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解放自己的心灵
世界上最自由的地方恐怕就是我们的心灵,只有这个地方可以让我们感知到一切自由的存在,只要心是自由的,就没有什么可以囚禁我们的灵魂和肉体。而我们心中唯一的限制,就是我们为自己设置的那个局限。
人由于觉得自己应行某事,就能够实行某事,并且亲自体会到什么是自由的。
——【德】康德
世界上最自由的地方恐怕就是我们的心灵,只有这个地方可以让我们感知到一切自由的存在,只要心是自由的,就没有什么可以囚禁我们的灵魂和肉体。而我们心中唯一的限制,就是我们为自己设置的那个局限。高度并非无法超越,只是我们无法超越自己思想的限制,更没有人束缚我们,只是我们自己束缚了自己。
生物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些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所以跳蚤称得上动物中的跳高冠军。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些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在杯上加了一个玻璃罩,“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罩上。跳蚤虽然也十分困惑,但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经过一段时间,这些跳蚤再也不会撞击到这个玻璃罩,而是在罩下自由地跳动。
第二天,实验者开始把玻璃罩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玻璃罩已经去掉了,还是按原来的那个高度继续跳。三天以后,实验者发现这些跳蚤还按原来的高度跳。一周以后发现,那些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它们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它们已从一个跳蚤变成了一个可悲的爬蚤!
后来,生物学家在玻璃杯下放了个酒精灯,并且点上了火。不到五分钟,玻璃杯烧热了,所有的跳蚤发挥求生的本能,每只跳蚤再也不管头是否会被撞痛(因为它们都以为上方还有玻璃),全都跳出了玻璃杯。
生活环境使跳蚤迷失了自我,它们不知道自己是善跳的跳蚤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玻璃罩已经罩在跳蚤的潜意识里,罩在了跳蚤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扼杀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作“自我设限”。
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敢去面对自己渴望的东西,对于内心的呼唤不敢正视。所以不是我们不成功而是不敢去成功,仿佛是我们自己告诉自己,这件事我是做不成的,这不是我可以做的事……而事实上,这件事不是由你——这个十分渴望得到的人——去做,那么还要留给谁来做呢?
02 洗涤自己的心灵世界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尚书》
这世上大多数人的痛苦,都是因为自己看不开,放不下,一味地固执而造成的。痛苦就犹如人心灵中的垃圾,它是一种无形的烦恼,由怨、恨、恼、烦等组成。
清洁工每天把街道上的垃圾带走,街道便变得宽广、干净。假如你也每天清扫一下内心的垃圾,那么你的心灵便会变得愉悦、快乐了。
据说,三千多年前,殷商的开国君主商汤,曾在洗澡盆边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心舒畅”。
我们现在一般人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这样的洗澡,不洗也罢。
《六祖坛经》一开始就指出,人要“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其意思是要人洗涤自己的心灵世界,展现心中智慧,照亮自己的人生。
禅家认为,通过净化自己,把心中的烦恼、苦闷、贪婪、嗔恨等加以清理,可以使自己生活得更有活力,更有朝气。有诗云:“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是说,如果水面波平如镜,有哪一条江河不映现明月呢?如果晴空万里,何处不是阳光普照呢?人如果能让自己的心情像波平浪静的水面,让自己的思想像碧空万里的蓝天,依靠精神的信仰,就一定能净化自己,使自己正确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随时清洗自己的心灵,才能洗掉贪欲、虚荣、自卑,才能使自己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一个好的心情面对每一天。
03 内方外圆,固守本我
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庄子
一个人若能做到为人处世八面玲珑,而内心却始终固守最初的人生观、价值观,守着内心最初的纯净,他已到达心灵胜境,外界的万事万物便难以左右其初心。
