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50600000045

第45章 回忆我们的父亲(2)

父亲常引谭嗣同的话说:“少遭纲伦之厄”见谭嗣民的(《仁学》序。这确实是实在的情形。父亲生,祖父(名振常,清同治年间的举人)已六十二岁。父亲小时候,三周岁就站在书架旁读祖父亲自写的一条条的《尔雅》。听父亲说,到晚间他常是读到两腿僵直自己不能走回去,只好由仆人抱他回到内房去。祖父对于父亲从小管教极严,盼望他将来能考上举人。这自然是封建科举时代要求“正途”出身的思想。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的伯父(名恂,号念劬,清末曾任驻日本及俄、法、意、荷等国参赞及公使)比父亲大三十四岁,他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考了好多场也没有考上举人,因此祖父把儿子中举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父亲身上。父亲五岁从塾师读经书,决不许看闲书。有一次,父亲偷看《桃花扇》,被老师发现,一戒尺打来,眉心上永留下一个疤痕。祖父去世,父亲才十一岁;他十五岁祖母又去世了。在封建时代,“守制”的人是不许考试的,他就只好放弃考试。他还看到在封建的旧礼教家庭中,女子死了丈夫的处境是多么低下惨苦!经济当然不能独立,事事要仰仗他人,看人的脸色行事。这些情况,父亲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他对于他的母亲特别怀念。他每到他生日的那一天,只是自己单独去照~张像留作纪念,从未做过“生日”。可以说我们的父亲在十五岁以前,是被关在书房里读经书学做八股预备考秀才的一个人。祖母死后,父亲才算得到了自由,和外界有了接触,能看到一些当时的新书,报,如《新民丛报》、《清议报》等。他十六岁的那年冬天,一个朋友送他两本书:一本是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本是邹容的《革命军》。他读后思想上受了一番大刺激,以前尊清的见解竟为之根本动摇了。他认为章、邹二人的主张真是有道理,一定非革命不可!他十七岁的夏天就把辫子剪了,表示反对满清的决心。父亲在年轻时候有过这样一段亲身感受的经历,所以他对于“三纲”这种封建礼教的教条是切齿痛恨的。他说:‘三纲’像三条麻缉,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许再把这三条麻绳缠在孩子们头上!可是我们自己头上的麻绳不要解下来,至少新文化运动者不要解下来。再至少我自己就永远不会解下来。为什么呢?我若解了下来,反对‘新文化’维持‘旧礼教’的人,就要说我们之所以大呼解放,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借着提倡新文化来自私自利,新文化还有什么信用?还有什么效力?还有什么价值?所以我自己拼着牺牲,只救青年,只救孩子!”父亲确有这样决心,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他和我们的母亲虽是旧式婚姻,但家庭生活一直很和谐。他把我们送进学校,教我们认真学好外语和科学知识,小学读的是白话文,用注音字母来注字音,并且要我们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好身体,所以我们过的完全是学校的生活。五四以后,父亲给我们的课外读物,期刊有:《小朋友))、《儿童世界》、《小说月报》、《创造季刊》、《语丝》;旧小说如《儒林外史》、《水浒》、《西游记》、《红楼梦》、《镜花缘》、《三国演义》;新小说如、:《呐喊》、《彷徨》、《鲁滨逊漂流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等。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还开阔了眼界,养成读书的习惯,对于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父亲常对我们说:“你们将来学什么,我不包办代替出主意,由你们自己去选择。但是一个人应该有科学的头脑,对于一切事物,应该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求其真相,判断其是非、对错。然后定改革的措施。其次,对于古书要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这样,对于制度的由来,文化的变迁才能弄明白,弄明白了有两个好的结果:一是知道现在不适用的,在过去某时代是很需要的,这样便还它在历史上的价值;一是知道在前代很有价值的,到了现在,时代变了,早已成为僵石了,无论它在历史上有怎样的大功效,今天总是要不得的。这样便不至于贻害今人。

