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34400000015

第15章 信仰和罪(2)

这个问题就是克尔凯郭尔《恐惧概念》的主题,他揭示了最基本的、不可妥协的对立,有些早已存在,存在于圣经启示和古希腊真理的对立之中。我们记得,虽然克尔凯郭尔对我们说,苏格拉底在确定罪时没有用《圣经》提供的顽固、僵化的概念和恶意的概念,但实际上,我们马上会看到,他不仅感觉到和想到了,而且说出了另外的东西。他写道:“同罪对立的概念不是美德,而是信仰。因此,他在《罗马福音》中说:一切非信仰的东西皆为罪。这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教义之一。罪的对立面不是美德,而是信仰。”这在他的许多著作中不断重复,如同他无数次重复说要有信仰,要拒绝理性一样。在他最后的几部著作中他甚至加以公式化:“信仰对立于理性一信仰在死亡的彼岸。”但什么是《圣经》所说的信仰?克尔凯郭尔回答说:“信仰就是为了有上帝而丧失理智”。接着,在谈到亚伯拉罕及其牺牲品时,克尔凯郭尔写道:“信仰,多么难以置信的荒谬!荒谬能使杀人成为神圣的、有利于上帝的事业。荒谬把以撒还给亚伯拉罕,荒谬是理性不能控制的,因为信仰正是从思维结束时开始的。”为什么要拒绝理性?为什么信仰始于理性思维结束之时?克尔凯郭尔没有回避这个问题,没有隐瞒由这个问题产生的困难和危险。早在《哲学的崩溃》中他就写道:“违背理性去信仰是痛苦的。但思辨家不受此痛苦之扰。”那么,拒绝理性的思维,失却伦理的支持和保护不是人的恐惧的极限?但克尔凯郭尔提醒我们说,存在哲学从绝望开始。他对我们提的问题是由绝望授意的。他就此对我们说:“设想一下,一个人非常痛苦地想象某个史无前例的骇闻,不可忍受的骇闻。突然间这可怕的尤物拦住了去路。

按照人的理性,他必死无疑。但他孤注一掷地挣扎,恳求绝望允许他(如果可以这样表达的话)寻找绝望中的平静。这样,如人们常说,生还对于他是不可能的。但对于上帝是一切皆为可能的。因为只有可能打开了生还之路。如果人昏厥过去,人们会替他取水、配药。但当人陷入绝望,我们则要吼叫:可能,可能。只有可能会拯救他。可能来了,绝望的人复苏了,开始了呼吸。没有可能,就像没有空气一样,人会窒息而死。有时创造性的幻想似乎会产生可能。但最终只剩一个:上帝是万能的。这时只为信仰开辟了道路”。有关这个话题克尔凯郭尔谈了许多。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上帝是万能的。他毫不犹疑地宣称:“上帝就是万能;或,万能就是上帝。只有受了极大震动,变成了神并懂得万能,人才能接近上帝。”接着他又补充说:“没有可能意味着要么一切是必然的,要么一切是平凡的。庸俗不懂得可能,平凡只知道或然,它只保留了可能的残余。但这一切(即或然和不可能)是可能的,而平凡却不知道,也想不到上帝。平凡的人(无论是酒店老板还是部长)不会幻想,生活在平庸经验的有限范围内:一切照常,依旧……平凡认为它让可能支持了或然,或把它关进了疯人院,装在笼子里给大家参观,并自以为拥有无穷的力量。”克尔凯郭尔同平凡无共同语言,应该认为,是平凡同克尔凯郭尔无共同语言。同时,不能把平凡和平凡的哲学理解成酿酒师及其哲学(尽管克尔凯郭尔经常把平凡与平庸等同并以这简化迷惑人):在人依靠自己理性力量的所有地方(亚里士多德或康德,他们无疑是天才的,但在此意义上也未超出平凡的范围)并只在绝望开始的地方,理性明显地表现人面临不可能,到处是有限,平凡结束了,永远地结束了,所有的继续斗争都是无意义的,即当人体验到自己的无能时。克尔凯郭尔比任何人吃的苦都多,这是由人对自己无能的意识带来的。当他谈到某种可怕的力量剥夺其荣誉和自豪时,他指的是自己的无能。无能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当他一触摸心爱的女人时,她立即化为影子。一切现实的东西对于他都变成了影子。是这么回事吗?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在哪里寻找它——这种能使人心灵空虚的力量?他在日记中写道:“倘若我有信仰,我就不会离开丽琪娜。”这已不是他故事主人公所说的间接表述。这已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直接证明。克尔凯郭尔体验到信仰的缺乏就像无能,也体验到无能就是信仰的缺乏。在这个可怖的体验中,他明白了大多数人甚至不加怀疑的东西:信仰的缺乏是人无能的表现或人无能表现为信仰的缺乏。这解释了他所说的同罪对立的概念不是美德,而是信仰的论调。美德,如前所述,依靠人的自身力量,顺从的骑士自己能达到一切所需的东西,在达到之后即得到心灵的平静安宁。但人能如此摆脱罪吗?他想起了使徒神秘的话:一切非信仰的东西皆为罪。或许,顺从的骑士心灵的平静安宁就是罪?或许,苏格拉底在令其门徒和后人惊诧地从狱吏手中接过毒药碗之后便成了罪人?克尔凯郭尔从未直截了当地说过这个,他把苏格拉底看成特殊人物,甚至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中。但这于事并无补。“最好的人”满足于顺从骑士的处境,在必然、不可避免面前接受自己的无能并在临死前几小时以监察般的话语支持了门徒心灵的平静安宁。还能比苏格拉底走得更远吗?在他之后几百年,忠实于无可比拟导师的精神的爱比克泰德写道:哲学的基源是在必然面前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对于他。这个意识是哲学的结束或更准确些,哲学思想全部取决于人在必然面前对自己无能的意识。

