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51200000080

第80章 三叔达夫——一个真正的文人(节选)(3)

在上海的回忆

1926年6月,三叔为龙儿之死从广州赶回北京,10月再到广州时,郭老已随大军北伐,原来由创造社人员几乎包办了文科的广东大学也改组为中山大学,领导人员几乎都换了国民党中人,如戴季陶、顾孟余、丁惟汾、朱家骅等,文科由傅斯年主持。达夫看看无可作为了,便於11月底辞职,仍回到上海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并主编《洪水》和《创造月刊》。在1927年1月出版的《洪水》上,达夫发表了他写的暴露广州政府中黑暗面的《广州事情》,引起很大震动,跟着发表了一些对达夫的批评,成仿吾写了《读(广州事情)》在《洪水》上发表,郭沫若也对他很不满意,认为不管怎样,与北洋政府相对来说,暴露黑暗总是往革命政府脸上抹黑,於革命不利。后来也到了中山大学任教的鲁迅读了《洪水》,却曾著文替达夫辩解,认为他说的是实话。

1927年初春的政治气候正是乌云翻滚,非常险恶,影响到革命阵营内部也不一致。三叔这时一个人住北闸在创造社的编辑部,情绪消沉。恰好就在他的留日同学孙百刚家里遇见了王映霞。后来他曾对孙百刚吐露过他当时的心情:“近来我寂寞得和一个人在沙漠中行路一样,满目黄沙,风尘蔽日,前无去路,后失归程,只希望有一个奇迹来临,有一片绿洲出现。”当时的中国,哪里是绿洲呢?於是三十一岁的三叔第一次性命交关的掉在爱情的“绿洲”上了。

单凭他的满腔热情,在当时的环境下,要以行动闯出一条革命道路来虽然不足,但对於排除爱情的障碍,战胜宗法社会的种种非议却是有余的。他和王映霞终於结婚了‘,在赫德路嘉禾里安了家。熟人、朋友、两方面的家庭自然都不赞同。听母亲说,父亲在北京知道后非常生气,不知写过多少信去告诫三叔,作为法官的父亲首先就指出,这是要犯重婚罪的,然而既成事实终究是既成事实。

在新旧交替的婚姻问题上,这样的事在当时毫不稀奇。在受害者的旧式妇女方面,已经承受惯了千百种封建压迫,与其再遭受“离婚”更受歧视的打击,勿宁接受生活的一定保障来抚儿育女更来得现实些。三叔也确实是这样做的,经常汇钱回富阳去给三婶。

这一年他开始雄心勃勃的编辑出版《达夫全集》,第一卷《寒灰集》出版了,接着《文学概论》、《日记九种》出版了。之后,到1933年移家杭州以前,陆续出版了全集二卷《鸡肋集》、三卷《过去集》、四卷《奇零集》、五卷《敝帚集》、六卷《薇蕨集》和不列全集卷数的《忏余集》,以及《小说论》、长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篇《迟桂花》、翻译集《小家之伍》等等。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后,他支持几个青年人创办《民众旬刊》,他写《发刊词》和评论,出了五期停刊。从1928年5月到1929年8月,和鲁迅合编《奔流》月刊,被迫停刊后,1930年又与陶晶孙合编《大众文艺》月刊,成为左联的机关刊物之一,不久又被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禁刊。1933年4月,达夫和王映霞移家杭州,但是他为了收稿费,买书,还是经常来上海。

我是1933年7月到上海的,当时是十七岁,已经用假文凭考进了北京艺专学了三年西洋画。因为父亲已先於一年前调到上海租界法院里工作,这时全家都搬来上海了。我高兴极了,早已响往上海,进步文艺活动的中心。我渴望见到三叔,他会带我去看这大都市里的新鲜事物,去看有名的作家。可是他也许和七年前在北京时不一样了吧?他有了个王映霞,再到我们家来会不好意思吧?

