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2100000035

第35章 争天下上(4)

“适才各位的分析、见解,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还是比较赞成徐大元帅的提问和李丞相的分析。”刘伯温说:“我的看法是:要消灭张士诚,至少要半年,而陈友谅连半个月的时间也不可能给我们。到时候,我们不但不能消灭张士诚,而且两面受敌,后果不堪设想。不知诸位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可是,如果先打陈友谅,张士诚难道不会乘虚而入。”汪广洋问。

“会的。但是,张士诚与陈友谅不同。张士诚胸无大志,只图享受眼前,求得一偶安乐,并无一统江山之雄心。张士诚守住现在拥有的城池疆域,心已满足。他要乘虚而入,也只是掠我一城一地之事。陈友谅则不然,弑主、弑君,自称汉王,一心想一统江山,早把国公视着争天下之大障碍,又有上次兵败之恨,随时想一举灭我而后快。如见我与张士诚纠缠不休,必倾国兵力来犯,后果确实不堪。”

众人听了,再无声息,只把目光投向朱元璋,由他来拿主意。朱元璋开始不太舒服,但到此时,已然明白,理在刘伯温这番话里。不由脸带微笑,频频点头:

“军师分析透避,看来还是先灭了陈友谅为妥。再请教军师,要灭陈友谅,将如何动作。”朱元璋再问。

“趁此短暂时期,派使者前往张士诚与方国珍处联络感情,消除他们的敌对之心。同时要加紧修造大舰,训练水军,迅速派出精锐部队,增援南昌,加强守护,待陈友谅来犯,迎头痛击,,直到将他们打退,然后乘胜追击,最后完全消灭。”

“好、好、好,一切就按军师之言行事。”朱元璋高兴地说。

战争是极其残酷的,需要绝对的沉着与绝对的慎密,稍有半点急懆与疏忽,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和打击。

109、

陈友谅第一次北上攻南京失败后,情绪曾一度低落。原本根本瞧不上眼的朱元璋,不但守住了南京,还挥师南下,直将他逼到武昌城里。特别可恨的是,自己的部下竟然有那么多的叛变投敌。

陈友谅虽然性格暴劣,却也不是一个莽夫,住在武昌的皇宫里,小寅伴在他身边,他久久地眺望窗外远处的苍穹。

“我之所以连连吃败,是中了朱元璋那贼和尚的诡计;那么多的叛徒,其实也没一个是自己的亲信,全是原来倪文俊、徐寿辉的部下,这些人如今都走了,自己身边更纯洁。而如今,连同新招募的,自己有近六十万之众,正在打造更大的战舰,加紧操练兵马。朱元璋,你能有多少人?等着吧,到时我一定马踏南京城,灭你朱元璋。”

想到这里,陈友谅双眸圆睁,倐地挺起。小寅被他吓了一跳,怯怯地唤道:

“皇上……”

“哦,吓了你,我想去江边看看大舰造得怎样了。”

“皇上,你刚才不是说今天看了兵马操练,要等明日再去看造大舰?”

“我等不及了,我要去催他们快把大舰造好。待灭了朱元璋,我方可以高枕无忧,天天伴你。”

话毕,陈友谅转身,大步离去。随他一同到江边看造船的,还有位叫朱源生的。此人是元朝举人,不满元朝政治腐败,认为大乱之时,当以武力统一天下,读书之人当研究战略以辅明主,因此隐居山林,日夜苦读兵书,研究战略。陈友谅到武昌后,经人介绍与朱源生晤面,相互交谈,甚是合得来,不免互生敬意,陈友谅便请朱源生到军中,聘为军师,专门负责筹建水师一事。

这朱源生感陈友谅知遇之恩,不辞辛劳,十分买力。短短几月,水师比原来更加壮大,战舰也打造得比原来的大舰大了近一倍。只是油漆还未完全完工,暂时不能下水。

文武官员上百人,簇拥着陈友谅来到江边,朱源生指着一数巨舰,介绍道:

“这艘取名‘天宇号’,高十丈,以饰丹漆,主舰分三层,每层都有走马棚,以坚板为蔽,藏飞矢、榴木无数。这舰的浆橹都厚铁皮加固,不会轻易损折……”

陈友谅听着朱源生的介绍,一语不发,未了,皱眉说道:

“我只想请军师尽早将大舰造好。”

“可是,这油漆非得一遍遍上,干了一遍,再上一遍。”

“共要上几遍?”

