢便要跪下,李善长慌忙扶住:

“元帅有何吩咐,尽管开口,我李善长遵命就是。”

“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朱元璋喜形于色:“我就枉自作大一番,屈就先生随我下山,为我之张良。”

“是我李善长作大了,元帅只需续前继下,努力为之,无论气度、勇谋皆非现在各路义军领袖可比,夺取天下,只是迟早之事。我李善长能追随元帅,是为天怜我面壁三十余载也。”

说罢,俩人都哈哈大笑,良久才止。山高路远,俩人又谈得来,便继续谈着。李善长吩咐准备了一桌丰富的晚餐,用过之后,朱元璋让沐英和吴良住在隔壁,自己与李善长彻夜交谈,直至天明。为着朱元璋着想,李善长便不再言语,佯作睡去。或许是山里的空气特好,或许是与李善长的一席长谈令朱元璋所思甚多,朱元璋竟无半点睡意,见李善长不再言语,便悄悄起身,走入庭院。

61、

别致的小院,满园的翠绿,朱元璋深吸着清新的空气,闻着阵阵的花香,头脑异常地清醒,一时万千的思绪:

初入濠州城,他只是为了寻条生路;同那些将军元帅久了,便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有了这样的想法,便有了自信,随着自信的潜滋暗长,即产生了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的狂念;结果这念头竟然实现了,朱元璋终于成了一路诸侯;这一变故的果实,是又偷偷地萌发着一个更为狂妄的念头,战胜他们,一一战胜那些将军元帅、大王皇帝。“大丈夫当如是耶!”成了他豪气中的一语。

原来,朱元璋的这个念头还很模糊,还很不坚定,因为那些将军元帅、大王皇帝,实在是太强大了。然而,从昨天到今晚与李善长的一番谈话之后,朱元璋清楚了这个念头,坚定了这个念头。我朱元璋一定要战胜他们,要一一战胜这些将军元帅、大王皇帝。我完全有能力象汉高祖那样,夺取天下!取而代之!

朱元璋这么想着,浑身感到燥热,他让吴良打来一盆清泉,从头上辟头盖脑地淋下来。

“走,跟我爬到山顶上去。”朱元璋说。他还是化缘时养成的习惯,遇上事情,总喜欢爬上山顶,眺望四围远方。

太阳已经喷薄而出,把那殷红的光芒四射开来,远山连绵起伏,乌雀在身边欢快地歌唱。

“太美了,太美了!”朱元璋说。

“不知南京战况如何。”吴良在心里想道。他实在不明白,大战之前,元帅竟有心思带着他们出来游山玩水。要求贤人,也要等到攻占了南京之后啊!吴良虽然这么想,但却相信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有他更好的道理,因为从过往的事情来看,他实在太崇敬他的元帅了。

要不是李善长与沐英寻上山来,朱元璋还在远眺凝思。多年的习惯难改,只是他如今凝思的内容不同罢了。以往他想的主要是如何得到些食物充饥,能够继续活下去;如今他想的主要是如何得到权力和荣誉,能够统治更宽阔的领地。其实,一个人无论他想要什么,只要能够得到了,他都会一样的快乐。

用过早餐,李善长简单地安排了一下,立即带上百余位家丁,随朱元璋下山。快到山下时,沐英实在忍不住了,不由脱口问道:

“不知此时南京战况如何?”

“我已经与李先生谈妥了,我的任务是如何论功行赏,你们到时也可以帮我参谋参谋。”朱元璋爽朗一笑,说:“至于李先生,我要请他帮我立法建制,布告安民,制定管理南京城的方针政策,制定今后的军事方略。唉!要做的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朱元璋说着,得意地一笑。

吴良听了,大吃一惊,问道:“李先生,难道南京已经攻克了?”

“今日不克,明日一定可以攻克。”李善长说。

“真的?”

“绝对假不了。”李善长非常认真地说。

“你在山上,怎么会知道?”

