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52300000005

第5章 国情篇(4)

水火无情,全体馆员立即投入到抗洪救灾中去。我们先找出了问题的症结,疏通了下水道,然后在车库外筑起两道“堤坝”。一切能淘水扫水的工具都用上了。20多人奋战了五六个小时,才把地下室的水弄干净。虽说是夏天,但雨水还是很凉。馆员们在水里泡了这么长时间,很多人都感冒了。‘我这个从来不感冒的人也发了烧,好几天寝食不安,打不起精神。我想这除了身体的因素外,主要是思想上的压力所致。

水灾过后,我立即开始了展品的晾晒工作。几十箱的展品要打开,还要摊开来,其工作量可想而知。由于晾晒及时,总算挽救了大部分展品。我用它们搞了十几次展览。

外交官——危险的职业

记得有人曾著文说,外交官是_个危险的职业。这不能不使我回想起在新西兰的一段经历。

1997年4月28日,半夜2点多钟,我正做着梦。突然,电话铃声急剧地响起来。我闭着眼拿起了听筒,只听见一个声音说:“使馆大门着火了,马上到大厅集合!”

由于一个具体的原因,我当时住在后楼。那天,我惟一的邻居可能出差去了其它城市。不知道是由于受惊还是深夜的寒气袭人,我的身子抖个不停,走路也摇摇晃晃。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我摸着几十个台阶来到使馆大门口。

这时,惠灵顿的消防车已经在灭火。大约半小时后,大火被扑灭。只见原来的大门已变成一个黑洞,钢化玻璃和钢制门框烧得扭曲变形,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字样的铜牌也面目全非。可以想象,要有多大的火力才能烧成这个模样!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那场大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全得归功于研究室的老祖。要不是他正在写东西,闻到已经窜到5楼的烟火味,那么在那座楼里的20多条人命将无一幸免。

此后的几天里,使馆一片混乱。一切对外办公都停止了,全馆人员昼夜轮流值班。懂外语的外交官安排在白天。那天,我正在值班,一名记者来了。说心里话,在此以前我对记者很有好感,因为我从电影电视上曾看到过一些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在战火中拍下了很多珍贵的镜头。但是这一天,可能因为心里不痛快,我不愿意搭理他。他问:“使馆大门是怎么起的火?”我说:“我们发现大门外的台阶上有液体的易燃物,这显然是故意纵火。”这个回答已经很明确了,但是这个记者还是死追着问:“为什么要放火?”我一听真是火不打一处来。我没好气地诘问他:“这个问题你不应该问我,请你去问你们的公安部门!”

那天一早,使馆大门被烧的照片已经登在惠灵顿的各大报纸上,但是这名记者还要照相。我劝告他不要照,但是他根本不听,啪啪啪地照个不停。我气急了,想痛痛快快地骂他一顿,但一想到自己是一名外交官,也就强忍住了。

第二天一早,我的“尊容”出现在报纸上,我站在黑糊糊的门洞里向外摇手。有些记者就是这样一些无事生非的人。本来那天他没什么可报道了,但他不能空手而归。我突然发现我中了他的圈套。使馆明确要求任何人不准照相,在此情此景下,我若不劝告,就是没有完成任务。真是进退两难啊!

按国际惯例,一个主权国家的使馆应受到驻在国政府的保护,一旦受到损坏,驻在国应该赔偿,并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后来听说,新西兰外交部只赔了几千新元。至于调查纵火犯,迟迟未果。直到10月我离馆时听说,新外交部答复说,有一个纵火的惯犯,经常在惠灵顿地区作案。中国使馆大门的一把大火可能也是此人点燃。

爱吃方便面的副总理

在我新西兰履任将要结束的时候,当时的朱镕基副总理要访问新西兰。我和全馆人员参加了接待。

1997年四五月间,在朱副总理访新前夕,新西兰得到内部消息称,素有“中国经济的铁碗人物”的朱镕基即将出任国务院总理。因此,新政府完全是按照接待总理的规格来接待朱副总理的。

国家领导人到访,使馆的忙乱可想而知。我馆只有正式馆员20人,加上夫人们也只有30来人,除去病号和出差的,能派上用场的寥寥无几。真恨不得每人长出三头六臂。

连我这个“业余司机”也当上了“开路先锋”,还得为代表团中的一位部长当翻译。我的任务就是在专机落地后立即“开路”,到朱副总理下榻的宾馆。沿路如发现堵车和其它情况立即向总指挥报告。不知那天的老天爷是吃错了什么药,在朱副总理下飞机的当口上,狂风大作,雷电交加。那风居然把警卫手中的雨伞的伞骨刮了个反向朝天。按中国的迷信说法,这是不祥的兆头,但是这次访问却非常成功。很多人说这阵“朱旋风”厉害得很。

