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52400000002

第2章 导言(2)

梁漱溟认为,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道德哲学的不同,是中西文化趋于不同路向的原委所在,是辨析中西文化哲学基础差异的三个重要方面。中国文化自古以来辗转相传的是直觉型的思维模式;西方文化则是理智型的思维模式。西方文化的兴奋点在物质之利上,价值观念具有功利主义的特点;中国文化的着眼点则在伦理之善上,价值观念具有超功利主义的特点。西方道德哲学是以“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中国道德哲学则是以“伦理本位”的唯爱论为核心的。梁漱溟断言,由于中国的道德哲学比西方的来得高明,因此,中国文化要优于西方文化,世界文化的未来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3.生命哲学

梁漱溟在批判“五四”后流行的唯科学主义思潮时,就是借助于西方的生命哲学来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的。梁漱溟直接以柏格森所言的“生命”作为其哲学的根本观念,认为生命是整个宇宙的根源,世界的本质不过是生命的绵延或“相续”。“宇宙的本体不是固定的静体,是‘生命’,是‘绵延’,宇宙现象则在生活中之所现。”梁漱溟将宇宙看成是一个大生命,认为一切生物、自然都是大生命无尽无已的创造,是大生命的表现。

梁漱溟试图以生命哲学来阐发中国文化的价值,其目的是要向人们展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所包含的真谛。梁漱溟将人界定为宇宙大生命的核心,而且以生命哲学来诠释孔子。在梁漱溟看来,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包括:其一,孔子儒家哲学的基本观念就是一个“生”字,是要顺着自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地生发,而宇宙本质上恰恰是一不断向前继发的生命。因此,以孔子的哲学去生活,万物欲生,即任其生,必能与宇宙契合。其二,孑L子儒家哲学的基本方法就是“不认定”。

梁漱溟认为,所谓“不认定”,就是不用理智概念去描述生活、规定宇宙。因此,放弃理智,就能达到宇宙的真实——中道调和。

其三,孑L子儒家哲学的基本态度就是“不计虑”。梁漱溟认为,所谓“不计虑”,就是一切听任自己的本然直觉。由于宇宙是流动不息的生命,而生命即是人此时此刻的当下存在,因此,听任直觉,随感而应,便能与宇宙大生命融而为一。

(二)梁漱溟的文化思想

对梁漱溟文化思想的研究论述是比较多的,一般认为,从梁漱溟文化思想来看,不能简单地用诸如“自由主义者”、“新儒家”或“新佛家”的概念来归类定义(曹跃明,1997;熊吕茂,2000;肖良武,2000)。在文化的不同层面上,先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取向。

人们普遍认为,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他早年曾经有过对佛学的信仰阶段,1921年,其代表作《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是他实现由佛转儒的最终标志。梁漱溟也多次说明自己“由佛入儒”的转变,但实际上其思想体系的构成并非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直白简单。梁漱溟对佛学的信仰从早年产生以来,实际上是终生秉持、从未放弃,乃至先生晚年时还曾反复谈及诸如“我是佛家弟子”、“其实我是信佛教的”此类的话。

1985年,梁漱溟在接受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王宗昱先生的访谈时说:“其实我一直是佛家思想,至今仍然如此……持佛家精神,过佛家生活,是我的心愿,只是总做不够。”这与当年先生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自序中所说“我始终认为只有佛家生活是对的,只有佛家生活是我心里愿意做的,我不愿意舍掉他而屈从大家去做旁的生活”是完全吻合的。虽然,梁漱溟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第八版自序中写道:“这本书的思想差不多归宗儒家,所以其中关于儒家的说明自属重要。”但我们依旧不能粗糙地得出先生思想自此“由佛转儒”的结论。

梁漱溟自称自己思想“差不多是归宗儒家”,同时又表白自己“一直是持佛家思想”,这是一种自相矛盾、互为抵牾的说法吗?事实上,梁漱溟的由佛转儒,虽然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但更大程度上则是他“为生民立命”的人文关怀和“为往圣继绝学”的社会关怀的终极承诺和极好实践。梁漱溟完成由佛转儒思想的转变,并非彻底抛弃了儒学。正如他后来回忆道,他的思想的转变,与其说是弃佛就儒,不如说随顺儒学而在佛法指点下得到一种“方便”。

至于“从印度出世思想卒又转归到中国儒家思想”的流露,其根本是表达了先生为佛家文化笼罩下的一种“方便”的人生态度,并不表现他对佛法信仰的实质性否定。从思想深处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其看待问题的方式而言是佛家的,而解决问题的动机却是儒家的;以儒家精神济世,以佛家境界立身。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转向儒家是因为佛家是出世的宗教,与人世间需要不相合。其实我内心仍然是持佛家精神,并没有变,变的是我的生活。”因此,我们可以说,梁漱溟的佛学信仰可谓秉持终生,逾老弥坚。

