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64500000023

第23章 卷十八·书五(2)

【与孟尚书书】

(孟下一有简字。孟简,字几道,德州平昌人,最嗜佛,尝与刘伯刍、归登、萧亻免译次梵言者。公元和十四年以言佛骨贬潮州,与潮僧大颠游,人遂云奉佛氏。其冬移袁州,明年,简移书言及,公作此书答之。)

愈白:行官自南回,过吉州,(元和十五年,贬太子宾客,分司。孟简,吉州司马。)得吾兄二十四日手书,数番,忻悚兼至,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维万福!

来示云:有人传愈近少信奉释氏,此传之者妄也。(或无吉州二字,下云:“被吾兄二十四日手示,披读数番。”阁、杭本无“行官”至“来示”三十八字,但云“蒙惠书”。今按:阁、杭乃节本,诸本乃其本文,今从之。“信”、“此传之”,阁、杭、蜀本无此四字。)潮州时,(元和十四年正月,公谪潮州。)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与语者,(无下或有所字,无与者字。)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数日,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司马温公《书心经后》曰:世称韩文公不喜佛,尝排之。予观其与孟尚书论大颠云:能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乃知公于书无所不观。盖尝遍观佛书,取其精粹而排其糟粕耳,不然,何以知不为事物侵乱为学佛者所先耶?)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得,因与来往。(“要自”至“难得”十一字,诸本皆如此。阁、杭、蜀本删“胸中无滞碍”五字。自,又或作且。今按:此书称许大颠之语,多为后人妄意隐避,删节太过,故多脱落,失其正意。如上两条犹无大利害,若此语中删去五字,则“要自以为难得”一句,不复成文理矣。盖韩公之学见于《原道》者,虽有以识夫大用之流行,而于本然之全体,则疑其有所未睹。且于日用之间,亦未见其有以存养省察,而体之于身也。是以虽其所以自任者不为不重,而其平生用力深处,终不离乎文字言语之工。至其好乐之私,则又未能卓然有以自拔于流俗。所与游者,不过一时之文士,其于僧道,则亦仅得毛干、畅观、灵惠之流耳。是其身心内外,所立所资,不越乎此,亦何所据以为息邪距讠皮之本,而充其所以自任之心乎?是以一旦放逐,憔悴亡聊之中,无复平日饮博过从之乐,方且郁郁不能自遣,而卒然见夫瘴海之滨,异端之学,乃有能以义理良胜,不为事物侵乱之人,与之语,虽不尽解,亦岂不足以荡涤情累,而暂空其滞碍之怀乎?然则凡此称誉之言,自不必讳,而于公所谓“不求其福”,“不畏其祸”,“不学其道”者,初亦不相妨也。虽然,使公于此,能因彼ㄗ稗之有秋,而悟我黍稷之未熟。一旦翻然反求诸身,以尽圣贤之蕴,则所谓以理自胜,不为外物侵乱者,将无复羡于彼,而吾之所以自任者,益恢乎其有余地矣。岂不伟哉!)及祭神至海上,遂造其庐,及来袁州,留衣服为别,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孔子云:“丘之祷久矣。”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庆下或无自字。)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见《诗·旱麓》篇。)《传》又曰:“不为威惕,不为利疚。”(见《左氏》昭公二十年。)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或作福。)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邪?小人邪?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天地神祗,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布森或作森布。今按:公《进平淮西碑状》,亦有森列字可考。)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进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或作“非大惑欤”。)

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说。孟子云:(子下或有有字。)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或复出“圣贤之道不明”六字。)则三纲沦而九法ル,(都故切。)礼乐崩而夷狄横,(户孟切。)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曰:“能言拒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云:(或作曰。)“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至或作俟,非是。其经或作经书,或下有书字。)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及秦灭,汉兴且百年,尚未知修明先王之道。其后始除《挟书之律》,稍求亡书,招学士,经虽少得,尚皆残缺,十亡二三。(尚皆或无尚字,或作皆尚。)故学士多老死,新者不见全经,不能尽知先王之事,各以所见为守,分离乖隔,不合不公,二帝三王群圣人之道,于是大坏。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崇,方作贵,上又有知字。今按:宗上已有知字,王上又有贵字,不应复出,方本非是。)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向或作苟。)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后汉·南蛮传》:“衣裳班阑,语言侏离。”侏音朱。)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苏轼曰:“孟子曰: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而予距杨墨。盖以是配禹也。自《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孟子之言行,而杨墨之道废。孟子既没,申商韩非之学遂行,秦以是丧。至于胜、广、刘、项之祸,天下萧然。洪水之患,盖不至此也。使杨墨得志于天下,其祸岂减于申、韩哉!由此言之,虽以孟子配禹,可也。”