这次访问最精彩的部分是朱副总理在惠灵顿的“蜂窝楼”——新西兰国会大厦发表的讲话。这篇讲话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同时欢迎新西兰的企业家去中国投资。朱风度翩翩,使在场的政要和各国使节倾倒。我正在全神贯注地听讲话,突然新外交部的一位官员挤到我的身边。我们有过一面之交,我记得他好像在北欧的国家长驻过。他向我竖起大拇指,意思是朱的讲话很精彩;然后他又蹦出一句生硬的中国话:“你们这位爱吃方便面的副总理这次还吃方便面吗?”我当时一怔,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我猛然想起了1993年我去芬兰访问时听说的故事。说的是朱副总理访问芬兰时没有到使馆去吃饭,回宾馆后泡了一包方便面吃了就睡觉。想到这里,我回答道:“这次我们的使馆大门被你们的歹徒烧了,恐怕连一包方便面也吃不上了!”言罢,我们同时默默地一笑走开了。

在朱副总理短短两三天的访问中,我们的生活规律完全打乱了。我那时是临时的“王老五”,家里没人做饭,饿了泡一包方便面,或者嚼几块饼干;困了就在接待室的纸箱上趴一会。在代表团结束访问前,朱副总理在宾馆的一个大厅里接见了使馆全体工作人员。他说的几句话使我终身难忘。他说:“这次我来新西兰访问,正好使馆大门被烧,大厅在装修,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使馆全体人员在接待上搞得这样好,如果我们还挑剔,那我就是世界上最不讲道理的人了!”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模糊了,泪水涌了出来,流到两天没有修刮的胡子拉碴的脸上。

总理府——我们的邻居

沿着使馆门前的大街往左走,大约在二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很大的用木板矮墙围成的院子。院子里有一片很大的停车场。从直对大门的甬道望去,只见一座很不起眼的房子。起初,我以为这不过是一位阔老的宅第,不料一看八字大开的大门旁挂着的小牌子上写着“总理府,非公莫入”。我不由得怔住了。原来我们和总理先生是“邻居”!

我惊奇的原因是,一个国家的总理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显得太普通了点,而且门口没有一岗一哨。

馆里的同仁们告诉我,新西兰全国只有两所公房:一所归总督使用,另一所则是我眼前的这个院子——总理府。这两位最大的大人物,任满或被撤去公职后就得打起铺盖走路。还有人说,如果起得早,还能撞见总理伯尔格出来跑步。我有早起的习惯,每天“清晨即起”,无需“洒扫庭院”,于是就沿着这条街散步,但从来没有见过总理。也许是总理大人公务太忙睡懒觉了。

后来,我从报纸上读到一条消息,说一名日本留学生作为总理府的客人在那里住了几个月。缘由是:总理的儿子曾去日本留学,住在这位同学的家里,现在这个学生作为对等交流来到新西兰,那当然也得住在同学家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总理夫人和“太子党”一号人物。

一天,我接到一封邀我参加葬礼的信,死者是新中友协的老会员。虽然他所在的城市——旺加努伊没有设立分会,但这位可敬的老人是个铁杆的中国朋友。他特别喜欢中国电影,不但自己看,还经常从使馆借片子给邻居们放映(新西兰外交部规定,外国使馆不准在公共场合放电影,私人借影片去放,外交部管不着)。所以,这位老人成了我们的义务宣传员。我查了一下他借的电影片子记录,上面有:《刘三姐》、《小兵张嘎》、《洪湖赤卫队》,还有《地道战》、《地雷战》等等。

我来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参加了四五次葬礼。

当时,我还没有拿到驾驶执照,所以只好坐大巴去旺加努伊,住进了一家旅馆。第二天一早,我按时到了教堂。那里已经聚集了几百人,我一个也不认识。于是,我就在人群中找“黄面孔”,终于发现一个个子不高的华人。我们很快像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他名叫“JOE”,我于是叫他为“周”先生。周告诉我,死者是总理夫人的亲伯父,难怪来了这么多人。然后他把我介绍给了总理夫人,夫人一看中国使馆来人显得很高兴。握过手后,她指着身边一个1.80米高的小伙子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想,这应该是那位日本孩子的同学。男孩子伸出手说:“非常感谢您的光临。”然后,总理夫人又把我介绍给她身后的一对老年夫妇。原来,他们是堂堂的总理先生的岳父岳母。那应该是“国丈”级的人物了!

