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40200000028

第28章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7)

法相宗在中国虽然不久失传,但是其学说却永远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历代都有研究唯识学的人。据虞愚研究,玄奘和窥基所传的因明唯识学,对于律宗的道宣、慧光、怀素等人有过重要影响;近代思想家王夫之、龚自珍、谭嗣同、章炳麟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研究运用过唯识学。现代人熊十力深研唯识,提出自己的新唯识论,影响很大。日本法相唯识宗更是一直流传至今,法脉不断,其传承是窥基弟子慧沼(651~714)传智周,智周(668~723)传日本弟子玄意等人,他们成为日本法相宗一派;另外,玄奘有日本弟子道昭,后来成为日本法相宗另一派的初传祖师。特别是,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问世以来,受到唯识学家的普遍重视,甚至比《成唯识论》本身还要受关注,可是元代以后在汉地即告失传。多亏日本法相宗保留传播此书,又多亏清末居士杨文会从日本取回,各方筹款,制版刻印刊行,才使国人得以重窥此书。

中国传播最广的禅宗,其初传祖师达摩就是用唯识学经典《楞伽经》印心。而《楞伽经》号称法相宗六经之一。为什么后来禅宗得以“横行天下”,而法相宗很快归于寂灭?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也许留学归来的玄奘,还是比不上正宗的达摩菩萨?这个说法,似乎太见外了,达摩听了,也不会高兴的,因为他后面的弟子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一样干成了惊天动地的事业。而玄奘本人在印度荣获大乘天、解脱天的称号,也说明人虽然有东西之分,法却无西东之别,正如当代人所说的科学和真理没有国界,或者像慧能所说的佛性不分南北。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注重义学的玄奘,和解行一致道行精深的达摩,他们对于中国时局走势的判定,以及由此而来对于自家宗旨的定位、培养弟子的方式等等都大异其趣。另外,虽然玄奘在世时瑜珈行派学说极为走红,可是后来有天台宗反对五种姓说(即五性宗法),禅宗的见性成佛不拘名相,华严宗反对法相宗的三时判教,以及武则天的冷落法相抬举华严,都是导致法相宗归于消沉的因素。

判教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各个教派的判别——判教,可以融合各种教派的裂缝,达到万法归一的化境,这个一,就是本派宗门的核心思想。判教是一箭双雕:突出自己,团结别人。可是也因此引起其他宗派的争议。由于判教的不同,天台宗重《法华经》,三论宗重《般若经》,法相宗重《解深密经》等。法相宗认为,如来首先说“有教”,破除我执,讲四谛十二因缘以达到我空;然后说“空教”,破除法执,讲般若类经典以达到法空;最后说“中道教”,既破有,也破空,讲《解深密经》等,以达到离有离空、正处中道。

有意思的是,通过判教,好像如来每次都说现在讲的是中道之法,可见无法不是中道;而每一次都说以前的不是中道,可见又没有什么中道之法。这真是妙不可言。比如,三论宗认为法相宗堕入有见,是边见,不是中道;法相宗却认为三论宗堕入空见,是边见,不是中道。都说自己是中道,别人是边见。可见中道比较香,边道比较臭。中道总是有一种占有一切的欲望,可是“占有一切”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最终是光荣地、自觉地毁掉自己、解脱或解放自己;只有扫除自我,才能装下宇宙万物。因此,所谓中道之见,等于无见;无见者又等于无所不见。每个人都觉得别人手中总是只有部分,而希望自己手中握有“无限”。就是说,每一派都想包容一切派别,达到无限;每一派又都在“自己的”眼中看到所有派别,自己的观点是特定的视野和眼镜,看到的是一个“特定”的无限——这就接近于华严境界了。

手中握无限,杀那成永恒(法藏与华严宗)

一、开山祖法顺,妙吉祥化身

华严境界的堂皇之气,由华严宗带到大唐来,真是适逢其时。该宗的开山祖法顺(557~640)和尚,据弟子们说是文殊菩萨化身。文殊就是妙吉祥菩萨。

说起妙吉祥菩萨的化身法顺和尚,真是令人敬仰。因为他俗姓杜,世人又叫他杜顺和尚,是雍州万年(陕西长安)人。法顺秉性和顺,待人接物,总是一团和气。一般人解不开的死结,到了他的手头,就在不经意之间,化为乌有,好像本来就不存在似的。

法顺18岁出家,跟因圣寺的僧珍禅师学习禅定。僧珍禅师比较“小气”,舍不得花功夫盖庙宇,随便找个洞窟,草草搭个架子,就算个“灵窟”寺庙了,于是自己端坐在里面,叫这个弟子这样,叫那个弟子那样,修习禅定。