我很替三婶难过,可又很同情三叔勇敢地顶住了一切非议,获得了幸福。不久,他和王映霞到我们家来了,仍然穿着长衫,很随便、很快活的样子,爽朗的大笑,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而父亲呢,竟然也对他们很和蔼,很亲切,一点也不板面孑L。王映霞给我的印象不像我想像的那麽年轻,说一口杭州话,很会应酬,开起玩笑来也绝不会吃亏,衣着打扮在我这个女学生看来更接近於少奶奶型,穿一双绣花鞋。这最初的印象与我后来的了解还是相符的。达夫生过一场大病,她尽心护侍,病后她每天墩野鸭、甲鱼给他吃,她的确很会烧菜,也很会管家,三叔的收入全靠零星稿费,很不稳定。过去他向来是钱一到手,不是买书就是请朋’友喝酒,很快就花光了,如今全由王映霞管起来,酒也不许喝过量。也是她的主意,重新把出过的书编全集由北新书局重排出版,每月抽一定的版税,保证了固定收入。父亲到上海时,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而母亲和北京的家还没有搬去,父亲一个人暂时住在办公室里,下班以后经常就到嘉禾里,谈天吃饭,有时打四圈小麻将,谁输了拿出钱来买菜请客。就在那儿,父亲认识了田汉和阳翰笙同志。后来,抗日战争期间,我在桂林经常见到田汉同志,他多次和我谈起三叔、父亲在嘉禾里时的情谊,也一再谈起他自己被捕时父亲帮助他脱险。他说,那真是戏剧场面啦,几天以前还坐在一起打麻将的,忽然就在法庭上见面了,他一看是父亲坐在上面,一本正经的审问他,他差不多想笑出来。我也和他谈起,父亲对三叔犯“重婚”罪曾经很生气,怎麽到了上海又跟他们和好了呢?他说:“你不知道哇,在法律上重婚罪是要有当事人告状才成立的,没人控告就不论啦!哈哈哈!何况王映霞给大伯伯烧的一手好小菜,你爸爸就爱吃她烧的甲鱼呢。”他一面说一面哈哈大笑。

三叔第一次看见我,非常惊讶:“长得这样高!是个大姑娘啦!”记得他跟我开了许多玩笑,用富阳家乡话说我是个“木都”(就是傻瓜的意思),说要带我去见见世面,还说要给我找个好婆家。我很生气他还把我当小孩,而不是正经把我当个大学生那样谈话。但是我也看出他很高兴我是学画的,他有了个搞文艺的后代,因为父亲叫我拿出习作来给三GIGIA看(我还是一直叫他三GIGIA),他确实是很高兴的夸奖了一番。

这之后,他几乎每天都来带我出去玩,可惜我都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除了坐电车之外,走路走得很多,而且他走得很快,在大街上我想看看橱窗都来不及,到了一处跟一些人说说笑笑,介绍我是她的侄女,又出来再到一处,就好像不是带我去见世面,而是带着我去给他的朋友们看。我现在能记得的就是去过菜市路上海美专,见过倪贻德和刘海粟;还去过霞飞路一个“按摩院”的楼上,那是漫画俱乐部,在那儿第—次认识了叶浅予、黄苗子、丁聪、梁白波、胡考、陆志庠、张乐平……等许多人。

三叔和鲁迅

我家当时住在虹口江湾路花园坊,走出来经过虹口公园,不远就是内山书店。每次跟三叔出去或回家以前,常常到那里转一转。在那里不止一次遇见鲁迅先生,但我已记不清第一次看到鲁迅先生是跟三叔一起还是跟父亲一起,因为每星期日早晨常常跟父亲出去散步,也要到内山书店坐一会儿。他们和内山完造先生总是说日本话。我深深记得的是鲁迅先生和蔼的笑容,很特别的是用大拇指和四个手指拿香烟而不是夹在食指和中指中间的姿势。有一次,三叔很不客气的对他说:“我这侄女是学画的,你有什麽画册给她一本吧。”后来,果然送了我一本《引玉集》。更珍贵的是,1936年初,送给我那本用珂罗版宣纸印刷的八开本《柯勒惠支版画集》,有鲁迅先生亲自用毛笔写的编号“37”,我一直保存在上海家里,抗日战争也没毁掉,解放后才要来放在自己身边,直到十年浩劫被“劫”去便没有再回来,这是我损失的书中最大的损失。

在《鲁迅日记》中,1932年10月5日记载着:“晚达夫映霞招饮於聚丰园,同席者为柳亚子夫妇、达夫之兄嫂、林微音。”据母亲回忆,席间三叔曾和鲁迅开玩笑说:“你又交华盖运了吧?”后来就作起诗来,也可能只是一两句吧,那就是一星期以后鲁迅为柳亚子书成条幅的那首有名的“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的“运交华盖欲何求”的诗。

