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51200000083

第83章 她才二十八岁

金性尧

1955年到南京时,在雨花台逗留了一下,原是去游览的,也没有特别印象好说。十五年后,重临其地,却为了扫墓而去,墓中人是我的长女。当我们拔去了野草,点上了清香,把一个小小的花环放在石阶上时,一阵风来,那香烟便袅袅上升,随即似断似续,散在空中,终于消失了。但我相信,它在太空里仍会散发着馨香。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面对亲人的坟墓时也会感到,幽明之间,自会有一种精诚在脉脉流通着。

我们去的那天,清明节已经过了半个月,要扫墓的都已扫:过了,周围非常寂静,偶尔只有几声鸟啼。是的,如果不是为了扫墓,这地方本来不大有人去。

她也许在责备我们,到了清明,还不见一个亲人来望望我。

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在中学时,她妈妈老是以喜悦的感情,说她是在红旗下长大。这话原是事实。可是出于慈母之口,又另有一种感情。她是1939年出生的,文艺界一些朋友,曾经抚弄过她,有的还和她拍过照片。亿万人民渴望的新中国成立了,她梳着小辫子,悬着腰鼓,在祖国的广阔大道上扭着秧歌。到了二十八岁,她已经担任了外语系的助教,这个小人物便陨灭了。

当时新婚才六个月,还带走了一个未临尘世的胎儿。这时候,红旗也在祖国的大地招展。

她的原籍是定海,出生于上海,陨灭于常熟,安葬于雨花台,因为她的公公婆婆也葬在那里,当时我和我妻子却还漂泊似的苟活着。她留下的就是那么几颗脚印,那脚印却是干净而坚实。

她并不是为了说过“江青就是蓝苹”之类“防扩散材料”而遭受迫害的。

半句也没有说过。只是因为怀孕缘故,在下乡之前曾到医院去检查,由于初次怀孕,不熟悉检验手续,送去的不是清晨的小便,因而在上海多留了一天。到了乡下,便成为迟到,那时候下乡劳动就像朝拜圣地一样。其实她在上海时已经向组织上请过假,组织上知道她怀孕,还叫她不必下乡,但她还是下去,连棉被都带去。到了乡下,受到责问时,她就理直气壮地顶住了。接下来就横施压力,当作“阶级斗争”的反面教材来“教育群众”,小人物的身价大为增加了。

她主动接近贫下中农,就说她是“腐蚀”;她带去驱蚊剂,就说她”扩大城乡差别”。她在遗书中说:“我句句驳回去,一句也没有接受”。逆我者亡,历来如此。她死的那个乡下,据说是林彪树立的“红旗单位”,这就更犯了“破坏无产阶级司令部威信”的大罪,正像她丈夫说的:“不死也有罪,死了更有罪。”

她在遗书中曾说“死不瞑目”,这本是一句常语,可是十年中有多多少少逝者的双眼是无法闭上的。这些逝者,生前又都是强者,从而使人们一谈到“政治运动”,很难从应有的善意上去看待。

如果暴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那末,在我的心头却有个鲜明的形象在浮动:8月的带有暑意的晚上,一个怀孕两月的年轻女教师,挺立在祖国的江南旷野里,面对瘟神而无所畏惧。她始终以赤子之心拥抱着社会主义,凝望着五星红旗。她的头上是碧澄澄的青天,明莹的月亮永远为她作证。

为什么要选中她?当然还有一些外因和内因,例如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我当时已打入另册,五口之家被赶到一间矮平房里;她本人通晓俄语、英语,读了一些19世纪的西洋文艺作品,很喜欢普希金。自从懂得读书要用功这一道理,一直刻苦钻研,考不上五分心里便难过,对事物敢于独立思考,努力使大脑变得有用。自然也有些锋芒和棱角,这些正好是在劫难逃的“白专”典型,所以,她死后的“结论”非得说成“受修正主义教育的毒害”不可,差一点就是咎由自取了。

她的许多遗物,我们保存着。她妈妈和别人谈起女儿的生平,就将她写的笔记本拿出来,那上面写得整整齐齐,一笔不苟。严格要求自己,决不含糊马虎,她就是不甘于含糊马虎而死的。

