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51200000087

第87章 她这一辈子(1)

韦君宜

我的四妹韦君之去世了。

当我赶到病房的时候,她已经停止呼吸。我抚着她盖着洁白棉被好像还温热的身体,没有哭泣,只是喃喃地说:“你不再受苦了。’身上也不疼痛了。老四,你平安地去吧。”

她去了。她比我年轻,却先去了。她是个高级工程师,不是死于一般营养良好的老人常得的病症一一心脑血管疾病或癌症,而是死于穷人的病一一肾盂肾炎转尿毒。直到我像送人远行似地送她进了太平间,回来坐在自家的书桌跟前,回想她的一生,我才觉得眼泪忍不住了。

我必须为她写点什么。不是因为她有多少丰功伟绩,她只是个极普通的中国知识分子,就是要写这个普通知识分子。

她比我小四岁。当1937年抗战爆发我离家南下的时候,她初中还没毕业,我怕她出去不会料理自己,就没有带上她同走。后来在延安我碰上了一个刚从天津来的认识她的女同志,说她“现在在念书”。以后我也接到过她的信,是她的结婚照片。披着纱,戴着珠花,穿着软缎西式长裙,脸上显然用心化妆过。

信上还说她做梦梦见了我在边区所生的小女孩,穿着蓝天鹅绒小衣裳,多么漂亮……唉!那时我只觉得我的家庭和弟妹,离我已经有多么远了’。以为她们大概再也不可能和我走一条道路。

没有想到,熬过了抗战,又来了解放战争,形势急转直下,我们的解放大军包围了城市。我竟得到机会在1947年年底从老解放区化妆潜回北平,又见到了她和家里人。当我身穿一件旧蓝布大褂,像农村妇女那样用两个发卡别着头发,走进家门时,迎候我的妹妹们已经把佣人都打发开了。自己把着大门,招呼我赶紧溜进屋去,换上一件适合身份的橙红色驼绒旗袍,才敢出来见人。我见到了四妹和第一次见面的四妹夫黄云。这时他们俩已经都是好几年的工程技术人员。那几天,我住在这个虽然极口叫穷却依然显得陈设华贵的家庭里。听他们每天谈的除了向我打听解放区情况之外,就是大骂国民觉。黄云问:进解放区要不要都参加共产党。四妹断言,国民党已经完全众叛亲离,他们用不着怨共产党。她说:“现在连舞女都请愿。难道这些舞女还可能是受共产党煽动的吗?是国民党自己实在该完了!”她那时正在铁道科学研究所做化学研究工作。

她说:”上班没事干,就把很值钱的细砂状化学试验材料打开几管,磨竹针织毛衣,这年头有什么法子呢?“

后来我要回解放区了。过去参加过革命的三妹决定跟我走。四妹什么也不说,只是大哭起来。她大概知道这是不能挽留也不应该挽留的,但是姐妹之情有点合不得。那时候,我看他们夫妻俩对于共产党实在没有什么认识,一本书也没看过。但是对国民党却很有认识。当然这不是依靠她十五岁时候接受的那一点点革命宣传,而是依靠她对于当时现实生活的深切体会。

后来,三妹没有走,却和地下党接上了关系。到我回解放区大半年之后,四八年初秋,四妹和四妹夫黄云忽然一起到解放区找我来了。我不知道他俩是怎样下这个决心的。他们一下子来到了平山县夹峪村,出现在我那没有桌子只有砖炕的卧室中间。我一看她,身穿花布裤褂,服装像个乡下女人,头发却还是像城市妇女那样毛茸茸地向后梳着,脑门上更没有农村已婚妇女通行的“开脸”痕迹。我马上笑起来,说:“看你这样儿,要是我,一眼就能查出你是个知识分子来!”她也笑着,说:“反正是混过来了呗。他们的检查光会出洋相。捏着棉被问我,‘这里面有什么?’我就说,‘什么也没有。’其实棉被里当然有棉花,什么也没有不成了夹被了吗?”她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我耽心他们并没有什么政治思想上的准备,刚进解放区,能不能习惯。但是他们很高兴地告诉我:一到石家庄招待所就碰见了廖承志同志(那时正管新华社和广播台)。廖公知道了他们是来解放区找我的,又知道黄云是搞无线电技术的,马上就在招待所把他们截留下来,叫他们上广播电台去。所以,他们还没走到我这夹峪村,已经参加了革命工作了。四妹简直是全身充满新鲜之感,向我详细报告她怎样坐牛车来村和代赶牛车的经过。她摇头笑着:“这地方呀,抬头一看,就是再叫我出去,我怎么也找不着出去的路了。”意思准备终老此乡。

