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52400000024

第24章 粱漱溟的分支心理学思想(1)

梁漱溟在“宇宙大生命学说”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人类心理学思想体系。他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的哲学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将人的心理的内涵概括为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等三个方面,并把“自觉”视同人类心理的基本特征。他在心理学基本范畴的建立,以及范畴的科学化、系统化上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同时,在心理学不少分支领域也都提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意义和创造性的理论及其应用方法。

一、道德人本主义:一种心理学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谈道:“凡是一个伦理学派或一个伦理思想家,都有他的一种心理学为其基础,或说他的伦理学,都是从他对于人类心理的看法,而建树起来……如果我们不能寻得出孔子的这套心理学来,则我们去讲孔子即是讲空话。”那么,如何具体地阐释人的伦理思想呢?在梁漱溟看来,伦理学必须与心理学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他说:“儒家是一个大伦理学派,孑L子所说的许多话都是些伦理学上的话,这是很明显的。那么,孑L子必有他的人类心理观……然欲返求其所指,恐怕没有一句不说到心理。”在先生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理解,他所说的伦理学实质上就是人生哲学,他所指的心理学实质上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门基础学问。“心理是事实,而伦理是价值判断;自然追求的第一步在其所说的事实,第二步乃在其所下判断。”

梁漱溟所说的“孑L子的心理学”有其特定含义,它并不是作为科学意义上的研究心理现象的学问,而是一门“介于科学和哲学之间”,以研究人的本质为目的的学问。它很接近于现在人们常说的“儒家心性论”、“儒家的文化心理结构”。梁漱溟认为要发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必须先认清作为这种文化基础的“文化心理结构”。

研究梁漱溟道德人本主义,首先要见识其有关人之心理的见解。在他看来,道德之于人,本没有什么道德好讲,它就是作为一种本能存在于人之中,是生而具有的。可见,它是非理性的东西,以理性的方式是难以解释得通的。

综观梁漱溟的一生,其对人之心理的见解前后似乎有所不同。《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1921)(以下简称《哲学》)一书中,梁漱溟特别崇尚“直觉”。而在《乡村建设理论》(1937)、《中国文化要义》(1949)等书中,则反复强调“理性”。其实细究起来,二者并无本质差异。需要指出的是,在梁漱溟那里,直觉和理智始终是具有对立意义的两个概念。梁漱溟认为,作为认识方法,直觉能一下子把握事物的整体,能洞见世界的本质,并能达到物我、人我浑然一体的神秘境界。而理智只能分析地观照事物,只能在宇宙本体外打转。而梁漱溟的“理性”和直觉是一回事,作为心理状态,理性的含义和直觉也是一样的,“理性不外乎人情”。可见,梁漱溟的“理性”确实是具有伦理情感意味的心理状态。崇尚直觉(理性)是梁漱溟心理学的一大特色,他也正是用其广泛的心理学见解来阐释孔子的伦理思想的。

梁漱溟一直认为,孔子的学说是关于“生”的哲学,“这一个‘生’字是最重要的概念,知道这个就可以知道所有孔家的话。

孑L子没有别的,就是要顺着自然的道理顶活泼流畅地去生发。

他以为宇宙总是向前生发的,万物欲生,即任其生,不假造作必能与宇宙契合,使全宇宙充满了生意春气”。这里的“顺着自然”、“不假造作”、“与宇宙契合”,究其性质来说,梁漱溟把它们诠释为依顺直觉的意思。“盖孔子总是任他的直觉……我们的动作,实际上都是直觉支配我们的,理智支配他不动……”梁漱溟进一步阐述,人的直觉原都是敏锐的,所怕的是理智出来分别一个物我,理智的打量、计较会使直觉“迟钝麻疲”,“此敏锐的直觉,就是孔子所谓的仁”。梁漱溟分析道,孑L子的唯一重要态度,就是不计较利害。这是因为计较利害是理智的品格,孔子崇尚直觉故不会计较利害,只有不计较利害才不违仁,不失中,不失生机。正因为不计较利害,又使得孔子的生活是绝对乐的生活。他甚至直言,孝悌也好,礼乐也好,都是为了培养或加强人的直觉的手段。梁漱溟是把直觉当作道德的本质,认为“人类所有的一切诸德,本无不出自此直觉,即无不出自孑L子所谓的‘仁’,所以一个仁就将种种美德都可代表了。”梁漱溟又说:“唯理性(直觉)为道德在人类生命中之根据。”“道德根于理性(直觉)无对而来,为人类生命之最高表现。”