“我……”李善长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要不知道,我会带你们上山来?”朱元璋点了点头,微笑地望着吴良。

吴良望望沐英,然后又望望李善长,再望望朱元璋,一付困惑不解的样子。

朱元璋见了,哈哈大笑,笑出了眼泪。然后高兴地说:“其实,我已经攻克一座南京城了。”言罢望着李善长,又一阵哈哈大笑。

沐英似乎明白了什么,若有所思的看着李善长,就剩了吴良似乎什么也不清楚,差点急出了眼泪。

人生如果有精神力量来支撑,才会有力;如果有远景目标来激励,才会坚硬;如果无需名声来支撑,其事业才会冲向更高峰。

62、

冯国胜等感激朱元璋的无限信任,召来文臣武将,商议攻占南京一事。冯国胜说:

“现在的南京守军,不过三万余人。我们呢,如果加上俘虏,就有十五万之众,比敌人多出五倍。而且,我们士气高扬,民心尽归,要破南京,用不了多少日子。如今,元帅把这样大的功劳交给我们,我们需要努力谋划,求一良策,夺取一个完整的南京,以报元帅的信任之恩。”

徐达与常遇春等听了,纷纷表示赞同的意思。冯国胜见大家统一了念想,亲率降军,为先锋攻城。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整整一天,双方的死伤,都比较惨重。第二天,冯国胜与常遇春各率一支大军,同时展开猛烈地进攻。血战了整整一天,常遇春的部对,终于杀上北楼。

鲁达花赫福虽是文官,但勇气过人,一腔忠心。两天来,他手握长剑,巡视城上,不断鼓励士气;又把家中金银,全数拿出,奖给守城有功之人。虽说守军少了一半,但余下将士斗志还是非常之坚定。鲁达花赫福远远地见了,并不惊慌,指挥部队,迅速地向突破口冲来。杀上北楼的人少,鲁达花赫福带来增援的人多。不一会,就把冲上来的人悉数杀死,又重新堵上了突破口。常遇春在下面看了,只能在心里滴血。

第三天,冯国胜、常遇春再组织大军,发动更为猛烈的进攻。又是攻了整整一天,直杀得天番地暗,血流成河,连天上的老鹰,也惊得睁大眼睛,呆呆地看着。常遇春与冯国胜的部队,都曾多次攻上高高的城墙,可结果还是给打退下来,而且死伤特别严重。这一次又以军败收场,冯国胜、常遇春俩人,都焦急万分。凡事不过三,冯国胜与常遇春此时都非常明白,象这样的进攻,如果继续下去,部队死伤严重,对他们非常不利。如果不想出一个好些的方法,这南京城一时恐怕是难攻下来。于是,他们请来诸将,大家一起商议。情况如此,诸将也提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徐达缓缓地说出了自己这几天来的一个想法。

“从这几天攻城的情况来看,我军之所以还占领不了南京城,主要是城上鲁达花赫福亲自率领的增援部队太有杀伤力。所以,要攻占南京城,就必须将鲁达花赫福亲自率领的这支增援部队引开。这事,我们可以去请水军督尉俞廷玉来,让他派出一支精悍水军,带了火药,从水上绕道西门城下,轰炸城门。到时候,那鲁达花赫福必然要往西门去,趁此机会,我们大家全力攻城,一举可破矣!”徐达说完,征询地望着常遇春与冯国胜。

“徐将军所言,非常有理。如此一来,南京破在近日。”常遇春高兴地说。

“对!我们就这么办,立即派人去告知水军督尉俞廷玉,令他们速派出水军,带了火药,绕道西门城下,轰炸城门。”冯国胜也非常赞同徐达的意见,马上一一作了安排布置。

第二天,冯国胜、徐达、常遇春将人马整编好,云梯准备好候着,到午时,只听得西门连珠炸响。南门城门一片慌乱,稍过些时,估计鲁达花赫福已经离开去西城门。冯国胜一声令下,常遇春、徐达奋然上前,千万兵士,架起云梯,勇敢向上,终于有人爬上城墙,与元军搏战。随着爬上去的人越来越多,元军渐渐不支,向城下败去。

徐达与常遇春奋然登城,一路杀去,追至城门正楼。常遇春挥刀砍断绳索,过桥掉下,城门大开,冯国胜早已等得着急,挥剑高呼:

“冲啊!”