第三,对于社会要有改革的热诚,时代是往前进的,你们学了知识技能就要去改造社会。”父亲从我们小时候就教给我们向前看,应该多接受先进的思想,接受新事物,不可保守。以上是我们回忆父亲五四运动前后的一些情况。

二、文字改革

父亲一生中另外一件重要工作是积极地参加了“国语”运动。他1917年加入国语研究会为会员。1919年他兼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1918年冬,吴稚晖从上海带着他亲自编写的《国音字典》稿本来北京,共有一万三千多字,是根据1913年教育部读音统一会全国代表和专家多数表决的字音规定的。当时在陈颂平家中邀请了吴稚晖、黎锦熙、王璞、马裕藻和父亲开审查会,经过两天就修正决定了。1919年,《国音字典》出版,东南方面的教育界大不以为然,说《国音字典》不应该用多数人表决的普通字音,应该一律照北京本地人说话的字音。父亲当时认为不可变更原来的审查时的原则,只可逐字复审,稍加修订。《国音字典》到1920年才由教育部正式公布。从此《国音字典》成了全国文字读音的标准,直到1932年才正式废止,另由教育部公布《国音常用字汇》。这部《国音常用字汇》却是完全改用北京本地人说话的宇音为标准了。

这个转变,父亲是起着主要作用的。因为通过一个时期的实践,检验出原来《国音字典》审查原则是不符合字音实际的。从此“国语”运动的语言标准问题才确定了一条合理而有效的路线。从这里可见父亲的“实事求是”精神。《国音常用字汇》是怎么样编成的呢?1925年,由《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推举黎锦熙、王璞、赵元任、汪怡、白涤洲和父亲六人为起草委员,逐字逐音逐日会议,到1926年才写成十二大册稿本,父亲认为字数太多,有些不常用的字,其音又一时难以决定。1929年,经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第二次常务委员会决议,改名为《国音常用字汇》,就原稿本删定,共得9920字,加上异体异音的字,合计12220字,再由父亲做最后的审查,黎锦熙和白涤洲参加意见,到1931年,(《国音常用字汇》的全稿才定下来,整整经过了十年。这《字汇》中有一长篇例言,题目是“本书的说明”,是父亲亲自写的,是一篇精细、简明、切实的作品。此外,关于注音符号的论著,他还写了《十八年来注音符号变迁的说明》和《国音声符略说》,均发表在《国语周刊》上。

1923年《国语月刊》出版了一期“汉字改革号”。在这期上,父亲发表了长篇论文:《汉字革命》,说:“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是有新思想的人们都知道的,”汉字不便编号,检查,排印,打电报,打字等等,“处处都足以证明这位老寿星的不合时宜,过不惯二十世纪科学昌明时代的新生活”!他又从汉字“由象形而变为表意,由表意而变为表音”的演变历史,证明汉字自身走着“离形就音”的道路,只要表音的假借字“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则拼音文字就可以出世”,所以“汉字革命,改用拼音,是绝对可能的事”。他用进化观点肯定拼音文字是比汉字更加进步的文字。他不否定注音,但是不满足于注音字母。他说:“注音字母虽然是改革了的汉字,虽然是拼音的字母,但和世界的字母一罗马字母式的字母一还隔了一层。”他是主张“汉字革命”将来一定要改用“拼音文字一”,并且主张用罗马字母。在“汉字改革号”这期中,黎锦熙发表了《汉字革命前进的一条大路》,这篇文章中,强调“词类连书”对汉语拼音文字的重要性,使“连写”问题初次得到比较系统的研究。赵元任也在这期中发表了《国语罗马字的研究》,提出详细的“国语罗马字的草稿”。这都给后来拟订“国语罗马字方案”奠定了基础。就在这午,父亲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常年大会上,提出请组织“国语罗马字”委员会的议案,由大会主席指定会员黎锦熙、赵元任、林语堂一、汪怡和父亲等十一人为委员,但是由于当时北洋军阀混战,时局不安定,工作无法进行,只是在北京的几个委员彼此讨论研究。到1925年,刘复从欧洲回国,发起一个“数人会”,专谈语言音韵之学,后来就在这会中专门讨论“国语罗马字”的问题,由赵元任主持写稿,经过了一年的商讨,开会二十多次,稿子换了九次,拟定了一个“国语罗马字拼音方式”,在1926年9月14日,由研究委员会开会,全体通过。但是当时北洋军阀专政,凡事都“开倒车”,因此教育部当局不肯用部令公布。1926年11月9日,就以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的名义直接布告,把“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正式公布。过了两年,直到1928年9月26日才由教育部(当时称大学院)把它正式公布,做为“国语字母第二式”。所以“国语罗马字”是经过两次公布的。当时父亲很有几篇关于“国语罗马字”韵重要文章,如:《为什么要提倡国语罗马字?》、《历史的汉字改革论》、《国语罗马字的字母和声调拼法条例》、《关于国语罗马字字母的选用及其他》等,都发表在《新生周刊》上。