道德为理性之事,存于个人之自觉自律;宗教为信仰之事,寄于教徒之恪守教诫。中国自有孔子以来,便受其影响,走上以道德代宗教之路。宗教在中国之所以终于为道德所取代,大概存在两种原因:一是以伦理名分来组织社会,一是以礼乐揖让来涵养理性。梁漱溟认为二者合起来,便少有宗教的信仰。也就是说,这种替代宗教的道德不在于空洞无物的说教,而在于礼乐制度。梁漱溟进一步解释道,理性之于人类,虽始于思想或语言,但要启发它、实现它,却非尽从语言思想上所能为功。抽象的道理,远不如具体的礼乐。具体的礼乐直接作用于身体,作用于血气,人的心理情致随之顿然变化于不觉,而理性乃油然现前,其效果可谓“最大最神”。孔子的历史性贡献在于一方面启发人的理性,使一切旧习惯旧观念都失其不容怀疑、不容商量的武断性,而凭着情理作权衡;另一方面又谆谆于孝悌,敦笃家人父子间的恩情,并由近及远,使整个社会关系建筑于情谊之上。

在孑L子的努力下,伦理秩序逐渐形成为一种礼俗,它脱离宗教与封建而自然形成于社会,成为2000多年来中国文化的风骨;它所规定的社会结构一直未有实质性的变化,而使这种社会框架历久不变的更深层的支撑点即是理性。

谈到梁漱溟的理性,并由理性推导出社会深层结构的理性支撑点,我们不能不对理性问题作一番心理学、人类学乃至哲学上的综合探讨。理性是什么?梁认为理性实为人类的特征之所在,同时亦是中国文化特征之所寄。因此,他说“理性”一词是他研究中国文化要义的一个“最重要的观念”。他认为理性与理智为人的心思作用的两面:知的一面日理智,情的一面日理性,二者本来密切相联不离。譬如计算数目,计算之心是理智,而求正确之心便是理性。在此,他还引入了罗素关于社会改造原理的“无私的感情”(Impersonal feeling)这一概念进行阐发。

他解释说,数目算错了,不容自昧,就是一种极为有力的感情,但这一感情是无私的,不是为了什么生活问题。分析、计算、假设、推理等,均属理智之用,但“独不作主张”,“作主张的是理性。

理性之取舍不一,而要以无私的感情为中心”。“此即人类所以异于一般生物只在觅生活者,乃更有向上一念,要求生活之合理也。”他还指出所谓理性与理智分属两种“理”,前者为“情理_,后者为“物理”。其区别在于:“情理,离却主观好恶即无从认识;物理,则不离主观好恶即无从认识。物理得自物观观测;观测靠人的感觉和推理;人的感觉和推理,原就是人类超脱于本能而冷静下来的产物,亦必要屏除一切感情而后乃能尽其用。”因此,他不同意流行的以理智为人类特征的观点,主张人类的特征在乎理性,并将理性理论运用于人的文化心理与行为实践领域,这也正是梁漱溟从人类心理学的独特角度阐发社会伦理道德所孜孜以求的目标。

从心理事实出发探究伦理道德,此举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可谓是司空见惯。梁漱溟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将从柏格森那里舶来的“直觉”一词加以发挥。在柏格森那里,直觉基本上只有认识论上的意义;而在梁漱溟这里,直觉既有认识论上的意义,更被赋予较多的伦理意味。梁漱溟仅仅借助于直觉这一心理事实来研究道德、说明道德,显然是不科学的。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必将导致道德完全心理化,基于心理事实探究伦理道德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思维专制性,最终将产生道德虚无的事实。但是,他用心理事实来研究道德,又不失为一种可尊重的方法。事实上,无论是道德意识,还是道德实践,都涉及复杂的心理问题。

从伦理思想史的角度看,梁漱溟崇尚直觉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一方面具有消解传统儒家的道德理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认定美德要真出自内发的直觉而来,主张“一切不认定”、“一任直觉”,这虽然导向道德虚无主义的危险,却有助于导向道德自愿和道德自由。

二、“三量说”:梁氏的认知心理分类

梁漱溟的成名作《究元决疑论》是一部关于印度佛教的唯识学著作。青年时,梁漱溟一心想归于佛门便是深受其教义的影响,这也是他后来习惯于用许多唯识学的概念来阐释现代心理现象的原因,“三量说”就是其中的典型。

我们已经知道,梁漱溟的宇宙本体论是建立在佛学和唯识学基础上的。他说:“思想就是知识的进一步,观察思想首宜观其方法,所以我们要为知识之研究。我研究的知识所用的方法就是唯识学。”他正是基于唯识学的认识论中有关“三量”,即“现量”、“比量”和“非量”的理论,建立起他的认知心理分类思想体系的。他声明:“我所用的名词就是唯识家研究知识所说的话……唯识家讲知识所常用的名词就是‘现量’、‘比量’、‘非量’。我们观察知识,即要晓得知识如何构成的。知识之构成,照我们的意思,即由于此三量。此三量是心理方面的三种作用,一切知识皆成于此三种作用之上。”