《资治通鉴》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魏王攻陷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宴席之上,魏王问文武百官:“你们说我是昏君呢?还是明君呢?”百官多是趋炎附势之徒,纷纷说:“大王当然是一代明君了。”正当魏王为这些赞美飘飘然之时,生性正直的任座却说:“大王是昏君。”魏王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问:“何以见得?”任座说:“大王取得了城池,没有按照顺序分给您的弟弟,而是分给了您的儿子,可见你是昏君。”一番话说得魏王恼羞成怒,立即命令公众侍卫将任座赶出了宴席,听候发落。
接着,魏王又问下一位臣子,这位臣子回答说:“大王是明君。”魏王心中暗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问道:“何以见得?”这位大臣说:“臣听说明君手下多出直臣,现在魏王手下有任座这样的直臣,可见大王是明君。”听罢,魏王赶紧让人把任座请回来赴宴。
故事中,那些趋炎附势的大臣以“柔”的姿态说魏王是明君,确实能博得魏王的欢心,也能为自己换取更多的升官发财的机会,却会导致魏王更加昏聩,朝政混乱,天下黎民百姓受苦受难。任座以“刚”的态度直谏魏王,指出他的昏庸之处,一颗忠诚正直之心尽显无疑,他却没有顾及到魏王身为国君的尊严,让魏王在众臣面前丢了脸面,因而被驱逐出去。而接下来的那位大臣却懂得“似柔实刚”的道理,将话说得极为圆滑,看似赞美,实则点出了魏王的昏庸,给魏王树立了明君的概念,引发了魏王的善,也将任座从厄运中解救了出来。
古代的钱币多是内方外圆,为人处世也当如这内方外圆的钱币一般,圆融地对待万事万物,而心中坚持自己纯净的心灵之境,不为外界的名利所动。如若内外皆方正,棱角太过分明反而容易和他人产生摩擦,生出许多是非来,也难免在这尔虞我诈的人世间遭人嫉恨,处处碰壁,碰得头破血流。外柔内刚,并不是胆小怕事,而是面对这个世界的尖锐时不得不运用的一种人生智慧。
04 无欲之心,天地自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欲望,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诱惑力的字眼。人没有欲望就无法生存和进步,而有了欲望却让自己永远陷入了矛盾与烦恼中。心理学上有句名言:人类的一切痛苦来源于人的欲望。因为欲望无穷无尽,它会生长。
“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孔子说自己始终没有看见过一个够得上刚强的人。有一个人说,申枨不是很刚强吗?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有欲望,怎么能称得上刚强呢?一个人有欲望是刚强不起来的,碰到你所喜好的,就非投降不可。
人到无求品自高,只有心中无欲,才能真正作为一个大写的人而屹立于天地之间。
拉尔夫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登山家,他曾经在没有携带氧气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地征服了多座高峰,这其中还包括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其实,许多登山高手都以不带氧气瓶而能登上乔戈里峰为第一目标。但是,很多登山好手来到海拔6500米处,就无法继续前进了,因为这里的空气变得非常稀薄,令人感到窒息。因此,对登山者来说,想靠自己的体力和意志,独自征服8611米的乔戈里峰,确实是一项极为严峻的考验。
然而,拉尔夫却突破障碍做到了,他在事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描述了这一段历险的过程。拉尔夫说,在登山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心里各种翻腾的欲念。在攀爬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让人松懈意念,转而渴望呼吸氧气,慢慢地让人失去冲劲与动力,而“缺氧”的念头也会开始产生,最终让人放弃征服的意志,不得不接受失败。
拉尔夫说:“想要登上峰顶,首先,你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你的欲念愈多,你对氧气的需求便会愈多。所以,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想要登上峰顶,你就必须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保持身心安定、清净、祥和。身心清净,没有欲望和杂念的干扰,能量的消耗就会降到最低限度。“无欲则刚”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人若无欲,其品格就如苍松翠柏,任凭乌云翻卷、雨暴风狂,也能挺立世间,永不摧折。
人无欲则刚,人无欲则明。无欲能使人在障眼的迷雾中辨明方向,也能使人在诱惑面前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清醒的头脑,不丧失自我。在这个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里,要想真正做到没有一丝欲望,像水一般平平淡淡毫无牵挂的确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