于是乎,《圣经》关于陷入罪恶的叙述的意义在克尔凯郭尔面前暴露无遗。苏格拉底的美德不能使人摆脱罪恶。积善者是顺从的骑士。

他经受所有与必然面前的无能联系的耻辱和恐惧并到此为止。他不能再继续前行,因为某种东西告诉他已无处可去,也无需去。

他为什么会就此止步?这些“无处”和“无需”来自何处?这个顺从和顺从的偶像来自何方?我们知道:“无处”向多神教打开了理性的大门,“无需”则来自伦理。宙斯为克律西波斯创造了它们。应该认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知道它们是同一根源的。只要人还受理性控制并屈服于伦理,这些“无处”和“无需”就不可战胜。由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不去寻找“唯一需要的人”,却俯首听命于“普遍和必然的判断”,这是理性及服从理性的伦理所渴求的判断。它们总是在各方面支持我们。还能对理性和伦理有别的怀疑吗?须知,它们时时处处在支持着我们。它们保护我们免失荣誉和自豪!人能想得到是它们的关心掩护了那个处处想伺机袭击我们的“可怕的东西”吗?除了它们自己在必然面前的无能外,它们对人的无能还隐瞒了什么?甚至宙斯在被迫承认自己力量有限之后也变成了顺从的骑士,并且不感到其是否可能同被剥夺的荣誉和自豪相提并论,他不再是上帝和主宰者,而像克律西波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任何一个凡人一样软弱无能。

宙斯对美德当然不会感兴趣,至少是克律西波斯、柏拉图和苏格拉底所呼吁的宙斯。这不是民间神话和荷马的宙斯,不是柏拉图在《国家》中重新教育的宙斯,而是仅凭“自己的力量”一事无成的宙斯。福斯塔夫或许会向他提奥妙的问题:你能还人手足吗?克尔凯郭尔愤怒地抨击了福斯塔夫,对理性和伦理提出了胖骑士的问题:你们能归还约伯的孩子吗?能归还亚伯拉罕的以撒吗?能把皇帝的女儿给那个穷小伙子吗?能还我的丽琪娜·奥尔森吗?如果不能,那么你们就不是神,无论先哲们如何努力使我们不相信,你们是人类创造的偶像和产品,如果不是人类幻想的话。上帝是万能的,无所不能的。这就是理性为什么不能赢得爱戴却反而遭到刻骨仇恨的原因,尽管它断言上帝的权力是有限的,上帝不能逾越自然规律的雷池。这也是“伦理”应被摆脱的原因,虽然它依仗、炫耀理性。于是产生了一个对思辨哲学毫无意义的问题:理性如何知道何为可能,何为不能?它真的能知道这些吗?

以及有没有这种知识,存在不存在知识?这不是出自经验的经验性知识。这知识不仅不能满足理性,而且还惹恼、侮辱了它。康德曾对我们说过这个,而斯宾诺莎则声明,埘理性的侮辱是最大的犯罪,是lae siomaiestatis(损害权威)。理性渴求普遍、必然、真正、独立的真理!