量,有测量之义,也有衡量器具的意思,印度哲学引申为标准、来源或方法。早期的印度诸宗对知识来源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认为知识来源于现量、非量、圣教量。现量也称证量,意思是指人运用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直接反映,即所谓“感官亲证”;比量是经过比较鉴别而得到的知识;圣教量又称正教量、圣言量,是从圣经中的所谓神说或佛说中得到的知识。

除此以外,他们还提及过“非量”,即非知识。比如佛教认为经过比量得到的知识不是实在的知识,只是虚假的观念。如果以此观念为实,此即为“非量”。

(一)现量

梁漱溟依据唯识学对认识论作了这样的归结:“一切知识无外现、比、非量。”他还说:“照唯识家原来的讲法,甚为繁难,我现在简单明了地指给大家看。所谓‘现量’就是感觉(sensation)。”他认为“现量”是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源头,是人认识世界、适应和改造世界的最原始的映像。他在这里说得很清楚,所谓现量就是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所得的色、声、味、觉等感觉。他以生动而形象的借喻道白了感觉(现量)与知觉的细微差别,阐明了心理发生的次第。“必须把这牵}昆入比非量之甚暂甚微的现量分离独立……倘能做到,便是这一步的现量。以何为做到之验呢?就是看飞鸟,只见鸟(但不知其为鸟)而不见飞;看幡动,只见幡(但不知其为幡)而不见动。”显而易见,在梁漱溟看来,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强调的只是单一的认识;而知觉则是整体的认识,是对客观现实中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为了进一步明晰感知觉的关系,他在《唯识述义》中再一次指出:“感觉是感官的一个感觉,而知觉不止一个感官的感觉,却含着几个感觉……而且还不单是感觉而已,又有感觉以外的别种作用。”可见,梁漱溟眼里的知觉不是几个感觉之和,而是若干个感觉的有机结合。这里的“别的东西##俨然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个体的经验、需要等方面的因素。他一再强调,个体心理的产生源于人的最基本的认识活动——感觉,并对感觉产生的条件作了明确的界定:“可以为感觉所感觉的,总须具备两个不可少的条件:(1)必须是有的东西,才能生感觉,没有的东西当然不成。(2)必须是感觉可得的东西,就是眼可见的、手可摸得着的东西。”

在梁漱溟先生来看,感觉(现量)可分为普通现量(又称世间现量)和特殊现量(又称佛位现量)。前者是纯粹意义上的感觉,而后者则是混入了大量知觉的现象。唯识学认识论中所谓的感觉(现量),与一般西方哲学认识论里所谓的感觉具有不同的性质。梁漱溟认为一般人所谓的感觉,实际上并非纯粹的感觉,而是混入了大量的知觉在内的感觉。他指出:“一般人所谓感觉的差不多都是指着知觉(perception)说,所以不可再认同现量。现量是纯静观的,这在实验主义家从生物研究的心理,必然不承认有什么纯静观的认识作用。这个不承认是很对的,我们的感觉器官本来是生活中之工具,其认识作用皆为一种有所为的活动,安得而为纯静观的。”梁漱溟在这里非常敏锐地指出了实用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感觉经验的主观性质。

同类推荐
  •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本书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度去分析了二十四位文学大师们笔下所描写的人物,以人物的个性经历和问题行为特征来表现人生的百相,形象生动、有血有肉。心理学工作者可以从中窥视到人性的丰富和复杂与多样,对心理咨询工作将起到不可估量非常重要的指导的作用。
  • 观众心理学

    观众心理学

    中国第一本从观众心理入手,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适应观众、征服观众、提高观众等问题的专著。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被滥捧或狂贬所歪曲的中国艺术,作为与接受美学碰撞的重要素材。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实践来证明。作为学科,它们是新的,但作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却从人类拥有艺术以来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因此,它们与艺术实践的遇合,将会两相滋养:既让艺术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又让学术获得悠久的感性支援。
  •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读者今日有幸一睹他们之间的通信,真是莫大的福气。
  • 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

    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

    本书以轻松易懂的文笔,叙述了什么是催眠,催眠的基础知识入门,成功催眠的方法,生活中有哪些便于实践的催眠术以及如何实现自我催眠等常识性知识,这本书既能作为入门读物使用,也很适合有一定催眠知识的人进行深入学习。
  • 自我的实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自我的实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开掘心理,发挥潜能,追求人生的最大成功和幸福,这就是全面推出这套书的主旨。
热门推荐
  • 想不到爱情