“冲啊!”随着军师的呼喊,千万军士齐声响应,大家呼喊着一路杀进城去。

鲁达花赫福带着一队精锐部队赶往西城门,只见轰炸声停了,硝烟散了,就不见敌人进攻,方知上当。正准备重回南门,只见南门守军张义慌忙跑来:

“大人,南门已破,我们护你往北门出逃。”

鲁达花赫福对张义看看,仰天长叹一声:“天亡我大元,事已至此,我怎能逃,你们去罢,我唯一死耳。”说罢一剑结果了自己。

张义见了,慌忙丢剑逃奔。

徐达赶到西门,只见地上躺着鲁达花赫福的尸身,对手下人说:“真是一位忠义之士,只可惜生不逢时,把他给厚葬了。”

说罢,徐达引军追赶张义等人。

63、

朱元璋与李善长随大军,浩浩荡荡进了南京城,按照李善长的意思,使人封了元军官府,到处张贴告示,让百姓安居乐业。并严令全军:如有扰民、欺民、夺民女者,格杀勿论。

于是,若大个南京城,百姓高兴,庆慰脱了元朝苦海,对朱元璋十分拥戴,本地一些豪绅也都来投靠。朱元璋请李善长做他的参议,所有军事上的战略安排,军队的管理制度,都让他参与谋划,制定方略。至此以后,一直受朱元璋重用,为开国第一功臣,封韩国公,尊贵之极。只可惜李善长到了古稀之年,一颗白头发的脑袋,还搭上满门七十余口颗头颅,都被明太祖朱元璋斩于午门前。朱元璋还亲自为其手诏《昭示奸党三录》,列举李善长罪状,召告天下。这是后话。

1356年的朱元璋,还刚满28岁,统领十余万大军,在众人的拥戴下,进了南京府,看到“金陵府”三个字,朱元璋不觉摇了摇头。冯国胜看了问道:

“元帅是否以为‘陵’字不妥?”

“陵者,墓也。”朱元璋说。

“哈哈,难怪元朝命在旦夕。”冯国胜说:“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元帅何不更名为龙盘府。”

“龙盘府。”朱元璋啄磨着说:“好是好,但是否张扬了些,会惹得各路义军群起而攻之。你看如何?”朱元璋扭头问他刚刚任命为参议的李善长。

“元帅举兵攻城,乃是顺应天时,解救百姓,可否更名为‘应天府’?”李善长说。

“‘应天府’,好!就叫‘应天府’。”

众人请朱元璋坐上昔日鲁达花赫福坐的雕花大木椅。朱元璋放眼望去,只见殿内宏伟华丽,堂下将军威风懔懔,这应天府可真比滁州又强多了。看着喜气洋洋的文臣武将,朱元璋想:

如今该是给他们加官进爵的时候了!

这以后的三天里,朱元璋将诸事都交给李善长、冯国胜、徐达等人去做,自己关起门来,认真考虑给各位文臣武将的官衔。他如今已经非常明白:一个能做得了大事的人,其高明之处就在于用人,而用人,关键是把官衔授给深合适宜的人。经过三天的深思熟虑,朱元璋对他的文臣武将一一进行了封赏。他任命徐达为总督军马行军大元帅,常遇春为前军元帅,李文忠为后军元帅,汤和为左军元帅,邓友德为右军元帅,胡大海为提点总管使,李善长为参议官,冯国胜为亲军指挥使……

同类推荐
  •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史传之有褒贬评赞,自古而然,也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评论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八个字。须以传主行实为脉络肌肤,做到理由事生,浑然一体,不谀不诬,公允精当。笔者有志于此,对胡适一生的思想业绩,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惟求按实而论,析理居正,作客观公允的评价……
  •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有时候,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受益或受害终生。“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他们是我们生命之路上的道德榜样,更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以一己之力,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他们像前进路上的明灯,引领整个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
  • 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本书介绍了一个足踏北斗天赐神勇的传奇英雄——太祖努尔哈赤。本书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艺术创作,在广阔深邃的时代背景上生动地描绘了这一伟大英雄及其相关的各种人物,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图画、各具性情的人物图画、绘场绘色的风俗图画及柔情蜜意的感情图画。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斥着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从血染黄沙的征战搏杀,到春意躁动的闺中逸闻;从皇亲贵胄的权力斗争,到市井小民的野趣俗情;从女真部落的繁衍兴盛,到明廷的腐败没落,均有力透纸背的笔墨渲染,如果说朝代是证明历史兴衰的元素,那么一代皇帝的传奇人生则为元素的波澜起伏寄予了无穷的韵味。
  • 李嘉诚的智慧

    李嘉诚的智慧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心人永远在别人前面,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个聪明的有心人。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楼当学徒,他勤奋工作、努力上进,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同时,他在这里凭借着“聪明伶俐”学到了很多的“赚钱技巧”,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
热门推荐
  • 流星游记之某次被坑的经历