关于“汉字改革”,父亲的主张,改用“拼音”是治本的办法,“减省现行汉字笔画”是治标的办法。但是改用“拼音”文字非短时间所能成功,需要百年以上。当前治标的办法却也需要去做,父亲在1922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常年大会上,提出一个“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是一篇又痛快又充实的提案文章,连署人有陆基、黎锦熙、杨树达。当时大会通过,也组织了一个委员会。但以后研究“国语”的人都去干“国语罗马字”去了,没有注意这件事。

事隔十多年,到1934年,上海出版界居然铸造了几百个所谓“手头字”印在当时的杂志上。父亲那时正在休病假中,就发愤动手搜集,以“述而不作”为原则,拟编一部“简体字谱”。在1934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29次常务委员会上又提出一个“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请教育部施行。教育部也答应了。到这年6月,父亲的“第一批简体字表”起草告成,计二千三百多字,送到当时南京的教育部中讨论了三天,通过了一千二百三十多字,最后由部长圈定了三百二十四字,在1935年8月21日先行公布。这就是解放前由当时政府的教育部正式公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全国解放后,简体字运动从群众的自动推行发展为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和设计,结果产生195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长期以来,广大人民迫切要求简化汉字的愿望终于达到了。

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肯定了“国语罗马字”的历史作用。

以上是父亲在“国语”运动方面所做的三件事:(一)参加“国音常用字汇”的编定,(二)参加“国语罗马字”的制定。(三)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

另外,他也参加了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的工作,他和黎锦熙分任总编纂,虽定了计划,但因“七·七”事变,未能完成。

三、生平

我们的父亲生于1887年9月12日,原籍浙江吴兴,但从幼生长在苏州,因祖父晚年在苏州工作。他1906年春天和我们的母亲徐婠贞在上海结婚,这年九月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习师范。1908年章太炎在东京《民报》社讲学,父亲因崇仰他而往听讲,学习声韵训诂之学,并受章太炎、秋谨等革命党人的思想的影响,主张推翻满清的统治。1910年春回国,任浙江省嘉兴中学、海宁中学、湖洲中学国文教员。辛亥革命后在杭州教育专署任科员,视学。1913年秋天到北京任北京高师附中国文教员。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高等师范教授。1928年秋任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主讲“音韵学”、“说文研究”、“经学史略”、“周至唐及清代学术思想概要”,“先秦古书真伪略说”等课,著有((文字学音篇》、《<;说文>;部首今读》等。父亲的“经学”老师有两个:一个是章太炎,主“古文”;一个是崔觯甫,主“今文”,1911年曾读其(《<;史记>;探原》之稿。父亲研究经籍,向来不守什么“家法”。他给重印((新学伪经考》作序,后来改题为《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见《古史辩》第五册)。这篇文章是站在古代语文学的立场来考辨“古文”经,只是求真,在“古文”和“今文”两方面都不偏袒。他是要进一步把“经”的本身一律要重新估定它的价值。现在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我所做的事,是关于国语和国音的,我所研究的学问是‘经学’与‘小学’;我反对的是遗老,遗少,读经,新旧各种‘八股’,他们所谓‘正体字’,辫子……二十年来如一日,即今后也可预先断定,还是如此。”他晚年曾引用刘继庄的几句话教育我们:“人苟不能斡旋气运,徒以其知能为一身家之谋。则不得谓之人。