“最少三遍……”

“那么就上三遍。”陈友谅打断朱源生的话说:“上完三遍漆,舰即下水。”

说完,也不待朱源生说话,经自走了。朱源生望着远离去的人群,不由得摇了摇头,说:

“太性急了。”

“昨日,皇上与皇弟谈出兵之事,皇弟说‘现新征的四十万兵中,熟悉战法的只有五分之一,可否缓些日再出兵’,皇上喝诉他是不是怕了朱和尚。”朱源生的副手李和玉说。

朱源生听罢又摇了摇头,现同陈友谅相处得久了些,他感到这位知己的皇上似乎太过急躁,但一时还拿不定主意,自己可不可以去劝劝他。

陈友谅回到皇宫,有人来禀报:

“朱元璋已围住安丰,与张士诚大将吕珍激战。”

陈友谅闻言顿时来了精神,传旨:

“召张定边、张必先、邹普胜进见。”

不一会,三人先后到来,陈友谅召呼他们一一坐下,微笑着说:

“朱和尚与张士诚在安丰之战,你们知道吗?”

“微臣刚刚知晓。”张必先说。

“你们二人?”

“微臣也是刚刚知晓。”张定边、邹普胜俩人同时说。

“既然你们都知道了,谈谈我们现在该怎么做。”陈友谅单刀直入。

“禀陛下,如今守南昌的是朱元璋的养子朱文正,据探马报,南昌守军就只四万人,而朱元璋远在安丰,我们如能迅猛出击,一举歼灭这四万之众,待朱元璋兵来,以逸待劳,定教他有来无回。”张必先回答。

“只是南昌不知多久可破,现在匆忙出兵……”邹普胜有些担心。

“哈哈哈。”陈友谅哈哈大笑,打断邹普胜的话:“想那朱文正二十出头,乳臭未干,是朱元璋任人为亲,自取灭亡。朕要亲率六十万之众,不出两日,踏平南昌。”

“据报,与朱文正守南昌的还有赵德胜与邓友德,都是朱元璋手下出名的战将。”邹普胜说。

“什么出名战将?”陈友谅一脸的不高兴:“传朕的旨意:水陆两军,从明日即做准备,十日后,朕亲自率领,攻击南昌。两日夺下南昌,然后回兵九江,水陆并进,挥师南下,何愁南京不克。”

第二天,陈友谅在安排武昌守城之事时,有探马来报:

“朱元璋攻占安丰,救了小明王。”

第三日,又有探马来报:

“朱元璋送小明王住濠州,自己班师回南京。”

陈友谅听罢眼里冒火,咬牙切齿地说:

“随他怎样,也要决一死战。”

110、

陈友谅这次怀着必胜的信心,喊出:“直捣南京城,消灭朱元璋”的口号。安排好武昌城里的事,到第十日,陈友谅亲自率领六十万大军,直奔南昌而来。为解征途之乏味,他这次带上了小寅。

固守南昌,以邓友德为主帅,朱文正、赵德胜分别为左、右元帅,这是朱元璋临行时安排的。

邓友德十六岁跟随朱元璋,多年来四处征战,攻城夺地,功劳显赫,从一名亲兵直至元帅高位。他为人简重慎密,不惮危苦,对朱元璋,忠贞不二。这次受命守南昌城,他知事关重大,丝毫不敢怠慢,一边训练部队坚筑工事;一边安抚百姓,广积粮草;还频频派出探子,探听陈友谅的消息。

这日探马来报:

“陈友谅大舰,造得有十丈高。”

邓友德听了一惊,忙请来朱文正、赵德胜前往城外视察,到了城西北,只见城墙与赣江相接,高出水面,不到十丈。

“倘若敌舰高有十丈,从这里靠近,犹如平台搭靠,敌军可以毫无阻碍登城,而我却如平地守护,无险可凭。”邓友德说着摇摇头。

“既如此,再将城墙加高三丈,敌舰来时,也无法平地登城。”朱文正说。

“朱元帅之言,恐怕需进一步考虑。”赵德胜说:“若再加高城墙五丈,墙高则易催,倘若敌人不惜一舰撞来,城墙恐难不倒,到时候……”