    流星游记之某次被坑的经历

    流星被朋友的坑到下界当守护神的一段经历PS:游戏之作,更新不稳,没有存稿,随时可能太监别抱太大希望
  • 魔皇封天

    魔皇封天

    仙魔?我本善良,无限成魔。本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上天却让他拥有一双惊世魔瞳。她本是一普通的有点漂亮的女孩,却有着一双万中无一的仙瞳,被师傅带到了那凡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古老仙界。当他和她再次相遇时会碰出什么样的精彩火花,让我们共同期待
  • 不雨棠梨满地花

    不雨棠梨满地花

    她只是丞相府的养女,却有着和小姐一样的地位。一场宫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这是情理之外还是意料之中?
  • 夫君别硬来

    夫君别硬来

    其实,我只是想在古代当一只没有烦恼的米虫,而你,却认为没有理想的人都是猪!那好,姐姐决定,答应与你签订条约,做一对假的模范夫妻,以免那个快满六十的老娘旧疾复发。但是模范归模范啊,白天我们可以在老夫人面前假秀恩爱,但晚上我是自由的吧?“喂!”我很想说的是,这样做戏是不是太假戏真做了?莫非?你还真把自己当戏中人了?不行,不行,我得撤!啊啊啊,夫君你这是干嘛,演戏还要拔衣服?生孩子也是演戏的一部份?不不不,我要撤诉。天啊,你要硬来?不要啊,夫君你千万别乱来,难道你忘了我们只是一对模范的假夫妻吗?
  • 灰姑娘生存笔记

    灰姑娘生存笔记

    成为已经嫁给王子的灰姑娘。但是现实往往比童话那一句“最后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要来的复杂的多。灰姑娘版大逃杀,史上最惊心动魄的穿越童话,迷失在4次元童话中的绝对女王进化论。
  • 五帝之尊

    五帝之尊

    传说中的五帝,黄帝,炎帝,颛顼,神农,伏羲,原本是好兄弟,但因为权利的诱惑,反目成仇,走上了不归路。最后五帝全部被灭。几千年以后,龙之子龙阳,遭到天的嫉妒,当龙阳还未开始他的生命的时候,惨遭雷劫,家族人认为龙阳是一名妖孽,将其抛弃,长大后,又遭雷劫,变成一个窝囊废。龙阳从小到大带在身上的玉佩其实是五帝的魂魄宿主,当龙阳有危险的时候就会解开封印。龙阳先后解开了:神农,成为医圣。伏羲,开始修仙颛顼,人神双修炎帝,人魔神三修黄帝,天子霸主
  • 来生不见卿

    来生不见卿

    妖尊梦殇:我狼族世代钟情,一生只会爱上一个人,即使她毁灭妖界又如何,与天界为敌又能怎样堕仙沐瞳:我一直以为我爱的是浩炀,为了他我曾魂飞魄散,我是他命中注定的死结,可是当他再次让我魂飞魄散时我却不舍,原来我已经不知不觉中爱上了那个自负又高傲的梦殇天尊浩炀:我爱了,可是我不敢承认,这是命中的死结,我终究没能躲过,还失去了一切,如果能重新再来一次,我一定会放下所有去爱
  • 颠覆古代之吃定暴君

    颠覆古代之吃定暴君

    他,炎国国君,出门到人家府上去做个客,到口美食竟为一女子所夺。他令皇弟去惩罚她,谁知道,他却把她带回王府!做客王府,竟然她再度夺他美食。见不得她简单的快乐,将她带回宫里,谁曾想,被这个女人因为吃,又半路逃脱。还顺便将他的侍卫身上银两洗劫一空!她,失去味觉,却总是喜欢用吃来证明
  • 荒旅仙缘

    荒旅仙缘

    在这个人族以炼气为主的修真时代,一个资质平庸的少年和一本残缺的炼体功法,能否让他走上修真的巅峰,怀着一颗本心,去明悟天地至理,达至无上仙路。在这条漫长的路上,这个平凡的少年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又会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发生。生亦有止道无涯,然而,生是否有止,修真之路又是否有尽头......
  • 城市的时光

    城市的时光

    她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成长。在她的心中有无限的美好。或许,当梦想划过天边的云彩,当爱情的种子在萌发,在每一个城市里,生活就是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