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7800000025

第25章 不可不知的管理心理学(2)

晋升,作为一种鼓励、奖励的手段非常普遍。然而,在层级组织结构的金字塔中,由于人对权力欲望和组织对这种欲望的推动,往往会造成一种可悲的结果:一方面,一些无意或“无能”的人,由于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绩,被提到了高位;另一方面,一些有意或“有能”之人为了得到更高一级的职位,会尽其才能,排贤抑能,极尽拉关系、找靠山之能事,以遂其愿。结果无论哪一种人,当他们终于得到使人们仰首的职位时,所面对的却可能是他们不能胜任的工作,就像爬上了一个架错墙的梯子顶端,其中滋味只有当事人知道。

下面是彼得博士的研究资料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杰克在汽车维修公司是一名热忱又聪明的学徒,不久他被聘为正式的机械师。在这个职位上他表现杰出,不但能诊断汽车的疑难杂病症,还能不厌其烦地加以修复,于是他又被提升为该维修厂的领班。

然而,在担任领班之后,他原先对机械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反而成为他的缺点。因为不管维修厂的业务多么忙碌,他还是会承揽任何他觉得有趣的工作。

他总是说:“我们总得把事情做好嘛!”而他一旦工作起来,干不到完全满意绝不轻易罢手。他事事干预,极少坐在他的办公室。他常常亲自动手修理拆卸下来的引擎,而让原本从事那项工作的人呆站在一旁,并且不会给其他工人指派新的任务。结果维修厂里总是堆着做不完的工作,总是一团糟,交货时间也经常延误。杰克完全不了解,一般顾客并不在乎车子是否修得尽善尽美——他们只希望能如期取回车子。杰克也不了解,大部分工人对薪资比对引擎的兴趣还要浓厚。

因此,杰克对他的顾客和部属都不能应付得当。从前他是一位能干的机械师,现在却成为不胜任的领班了。

像杰克这样被提拔,许多领导者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一种肯定。因为大多数公司一直把工资、奖金、头衔、晋升跟员工的表现和职业阶层挂钩,所处的阶层越高,工资就越高,额外津贴就越丰厚,头衔也越大。虽然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是把每个员工都引领到十分尴尬的境地。

彼得原理告诉我们,在任何层级的组织里,每一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你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你如何努力进取,总会有一个你干不了的位置在等着你,并且你一定会达到那个位置。例如,一个优秀的主治医生被提升为行政主任后无所作为,一位优秀的研究员被提升为研究院院长,一位熟练的高级技工被提升为经理人员后束手无策……

对于一个员工来说,他的表现是否优秀,往往是相对于他的职位而言的。过高的晋升,只会让他从优秀走向不优秀,甚至是艰难。

明智的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把下属安排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安排到一个能让他们发挥出优秀水平的位置,而不是通过一味的提拔奖励,让他们最终迷失在无尽的晋升阶梯中。

自我调试

彼得原理陷阱,主要是由企业不恰当的激励机制和人员的晋升机制所产生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避开呢?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改革人员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

1.建立相互独立的行政岗位和技术职务岗位升迁机制

对于企业的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按照所属岗位性质的不同,而建立相应的相互独立的行政岗位和技术岗位的职务晋升机制,且相应的技术职务岗位对应相应的行政职务岗位,享有相应的薪酬和福利等等。但是,行政职务岗位不能与相应的技术职务岗位互换。

实行双轨制,让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分别走不同的职务晋升路线。这样,既可以满足对业绩突出人员的精神激励的要求,让不同类的员工各得其所,又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科研实力。

2.加强对各类岗位的岗位研究

建立相互独立的行政和技术职务岗位晋升机制,只能防止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由于错位晋升而陷入的彼得原理陷阱。要防止同类岗位内部出现彼得原理陷阱,还必须对不同级别的各个岗位进行工作岗位研究,明确各个岗位所必需的责任,细化各个岗位对诸如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学历等不同能力的要求,并按不同能力所占的权重予以排队。简而言之,就是“按岗设人”。

3.建立岗位培训机制

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技术、管理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管理知识每天都在不断出现,即使昨天你是个合格的技术人员、合格的管理者,如果不加强学习的话,今天,你就有可能落伍。

如今,企业的岗位培训已经越发变得重要。国内外的知名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的岗位培训,且大都建有自己专门的岗位培训机构,例如著名的摩托罗拉大学、惠普商学院,海尔大学等等。

4.实行宽带薪酬体系

所谓宽带薪酬,就是在拉大同等级员工薪酬的同时,缩小不同等级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实行薪酬扁平化,以及按劳取酬、按效益取酬的制度,改变以前企业那种按职称、按工作岗位拿工资的现状。如果某一个基层工作人员干得好,他可以拿到在职称或者是职务上高他几个等级的员工的薪酬;相反,如果某一个高层员工干得不好的话,他甚至有可能拿到全企业的最低工资。

设立薪酬体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激励各个层次的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实现“在其位,谋其政”,要不然的话,可能自己月底的收入就会很可怜。通过这一方式,可以真正留住那些有事业心的合格人才。

05 酒与污水定律:小心害群之马

名词解释

酒与污水定律,指的是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定律由来

俗话说,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和酒与污水定律是同样的道理。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将其毁坏掉。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

现实演绎

唐代李益有首《百马饮一泉》的诗,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有一百匹马在泉边喝水,有一匹马偏要跑到上游或泉水源头喝水,而且这匹马肯定不是在岸边喝,而是下到了水里搅和。于是,在下游的其他马只能喝浑浊的水。这样的马,就是我们常说“害群之马”。

虽然我们都知道害群之马对一个组织的危害性极大,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阻止企业的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往往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害群之马。

既然如此,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总是出现的害群之马呢?

