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36000000006

第6章 小康的由来(2)

1979年3月21~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1979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问题。邓小平出席了这个会议,并在23日发表了讲话。在讲话中。他再次说到:“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邓小平思想年谱》,第112页)

经过政治局的讨论,邓小平于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郑重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概念。他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页)

如果说四个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设计,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关于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道路抉择和指导原则,所以,它不是对四个现代化的否定,而是在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实践进程进行新的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

从邓小平当初的思想看,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说法”,就是在发展水平的要求上,实际上降低了20世纪末要达到的现代化水准。那么,这种现代化的具体发展蓝图又是怎样的呢?这是邓小平当时正在思考的问题。

1979年7月,他在接见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时第一次提出:“如果我们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就很不错,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还可以增加外援。”(《邓小平思想年谱》,第126页)

10月,邓小平在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简要叙述了现代化战略目标调整及其依据。他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4页)

根据现在已经发表的文献,1979年12月6日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当时,大平委婉而明确地问到:中国的现代化规划确实是十分宏伟动人,但是我想知道,你们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沉思了大约一分钟的时间,才缓缓地说道:“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只是一个小隶的国家”。(《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7、238页)

1979年12月29日,他在会见新加坡政府代表团时又重申这一设想。他说,“所谓四个现代化,只能搞个‘小康之家’,比如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即使我们的经济指标超过所有国家,人均收入仍不会很大。总之,既要有雄心壮志,也要脚踏实地。”(《邓小平思想年谱》,第140页)

邓小平的设想首次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加以定量化、形象化,提出具体设想,从此,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20世纪末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小康。邓小平这里提出的小康概念,用了几种表述方式:“小康之家”、“小康的状态”、“小康的国家”。后来,邓小平在提到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时。还使用了“小康水平”、“小康生活”的表述方式,最重要的是明确提出和使用了“小康社会”这一新概念。

1981年4月,在会见由古井喜实为团长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访华团,讲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时,他说:“1979年我跟大平首相说到,在本世纪末,我们只能达到一个小康社会,日子可以过。”这一表述告诉我们,作为世纪末奋斗目标的小康。是指进入小康社会,这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的。他接着说:“经过我们的努力,设想十年翻一番,两个十年翻两番,就是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经过这一时期的摸索,看来达到1000美元也不容易,比如说800、900,就算800,也算是一个小康生活了。”(《邓小平思想年谱》,第187页)

这里,邓小平又使用了小康生活的概念,把它包括到小康社会的概念之中,这是从人民生活的角度来讲的。

1982年9月,邓小平所设计的20世纪末达到小康标准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二大上被全党所接受,十二大报告把“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确定为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

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在同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4页)

邓小平使用的关于小康目标的多种说法,虽然着重的方面有时有所不同,却大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在邓小平看来,小康生活水平是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志或者说基本标志,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必备条件,没有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就不可能过上小康生活。邓小平所说的小康,不仅是一个人民生活水平的概念,也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概念,它还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和状态的概念。他所说的“小康的状态”、“小康的国家”、“小康社会”就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概念,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有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双重内涵,具有这两个方面的内在规定性。作为小康生活,它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作为小康社会,从后来邓小平的有关论述来看,它是指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后期发展阶段,从2000年底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都是小康历史阶段。小康生活是小康社会中广大群众的生活状态,是包含在小康社会总概念中的一个概念,其他关于小康的种种提法和表述,只是用语或重点有所不同,都是小康社会这个总概念中的一个概念或者一个方面的表述。从邓小平理论来说,小康社会是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

二、指出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这个概念,是同“翻两番”相联系的。

1981年4月14日他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指出:“1979年我跟大平首相说到,在本世纪末,我们只能达到一个小康社会,日子可以过。经过我们的努力,设想十年翻一番,两个十年翻两番,就是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由此可见,小康社会的概念发端于邓小平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脱胎于“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新目标。“翻两番”则是把一个贫困的中国变为小康的中国的途径。

邓小平不仅提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而且围绕小康社会构想,提出了跨世纪的“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1987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4月30日,他会见外国客人时第一次就此做了完整阐述。他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

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6页)

党的十三大确认了这一跨世纪的战略构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上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367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正确地反映了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进程。