“依赵元帅之言,又当何处?”朱文正问。

“这个……”赵德胜一时考虑不清,吱唔着。

“我看这样:把城墙退后五十步,重新建筑。”邓友德说。

“主帅英明,这确是好办法,这样一来,敌舰靠不了岸,舰到后,只好登岸攻城,丝毫也占不到便宜。”赵德胜说:“如主帅信任,我愿意督办这件事,半月之内,拆了旧城墙,退五十步重建新城墙。”

“好吧,这事就劳烦赵元帅了。”邓友德说:“只是,只能用十天时间,建好新城墙,而且要记住:不仅要建好新城墙,还要在新城墙前面设置陷井。这里,将一定是敌人进攻的重点,我们要给他一个下马威。”

“主帅英明,我一定谨记,照办不误。”赵德胜说。

朱文正对赵德胜一口一个“主帅英明”很不满意,他看不到邓友德确实英明,只认为他邓友德能有今日,全是他叔父朱元璋所赐。这次他主动请战,守护南昌,原想能露一手,让叔父能刮目相看,不料临到最后,叔父还是让邓友德来做主帅。他心中有些委屈,却不敢生出半点怨气,他实在太崇拜朱元璋了,但他却看不起邓友德,更看不起赵德胜。他听赵德胜请命要管这拆修城墙的事,本想也挣一挣,但一转念又想它不是个省心事,便推说有事要先回去。

既然事情已处理好了,邓友德也不留他,任他去了,只与赵德胜还在那儿,商量如果设置陷井一事。在邓友德看来,这陷井要设置得凶狠之极,具有巨大的杀伤力,这样才能打击敌人攻城的气焰,确保守城的时间。

朱文正在帅府坐着无聊,便带上两名随从,到了南昌城内最大的“君子酒馆”,找个高档的包厢坐下。酒菜上齐,老板在一旁见他出手阔气,便推荐两名女子前来陪酒,两名女子前来买唱。

朱文正心中不畅,连喝闷酒。陪酒女子见他肯喝,便拼了命敬酒,不一会,朱文正已是酩酊大醉。他既是朱元璋的侄儿,刚满十八岁时,就由朱元璋作主将手下谋臣汪广洋的次女甜敏嫁给他。甜敏天姿国色,朱文正也是惜家的好丈夫,可这次他留守南昌,甜敏因有身孕远留在南京。离开女人久了,两位陪酒女子又骚情十足,朱文正已是按捺不住,顺手抱起一个女子,醉眼朦胧的要进后房。那女子拼命挣扎,刚到拐弯处,女子用力,朱文正两脚本来就不稳,一个跄踉跌上前,女子不慎掉下楼去。这楼是三楼,女子掉在地上,登时便没了气。朱文正醉眼朦胧,见那女子躺在地下,并不动弹,便又跄跄踉踉奔下楼去,拉起女子:

“起来,你快起来,跟我去。”

酒馆老板见了,大声喊:

“杀人了,杀人啦。”

有眷养的打手们冲过来,举刀便砍。朱文正这时酒醒一半,闪过砍刀,挥拳击去,那打手退几步倒下,当场毙命。其余打手见了,齐冲上来,朱文正武将出身,三拳两腿,打死几个,只是打手人多,将他团团围住。就在这时,他的两个随从冲进来,杀退打手,护着朱文正出了酒馆。

111、

邓友德从兵营回来,只见帅府前围拥着许多百姓在围观,走进一看,竟是一字儿排着十多具尸体,其中有一具是女子。见了邓友德与赵德胜,百姓们纷纷跪下。

“请大元帅为民做主,罚办凶手。”

两位元帅大吃一惊,问明情况,才知道是朱文正所为,不由得万分伤神。

“你等先行回去,待我查明事情真相,一定严罚。”邓友德说。

自朱元璋的部队占据南昌,为取民心,都是以德服人,军队对百姓并无半点霸道行为,因此民众也就有胆量,来争取公平,听邓友德这么说,那君子酒馆的老板便道:

“我们就等在这里,待元帅查明了真相,罚办了凶手,立刻回去。”

邓友德与赵德胜无法,只好进了帅府,传来朱文正。见他那半醉的模样,邓友德便知百姓所言一定不假,不由又气又恼,又十分为难。

朱文正乘着酒兴,瞥了邓友德一眼说:

“不就死了几个百姓,派些兵赶他们走就行了。”

“亏你还说这种话,国公临行前是怎么交待的,要争取民心,御敌才有力量。如今,大敌当前,你却做出这等事来,叫我怎么做?”

