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36000000010

第10章 当今社会的(2)

同样,农村居民的收入也胃益上升。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10元,是1978年的16.5倍,如果按1978年可比价格计算则为632.65元,这意味着农民收入比1978年的133.6元实实在在提高了4.74倍。按不变价计算,1980年至199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其中20世纪80年代的10年和90年代的9年中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和5%。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呈现出三个特征:①19年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平均快于城市1个百分点;②20世纪80年代农村快于城市2个百分点;③20世纪90年代农村慢于城市近2个百分点,特别是近两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253元(如果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仅为1066元),农村小康实现程度为85%,而城市已经在两年前就达到了小康水平。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收入的议论也越来越多,分配不公、脑体倒挂等现象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我们能从统计数据变动的轨迹中找到痕迹。据有关单位测算,1999年我国反映社会分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高达0.397,已接近国际警戒线0.4的水平,超过高收入国家20世纪90年代0.338的平均水平,如果将城镇特高收入户也纳入统计中,则基尼系数将超过国际警戒线。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防止贫富差距拉大,同时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居民的居住水平有很大改善,但住房差距仍然明显“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这是人民群众的切身体会。截至1999年底,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0年的5.5平方米提高到14.2平方米以上。农村住房水平亦有较大程度提高,农民告别了土房,甚至砖瓦房,住上了钢筋砖木结构的楼房,并向室内设备现代化和装饰美观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反映农村住房的核心指标——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亦于1997年超过15平方米的小康标准。与城市相比,农村住房的数量和质量同样有较快的发展,1999年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已经由1980年的4.5平方米提高到18.7平方米以上。

尽管如此,在居住条件方面,我们离三口之家有两居室的小康型生活住房标准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距建设部提出的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的10条标准的差距要更大些。城市中危旧房屋的改造尚需较大的资金投入,许多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亟待改善。这也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第三,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但城乡差距仍然存在消费更能反映出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不管是从消费品金额的提高或对冰箱、彩电等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还是从吃的品种和数量,都远远超越了物质紧缺时代的生活水平。尤其是从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更能看出消费结构的改善程度。恩格尔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统计学家,在研究家庭消费变化时发现一条规律,即收入越低的家庭,购买食品的支出比重就越大;收入越高的家庭,食品消费比重就越低。因此,经济学家就将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称为恩格尔系数。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水平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为: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居民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一般为20%~30%。

同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了,表现为食品消费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大幅度下降。

全国恩格尔系数从1980年的60%下降到1990年的56.8%,继而再下降到1998年的48.57%,超越了小康标准值的50%,人们终于有一半多的钱可用于非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从城镇居民的消费看,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到2001年已达到37.9%,食品消费不断由吃饱向吃好转变。据调查,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1958元,比1995年增长10.9%,而食品消费比重(恩格尔系数)却呈逐年下降态势,从1995年的49.9%下降到2000年的39.2%,下降了10.7个百分点。

从农村居民的消费看,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生活上得到整体改善。1995~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310元提高到1670元,增长了27.5%,年均递增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8.3%,年均实际增长3.4%。随着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正向着逐渐减少生存性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比重的方向变化,基本生存资料中的食品、衣着等需求的消费比重已逐渐缩小,其他用、行等享受和发展性需求的消费比重则逐渐增大。这主要表现在:一、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以下。

1995~2000年,农村居民消费构成中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吃的比重,即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由1995年的58.62%下降到2000年的50.13%,下降了8.5个百分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最明显的时期,成为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居民总体生活由温饱迈入小康门槛的重要标志。2001年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47.7%。

二、其他享受性和发展性消费支出的比重普遍提高1995~2000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穿、用支出比重分别下降,其中穿的比重由1995年的6.9%下降到2000年的5.6%;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的比重由1995年的5.0%下降到2000年的4.4%;与此同时,其他享受性和发展性消费比重则普遍提高。居住方面的支出在1995~2000年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提高了2.0个百分点,交通通讯支出提高了3.0个百分点,文教娱乐支出提高了3.4个百分点,其他商品和服务性支出提高了1.3个百分点。