大概是僧珍禅师对于俗事太不在意了吧,连狗都受了感动,觉得过意不去:“这么窝囊的洞窟,怎么练功呢?不行,得想个办法。”这条小狗就天天窜来窜去,把洞里的土含出去,呼哧呼哧,忙个不停,不知疲倦。

僧珍禅师一看:“好一条小狗,哪里来的?白足黄毛,何等温顺!”这黄狗真是灵性,吃的都跟僧人们一样,而且按照僧制,过午不食。禅洞里有这么神奇的事情,远近的人都来归化。弄得皇上都知道了,于是隋帝御赐米食,一天三升,供应狗吃,直到神龛建成,小狗“无为而死”——这就是因圣寺的来历。

那时法顺亲眼目睹了这件奇事,就倍加用功,学习禅法,慈悲为怀。

学成之后,他自己出外度化世人,到了庆州。他劝人设会施舍,限定供应500人吃斋,可是开斋的时候,来了千把人。施主感到害怕,法顺说:“莫怕,只管供应就是,有求必应,不要拒绝。”最后果然满足了所有人的需要。耶稣拿着七块饼、几条鱼,分给几千人吃饱后,剩下的食物还装了满满几篮子,那神迹跟法顺的差不多。不过法顺是设斋,没有鱼儿。

曾经有张河江、张弘畅两个人,家里养了许多牛马出卖。这些畜生性情都很暴躁,咬人,用角顶人,人们都不敢买。法顺走过去,跟牛马和和气气地说说,它们好像听懂了似的,都照着他说的去做。从此以后,再也不咬不顶了。

法顺曾经带领人去骊山。夏天很热,在地里僻静处歇息的虫子蚂蚁很多,没法种菜。法顺恐怕种菜的时候损伤虫蚁,就在地里划出一块,作上标记,让虫子往那里爬。过了不久去看,果然都爬走了。

有一回法顺身上起了肿块,脓液直往外冒。有人很敬重法顺和尚,就用嘴去吸出脓液;还有人用布帛给他擦。很快就见好了。余下没有擦完的脓液,喷发出无比的清香;那块擦脓的布帛,也满是香气,经久不散。

三原县有个人叫做萨埵,天生就耳聋;又有个张苏,生来就哑巴。法顺知道后,跟他们聊聊天,就都好了,跟常人一样,能说能听,而且永远没有再犯。

武功县有个僧人被“毒龙”附体,众人把法顺请来,让他治。法顺端拱对坐,毒龙就借病僧的口说话:“禅师既然来了,必定住不长久,太打搅你了。”说完就离开僧人的身体,溜走了。这个僧人当即就好了。

这么一来,远近患有瘴疬邪淫的人,都慕名来找法顺治病。法顺并不施什么法术,只是对面跟人坐着。明白人说是有阴德所感,所以幽灵都特别敬重他。法顺的言教其实非常朴实正经,不说那些玄乎飘浮的事。他看见神树鬼庙就点火烧掉,看见用巫术装神龙鬼的,就亲自去赶走。

法顺和尚如此的高风亮节,笃性绵密,泛爱众生,无论道人俗众,贵族穷人,都喜欢跟他相处。他总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有些重病号难以一下子治好的,或者由深重大愿未了的,法顺都一一指点迷津,使他们都得以遂心如愿。人生在世,不免有毁誉之辞盈耳,法顺听了,好像都没有听见,或者把这些话翻成别的意思,就过去了,不放在心上。

一次法顺带领弟子去南野,过黄渠的时候,河水泛滥,他们照样渡河。上岸的时候,坡土很滑溜陡峭,爬上去又溜下来掉到水里。正在为难之时,河水忽然干涸,大家就踩着陆地往上爬。法顺最后上岸,他刚一上岸,河水就复原如初。弟子们亲眼目睹这一切,就是不明白所以然。

法顺有如此的神异感通,朝野都出了名。唐太宗仰慕他的神德,把他迎入内禁,礼遇非常隆重,称他为“帝心”。但是法顺对于这些都不在意,听到不同意见也是大笑一声。他游化四方,久居敦煌,劝人念阿弥陀佛,修普贤行,读华严经,传授华严法界观。他自己也写了一些东西,相传有《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法顺带出一班弟子,如达法师、智俨、樊玄智、动意等都是,最著名的算智俨(602~668)。