理性莫非也处于某种敌视力量的控制下并受之迷惑,把偶然的、暂时的真理看成必然的和永恒的?使人把顺从看成最高美德的伦理莫非也同理性一样陷入这样的境地?它甚至在许诺欢乐、解脱和死亡时仍受神秘魔力的迷惑。应该离开理性,回避理性,不管走到哪里。这就是悖论,这就是荒谬,它是苏格拉底所不知道的,但在《圣经》中却得到阐发:使徒保罗写道,当需要亚伯拉罕到迦南去时,他就不假思索地去了。

同类推荐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禅悟

    禅悟

    佛理小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能够带领我们走出烦恼,进入一个沉静而祥和的世界。本书就是用佛理智慧讲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其内容包括人生、爱情、亲情、事业等各个方面,很好的阐释了人性迷失的种种原因,帮助人们解压解惑,让人们的心灵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洗涤。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20世纪是科学和技术空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加深,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与原来完全不同。
  • 经典思维50法

    经典思维50法

    本书选择了五十种经典思维方式,阐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强调了正确思维的重要。
热门推荐
  • 狐本青丘

    狐本青丘

    ”狐狸,滚草跺吗?“”滚!"魔爪伸向狐狸,狐狸躲开怒吼,“花之飘!!!”花之飘千里闻狐吼匆匆赶来,打飞流氓,就在狐狸为花之飘帅气的身姿所倾倒时,花之飘转身呆傻一笑,对着狐狸流出晶莹口水,“毛毛鱼,我要吃毛毛鱼!”“说过多少遍了,我不是鱼!”
  • The Story of the Treasure Seekers

    The Story of the Treasure Seek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王》

    《成王》

    前世为魔,今世以你身体重生,那么就由我去完成你未完成的夙愿;你的一切耻辱将有我来洗刷;你的一切辉煌将由我来创造;你的名字将会永远在历史的车轮中留下印迹,我炎魔升龙今天开始便叫做杨磊。
  • 未婚帅哥来一打

    未婚帅哥来一打

    这是哪里,为什么大家都讨厌我,我记得任何事了。我不喜欢欧样尘真的,我不想孤单。
  • 兽魔猎人

    兽魔猎人

    这是一个人类与兽魔共生的世界。原本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一直是人类,但兽魔的突然出现却打破了一切。他们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教会虽然多年来一直守护着他的信徒们,但兽魔的不断进化却让世界陷入了危机,然而诸多的悲剧竟也为人们带来了希望,但这希望并非来自人们信奉的神,而是来自于恶魔...通过和恶魔签订契约,契约者获得了强大的力量,他们以兽魔为猎物,以拯救世人为目的,他们被称为兽魔猎人!而故事讲述的,是兽魔、教会和兽魔猎人之间经过多年的战争,已经达到了一个平衡,世界也趋于稳定之后,新的危机却悄然降临...
  • 青春为一颗星星埋下伏笔

    青春为一颗星星埋下伏笔

    玻璃女孩儿,爱上了自己的六年好友,可好友却在12岁车祸身亡,从此女孩心死,开始用谎言来伪装自己,却忘了一句:一个谎言需要用千千万万个谎言来弥补~
  • 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本书内容既有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发明创造的小故事,也有一些新观念、新方法的思维创新的故事。它们个个寓意深远,文学气息浓厚,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体会创新的无限乐趣,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热情。
  • 致我的少女时代

    致我的少女时代

    我叫连棠,籍贯浅乌山黑水池子东,在十六岁时进入赫赫有名的浅乌门学艺。谨以此文向我别姨娘,交姐妹,究往事,探冤案,斗乱贼,撩公子的少女时代致敬!
  • 灵玉传说

    灵玉传说

    一块幽蓝的美玉,从天而降,卷起一段腥风血雨。时代变迁,美玉流落凡间,成就了谁,毁灭了谁。本人是在校学生,每天更新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这是第一次写,玩各位读者不要介意。。。
  • 心悦君兮

    心悦君兮

    魏晋乱世,却也人物风流。乱世孤女,却与名士为友。人生无常,你最初爱上的人未必是你相伴一生的良人,能够爱上你的人却未必有勇气和你在一起。我不过是一个乱世孤女,却结交了这世上最杰出的几位男子,不得不说是三生有幸。然而我想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还是遇见了你……(本文纯属YY,不符历史,不要较真,不喜勿入)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谁,吻我之眸,遮我此生离殇;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谁,携我之心,纵横万载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