解放区的一切对她都是饶有趣味的。因为廖公布置下来了,广播台就尽可能优待他们。四妹对于人家给他们打那么多开水,简直受宠若惊。说:“喝也喝不完哪!真正抱歉,只好洗了脚了。”后来黄云很快就在广播电台管上了机务。

她则在广播电台给我们那些从未受过正规科学教育的机务人员们教理化课程。

教了几课之后,她有一次来夹峪,很认真地表示感动:“我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样用功的学生!这样努力,这种学生北平找不着。”她当然不会知道我们的这些青年机务员的经历。这些放牛娃、高小生,大概是生平第一次碰到系统地给他们讲授科学的老师。当然拼命也得把这些珍贵的知识吃下去。四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现在见到,她对他们的印象非常之好。一点不觉得自己和他们之间有什么隔阂。

她到解放区不过半年,就准备解放北平了。我们分别跟着自己的单位,进入北平城。我进城稍晚,来到之后,弟弟妹妹们已经都工作上了。那时正在忙接管旧机构,收录留用人员。四妹也做了进城接管干部。她是学化学的,组织上派她去接管一个工业研究所。我抽了一个星期日由机关回到自己家。记得是个冬天的下午。只见四妹穿着一身又肥又厚的灰棉军装,躺在母亲的大床上,嘟着嘴睡得正香,样子像个孩子。屋里好些人,那么吵,真亏她能睡。我说:“怎么这么困呀?”三妹代答道:“她大概一辈子也没有这么累过。代表共产党新政权去接管,亲自一个一个去查点那些瓶子罐子,不是玩的。”我笑道:“对,现在她是接收大员了。”

后来,她就留在那个研究所当了技术员,以后升了工程师,一直搞她的炼焦研究。也可能她太不像一个“接收大员”,或者后来的领导也忘了她原是一个代表共产党前来接管这个机构的干部,总之,她可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接收大员”,后来她也没有做政治工作,还是照过去的原样,当她的技术员和工程师。

不过她干得可是与解放前大不相同了,一趟解放区没有白去。到三十岁又从头学俄语,学日语,还告诉我:本来懂英语的人可以如何利用英语去掌握其它外语的经验。她的业务原是好的,念大学时得过华北区统考第一名。这一阵,她全部身心投到实验室里。所有的衣服不分衣料如何,上面几乎都有化学试剂烧破的洞,就那么穿着出去作客。那几年大家都忙得要命,只有在“回娘家”的时候姐妹们见见面。谈话材料就是政治。我的爱人杨述老是充当临时政治讲师的角色,给我父亲和弟妹们讲各种中央精神,讲政策。有时我也讲点“内参”里见到的违法乱纪的消息,四妹一听总是十分愤怒,大骂那些不爱祖国的可恶的人。她本来完全可以入党,也并不是支部不要她,是她自己认为凡党员都是最圣洁崇高的人,衡量了衡量,总觉得自己还差,还得提高,她当时没有提出申请。