    想不到爱情

    我在杀戮和绝望中等待,数百年来和孤独作伴,记忆中你的样子,快要模糊糊不清。想起你的笑,我的眼慢慢湿润。是我没有能力,还不够强大。我在等你,请你一定要等着我。下一次,我绝对不会再让你受到一丝丝伤害……
  • 风雨同舟

    风雨同舟

    这是七五的记忆,只属于七五的青春。我希望在毕业后回首一望时我们会庆幸,我们曾留下了什么
  • 雪球专刊第027期:投资血泪史

    雪球专刊第027期:投资血泪史

    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反思以前投资犯过的错误,知耻后勇,尽快对自己的投资进行完善,近期对2007年入市以来的投资损益进行了详细的总结。2007年4000点左右盲目进入股市,站在了A股历史制高点6000点,2008年在市场惨烈下跌继续大幅亏损,2009、2010年休战两年,2011年再次小资金试探性参与,2012年再次大规模短线交易竟然奇迹般取得了9%的收益,2013年投入股市的资金再次达到历史最高,痛苦的是亏损了38%。
  • 述异纪

    述异纪

    现代,术士的时代逐渐没落,被逐出茅山的穆老头欲报宗门之仇,四处寻找缘人,想在每三十年一启的选举道魁时,一雪前耻……在穆老头游历之时偶遇四魂人林岩,想把他作为传人,培养成一名威震天下的术士。四魂人林烨岩热衷道术,想当一位法术高超的术士羽化登仙,经历了无数风雨挫折,最后还是被兄弟阎术算计。而我阎术,身承天命三火,却是鬼灵子之身,但是我不想去当一名神棍,可无奈命中注定,卷入一场战争之中,还要不死不休……兄弟两人最后何去何从?
  • 我喜欢你,你不必知道

    我喜欢你,你不必知道

    重生前,被最好的朋友抢了未婚夫,权利被自己的手下夺走,最后众叛亲离;重生后,不再被奸人蒙蔽双眼,不再儒弱胆小,为自己写下一段传奇,却不想途中遇上了他。她说:害我之人,我必一一奉还。他说:害你之人,我定十倍百倍奉还。可当真象浮出水面,当不得不进行唯一的抉择,他们能否依然走在一起……
  • 特种神医

    特种神医

    杜仲,失传已久的上古医术唯一继承人,无人知晓的超级兵王,可他竟然在医院当了一名小保安,美好的都市生活就此开始。他医术无敌,集百家之长,妙手回春,活人无数,成一代神医;他武力无双,独步都市,畅游百花丛。
  • 我的老婆是吃货

    我的老婆是吃货

    第一次相遇,她泼了他一身汤水,厄运接踵而来。第二次相遇,她莫名其妙的成了他的亲亲女友,差点献身就义。第三次相遇,她才惊悚的发现,他们居然是上司下属。妈妈咪呀,彻底被激怒的方薏大小姐决定了,既然他是主动送上门的长期饭票,不要白不要。
  • 王城鬼市之落幕

    王城鬼市之落幕

    因有着双重人格而沦落为孤儿的他,在人格之间的不断交替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因目睹惊天阴谋,主人格为保护他黯然消逝,胆小怕事的副人格就位,面对接踵而至的诡异事件和环环相扣的凄厉谜团,他将何去何从?当懦弱的棱角被磨平,当温柔的笑容将逝去,他已不仅仅是两个人。
  • 猎魔轶事

    猎魔轶事

    自从记事起,就身负传承,自从成年后,便穿梭于斩妖除魔的战场。为什么斩妖除魔?这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洛川弟子,这是天定的本分;未来要怎样?也不需要考虑,未来只需要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委托,一场接一场的战斗,秦笑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就像吃饭睡觉。然而,平淡的生活都会有波澜,更何况如此激荡的人生。当人生的掀起大浪,带来的却是惊天的阴谋,又是怎样的波澜壮阔.........
  • 一语可以

    一语可以

    在福利院长大的可以并没因为没有亲人而怨恨,反而对世界憧憬着美好,她相信自己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是被世界所接受的!程亦宇是儿时帮助可以赶走欺负她的小朋友时所结识的好朋友,两个人从儿时的玩伴成了高中时的同班同学,但两人的友情渐渐产生一种他们自己不能确定的情愫…因为一颗洋葱认识可以的叶洺天是可以的同班同学,因为小时候的遭遇从小到大与父亲甚是恶劣,在所有人都认为叶洺天是个不学无术的邪魅小混混时只有可以敢亲近他,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