贞观14年,法顺84岁,一点病也没有,告诉门人说:“我一生行的法,你们要继承传播下去。”说完就像平常那样坐定,在南郊义善寺圆寂。

好多天肉色都不变,一个月后颜色更加鲜艳;安坐三周,骸骨不散;自始至终,散发出异香。

二、告诉武则天,网叫因陀罗

法顺弟子中最特殊的是智俨(602~668)。智俨把法门传给法藏等人,到了法藏,华严宗才算正式创立。

智俨本来姓赵,是天水人,生在隋文帝仁寿2年。他父亲赵景是申州(河南信阳)的录事参军。智俨12岁的时候,是大业9年,法顺到他家里,请赵景夫妇让小赵出家学佛,夫妇俩很痛快地答应了。法顺就让自己的高足达法师教导智俨。法顺也给智俨讲过晋译本华严经。过后又有两个梵僧教智俨学习梵文。14岁出家作了沙弥,当时正是隋朝末年,兵荒马乱,智俨跑到北方跟从摄论师法常学习《摄大乘论》,几年后就融会贯通,受到法常同学僧辩的称许。智俨20岁受具足戒后,到处游学,从《四分律》、《成实论》到《涅架经》无所不学。他深感佛学法海浩渺无边,难以穷尽,于是在经藏前发下大愿:随手取出一本,就以之为今后专攻的经典。结果取出的是《华严经》。

智正法师当时正在至相寺讲授华严,智俨前往就学。过了一年,觉得还有不懂的地方,就搜集各种经疏,找到北魏慧光写的《华严经疏》,受到启发,领会到经中关于“别教一乘,无尽缘起”的含义。过后又遇到一位僧人,告诉他,要想明白一乘的道理,先得弄懂菩萨十地中六相的含义。智俨精心研究,写出名著《华严经搜玄记》,里头讲了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的意思。但当时智俨还只有27岁,而且直到晚年,智俨才在至相寺讲他的《搜玄记》,号称至相大师,颇负盛名。

智俨晚年还在云华寺讲华严,被称为云华尊者。从此华严一宗的门庭若市,弟子云集,法藏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他还有怀齐、义湘等高足。

智俨一生著作比较多,大部分都散失了,他最主要的思想写在《华严一乘十玄门》里面,后来法藏根据这个本子,搞出十玄门的新说。668年智俨在清净寺圆寂后,法藏继往开来,以十玄六相为基本框架,最终创立了华严宗。

风度奇正,利智绝伦的法藏(643~712),本是康居国人,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汗一带,就是当时的康居国所在地。祖父侨居长安,就以康为姓了。父亲康谧作过唐王朝的左卫中郎将。唐太宗贞观10年,极盛之世,法藏应运而生。16岁时,到岐州(陕西凤翔县)法门寺,在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烧自己一根指头,供养如来。以后游历长安,崭露头角。

17岁,人太白山(终南山)求法,研究大乘经书。后因母亲生病,返回长安。又闻智俨大名,再往终南山云华寺听取华严,多方设问请教,深得智俨赏识,收为门徒,但是暂时没有出家。智俨圆寂时,把法藏托付给弟子道成、薄尘,预言法藏精通华严,无师自悟,将绍隆宗门遗法。随后在长年婆罗门那里请授菩萨戒,讲《华严经》和《梵网经》。高宗咸亨元年(670)法藏年方28,则天武后的母亲荣国夫人杨氏去世,武后想做功德、度僧人,就把住宅施舍出来,作为太原寺,于是有道成、薄尘等京城名流联名举荐,度法藏为僧。法藏进了太原寺,正式剃度出家,作了寺中的住持赞宁,奉诏讲授华严晋译本。

法藏早年曾经参加玄奘的译场,后来因为笔受证义和润文与他人见识不同,退出译场。他对当时举朝崇奉、极盛一时的玄奘法相宗并不钟情,转而专攻华严,继承法顺、智俨传下的法脉,发扬光大,得到武则天的大力扶植,独创华严宗门。武则天借佛取得皇位,自然大力崇佛,而李姓的道教当初反对武后当皇帝,现在则倒了大霉。即使唐太宗和高宗推举的玄奘唯识宗,武则天也偏偏不看重,转而抬举法藏开创的华严宗,封法藏为“贤首菩萨”,这是华严经“贤首菩萨品”中的一个大菩萨。法藏此后被人称为贤首国师,于是华严宗又叫作贤首宗。武则天向往华严境界的博大精深、圆融无碍,决定重译华严。692年,武则天收复西域四镇,派使节到于阗,请回80卷本梵文华严经和译师实叉难陀(喜学),在洛阳大遍空寺于699年译出新本华严,武则天亲自作序,盛赞佛恩。法藏也奉诏参加了实叉难陀的译场,并且依据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日照)的介绍,以及日照带来的梵本,补正了晋本和唐本华严“人法界品”的缺漏。为了聆听华严,武则天专门在洛阳修造佛授记寺,法藏奉命前往讲学。

同类推荐
  •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那至今令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间之谜:在这些亘古谜团之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这个问题?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小是这么理所当然,闪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唯一正确选怿!
  • 美学其实很好玩