遗物中,最使我们伤心的那条席子,席子上沾着她呕吐过的痕迹,说明她死前经过痛苦的磨折,她也许在阴间还在挣扎,也引起我们更大的愤慨。她受斗后,就把她孤立起来,任她独个儿闷躺着,要是有人陪伴她,甚至“监视”她也好,那末,至少呕吐时还可以察觉,抢救。后来我到干校,每次看到农药,我就没有勇气走近。死者有知,也许会说我软弱。

我们现在只知道她是8月29日晚上死的,究竟几点钟停止了呼吸,永远无法知道了,就像她戴的那只手表,是她昏迷时已经停止走动,还是断气后才停止?

阳历的八月还是很热,自从她逝世后,每年一踏上8月,我们的心便一天比一天凉,可真是夏天里的冬天呵!

“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今天,死者的坟头已经长满青草,我们从善意出发,也希望那些还有一丝半毫人性的人,重新念念这两句古话。

她是在1963年当助教的,但我和那个学校的接触还更早些。由于工作关系,我曾经去参加过座谈会,访问过作者。走进大门,那条路,那座桥,那河流里的荷花,那几行葱茏的树林,我的记忆里就有它们。当时原没有想到她会分配到那里,更没有想到她的未来的丈夫也是那学校的教师。后来居然一脚便踏进那座大门,也是她投身社会的开始。上海还有三个大学,我也常去走动,在那里也有我尊敬的前辈和朋友,可是感情上总比不上那个学校,就因为那里有我的女儿。只要一想到校园中的苍松翠柏,图书馆里端端正正地等待着有心人去阅览的成排书本,她的前程和我的暖意便交融一起。人到中年,考虑儿女的幸福往往大于自己的幸福。尽管我是个从旧社会过来的没有改造好的知识分子,你说能对共产党不感激么?

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十五年后,学校里给了我一份通知,要为她的含冤而死召开大会,顿时心情又激动起来:为什么需要开这个大会?明明是一个非常结实,非常开朗的姑娘,几次下乡劳动,几次受到表扬,偏是这一次就一去不回了。她妈妈曾经打过譬喻:我好像丢失一件心爱的东西,总希望有一天能够把她找回来一一果真能够找回来么?

于是我重新走进那座熟悉的大门。我抑制着悲痛,却换来了疑问:这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么?中国的万马奔腾的建设中还有她的位置么?大自然的千变万化的神奇强大力量能使逝者重生么?

“批林批孔”时期,出版系统的同志常到那个学校里去鉴赏大字报,当时我已经算是一个公民,也可以去荡荡,却不想去了。我以为我和那个学校的关系,已经随着我和女儿的永别也永远断绝了。

她丈夫在发言的末了,曾经引用过杜甫《新婚别》中的两句诗:“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他们确实在新婚中,但他们的国家既无外患又无内战,形势大好,怎么也永别了呢?

隔了几天,又由学校主办在龙华开了追悼会,花圈里面,有她的八十四岁的老祖母送的。“白头人送黑头人”,这本来是人间的惨事,但一般指正常性的死亡,因而旧时还可勉强用“修短由命”来譬慰,可是她并不是给死神召回去的,瘟神却巴望墓地扩大。“丧乱死多门”,我又想起杜甫这句诗,我知道引用得并不怎么贴切,但我还是要记起它。

她在上海时节,我和她的最后一面是哪一天,我已经记不起了。她结婚后,我们也很少见面。1978年我第一次走进她的房间,迎接我的却是她的遗像,遗像前的骨灰盒。

她结婚,家里没有发过喜糖;她死后,弟妹们连黑纱也没佩过,也不敢哭出声来,因为我们已经住在朝街的矮平房里,前后左右都是邻居,由于她是惨死的,怕被别人知道。古人所谓“吞声”,我第一次体昧到了。从我主观上说,我是不想向单位的“造官家”们报告的,但这又是办不到的,只好简单地说了两句,不料得到的回答是:“你女儿犯了错误,你做父亲的也有责任。”这是原话,一个字没走样,也是“造家经”,他们出口成章,已经成为惯性了,凡是当时含冤而死的,都要被鞭尸。我却陡的吃了一惊,如同进了冰窖,马上退了出来。光就这一件事来说,今天哪怕写上十万篇宣扬人性论的文章,还嫌多么?