父亲在1929年以后,患高血庄症,血管硬化,神经衰弱。1935年,有一次他到车站送黎锦熙、汪怡等人去南京开会,回来后忽见一切光明都有晕,右眼从此患视网膜炎,看东西不清楚,写字歪斜,伏案工作,每次总不能超过一小时。父亲由于患病不能离开北平,但是“七·七”事变后的北平,环境极为恶劣,精神上受的刺激更大。父亲拒绝伪聘,曾向西北联大来北平的汪如川说:“请转告诸友放心,钱某决不做汉奸!”1938年恢复旧名“夏”,表示是“夏”而非“夷”,决不做顺民。

父亲在平常谈话时曾说:“我的体质虽不如你们的伯父和祖父,他们都活到74~75岁,但我想我活到六十多岁是可能的。”我们当时还以为父亲太过虑了,虽有高血压症,服药休养总会好起来的,没有想到环境和外界的刺激增加血管的压力以致右脑血管破裂,虽经抢救无效,不幸就在1939年1月17日下午9时3刻病故于北平德国医院。他终年五十二岁。

1979年1月17日父亲逝世四十周年

同类推荐
  •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本书对中华学术做了系统的研究,对魏晋玄学做了宏观的考察与周全的论述,从文学研究中总结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同时为推动中国的学术文化作出努力。
  •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二十五个关于各类美食的故事。穿插于蛋糕、甜点、意面、咖喱酱肉、鱼子酱、螃蟹浓汤、鲜蚝之间的,是女性对于生活、情感、人生的领悟和面对世界的勇气和执着。这种食物与情感交融在一起的感性文字会轻触到她们柔软的内心,让这些在都市中被迫坚强成长的女性能够通过阅读抚慰心灵的孤独与冰冷。
  • 彩云新天遇有时

    彩云新天遇有时

    本书精选近两年的散文、随笔75篇有余,其有爬崂山游记,作者多以赋、兴笔法,描述一个“驴友”眼中的自然物象与自在物象。与野人为善,成野人之美,感纯粹诗意之流转,想神圣华夏之道统,山水之爱,山水之心,野的行走,野的善美。部分文章已在网络发表,受到众多“驴友”与读者的喜爱。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思想杂碎

    思想杂碎

    本书为杂文、杂感集,书中许多文章为作者对一些事情所发表的一些事情所发表的一些感慨,例如《公仆与保姆》《救救家长》等,本书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热门推荐
  • 将泣边殇

    将泣边殇

    报君黄金台上意,从此肝胆照昆仑。生为大秦英武侯,死为江山忠义魂。白袍铁骑向北荒,回身剑指定南蛮。将军金甲夜不脱,泣血啼歌怒卫国。一生肝胆,征战四方,意气风发,坦荡荡满怀赤诚,忠义为骨,奈何君不信臣,悲哉!国将不复,犹疑良将,将泣边殇,边殇不止!
  • 青春半甜:奴隶翻身把歌唱