这位总理的岳丈也是高高的个子,人很开朗活泼。我告诉他,中国使馆和总理府在同一条街上,我们是“好邻居”。老人说:“你回去后可以去‘吉姆’(伯尔格总理的小名)家里坐坐。”我说:“他当总理一定很忙,我不敢去打扰。”他说:“没关系,你只要提我的名字,他肯定能见你。”

我相信他不是在开玩笑。我也没有借他的“口谕”去拜会总理。不过,后来我还是进了一次总理府,还见到了总理本人。

那是1997年6月,朱镕基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新西兰。日程安排中有一项内容是去总理府进行私人性拜会。我作为“开路先锋”,开车拉着外交部的一位处长和朱副总理的秘书警卫去总理府“探路”。所谓的“探路”就是了解从哪个门进入,怎么进到会客室。

这时,院子里有一些警卫人员。他们一看是中国使馆的车子,连问都不问一声,就让我把车子开到了总理府的大门口。其实,只有总理和总理的客人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警察非常礼貌地对我说,把车子开下去,停在停车场。

我停好车走到总理府。刚进门,伯尔格以为朱副总理已经到门口,就走了出来。外交部的人告诉他,朱副总理一会就到。总理发现误会后不好再退回去,于是就和我们聊了起来。他给人的印象很平易近人,没有架子。

西方一些领导人,很平民化。1987年,我去瑞典访问,那是帕尔梅首相遇刺1周年的时候,但在遇刺地点仍有人们敬献的花束。如果他那天不是“光杆司令”去看电影,惨案也就不会发生。

在新西兰,下台的部长像普通老百姓一样。有一次,在一个画展的开幕式上,我见到了前总理朗伊。这位老先生在当总理期间,曾拨款资助了艾黎开办的山丹学校。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质问他,新西兰的教育也缺少经费,为什么要把钱给中国的学校。所以,我对他有很深的印象,想不到在这里看到了“庐山真面目”。朗伊中等身材,腆着一个“将军肚”,圆圆的脸上架着瓶底般厚的眼镜。由于太胖,他的两只眼睛简直成了一条缝。

朗伊先生和蔼可亲,一脸的微笑。我走过去,自我介绍说:“我是中国使馆的文化官员,我们原来还是老邻居。”他大笑起来,风趣地说:“甭提了,甭提了,那已是老掉了牙的老故事了!”

总督府

前英国的殖民地国家现在大多已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这些国家的元首是英国女王,女王在这些国家的代表是总督。新西兰就是如此。不过,这个总督与殖民地时代的总督有一定的区别。他(她)是由总理提名,再得到女王的批准和任命。总督的任期为5年。新西兰至今大约已有11任总督,其中有一位是女性,她就是凯瑟琳·蒂泽德(1990年11月~1996年5月)。她在担任总督之前曾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的市长。记得有一次汉米尔顿市庆祝建城50周年,这位总督被邀,我有幸看到了她的翩翩舞姿。

总督就住在新西兰两套公房中的一套中。总督府处在惠灵顿一个很偏僻很不起眼的地方,我开车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记得我上任之初,有一次活动在总督府举行,要求着“BLACK TIE”装(带蝴蝶结的夜礼服)。这种礼服的衬衣很特殊,我曾去商店购买,但是由于我身材矮小,总挑不到合身的,所以只好找个借口婉谢这样难得的机会了。

1997年3月,“新西兰亚洲2000年基金会”举办首届“亚洲节”。“亚洲节”在奥克兰拉开帷幕,总理伯尔格还去那里主持了开幕式。当“亚洲节”在惠灵顿开幕时,基金会决定在总督府举行一个晚会。于是,我有机会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了总督府。

我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可以说是“基金会”的老朋友了,所以我和黄大使都收到了晚会的请柬。当然,这次我是搭乘大使的专座“奔驰400”进的总督府。

这个总督府真是庭院深深,车子进大铁门后还开了五六百米。在朦胧的月色中,我看见院子里大树参天,草坪像一条黑色的地毯,花草的幽香一阵阵扑面而来。

我跟随着大使进入总督府。府里的装饰很气派,壁画和摆设十分讲究,墙上挂着历任总督的画像。大厅里摆着两把精雕细刻的镶金镀银的椅子。这无疑是总督的宝座了。

同类推荐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本书研讨生肖虎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中华谚语(第一卷)

    中华谚语(第一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是一本有关谚语或曰气象谚语的科普性读物。全书共分两部分内容:谚语和历法节气。全书内容相当丰富,且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相当强。可作为中学生补充文学知识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普通成人文学知识的自我充电读本。
  • 惊世预言

    惊世预言

    在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预言到后来成了现实,这就不由得让预言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我们不得不有些怀疑:说出这些预言的人是不是具有未卜先知的超人能力。除了2010界末日的预言之外,还有哪些令人震惊的语言呢?
热门推荐
  • 剑宝奶爸