同类推荐
  • 年月诗集 独步天涯

    年月诗集 独步天涯

    故乡山水,如诗如画,住净水器、触景生情,咏物明志。讽刺为了清明,离骚怒其不争。时光链环套住年月,火花飞溅,汇集成歌,一唱百年。
  • 感怀浙大

    感怀浙大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阅读经典,会得到一种很好的阅读享受。在阅读中开始品读他人的人生,同时也开始规划你的人生。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所编选的文章在强调深刻性、哲理性的同时,更强调可读性和趣味性,因此读来如行云流水而无晦涩之感。会成为广大青少年关于阅读的美好的青春记忆,因为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你对世界的阅读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

    大半个世纪,胡适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大师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第一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精要,也最易于大家把握的篇章,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 小说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

    这是一本探索小说艺术规律的专著。本书对取材、立意、语言运用、形像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绘、典型细节选择以及小说创作和阅读中必然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剖析。对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中西小说的异同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最新升级版)

    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最新升级版)

    最深入最独家最劲爆的中国历史悬案!正史的态度,野史的范儿,秘辛、传说、野史、杂闻,绝对满足你的好奇心!
  • 杀手女孩玛瑞

    杀手女孩玛瑞

    失去母亲的玛瑞认识了隔壁的妇人和哲杰,父亲是一名特工,6岁的玛瑞经受魔鬼训练,14岁的时候父亲被抓走了,未成年的玛瑞下定决心去救父亲但是意外发生了
  • 都市邪帝

    都市邪帝

    沈宇,一个一心想平凡生活的大学生,有点内向,与人无争,还有个漂亮的女朋友。然而有一天,一切都变了,女朋友分手了,他出车祸了。本来,这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却偏偏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别人都是穿越,沈宇却被穿越了,被一个异世的绝顶高手。融合了邪帝元魂的沈宇,还会这样平凡下去吗?好色,那是我的优点。扮猪吃虎,那是我的最爱。比拼家世,沈宇只是呵呵……正义还是邪恶,全凭一念之心,都市中的邪帝!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我家来了个二世祖

    我家来了个二世祖

    ——看看你们干的好事!人口老龄化再创新高。我国劳动力不足,年轻人上不去,老年人占着位置不下来!——我们也是好心一片!十六亿人口啊!搁谁养的起?——屁话!你们养谁了?吃你家大米了?——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我们养老金要发不出来了!你们看着办吧!在各方面的社会压力之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响应时代号召孕育而出。这政策……胜过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火影之沧月

    火影之沧月

    少年在另一个世界的精彩冒险。忍者的世界是否存在真理是否拥有真正的和平,就让我们去看看少年的探险过程,少年的奇妙经历吧!
  • 极品人偶师

    极品人偶师

    传说黑川家族的双胞胎姐妹,一名“瞳”,一为“樱”,是黑川家族的掌上明珠;她们,一动一静,长相相似,却不一模一样;她们,喜欢同一个人,那人却只钟情瞳那双猩红的眼眸;10年前北方雪山的雪崩,表面上无情地埋葬了那双猩红,背后却是暗流涌动。一切阴谋又是什么?一切真相又是什么?伊藤临也10年以后再次遇见那双熟悉的猩红眼眸,她却改变了姓名、改变了容貌、忘记了他……
  • 超度乾坤

    超度乾坤

    凡尘之人柴米油盐,求三餐温饱,无病无灾。修道之人青灯古卷,求逍遥自在,长生不死。陈家的傻子陈安生突然灵智开窍,气吞山河的一口气将大宋第一才子比下去。不仅赢得名声还娶了指腹为婚的杭城第一美女顾盼儿为妻。洞房之夜,姐姐陈蒹葭和神秘女人飞天而去。为了营救陈蒹葭,陈安生带着没洞房的妻子顾盼儿跋山涉水,终于敲开了修仙者的大门。至此,泾渭分明的两类人,瞬间生活在了一起。故事,便是从这里真正的开始。
  • 醉萌医妃:王爷,成亲吧!

    醉萌医妃:王爷,成亲吧!

    想要在圣玄混,就要知道圣玄的‘生存法则’。宁肯在老虎嘴里拔牙,也不能惹到尚雪这个混世小魔王。尚雪是谁?背后有风家两个将军护着,还有被百姓们奉为战神的楚王为她撑腰。在这圣玄国尚雪可以横着走也没人敢说个不字……
  • 春日宴

    春日宴

    穿越,又见穿越。女主非万能,非绝色,非妖孽,非宫斗,非小白。不涉江湖。男主非万能,非美男,非腹黑,非皇子,非脑残。微涉官场。大虐不曾有,小虐不曾缺。喜乐忧愁,有舍有得。若能把平凡的时光拉成琐碎的幸福便好,唯一不平凡的是一场劳心劳力却终于皆大欢喜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