朱文正见邓友德愤怒,再不敢言。

“来人,给我绑了,交百姓罚办。”邓友德虑之良久,终是痛下决心。

“不可,还请主帅三思,大敌当前,伤了朱帅,实在不可。”赵德胜劝说。

“可大敌当前,由此引发民乱,又怎么可以?”邓友德说:“来人,给我绑了。”

两个腰粗膀大的卫士过来将朱文正绑了,推出门去,正好赶上探马来报:

“陈友谅大军已逼进城下十里处扎营,先锋刘文忠、刘文义正在城下叫骂。”

“既如此,不如放了朱元帅,让他领兵出城,杀退敌人,戴罪立功。”赵德胜说。

邓友德点点头,俩人即刻奔出帅府。只见群情激奋,指着朱文正高声齐喊:

“杀了他,杀了他!”

赵德胜上前,摆了摆手说:

“乡亲们,朱元帅酒后失手错杀十余人,理应斩首。可如今陈友谅大军就在城外,不如放了朱元帅,让他戴罪立功,保我南昌平安。

听说陈友谅大军就在城外,有人开始退缩,君子酒馆老板还想说什么,赵德胜逼进他说:

“还请你以大局为重,放了朱元帅,杀敌立功。”

君子酒馆老板想了想,回头一招手,众人抬了死人离去。

邓友德下令,替朱文正松绑。朱文正又羞又恼,问赵德胜:

“陈友谅大军,已到城下?”

赵德胜点点头。

朱文正再不说话,掉头回府,不一会,便披掛执枪,单马冲出城去。赵德胜见了,忙领一队精兵紧紧跟随。

刘文忠、刘文义兄弟俩,仗着身后有六十万大军壮胆,就带几千兵勇,在城下叫骂挑畔,忘了汉王陈友谅就让他到城下去探探军情。叫骂一阵,见城上无丝毫反应,不由哈哈大笑。

这时,只见城门大开,朱文正单马独枪冲杀过来。刘文忠见了,上前挥刀砍去。朱文正憋一肚子气,早把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只想杀敌。见刘文忠挥刀砍来,也不躲避,挺枪直直刺去。如若此时刘文忠刀仍砍下,必然是两死无疑。偏是刘文忠见朱文正不躲不避,举枪直刺,早吓着了,忙回马拖刀,逃身而去。朱文正并无半点犹豫,手中之枪,顺势插去,刘文忠惨叫一声倒于马下。刘文义见哥哥被杀,先是一惊,但见朱文正仅仅一人,便举刀喊道:

“围紧了,砍死他。“

朱文正还是不逃避,腰间拔出剑来,朝刘文义追杀过去。无奈,刘文义手下精兵,已将他团团围住,刀来剑去,朱文正渐渐只有了还手的力气。

这时,只听得一声猛喝:

“我来也!”

随着声音,赵德胜率了几千兵勇,冲杀过来。一阵砍杀,刘文义已是不支,前后左右,都是他手下的尸体,不由得惊慌万分。

陈友谅断定朱文正不敢开城门,因此让刘文忠、刘文义俩兄弟去探探虚实。不料竟被围住杀戮,这朱文正看来胆子是太大了些。忙下令潘军率军即刻出击,将敌人歼灭于城外。

赵德胜正杀得起劲,只见远处黑压压冲来陈友谅的大军,忙对朱文正说:

“快撤。”

朱文正不作理会,凶猛地追杀刘文义。赵德胜忙唤部将王忠指挥撤军进城,自己单枪匹马去追朱文正。

朱文正终于追上刘文义,一刀砍下马去。这时潘军大军已在眼前,朱文正见黑压压一片过来,顿时一愣,只听后边赵德胜唤道:

“朱元帅,快撤!”