汉氏已来,(或无氏字。)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甚或作耳。)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木雁郑少微曰:“孟韩之功其同二。而立言行己,其异五。孟子于杨墨,方其始也,禽兽视之,而愈则曰:‘火其书,庐其居,人其人。’一旦逃而归也,孟子受之而已矣,而愈则序文畅,诗澄观,此其同者二也。孟子曰:‘尧舜不偏爱,急亲贤也,愈则曰:‘一视而同仁。’孟子言必称尧舜,愈则曰:‘王易王,霸易霸也’。孟子曰:‘性本善也’;而愈品为三。孟子曰:‘墨乱孔也’,而愈合为一。孟子藐大人,轻万钟,召之则不往也;愈则佞于ν,干宰相。此其异者五也。其曰韩之贤不及孟子,可谓能自知矣。”)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而或作且。)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

籍、辈虽屡指教,不知果能不叛去否?辱吾兄眷厚,而不获承命,唯增惭惧,死罪死罪!愈再拜。(邓曰:“韩愈始论佛骨,似有辟邪说距讠皮行之意,斥守潮阳,与大颠往来海滨。及得孟简书,文过饰非,至今往往传其真与大颠对。释氏之徒撰大颠之辞以非之,诚自取也。交可不择哉!”)

【答吕{巫}山人书】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史记》:“魏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安厘王异母弟也。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魏有隐士侯嬴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信音申。)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仆下或无者字。)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或无“书各自名”四字,非是。)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或作实。)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或作邪。)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方从阁本,意下有在字云:“意在”,谓意之所向也。《左氏》:“晋君少安,不在诸侯;赵穿有宠而弱,不在军事。”《汉书》:“王莽意不在哀”,义祖此也。今按:但如诸本语意已足,不假在字为奇也。政使能奇,亦复几何?而已不胜其赘矣。此近世所谓古文者之弊,而谓韩公为之哉!恐阁本初亦失误,而方乃曲为之说,以误后人,故不可以不辨。或者又疑在亦草书者字之误,更详之。)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破上或无衣字,系上或有脚字。)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下或有也字。)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盖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阿曲,或无曲字,或作<;交力>;俗,或阿上仍有<;交力>;字,或作<;交力>;阿俗。)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

【答渝州李使君书】

(或注“方古”二字。方古,贞元十二年进士,书所言“河南事迹”,或以公尝为河南令,疑其指此。然观书意,当是李使君以河南事迹嘱公有言于朝也。)

乖隔年多,不获数附书,(下或有状字。)慕仰风味,未尝敢忘。使至,连辱两书,(连辱,或作辱连纸。)告以恩情迫切,不自聊赖。重序河南事迹本末,文字绸密,典实可寻,而推究之明,万万无一可疑者。(河南,谓房式也。式为河南尹,其卒也,谥曰倾。式始刺蜀州,刘辟作难,署牒首曰辟,副曰式,参谋曰符载,意使君欲辨河南之事迹者,此耳。)钦想所为。(钦上或有重字。)益深勤企,岂以愈为粗有知识,可语以心而告之急哉?是比数愈于人而收之,(于下或有古字。)何幸之大也!愈虽无节概,知感激。(知上疑脱一字。)若使在形势,亲狎于要路,有言可信之望,虽百悔吝,不敢默默。(信或作伸,或云信音伸。之下或无望字。敢下或无复出默字。今按:众本皆未安。疑本用《易》“有言不信”之语。若作“言有可信”,而读如字,则其义通矣。更详之。)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是以负所期待,窃窃转语于人,不见成效,此愈之罪也。然不敢去心,期之无已,(去心或作忘去其心,或无“期之无已”四字。)以报见待,惟且迟之,勿遽捐罢,幸甚。(捐或作止。今按:捐罢字疑衍。又按:此书题一作状,故其词亦用俗体,不甚作文。)《庄子》云:“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者,圣也。”《传》曰:“君子俟命。”然无所补益,进其厌饫者,只增愧耳。良务宽大。愈再拜。

【答元侍御书】

(公拜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元稹以书言甄济父子事,丐公笔之于史,公以此答之。此书盖元和九年在史馆时作。)

九月五日,愈顿首,微之足下:前岁辱书,论甄逢父济,(甄音真。)识安禄山必反,即诈为喑弃去。(弃或作亡。)禄山反,有名号,又逼致之,济死执不起,卒不污禄山父子事。又论逢知读书,刻身立行,勤己取足,不干州县,斥其余,以救人之急。足下由是与之交,欲令逢父子名迹存诸史氏。(或作事,非是。)

足下以抗直喜立事,(抗或作伉。)斥不得立朝,失所不自悔,(元和五年,稹以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执政以其年少,务作威福,贬江陵府士曹。)喜事益坚。微之乎,子真安而乐之者!谨详足下所论载,校之史法,若济者,固当得附书。(附字疑衍。盖济自合立传,不应言“附书”也。)今逢又能行身,幸于方州大臣,以标白其先人事,(白或作目。)载之天下耳目,彻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赫然惊人。逢与其父俱当得书矣。