    青春半甜:奴隶翻身把歌唱

    青春半甜,他是学校的校草,她是学校的丑女。她跟他告白结果被拒,成为笑话。在她家人跟朋友的鼓励下不放弃地尝试慢慢走进他的内心,终于他被打动,成为全校最不可能的一对。长大苦涩,在一起许久,已经成为神话。但当一次她哥因她而死,她也受了重伤。期间,联系不到他,天真认为他不过是有事忙。而当她痊愈去找他,却看到了他的背叛,从此蜕变。如果给她一次回到青春的机会,她想她不会要,因为她不想再次经历刻骨铭心的痛。“对不起,请原谅我的懦弱。”“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
  • 逆天征途

    逆天征途

    逆天地,战无极,兄弟之情心中记。破红尘,踏虚空,只为伊人芳影踪。一群热血儿郎们是怎样走上逆天的征途呢?请看全文
  • 蛮荒变

    蛮荒变

    他被打下悬崖,却获得圣兽血脉。拜了四个法力通天的师傅,不仅如此,盘古是他老祖宗,女娲是他师傅。且看林渐离如何在这洪荒之中狂嗷一生,未尝一败,达到至尊!
  • 诡梦之旅:赖上异界男神

    诡梦之旅:赖上异界男神

    她被无缘无故卷入一个个诡异的梦境。梦里,五年前的灰暗寝室、黑白色调无法发出声响的室友小A、怎么走也走不出去的阳光小巷……光怪陆离的景象,是谁一次次害她在鬼门关前徘徊,又是谁一次次救她于危难之间?“你是人是鬼?还是野兽?”她好奇的问他。“我既不是人也不是鬼更不是什么野兽。”“那你是谁?”他眼中含着笑意,说道:“你不是说我是你的男人吗?”天知道,当时她说的是“男神”不是“男人”!这下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内有鬼怪出没,夜深人静,小心火烛~)
  • 小仙在上

    小仙在上

    为了完成升仙任务,下凡缠上某男,无时无刻不再“勾引”着某男的她终于....“公子,秦姐姐说我被你包养了是真的吗?”“差不多。”“什么叫差不多?”“就是我什么都包了,就差睡你。”于是....
  • 花心总裁,请走开!

    花心总裁,请走开!

    他的情人满天下,换情人的速度也很快。而她,仅是他众多女人中的一个,是他偶尔兴致上来时的调节剂。她也习惯了他的这样做派,因为是他救了走投无路的自己和母亲,甚至还替她的弟弟安排了当地最好的学校。他所求的也不过只是她的身子而已。这一切,她已经很知足了!可是,为什么她还是觉得很失落呢?
  •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是书写一群痘B青年,和他们的痘B事。其中有热爱健身的‘猥琐虎’、萌萌的‘菊花东’、低笑点的‘大君驴’、睡不醒的‘瞌睡龙’、小逗‘皮皮狗’、以及‘恐婚族’的婷婷,‘黄金剩女’的灵姐......总之,好多好多人......好多好多痘B事......
  • 仙家纪事之凌若昭

    仙家纪事之凌若昭

    看多了草根修仙斗智斗勇的修仙文,忍不住想写一个仙门世家小姐的故事,不喜勿喷(?>ω<*?)——————————————————————仙魔大战后,本界修仙界的高阶修士只剩零星几个,连低阶修士也死了个七七八八,仙门世家凌氏一族险些断了传承,好不容易抱了长云仙宗的大腿修生养息了数千年,又遭遇了一场兽战,家族子弟青黄不接。凌家旁支小姐凌若昭测出死灵根后混吃等死老死在练气七层的大限里,平平淡淡过了普通世族小姐的一生,不知怎么的,重生回了三岁时候,六岁测出火系天灵根。凌若昭自觉上辈子也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重活一次原只想混吃等死,没想到只是变了灵根,却要背负起家族复兴的大任,可不要了卿卿性命!?
  • 暗夜协奏曲之以诺

    暗夜协奏曲之以诺

    一个中国少年,被有着“玛士撒拉”之称的第四代血族意外初拥……从此,他作为最年轻的第五代血族,走上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人类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从一出生,就在朝着死亡不断地走去。而可悲的我们,在生命这条路上,却是始终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