三、货币消费支出比重提高较快

“九五”时期,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较快增长对农村居民增加现金消费开支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农村居民消费现金的支出额由1995年的人均859元提高到2000年的1285元,增长了49.6%,现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由1995年的65.6%提高到2000年的76.9%,提高了11.3个百分点。表明消费质量明显改善。在这期间,农村居民消费质量持续趋优,其中主食支出比重下降较多,较高质量的食品消费数量增加,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逐步发生变化,主要营养素已基本满足需要。

四、农村居民穿着逐步由保暖型和传统型趋向潮流型和城市型“九五”期间,尽管市场衣着价格指数总体趋降,但农村居民的衣着支出额仍有一定增加,并以购买成衣服装为主,传统的手工自制服装已越来越少,对原布的购买量持续下降。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衣着方面的支出达到96元,比1995年增长6.9%,从衣着购买数量看,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各种成衣服装1.23件,比1995年增长23%。

第四,交通通讯大为改观,但发展不平衡

我国通讯事业发展十分迅猛,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和本地电话年末用户数分别高达4718、4324和10881万户,分别是1990年的107、2162、16倍;城市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7台多。邮电业务总量按1990年价格计算,1999年为3311亿元,是1990年的40倍,是1995年的3倍多;而其中的电信业务总量按1990年价格计算,1999年高达3113亿元,占邮电总量的94%,是1995年的3.5倍。

过去人们想不到的通信方式和手段出现了,因特网也迅速进入普通家庭。1999年,国际互联网络达89万户,是1995年的12倍;城市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近6台。尽管互联网并未普及到农村,其他通信方式的发展程度也远不如城市,但从速度上比较,其发展也是相当快的。近几年的电网改造、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为农村通信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8年通电话的乡(镇)比重为93%,而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80%以上,设有邮电局、所的乡镇比重由1995年的78.1%提高到2000年的79.8%,提高1.7个百分点;农村电话用户2000年比1995年提高了2倍;通过农村电网改造,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从交通的发展情况看,全国农村有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公路。

农村交通、邮电、电力事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加快了落后地区的脱贫步伐,更方便了城乡经济、文化交流,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交通、通讯条件,还比较落后,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才能加快发展。近年来,国家通过国道接通邻近的县、乡公路工程,已经加大了对农村的交通投入,加快了农村的交通建设,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交通发展不平衡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第五,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但部分指标仍有差距人口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活质量的综合反映,是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标志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人口素质可分为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它的提高除了受经济基础这一因素制约外,还取决于受教育程度、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几个方面。

1999年我国的人口素质指标仅实现小康标准的88.4%,其实现程度是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生活环境等五个方面最低的,比1990年的53%提高了34.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推进3.9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8%,中部地区为93.5%,西部地区为73%。

我国教育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到1999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4.4%和50%,平均每万人口在校中、小学学生数分别为621人和1076人,比1990年分别增加174人和5人。我国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1999年底成人识字率达87.6%,超过85%的小康标准值。从人口结构看,1999年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了总人口的20.3%;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为9.9%和2.9%。但职业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作为当代我国两大战略之一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也不断增多。到1999年底,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为2.9%,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为33人;1998年高、中等学校高级教师约20多万人,讲师达27万多人,助教和教员为21万多人;科研机构2.2万个,科技人员281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为149万人。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1999年,我国文化馆达2899个,公共图书馆为2769个,博物馆为1371个。广播电视更上一层楼,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听、视觉信息和娱乐渠道,1999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1.6%。而出版业更是火爆,报刊、图书、光盘层出不穷,图文并茂,1999年出版报纸、出版杂志和出版图书总印数分别达到318亿份、28亿册和73亿册,三者的种类数分别达2000多种、7000多种和14万多种。这说明每个中国人一年当中平均有25份报纸可看,有2本杂志可读,有6册图书可念,彻底改变了过去报刊图书不足的状况。

卫生保健条件逐步改善

到1999年,全国每万人拥有病床数25.49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2.55个,每万人中有卫生机构人员45名。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已超过70岁,率先于1996年达到小康标准,目前,我国这一水平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接近,比高收入国家低7岁左右,比低收入国家高6岁左右。但农村的卫生保健条件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村卫生保健机构的建设和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步推广,将是各级政府和有关机构的关注重点。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内容包括:王朝更替、政治运动、宫廷政变、改变变法、重要制度、外交风云、宗教事件。
  •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本书以深度剖析、专题研究等方式,梳理和回顾2013年以来中国政坛动态,为读者提供透视中国政治动向、社会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特别是围绕各级政府、决策者比较关心的典型问题,对当下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深入透视和解析,并辅之以鲜活的典型案例,为各界把握中央新精神、了解各地新动态提供资政借鉴。
  • 与官员谈激励与批评艺术