济、逢父子自吾人发《春秋》美君子乐道人之善。夫苟能乐道人之善,则天下皆云恶为善,善人得其所,其功实大。足下与济父子,俱宜牵联得书。足下勉逢令终始其躬,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愈既承命,又执笔以俟。愈再拜。

同类推荐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 诗建设17

    诗建设17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17(2015年春季号·总第十七期)》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 慧卿思语

    慧卿思语

    《慧卿思语》共四章,里面记载着作者对亲情、友情、生活、自然的点滴思考与感悟。作者将多年生活、工作的记忆点滴,罗列成文,内容涵盖幸福和快乐、感动和忧伤、相遇和别离等诸多情感经历。
  • 太原诗钞

    太原诗钞

    本书是太原市委宣传部组织整理出版的歌咏太原人、事、物等相关诗歌的结集出版。本书上起上古歌谣,下至当代诗人的现代诗,精选300首,纵横二千多年,是一部展示太原历史和人文的优秀作品。诗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附有作者简介、题解以及简要的注释。
  •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热门推荐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恋上伪男千金

    恋上伪男千金

    在机场被臭流氓非礼,女扮男装进入盛域男子学院又被同一个人夺去初吻。刚脱离虎口又来到狼窝。莫名其妙的报个名,又看到某人冷冰冰的站在一边。怎么那么阴魂不散!原来他们只是双胞胎,最后居然还在同一宿舍。四个帅气的美男,一个拽拽的伪男,看这个伪男怎么把四个美男的心虏获。
  • 惊世狂妻:废材要逆天

    惊世狂妻:废材要逆天

    她,是现代的杀手,组织的王者他,是玄月王朝无所不能的王爷当他与她相遇了,这段跨异时空的爱情,结局又将如何........
  • 四叶诚雪

    四叶诚雪

    当皇室千金遇上迷人王子,当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当四处危机四伏,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也许今天,你就能解开这个谜团……
  • 北斗神狐

    北斗神狐

    他从古墓中醒来,只记得自己名字,身边有一本无名古卷,上面记载着种种奇妙道术,却告诫后人此术不详。他是谁?从哪里来?与突然间负有婚约的师姐又该如何相处?这个世界的至强者有的画地为牢,有的作茧自缚,有的固步自封,纷纷隐世不出,究竟是在躲避什么?背后又有怎样的秘密?
  • 踏裂诸天

    踏裂诸天

    千年前一次简单的神权更迭,彻底改变了整个大陆的格局,无数国家、种族、势力,为了抢夺上古神族遗留下来的玄书,各出奇计,你争我夺,岂知到头来,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 至真子龙虎大丹诗

    至真子龙虎大丹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高冷狐殿下

    我的高冷狐殿下

    一身绒毛雪白发亮,紫罗兰色的眼睛迷成一条缝,身体卷成一团,背后九条尾巴来回摆动。抱歉,太可爱了,好吗?迷人的脸庞,紫罗兰的眼睛幻化人形之后变得更大更魅惑。抱歉,太帅了,好吗?三缘界里的上一世,桃花弥漫清香,你我二人散发甜蜜。抱歉,太假了,好吗?花痴的我,本来就很糟,再加上几只帅狐仙;看守三缘界,看破红尘的狼妖姐姐;神出鬼没的松鼠兄弟……误闯仙界,杀头之罪,他竟然不帮我。抱歉,友谊的小船,翻了!给我扣上愚蠢的帽子,尽然关键时刻放弃我的智商。抱歉,爱情的巨轮,沉了!(夏猪:小说好看,随读者之意,如果不看。抱歉,夏猪的怒气,来了!)
  • 嚣张凤妃:皇上你out了

    嚣张凤妃:皇上你out了

    “皇上,大事不好了,凤妃娘娘打了邻国公主。”风天凌霸气的拍了拍桌子:“告诉邻国公主,她要敢还手,朕灭了她国家。”“皇上,不好了,凤妃娘娘跟一个绿衣公子搂搂抱抱的。”“去告诉明若其要跟凤妃抱就变回女装。”风天凌百般无聊地剥了颗葡萄。“皇上,大事,大事啊,凤妃娘娘的护卫长得很邪魅,而且跟娘娘关系很亲近,陛下的地位不利啊。”“什么?!竟然敢踢馆?走,咱们去会会他!”风天凌一脸怒意。
  • 捨殇

    捨殇

    一个人,到底要流多少血,受多少伤,才肯倒下?一段情,到底要持续多久,缠绵多久,才算无憾?——————————————————————文以载道,希望本书以妙笔生花的细致描绘,丝丝入扣的生动情节,传递当今社会的诸多正能量,尤其是……舍得!舍是一种理智,舍是一种豁达!当舍成殇,道德、理智何去何从?焚我者,不能涅磐重生,必将堕落沉沦!一切真的如此吗?请静观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