梁漱溟在佛儒兼容的文化思想理念中构建自己关于世界文化的特别逻辑。他认为,所谓文化,只不过是“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罢了”。而“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即“那不断满足与不满足罢了”。同时,意欲的不同又形成了人生的三大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二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三是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与这三个问题相关联则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文化路向:代表西方的是意欲“向前要求”的第一路向,代表中国的是意欲“调整和持中”的第二路向,代表印度的是意欲“反身向后要求’‘的第三路向。梁漱溟明确提出,在继中国文化复兴之后,或“最近未来”之后的“较远未来之复兴”的世界文化,必将是印度文化的复兴。他说:“最近未来文化之兴,实足以引进了第三问题,所以中国化复兴之后将继之以印度化复兴。”梁漱溟坚信不移印度化及佛教的思想价值,把佛教思想的复兴推至“较远的未来”,彰显了他对佛教思想文化价值的一种独特的理解。

这种理解的特征,则是要特别着重于佛教思想的超绝性质。先生津津乐道的“出世”,就是这种佛教超绝性质的代名词。在他来看,佛教是超绝的是因为它和一般思想文化不处在同一思想层面,因此只要是那“较远的未来”尚未真真切切地来到,任何把佛教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做法,都必然会把佛教和一般文化混淆于同一层次,必然是对佛教真实面目的改造。

有意思的是,尽管梁漱溟把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视作由三种生活态度、三种生活路向演化出来的三大文化派系,但他并不认为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是在这三条线上的不断延伸。在梁漱溟看来,合理的生活态度、生活路向及由之根源的文化是随人类生活问题的转移而相应变化的,整个人类文化的合理演进应该是西方、中国、印度这三期文化的次第重现。他指出:“西洋文化的胜利,只在其适应人类目前的问题,而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在今日的失败,也非其本身有什么好坏可言,不过就在不合时宜罢了。”又指出:“不料虽然在以前为不合时宜而此刻则时运到来。盖第一路走到今日,病痛百出,今世人都想抛弃他,而走这第二路……尤其是第一路走完,第二问题移进,不合时宜的中国态度遂达其真必要之会,于是照样也拣择批评的重新把中国人态度拿出来。印度文化也是所谓人类文化的早熟,他是不待第一路走完而径直拐到第三路上去的……他的问题是第三问题。”按照梁漱溟的此种分析,西方文化虽辉煌一时,但现已近穷途末路,世界最近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其后将继之以印度文化的复兴。

(三)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被介绍和研究较早的一个部分。它是先生自己在自学、讲学、办学和乡村建设中,坚持和倡导按照孔家文化教育思想践形尽性的实际经验的总结或理论概括,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大”,即大生命、大功能、大系统。

1.教育的大生命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的。

他认为,整个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即生命,即生活的相续。而生活既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只是生活自身,即是生命的自然流畅通达。梁漱溟认为,教育是为宇宙的大生命服务的,它的本质与根本目的正是为了全人类的个体生命和社会整体生命同时成为智慧的生命,以实现全人类大同的理想。

2.教育的大功能

梁漱溟认为,社会本位教育的大功能便是绵延文化,求社会进步,尽其推进文化改造社会之功能。具体说来,第一,“平时要在能为社会绵延文化而求其进步”。为此,办正统的小学、中学、专门学校、大学和研究院等,着眼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研究、发展文化学术,是为社会改造和未来新社会的建立培养各类人才,以尽教育之功能。第二,“变时(改造时期)要在能减少暴力至可能最小限度于其前,能完成改造达可能限度于其后”。

为此,要在办各类正统学校教育的同时,更要大办图书馆、博物馆、民众学校、职业补习学校、函授学校等社会教育,着眼于对社会成人的教育,以便发动、组织和培养民众自觉主动地参加社会改革运动,不用或少用武力来完成社会改造任务。第三,“变后即建立新社会后”,“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应与“伦理本位”的新社会相适应,这是建设新社会的唯一方法和途径。

3.教育的大系统

梁漱溟把他教育的大生命、大功能的根本办学指导思想、方针和方向,具体落实到社会本位的大教育系统方案上。为此,他推出《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明确提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分”、“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和“教育应尽其推进文化改造社会之功”三项宗旨;并强调指出,在中国办教育,“必须理会以上三根本点”,否则,“必无从尽其应负荷之任务,必失其教育之功用,而不免转为社会病”。《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是梁漱溟的教育纲领,它标志着梁漱溟教育思想的形成和成熟。