由于她是“犯了错误”,我在思想汇报里,不得不说了些她在世界观上消极面一类的混话。当时所谓思想汇报,大家明白,多半是满纸荒唐的违心之论,“造官家”也不会相信的,但我不想以此来获取逝者的谅解。她坚强,我怯弱。

这是活人对死人的糟蹋,父亲对女儿的践踏。今天我年过七十,此刻又夜深人静,星月在天,自念平生可悔恨之事很多,这也是一种最大的内疚,却是在红旗下产生的。

后来我们从矮平房迁回原处,她的二妹从北京探亲回家,邻居听到弟妹们叫着“二姐”,便问她祖母:“有二姐总有大姐,大姐在哪里?”祖母没防到会这样问,只得支吾说:“大姐在兰州”。其它较疏远的朋友问到时,我们总是把话岔开去,仿佛这里面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理亏可耻的地方。她就是这样不明不白地躺在地下。我们时而愿死者有灵,时而又愿无灵。她在遗书中说:“我要到很远很远地方去。”我把这话和她祖母的话联系起来,一刹那间,忽有此幻想:只要她真的在兰州,哪怕一辈子不回来也甘心。

她的那只手表,她妈妈托人带到北京给了她二妹,但却瞒着,她二妹就有些怀疑:为什么要将大姐手表给了她?当时她大姐的处境不可能添购新手表。她一个人远处北京,一直在耽心,做噩梦,但她害怕的只是抄家没想到人亡。由于一连串的刺激,使她在精神上也患了后遗症,因此,今天在我二老身前当作长女的却是我的第三个女儿。

现在,她的三妹和四妹都由江西插队回来,三妹顶替我,在出版社工作。

我们合家感激,全上海千千万万的青年和家长一齐感激。她的四妹呢,也因顶替而得到工作。顶替谁?大姐!根据是,因为她已经怀孕,胎儿却在母亲腹内时就给瘟神扼死了。

她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我们已经和灾难告别,永远告别了,学校的党组织也以沉痛而严肃的态度,宣布她是“无产阶级队伍里的知识分子”。“文革”结束后,我曾经写过悼念她的文章,先后被两个期刊退回,一是因为“情调低沉”,一是她并非知名人士,稿子就此搁在抽斗里,一搁便是十几年了。这次重加修改,姑且试试看,不管能不能刊出,笔端上也有更多的舂温,“人”,终于放在大写的位子上了。

犹忆傅东华先生逝世十年后,才开追悼会。人死了十年才开追悼会原是反常的现象,但对于浩劫中受灾受难的逝者来说,却又是很正常的现象。生活里总是有那么一些反常与正常难以分别的事例。

二十年来,要说的话原不止这些,纸墨有限,怎么说得完尽呢?而且夜更深了,她妈妈也频频催我睡觉,“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当我将要搁笔的时候,我想起了阮籍《咏怀》中这两句诗。

同类推荐
  • 丁玲自述

    丁玲自述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 解放西双版纳

    解放西双版纳

    经过半个多月的征战,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终于全部彻底地消灭了国民党残留在西双版纳的部队。从此,西双版纳解放了!千百年来套在边疆各族人民身上的枷锁被打碎了!一个被封建领主、土司头人和国民党反动派蹂躏得千疮百孔的西双版纳获得了新生!
  •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2013年诗歌排行榜

    2013年诗歌排行榜

    编选了2013年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及诗人博客上的优秀诗歌,全面展现了2013年中国诗歌创作成绩和美学风貌。在选编和评选过程中,编者坚持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良知。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汇编成册。
  • 远山近水

    远山近水

    这部散文诗集,或寄语爱女,或忆及童年往事,或状写山村小学生活情景,或寄情山水、观赏人文景观,不仅给人以思想启迪,又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热门推荐
  • 人参姑娘