黄云还在广播电台。他是开国大典那一天在天安门广场负责转播工作的工程师。也是一心一意扑在他的工作上。有一次,干了一个通宵,清早去用冷水冲脸,却忘了脸上还戴着眼镜。叭的一下,把眼镜砸在盆里。他们一心一意,以为共产党做的一切全是对的。到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黄云来了个挺身而出,批驳别人说的党外人士常常有职无权,他说:“我不是党员,我体会自己就是有职有权!”后来,他由此被称为反右的积极分子,入了党,当了总工程师。

他们夫妻俩是那么天真,实在不知道党内还有什么阴暗面。

1958,年大炼钢铁,这下子四妹可忙坏了。炼钢铁要用焦炭,当时在全国搞开了“大炼土焦”的运动,她就到全国各地农村去跑,近至河北,远到广西。

她是研究炼焦技术的,出过国,懂得国外的先进技术。这时却天天忙着帮助农民搞那一个一个大坟堆似的土包,中间堆上煤,下面留条出风道。她未尝不知道用这样的方法炼出来的东西不大可能适用于现代化的高炉平炉,但是她说:“这是党号召的,我得尽量扩展我的知识范围,也可能找出一条可行的新路。”

为此她努力钻研,碰壁无数。还真的搞出一本《全国简易焦炉配煤方案》的书。

同类推荐
  • 不是不念 只是不见

    不是不念 只是不见

    宋诗研究第一人——偃月公子,倾情写意宋诗里的最美时光。“浅笑盈然,顾盼流转,惟愿与君听风望月,看尽花开花落,赏潮起潮生。”唐诗以神韵意趣取胜,以形象丰满见长;宋诗则多有学问知识、议论说理,仔细咂摸,情韵悠长。每一阙诗词,都会说话;每一个文字,都有情感;每一个作者,都有故事。本书以此为出发点,领悟品读宋诗,写下自己对宋诗的体会和感受,启迪读者品诗不是刻意探寻事理,不是为了明辨是非,而是赏玩诗歌,感触万象,鲜活生命。在不知不觉之中,顿悟人生哲理。在诗文中寻找快乐,体验情意。
  • 天国寄情

    天国寄情

    为了我这心愿更多的传播,也为了郭冬芹永远的活在我记忆里,永远在这个世上留下她的生命痕迹,生命价值,就将忆念她的文章集束为一体,编成了这本书。我想,倘有一个人从她的教训中得到启示,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那她就会和获得新生一样快慰!
  •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 作品以思想开阔、深沉而锋利见长。结构上分“柏林妻子”、“德国特务”、“中国母亲”三个组成部分,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
  • 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是一种相对尴尬的存在,它缺少了古典诗歌精致的格律美,不再被人们从蒙童时代便熟纳于心,随时引用,成就一种出口成章的悠然。现当代诗歌的自由体,使人怀疑诗歌到底是否还是诗歌,或者仅是一种占据着这个名词的新的物种。然而,走过这沧桑的百年,穿越那参差不齐的诗行,我们不禁为那些幽深的情感和思虑所打动,它们脱去了格律的桎梏,却依然营造着诗意的氛围,展示着诗人们超越现实的情怀。
  • 大学生风花雪月之男孩心事

    大学生风花雪月之男孩心事

    雪花飘零时,爱情,曾与我擦肩而过。风景这边独好,梦到深处却成空,美丽的初恋在缘聚缘散之中变成往事……
热门推荐
  • 王者玄幻

    王者玄幻

    一个史上最奇幻的故事,一个史上最幻想的世界,一个科技与魔法相互对峙,外族与人族战争的史诗,以讽刺、搞笑、冒险和创新为一体的再次玄幻之旅,且看少年叶灵如何在黑色社会中变强,以多层次的串接故事的写法,描绘一个世界。无尽的死亡低谷,神秘的彩色遗迹,黑色的魔鬼传说,道不尽的,是玄幻之旅,历史的车轮滚滚转动,碾死一个有一个的龙套,让我们进入故事……
  • 翡城迷恋之墨者