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三步走”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三步走”战略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步战略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出发点。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和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加上建国后经济发展战略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关键,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的新的台阶。在这一阶段,人民生活质量在温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要脱离低收入水平阶段而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现在,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三步要用50年的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那时,就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步走”战略是能够凝聚人心、引导全民族前进的伟大战略。按照“三步走”战略,我国在20世纪实现人均800~1000美元到21世纪中叶达到人均约4000美元。这个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较低的,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来说,则是了不起的。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我们就能够真正摆脱贫困落后状况,那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将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将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极大改善。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就有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基点和前进方向。具体说来:第一,可以使我国逐渐摆脱贫穷,逐渐富裕。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这是旧中国历代政府都未曾解决的问题。解放后几十年也未曾解决好。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了,可以使全国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我国人民就能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过上富裕生活。第二,将大大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翻两番,能够极大地增强我国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将使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长,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能进一步稳定社会,使人民安居乐业。由于经济好起来了,人们物质生活好起来了,精神面貌也会发生变化,社会也就比较安定。

三、赋予小康社会新的时代内容

邓小平在提出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的同时,还对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小康这个概念由于邓小平的倡导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1.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与历史上的小康思想相比较,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社会发展阶段。

从经济基础看,它不是建立在“天下为家”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它不是封建社会,也不是如康有为所设计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社会,而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的。

从指导思想看,它既不是以儒家文化的礼治为特征,也不是以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价值取向为特征,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这一历史时期,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小康社会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

从社会形态看,它不是小农经济社会,也不是单纯的“大工”社会、“大商”社会,而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社会,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

同类推荐
  • 改革没有回头箭

    改革没有回头箭

    本书包括思想解放与改革的顶层设计、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社会管理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未来中国改革趋势等六编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60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建立健全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办好党校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处理好解放思想与遵守政治纪律、改革创新与继承党校优良传统、改革创新与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关系,形成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环境氛围,以此为动力不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本书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为治理新疆而实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完整呈现出来,同时还与其他历史时期作对比,以大量史实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论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当代新疆是新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并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
  • 公共管理问题研究

    公共管理问题研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唯物史观认为:国家的性质就是阶级专政,即:在一个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阶级专政和政治统治。因此,国家是统治阶级共同的集体力量与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对社会实施领导和管理权力。公共行政管理是国家权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热门推荐
  •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乱世离殇之寒月

    乱世离殇之寒月

    江湖上人称玉面神医的嫡传弟子,在师父的安排下初入江湖。“暗影”最年轻的主人,奉命踏上寻找公主的旅程,几次擦肩,几次回眸。是命运还是阴谋?让他们的生存轨迹交织在一起,理不清,剪不断。一个是历经磨难的公主,一个是冷血无情的杀手。乱世沧桑,风云变幻,能掌握命运的人究竟是谁?时代更迭,他们将迎来怎样的结局……(可爱的你们,看了记得收藏、推荐哟!)
  • 名门贵女

    名门贵女

    她,穿越而来,名门贵女父兄的掌上明珠,遇名师成为熙照才女,用自己的智慧收获幸福,有阴谋,也有甜蜜
  • 武动仙门

    武动仙门

    主角偷盗高僧舍利,离奇死亡,异界重生,以武斗仙。舍利,秘籍,如何成就一代强者,更多剧情,更多精彩,请看辛元作品《武动仙门》。
  • 十月怀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十月怀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事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命运。为了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强盛,家庭的幸福,优生优育以及如何提高人类自身的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的瞩目。
  • 大馋鬼扭曲的童年

    大馋鬼扭曲的童年

    故事发生在东北地区的靠山小镇,一个穷孩子学艺的经历。主人公大馋鬼是个热心率直、朴实无华的男孩。只是因为家里贫穷,他娘才不得已把他送到了镇上的一家小酒馆里学徒。在那里,大馋鬼和大师兄小秃子之间产生许许多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虽然大馋鬼也曾一度因忍受不了师傅的严厉管教,逃跑到皮匠铺里学徒、戏班子里学艺……但历经坎坷与磨难之后,他终于理解了“严师出高徒”的深刻内涵。于是,他带着对师傅的歉意和发奋向上的决心,重新回到了小吃铺里学徒。他更加积极乐观,勤奋好学,最终赢得了“小东北第一厨”的美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半,一半

    一半,一半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The Mirror of Kong Ho

    The Mirror of Kong H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盗墓奇踪

    盗墓奇踪

    摸金顺宝,升棺发财,盗墓奇踪,一段奇异的旅程。
  • 偶尔会想你

    偶尔会想你

    不要说再见,不要说怀念。因为一别就是永远,一念就是从前。青春年少里每一步,都该是深刻的,幸福的,永恒的,但也是最脆弱的,痛苦的,转瞬即逝的。从懵懂的初三,到青春的高中,再到成熟的大学…时光不老,“百乐会”不散。庄老大,胡蝶,安然,小狐狸,萌妹子,林飞,尤雨…还记得我们走过的一段段年少青春吗?故事的最后,你们也明白了吗?其实没有太多的笑与泪、痛与怨、爱与恨…眼前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