(四)梁漱溟的新儒学思想

梁漱溟力辟时论,率先从现代理论需要的角度肯定儒家思想的价值。在“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呼声很高,对于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偏激心态,梁漱溟力排众议,予以强有力的回应。他在北京大学向蔡元培校长明确地表示:“我此来除替释迦、孑L子发挥外,更不做旁的事!”他旗帜鲜明地弘扬东方文化,发掘儒家的时代价值。他严肃地指出,西方文化决非如先进的中国人原来想象得那么美妙。尽管中国在物质文明方面的成就远不如西方,但在精神文明方面却具有西方文化不可比拟的优长。与此同时,他接受西方哲学中主体性思想的影响,选择了主体主义的哲学立场。基于主体主义的哲学立场,狭义新儒家崇陆、王而贬程、朱,以发挥内圣学为基本宗旨。由于受到柏格森哲学的启发,梁漱溟采取生命的进路诠释儒家哲学,后来成为狭义新儒家的基本理论风格。梁漱溟在回顾自己新儒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时说:“于初转入儒家,给我启发最大,使我得门而入的,是明儒王心斋先生,他最称颂自然,我便由此而对儒家的意思有所理会,后来再与西洋思想印证,觉得最能发挥尽致使我深感兴趣的,是生命派哲学。”

人们通常将梁漱溟归于文化保守主义,但他不同于一般的保守主义。梁漱溟不仅拒绝国粹派维护旧有文化的努力,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特体会。他在审慎地探讨东西方文化得失及根源的基础上,主张排斥印度文化意欲向后的路向,对西方文化“全盘承受”、“根本改造”,批判地重新发扬光大中国文化。他认为,中国文化因其“文化早熟”、“理性早启”而未能成就它应该成就的东西,按此意欲持中路向自然独立发展,不可能产生科学、民主和资本主义。梁漱溟文化思想中包含着诸多矛盾和缺陷,如他最终把孑L子儒学当作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兴旺发达的灵丹妙药,但是他“注重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的精神和努力是令人钦佩的,有助于今天的文化和社会建设。

梁漱溟反对“五四”时期流行的“科学与哲学没有区别”、“科学就是哲学”的观点,对科学主义思潮也持批判的态度。他认为,科学本身含有有害的生命观、粗糙的功利主义和过度的行动主义,如果对它不加以必要的节制,其结果不仅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会使人放弃对生存意义和道德价值的追求,导致人性的丧失。梁漱溟认为,新儒学既不是一种礼仪规范,也不是什么社会自然科学,而是一种“自己学”。所谓“自己学”,就是“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对自己有办法”。他创造性地援引柏格森生命哲学人儒,用前者重新解释和发挥后者,从而使中国的儒家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实现某种程度的结合,实现儒学的现代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创立“新孔学”。

综上可见,近些年来,对梁漱溟的研究的成果是十分喜人的。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对其文化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较盛,而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明显较为薄弱,乃至刚刚起步,需要研究者开展深入的争鸣和讨论、探索和研究,才能对这位世纪哲人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有效地发掘,才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客观、公正地评价梁漱溟先生,才能推进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

同类推荐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聪明的心理战术》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荣格谈心灵之路

    荣格谈心灵之路

    本书收录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一生的智慧经典。对荣格生平及思想进行的精心梳理,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极富有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情怀的思想家的心灵之路。他卓越的思想及其丰富的人生价值理念,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

    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

    本书作者凯文·达顿是一名精神病领域的世界级权威专家。他有一个精神病老爸,还有一个精神病至交,为了获得最一手的精神病人资料,他潜心研究精神病30余年,甚至不惜把自己改装成精神病人,最终解码精神病人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 如何减轻压力

    如何减轻压力

    适度的压力可以挖掘人的潜能,一个普通人充其量也只不过使用了其潜能的十分之一。适度的压力是动力,对人大有益处。如果压力过度,就会千万生理方面的反应,心跳加快,骨肉紧张,血压升高,背痛,腹胀,失眠等等一系列症状。接着是各种各样的疾病蜂拥而至,比如心脏病,胃溃疡等。据调查75%的疾病是由于过度的压力造成的,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反应:忧虑、沮丧、恐惧、消沉、心悸、急躁......过度的压力像一个狰狞的魔鬼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心灵,生活甚至生命。所以减压刻不容缓;减压迫在眉睫;减压势在必行;减压十万火急!
  • 一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一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顾客的心理有多种,其中包括“求实惠”和“求便宜”的心理,对抱有这种心理的顾客,一般可以用价格和产品的质量来说服,重点指出自己产品的“物美价廉”,那么他们就很容易被打动。另外顾客的求“效率”心理,求“舒适”心理,求“安全”心理,求“方便”心理等,在读懂消费者心理的旅途中,本书将为您一一展现!让您在1分钟之内读懂顾客心理,打开顾客的钱袋!
热门推荐
  • 蓦然