    与官员谈激励与批评艺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决策。由此,拉开了全党和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学习的序幕。用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武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和机制,已经成为全党和广大领导干部的共识。党政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理应成为学习的楷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今天,没有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本书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包括: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历史渊源,诱发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主要因素,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对社会的影响等。对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研究可以为探讨俄罗斯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提供新的切入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解析现阶段俄罗斯政府的内政外交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公民联合体理论是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政治思想的内核,经验及其模式是公民联合体理论的哲学基础。不同模式在经验中具有特定的前提和界限,它们是不可混淆的。个人总是追求经验的统一性,只是在不同时刻统一的具体程度不同而已。政治哲学与现实始终保持距离才能丰富思想源泉,规避利益驱使与诱惑。哲学追求从整体上理解经验,而政治活动的目标是改变短暂的条件。如果政治哲学仅限于思考政治问题,就会沦为政治的奴隶。
热门推荐
  • 葬月大陆

    葬月大陆

    穿越入葬月大陆,看着主角如何称霸异界,玩转天下!
  • 一线天后

    一线天后

    韩潇雅为替喜欢赌博的父亲还债踏入演艺圈,如今成为当红女星。因与日渐有赶超她趋势的女星陆如盼发生争执,被陆如盼各种陷害。为躲上门讨债的高利贷韩潇雅请求暂住在封敬珂家中,二人同住一屋檐下渐生情愫······
  • 湘西赶尸鬼事之迎喜神

    湘西赶尸鬼事之迎喜神

    湘西赶尸、衡阳害手、苗族蛊女、炒骷算命、犀照、阴刀,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民间异术,你想到或者想不到的道教玄术,跟着本书,走进全新世界,体验前所未有的刺激
  • 十方战魔

    十方战魔

    苍莽大地,群雄争霸。天罡战将,横扫四方。在那无尽的茫茫雪原之上,有一个名叫“天戈”的少年立志要成为一名名动四方的天罡战将......
  • 言斗无极

    言斗无极

    世人皆醉,吾独醒!不求逍遥一世,但求举世无敌!言斗者言语一出,谁与争锋……
  • 贵门赌约:冰冷贤妻

    贵门赌约:冰冷贤妻

    一道圣旨,她成了风流公子幽云觞的妻子。无情的抛弃,气恼之下踏行江湖路。江湖凶险,一路走来,众多美男纷纷青眯,本有伤情的她,有些迷茫了,面对从多痴情男人,她应该选浪子回头的夫君呢,还是选男女难辩的儿时玩伴展紫虚;或者神秘诡异的男孩幽云羽;又又或者妖艳城府的十三王爷轩辕灏。可是,这些人的面具藏的很深,他们到底是自己的敌人,还是友人,她摸不清楚,真的摸不清楚。
  • 繁花千里一日开

    繁花千里一日开

    她问“他们都说咱俩是红花配绿叶,那我是红花吗?”她低头看看自己一身绿纱裙他上下斜眼打量她一番“啊远,你想多了”她“…”
  • 古界域:道始终决

    古界域:道始终决

    凡人愿安,修士欲仙。世人盼望有朝一日可立地成仙,拥有长生不死的力量。此刻;风已起,云翻雷鸣,大雨将至。万界聚而凡,破永恒而志坚。破界而来的他,走上修仙之路:逆叛苍天之念想,赐万物可生之地。这一生,他戎马征战,陨帝称仙。世人言,苍天一怒生灵灭;而他,欲成仙而代苍天!神亦好,魔亦罢,谁对谁错皆已无可判!......
  • 蓦然回首之有爱难寻

    蓦然回首之有爱难寻

    这是一部无法在阳光下展现出来的爱情,得不到任何人的祝福,也得不到上天的认证,只是一个人的一厢情愿,只是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一种生活,低端,接近要被生活淘汰的边缘。。。
  • 忆梦前缘今未了

    忆梦前缘今未了

    本故事,讲一个女孩意外的捞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漂流瓶,当她看完漂流瓶里的内容之后,就不断的做同一个梦,而她每次梦中的情节都会在她现实生活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