    翡城迷恋之墨者

    2700年前,在东方的华夏之地,出现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文化思潮运动——百家争鸣。墨家,作为当时的主流学派之一,为大秦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天下统一后却惨遭灭门,世人所知的墨家灭亡。表面上,秦始皇借用废止私学消灭墨家,其实是为了墨家百年以来少有人知的秘密,而赴火蹈刃,死不族踵墨者们为了保守这个秘密选择举门死抗到底,经历一夜血战后,仅有一个小孩活了下来,他是墨家唯一的希望,也是天下唯一的希望,更是秦始皇到死都想抓住的人。他叫墨毅,是墨家嫡传,于这乱世中,他将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将如何左右天下的命运?他身上隐藏的秘密能够承受这烟雨世界的欺骗吗?
  • 母亲的私心

    母亲的私心

    简介:道德伦理******QQ516659288妈妈对所有的儿女都能十指连心?我有不同的看法!做妈妈的也要有公平之心,不要自认为生下儿女,所有儿女都会去对母亲负责。实际上许多的家庭矛盾是母爱偏颇造成的,关键时刻最能体现母爱对儿女价值的,是房产和财产的分配。作为妈妈不能生下某些儿女,因为私心的偏爱一个儿女,却让另一位没有得到母爱的儿女负责到底,这是没有理由的。妈妈对儿女是需要一定的感情平衡互助,让母爱与儿女孝心的上下连接,母爱要固守给予的母爱,而做儿女的才能返还以普天同庆的孝心回报。一旦母爱在儿女之中失去平衡互助,得到的将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结果……
  • 一品侯女

    一品侯女

    景钰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一切穿越女福利与她无缘。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上不得厅堂,下不了厨房。狠爹爹,渣妹妹,一群如狼似虎的恶姨娘,这个家,早已没她的容身之处!但她相信会有那么一个人,携着她的手,相顾默然无语!
  • 球坛双星耀洛城

    球坛双星耀洛城

    ——“篮球和美女要哪个?”——“都要!”某绅士说。——“球队领袖要不要?”——“不要,我兄弟说了,只要冠军戒指,不过MVP我俩轮着拿就好。”某彪形大汉腼腆的说。——“嘿!布莱恩特!你对有这样优秀的队友感到高兴吗!”——“哦!该死的!我想杀了那两个混蛋!”科比咬牙切齿。——“禅师!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复出的?”——“我只是不想看着这两个好苗子毁在某些教练的手中。当然,就像你想的那样,我也顺便可以多混几个冠军戒指。”禅师很光棍的说。
  • 成具光明定意经

    成具光明定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分甘余话

    分甘余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去年春天

    去年春天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萌道江湖

    萌道江湖

    这本书的故事无厘头无逻辑,但又顺其自然。木晞的人生不需要大风大浪,笑嘻嘻的过完一生足矣。我希望正在看这本书的你们可以像木晞一样无忧无虑、开开心心的生活。不要被世俗所烦恼。简介好文艺,其实内容很逗比......我是新作者,文笔还有些稚嫩,希望各位亲喜欢支持哈哈
  • 堕魔

    堕魔

    一个身怀石心的的人,一颗不灭石心是万年前的羁绊,一柄灵刀之中藏得是灭世之功。坚定道心是否就能求证大道?求道的意义又在哪里?自流星雨降临的那一刻起,天下便注定风起云涌。佛的极端是魔,魔的极端是佛。绝世凶器也只不过是遵循人的心灵,天生杀胎同样也能放下执念,只问情为何物?屠天灭地之时心中所念不过是最初相遇,放下屠刀之日才是大劫的开始!冰火之棺中躺的究竟是谁?石碑又究竟是不是大道之书?当重新踏上征程,又是谁在操控着所有的一切?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轮回?万年前的悲剧原来只是心中贪恋,剪不断的羁绊才最是杀人。当最终一切都恢复平静,人生若只是初遇,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