    蓦然

    李沫,一个普通女子,拥有双瞳,看破阴阳两届,被亲人的另类眼光看着成长,被困在家,直到二十岁,她走出了家的囚笼,来到了a市,鬼门大开之际,她遇到了他…………前世……今生……红尘……往事!
  • 远征军之溃兵兄弟

    远征军之溃兵兄弟

    一群远征军的溃兵,为了兄弟情义,在缅甸的茫茫丛林里血战,重现一段不一样的抗战历程。别忘记过去的家国苦难和抗日战争,别忘记曾经弹火纷飞的世纪战场。谨以此书献给为了民族家国而奋斗过的先烈们。
  • TFboys之倾璃落殇

    TFboys之倾璃落殇

    时光深处,在水一方的相守,或许,于你,于我,都会是幸福。在这些守望的岁月,天涯的两端,当你的眼神从枝叶间漂浮过来,是否满满的都是我的身影?就像我看你时一样。我的眼中噙满了泪水,看远方,想无法预知的未来时光;想你一定在和我告别,眼中一定有不舍的离别,和契合的眷意;这一刻,我不想放手,可再甜的糖果,终将会有苦涩的那一天,我对你的爱早已超出了我自己,可我们的爱经不起考验,刻苦铭心后,换来的是一句“我们都放手吧!”放开你,才会有更大的碧霄等着你!原谅我,原谅我们今生今世只能做朋友!青春,每个人都有一次,我不后悔把青春丢在你身上爱过了,才会懂,珍惜过,才会留,我一直在,初心不变,从未离开
  • 石头冲村传

    石头冲村传

    本书通过描述一条融汇“中国梦”精髓的小山村——石头冲村的发展变化,讲述了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人民富裕梦,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美好心愿和共同追求的动人故事。书中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一段段生动的故事都是中国梦的缩放,是聚合中国梦的最好诠释,为“中国梦”的宏大理想,更为这一梦想增添了丰富的资源。
  • 天机神劫

    天机神劫

    天机漏,纷争起,修炼之途,坎坷之路,铁骨铮铮,只为心中之道,遵循自我,重整破碎之势!!玉蝶现世,争夺势力纷纷浮现,灭门惨案背后的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阴谋?血液里流淌着怎样的血脉?
  • 海棠秋

    海棠秋

    海棠花下,碧水潭旁,红衣灼灼,凌风而立。鲜红的裙摆在风中演化出曼妙的曲线,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昔绪……殷红的海棠花片片飘零,盘旋于红衣周畔,似在围之轻舞,不消片刻,却犹如红衣剥落的心瓣,缓缓坠落在一潭碧绿中,随水而逝,远离那一席红衫,那般殷红便也渐渐干涸、枯萎……因为欲念,我们被称为人,也因为欲念,让人的心中长久地住着一个魔,究竟是魔消损着人的生命,还是人的心绪滋养着魔。又是一个海棠秋华,你是否依旧还在用心温暖着我的生。
  • 爱在时光深处绽放

    爱在时光深处绽放

    “十二年算什么,二十年我都不怕!”二十四岁的苏茼,喜欢上了三十六岁却依然单身的服装公司老板温柏言,义无反顾地要和他在一起。然而他的温柔下是一抹淡淡的疏离,他的心似迷宫,她无法找到入口。她患得患失,期望他的温柔只属于她,他却一再游移不定,看不见她的疼痛和疯癫。一段长达十年的感情形成刺,来自家庭的阻力……兜兜转转之后,已分处两个城市的他们,能否跨过十二年的差距走到一起?
  • 敕赐滁阳王庙碑

    敕赐滁阳王庙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探案之谋逆千金

    探案之谋逆千金

    一纸诏书,锒铛入狱。韩若与至交好友白婧逃亡出走。一面是对白婧拼死相互的青梅竹马;一面是自幼深情爱慕的碧落观首席大弟子程湖天。江湖儿女的身份,韩若本活得不羁且潇洒;可身为高官之女,却又让她陷入宫廷权谋之中……探案、重伤、迷雾拨开,线索竟条条指向自己最亲密的人……痴恋无果、大仇得报、苦难折磨、家破人亡……一场浩劫之后,她又该带着长恨如何自处?是寂灭,还是重生?
  • 高冷总裁来袭:老婆你不乖

    高冷总裁来袭:老婆你不乖

    一场意外,她成了孤女。他说,糖糖,跟我回家。于是,他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场分离,他们成了彼此心中唯一挂念的人。再相遇时,她一眼认出他,第二次他一下就认出她是自己找寻多年的女孩儿。她想成为天后,他便不遗余力的捧她,倾尽所有,只为她倾世欢颜。她问,苏溪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他挑眉轻笑,因为你是我最爱的人。【一对一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