    剑宝奶爸

    他一朝成为同学眼中胆大包天的泡妞高手,殊不知——事出有因;他明明有着过人的机智天赋,却只有一个平凡的梦想——离家出走;当平静的生活离他而去,天降“贱宝”挡道又当财;惹事又带灾,他要如何逆袭这上天和他开的玩笑?“爸爸,身为顶级剑宝,我可是出门旅游居家必备啊,上可当飞机,下可当帐篷!你就带上我吧!”“死开!别缠着我!”“爸爸,要知道,相信我,没错的!有我,皆有可能啊……”“你妹,有本事,你不要用到一半,没能量啊!”亲爱的同学们,准备好迎接绝世“贱宝”的逆袭了么!
  • 人生的体味(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人生的体味(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蒋捷听雨,听出了人世沧桑,世事变迁,让人唏嘘感叹。人生的体味最是悠长,短短几十年间,身世飘零,离合悲欢,几经辗转。历来写人生体味的作品都最能打动人,时代虽然在变,但人的命运却逃不开沧桑变化。人生的体味在文学中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 武林高手闯花都

    武林高手闯花都

    一个身怀绝学的武林高手。一个一穷二白的都市青年。这两者合为一体,将会引出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即将面临高考的穷小子韩阳意外获得秘籍《葵花宝典》,从此走上别样人生路……豪门千金,地下大佬,上层掌权人等等本该与他毫无关系的人纷纷走进韩阳的世界。莎士比亚说过:没有比希望不平凡更平凡的了。平凡而幸运的他,是否能在这大千世界打拼出一世荣华?
  • 独家专宠:总裁先生太放肆

    独家专宠:总裁先生太放肆

    新婚之夜,他高高在上,残忍宣布:“我娶你,就是为了折磨你,让你永远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她一夜之间沦为最悲惨的新娘。抵死折磨,他动了心不自知,她心灰意冷,终于找到机会逃离:“我们离婚!”“女人,你休想逃!”他惊怒,这时才发现自己不能没有她!后来,掘地三尺找人的他,单膝跪在她身前,深情哀求:“老婆,跟我回家,我发誓今后只宠你一个!”
  • 鬼泣之时间少年

    鬼泣之时间少年

    鬼泣家族世界上最强盛的家族,少年极光·黎明,无意间被卷入鬼泣家族的一个任务,从而使他变为鬼泣少年,其特殊能力是控制时间,而时间无法暂停,如果暂停生命就会毁灭,主角做到了让时间冻结,不伤害任何生命,并开启了新的生活
  • 非典型萌妻

    非典型萌妻

    一场别有用心的宴会,她就稀里糊涂的被人拆入腹中。“说吧,想要多少钱?“他冷冷的问她,丢下一元硬币将他说到体无完肤她转身逃跑,却不知道终究会回到对方所设下的陷阱。“我不会让你离开我,你永远都只能是我的人。”冷酷又BT的吴少最不好惹,除了禁锢她的自由却还要她的心?为了守护亲人,以选择成为他的女人,原以为只是契约却牵扯出十年前的恩怨。“我再问你最后一次,有没有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当年的爱与恨抵死缠绵,再归来时,她却已经华丽转身。吴大少爷,别来无恙啊?兜兜转转,到底是谁没逃出谁的掌心?
  • 今世奇缘

    今世奇缘

    凄惨家庭,接二连三的变故,一系列遭遇成就三生三世的惊世传奇。
  • 穿越之银月风云

    穿越之银月风云

    母亲说:浮华一生,旖旎若梦,终为幻影。所以母亲为她取名为“梦影”。她只想做一个享尽父母疼惜、兄长宠溺的小女子,以慰前世难遇温情的心。却不知世间暗流汹涌,几近丧命,才知世间繁华,落尽终是空。神秘的银月一族,独立与是非之外。神秘的揽月阁主,世人只知那一袭素衣的裙摆却不识面纱下的真身。玉笛一支曲,银凤一支歌。一支舞,骄傲邪魅的魔教教主为她倾心;一支舞,高高在上的武林第一世家的少主为她守护;一支舞,高贵尊荣的储君为她疯狂。而她只愿守护一人,至死不渝!梦里寻的是那温暖若风的感觉,是那如溪水般纯净安心的情感,在风云变化的武林中,在波诡云谲的朝堂上,坚定不移,一生无悔。弱水化凤,和瑟悲鸣,风绾青丝,情定一生。
  • 第五龙承记

    第五龙承记

    主人公第五龙承以绝佳的修仙资质被第一修仙宗门收为弟子,期间诛仙灭神,弑鬼屠魔,一路修行而来,所经历的爱恨情仇。
  • 不伴帝王侧:挂名王妃

    不伴帝王侧:挂名王妃

    她是被父亲遗弃的孤女,受尽冷落。他是万人之上的王爷,血统高贵。一场交易,各取所需,一夜之后,恩情全无,她成全了他的君临天下,可他却未能让她伴君左右,两国君王的毕生挚爱,可却永世为妃,辗转两国,她用她的智慧和勇气在那血腥的乱世之中沉沦起伏,谁最后真正的君临天下,谁能让她展颜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