    美学其实很好玩

    觉得美学离你很遥远?觉得美学太深奥?其实生活就是一堂大大的好玩美学课!美学其实很好玩——扔掉深奥,只留实用的好玩美学书!把高高在上的美学知识一一用进你的生活里,看谁还敢说你“没品位”!325个美学小知识,迅速提升你的美感力,变身美学达人。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一部视角独特的阳明心学入门读物,继《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之后又一明史随笔佳作。本书选取王阳明一生中最重要的六个时刻:身陷诏狱、龙场悟道、赣南剿匪、智擒宁王、狙击皇帝、天泉证道,通过对当时复杂局势的深入解读,以及王阳明心路历程的细腻剖析,阐述了阳明心学的精髓和发展历程。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总裁的守护天使

    总裁的守护天使

    她,有一颗随时会停止跳动的心。却只为他而跳动,爱上他,习惯了他的关心和疼爱,看着他怀里搂着温柔娴淑女朋友,她的心好痛,却为了遗忘对他的感情,选择离开他的视线。可是他一次次的探访,一再折磨着她脆弱的心脏。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 孤剑破空

    孤剑破空

    16岁的仇世遗在森林中修武长大,师父出关后,告诉他去大陆历练,临别前将一个超级强大的攻击心法给了他,仇世遗初出大山,不知道吃饭还要钱,被四大武学世家南极浩解围,仇世遗前去参军,不想再次碰到了南极浩,在和南极浩的交谈中得知这时候的战争竟然是上层人的游戏,是与一个天大的秘密有关,仇世遗和南极浩切磋,仇世遗成功的使用出具有攻击力的剑气,两人打得不分胜负,不过仇世遗恢复得相当的快,南极浩拜仇世遗做老大,南极浩大骂做将军的姑父。参加战争中,俩人都非常引人注目,结果西楚霸天找上了仇世遗,仇世遗不敌,在命悬一线的时候,攻击心法终于突破了第一层,击杀了西楚霸天……
  • 三国兴霸

    三国兴霸

    “女人对我而言,就如宝马对武将一般,我喜欢女人,更喜欢贵族女人……”,本文主人公说。“杀名士,我未必千夫所指,因为名士迂腐;屠城,我未必遗臭万年,因为这座城池已经失去活力,只会倚老卖老……”,另一位主人公说。“有些人,你不日他娘,他不喊你亲爹!”
  • 灵欲主蜉

    灵欲主蜉

    我欲主灵蜉,谁有不服!我欲称灵主,谁有不服!我欲天地沉浮,谁有不服!一少年,天生傲骨,修灵道,灭灵门,主灵蜉,踏足巅峰看茫茫灵界,我主沉浮!
  • 玄武荒界

    玄武荒界

    玄武世界,人成仙的修炼世界,天马行空,飞天遁地,仙鹤?各种坐骑等你收服!高手?你能镇压他们吗?弱肉强食?你是食物还是他们是你的食物?遗迹、洞穴、天门山、地头域、狂魔海、青丘陵.......丘布的故事在这片世界一步一步开始!
  • 王子晚安:丫头,别想逃

    王子晚安:丫头,别想逃

    小鱼呼地一声直挺挺的向后倒在床上,看完文化街陶瓷展览品,她累的够呛。就因为那些艺术品精美绝伦,才让她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 人间地仙界

    人间地仙界

    人间地仙界浩繁穹苍,灵幻仙家洞天福地有皑雪艳春煞暖,迎万丈红霞,风尘漫漫波涛走马架鹰,貂裘熠熠,正是那人间最悠游岁月矮松沐雪,老藤新花,践仙山而叩玄华三尺青锋横腰际,一身黑甲皆楚痕,百年家国终泡影,千载深山我笃行。
  • 水瓶王子潜潜爱

    水瓶王子潜潜爱

    【不要看简介哦,因为不对的!】水瓶国的王子来寻找在地球走失的水瓶公主,遇见了收养他们妹妹的一家人,大王子爱上了‘姐姐’,小王子却爱上了自己的妹妹,他们的父王四处阻挠,他们会在一起吗?
  • 一梦两梦三四梦(原名:觅林)

    一梦两梦三四梦(原名:觅林)

    校园生活早已名存实亡,当金钱和肉体充斥着我们所看到的这半个社会,是随波逐流还是……不妨去体味一次那段纯真的生活不妨去审视一下已经踩踏的脚印不妨去做一个似懂非懂的大学生又不妨找到那个年代让那些尚且潜存心中的梦想萌出翅翼不妨上下求索寻觅一片属于自己的静林大学全是梦里事,醒来只身在山林。有事,写不下去了无奈只好结稿,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