    人参姑娘

    胆小如鼠、平生最害怕被人吃掉的人参姑娘蹲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瑟瑟发抖装不存在,如念佛般默念:“表吃我,表吃我,我很老,很硌牙……”
  • 婚内征服:老公追妻路漫漫

    婚内征服:老公追妻路漫漫

    三年婚姻,苏婧怀着身孕被离婚,净身出户后还要被逼打胎。荣西决如此绝情,她当初瞎了眼才会爱上他!然而——他堂堂大总裁,离了婚才发现心中所爱是她!荣西决生平第一次摊手:肿么办?苏婧得知后,面色冷淡:我和你没了联系,做不相交的平行线挺好。荣西决眸子一眯:谁说平行线不能相交?就此,荣大总裁奔跑在追宠前妻道路上不复返。各种极致宠爱分分钟送上。全面诠释,权势有多大,宠溺有多大。
  • 绝代老艄

    绝代老艄

    小说历来是虚构的。所谓的生活真实只能是文学意义上的真实。书中所提到的地名大多属虚撰,但也有不少用了实际生活中的真名,如柳林、碛口等等。这为的是加强作品生活的实感。正如《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绝不是实际生活中水泊梁山一样,不可以将其视以为真而去查证或对号。提及这一点可能是多余,权当蛇足吧!
  • 武帝文皇

    武帝文皇

    天启帝国,一国二君,武帝文皇,万岁成神。武帝之子,因意外流落江湖,欲凭借毅力和才能重回朝堂,却陷入一个又一个足以给整个大陆带来危机的惊天阴谋之中。何谓正邪,何谓本心,何谓名利,何谓真情,不求长生不死,但求快意人生……
  • 三生情狱

    三生情狱

    仅次于神主的星君在封锁妖境的时候意外露掉了一只花妖,责任所在他必须在人间找到花妖……人间诱惑就连星君也很难把持,在寻找花妖的漫长时间内,他与人间的一位凡女相爱,犯下了神规,面临着神罚神狱,无皮肉之苦,只有三次轮回,每一次轮回都是一个真实的人生,每一个人生都意味着要和凡人一样生活,对于近乎永生的神来说,死亡是难以想象和恐怖至极的,一入神狱,意味着要经历三次死亡……而在这三次轮回中,星君也遇到了令他心动的女子……但是,这些女子真正的面目他却浑然不知……
  • 当心火星傲妃

    当心火星傲妃

    当她误入混沌时空,该如何归来?当她被人痛下杀手,怎样扭转局面?当她被人狠心抛弃,会以什么样再一次出现?当她陷入生死困境,又能使出什么奇招?看虚拟世界当红演员穿越于架空古代,凭着心机与手段,在尔虞我诈中立足,把权势贵族耍得团团转,傲然立于世界最顶端!
  • 生命是一场旅行(上)

    生命是一场旅行(上)

    当你没有达到目标时,也许你可以说:“是的,但看看我们途中所发现的东西!看看这些因为我尽力去做而走进我生活的美妙东西!”生命正是挖掘的过程中才具有活力。而且我相信到最后真正要紧的还是过程中的乐趣。
  • 无敌司机

    无敌司机

    身份神秘的特种兵王来归都市。出于良心在火车之上伸出援手,没曾想被大小姐打了一巴掌。冰释前嫌之后大小姐给他安排成一个贴身保镖兼职小司机。且看最牛的特种兵王郑小天如何纵横都市,如何桃花运开。冷艳无比的校花,妩媚不已的美女老师,楚楚动人的贴身大小姐,二里二气的神秘少女,各种款式尽在书中。
  • 未来日常

    未来日常

    事情发生在4900年,地球资源耗尽,水源短缺,物资短缺,食物短缺,人们的饥肠辘辘从而引发了世界级的暴动,钱,钱已经买不到任何东西,钱对于人们,世界来说不过是废纸一张,人们为了短暂的利益出卖自己的灵魂,扼杀亲人,掠夺、杀戮....
  • 用心去聆听

    用心去聆听

    我们身边的世界,身边的人的心声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