朱文正回过神来,勒马回疆,奔到赵德胜面前。

“你快进城,我来断后。”赵德胜说。

“这怎么成……”

不待朱文正话说完,赵德胜举枪朝朱文正的战马用力一拍。战马受惊,驼了朱文正,飞奔城门而去。过了浮桥,朱文正使劲勒住马,回头一看,赵德胜已被潘军诸将砍下马来,拼死挣扎。顿时,朱文正泪如泉涌,控制不住。他举枪夹马,待要冲去,只听得城上一声猛喝:

“快进城来!”邓友德喝住朱文正,即令军士收起浮桥,眼望着被敌人砍杀的赵德胜,心中愤怒不已。

同类推荐
  • 正谊明道:上医院士如是说

    正谊明道:上医院士如是说

    本书是由18位上海医科大学院士校友的故事所编撰而成的。一方面是为了展现上医院士们的思想和精神,传播上医文化的精髓和力量;另一方面也为了向上医创建八十五周年庆典活动献礼。
  • 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本书分上、下两篇介绍了京剧界一度硕果仅存的女武生俞鉴的人生历程。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仅依靠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热门推荐
  • 网游之丐世豪僧

    网游之丐世豪僧

    他是魔门天莲宗弟子,也是丐帮帮主的义子,而他之所以能同时拥有这两种身份,都得从游戏里突然出现的流星,说起。
  • 腹黑拐妻记

    腹黑拐妻记

    奈月被魔兽女王命令前去掳回敌对国的皇子,却出现了这种情况……“奈月,你带我去火之城我把这修炼之法给你。”“奈月,你乖乖的跟着我我就将《噬月》给你,你不修炼它会死的。”“奈月,你乖乖的跟我回王宫我就将它给你,你不修炼它会死的。”奈月气急,他怎么去哪儿都拿这个要挟她?她和他的位置完全相反了好么!……但他的目标乃是带着她游走十大古遗址,且看他们漫漫长路上如何以胁迫为乐……
  • 真武破天

    真武破天

    从玛雅人的语言开始,这一连串的故事就像是一个不会醒转的梦,他,重生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不是枭雄,不做坏蛋,只做自己要做的自己。踏天道,战四方,高唱天马行空路。
  • 碧落霜华

    碧落霜华

    碧落抚苍穹,霜华漫天……江湖路远,是非成败转头空!对的都是错的,错的却那么悲壮,是非对错间什么才是真实?十年之约,为了自认的真像与昔日同伴执剑相对,却不知这又是一个错误……江湖之大,只剩下神剑碧落霜华世间独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上帝一指

    上帝一指

    天神之子变废柴和超能力大叔在天上飞?可怕。败家少爷携巨款到处惹尽风流被调教?有戏。高冷绝世女权倾国倾城美貌却只爱18岁青年?痴情。逗比中二偶尔高冷不拘小节大小姐怕仓鼠?搞笑。handsome无缺点少爷一朝变平民剑指庙堂报杀父之仇?热血。身材一般省布料少女偶尔犯虚黛玉脸带兵打仗?厉害。娘娘腔女人味儿小鲜肉拿着折扇做八宝粥?可爱。这是一部什么书?狗血?可以。言情?可以。热血?可以。跟着中二作者走进上帝一指,走进一部玄幻传奇。
  • 刀塔江湖

    刀塔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到底是谁?”谁来揭开龙骑的身世之谜。。
  •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只兔子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只兔子

    这是一个长长的故事,暑假就要来了,我能否坚持呢?不管怎样,都希望自己继续码字,这可是我工作外的最大娱乐之一啊!
  • 超凡入圣

    超凡入圣

    本来是人界顶级强者之一的李森,在渡化神期的雷劫时,被强大的紫金雷劫泯灭了肉身,被迫转世重修。依靠着上千年来的修炼经验和聪明才智,重生的李森,会展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且看李森如何在夺舍之后,剑指无尽苍穹,重踏武道巅峰,最终称霸三界六道,逆袭成圣,享无尽长生!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本书汇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诗作32篇,分为此岸、彼岸两大部分。作者以独有的“工程纪实”手法,讴歌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中国和美国两岸的精彩,自然流畅地展现了中国的富强、朋友的风采、我们的生活、儿孙的成长、美国见闻以及往事回忆等等。此书系作者71岁时为纪念敦堉(老伴)辞世十周年而撰写,魅力独具。重庆南开中学校友级刊《53南开人》曾刊载过本书的部分文章。
  • 妖纪元

    妖纪元

    吾本半妖,人之恨者,妖之恶者,天之弃者。奈何吾不信天命,杀人王,夺妖皇,弑天帝。弑神屠佛,吾当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