大卫·阿姆斯壮是阿姆斯壮国际公司的副总裁,他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故事:

偶尔,我们会听到一个绝妙的形容或比喻让人心头一震。当我听到“恶性痴呆肿瘤”这个词的时候,我就有这种感觉。下面我来解释一下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代表什么意义。

当时我正在倾听某汽车公司一位女士谈论,为什么善待员工不仅是公司的义务,也是重要的生意经。“我们必须关掉一间工厂,在关掉前六十天我们通知了员工这项决定。”她说,“结果我们发现,最后一个月的生产率反而提高了。这说明了如果公司善待员工,员工就会回馈公司。”

听众席提出一个问题:“在公司快速成长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既善待员工又兼顾公司的经营作风呢?”

“你做不到。”这位女士回答,“你不可能一下子找来五十个员工,把公司的作风教给他们,然后期望他们个个都会安分守己。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五十人当中,总会有四五个害群之马,而且这几个害群之马会带坏其他人。”

这时,苹果电脑的查克马上站起来表示:“我们称这种人叫‘恶性痴呆肿瘤’,因为他们就像癌细胞一样会扩散。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这些肿瘤割除,以免他们的不良行径贻害他人。”

正如舞台上总会有一两个奸角一样,员工里面也并不全是忠诚之辈、老实之人,精明的领导当然很容易辨认出来,但偏偏不少领导都有近视症,或者有徇情谋私之意。要知道,对于组织中“恶性痴呆肿瘤”式的害群之马,必须及时切除,否则“肿瘤”一旦扩散,整个组织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垮掉。

黄帝时,大隗是一个很有治国才能的人,黄帝听说后就带领方明、昌寓、张若等六人前去拜访。不料,七个人在途中迷了路,见旁边有一位牧马童子,就问他知不知道具茨山在哪里,牧童说:“知道。”又问他知不知道有一个叫大隗的人,牧童又说:“知道。”还把大隗的情况都告诉了他们。黄帝见这牧童年纪虽小却出语不凡,又问:“你懂得治理天下的道理吗?”牧童说:“治理天下跟我牧马的道理一样,唯去其害马者而已!”

黄帝出访归来,晚上梦见一人手执千钧之弩,驱赶上万只羊放牧。黄帝突然悟到那个牧童应该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于是就回去找牧童,培养后授其官位,使之辅佐治国。

司马迁曾说:“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其中的力牧,就是那位懂得去除害群之马的牧童。

可见,古往今来,任何一位称职的、杰出的领导,都要懂得如何对付手下的害群之马,即速炒鱿鱼。

自我调试

或许你认为,对任何公司和老板来说,开除或解雇员工,总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因为这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公司存在着某些缺陷或不足之处。但是,如果解雇的是一个存在一天对公司就危害无穷的“捣乱分子”,就应该当机立断,否则公司将后患无穷。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彻底排除纵容下属、姑息养奸的可能。

所以,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想让团队得以生存,并不断良性发展下去,千万不可小觑或忽视那些蕴藏着无尽危害性的“害群之马”。

06 帕金森定律: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名词解释

帕金森定律,指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置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领导者往往都会选第三条路。

定律由来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学者C.N.帕金森所著《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1958年,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置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以此类推,就形成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现实演绎

众所周知,医学界有一种病叫帕金森,病人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颤动、肌肉僵直和身体运动的迟缓。其实,一个组织机构如果领导不善,也会患上帕金森,从而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帕金森总结了组织机构的三大可怕顽症:

1.工作越少,下属越多

拿军营来说,如需要一个人判断航空照片,长官往往命令一个二等兵去担任这份工作。两天后,他开始抱怨了,说照片那么多,他需要两名助手协助,而且为了对助手有指挥权,他自己应该升为一等兵。他的长官非常体谅人,答应了他的要求。之后不久,他的下属因势利导也需要助手。于是,在三年内,他拥有了一个85人的小组,而且自己也步步高升,成为中校。然而,他自己从来就没有判断过一张航空照片,因为他忙于搞行政事务去了。

2.姗姗来迟,匆匆离去

鸡尾酒会是现代交际不能缺少的一种社交形式。帕金森定律告诉你如何识辨酒会上的重要人物。这些人总是在他们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时间才姗姗入场。他们不愿意在人不多的时候入场,也不愿意在其他要人离开后入场。此外,在一个酒会上,要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走到某一个部位集合,主要的目的是让大家看到自己也出席。

3.三流上司,四流下属

在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种机构:高层人员感到无聊乏味,中层人员只是忙于钩心斗角,低层人员则觉得灰心丧气和没有动力。他们都懒得主动办事,所以毫无绩效可言。他们在潜意识里抱着“永远保持第三流”的座右铭。例如:“我们太过努力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与高层比。”或者:“有些人真是无聊,喜欢争强好胜,喜欢自夸他们的工作表现,好像他们是领导一样。”

这些想法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他们在潜意识里只求低水准,甚至更低的水准也未尝不可。如此一来,他们就构建了一个三流上司、四流下属的组织。不难看出,是权力的危机感产生了可怕的机构人员膨胀的帕金森现象。正如恩格斯所言:“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欲就成为历史发展的杠杆。”

人作为社会性和动物性的复合体,因利而为是很正常的行为。假设他的既有利益受到威胁,那么本能会告诉他,一定不能丧失这个既得利益。一个既得权力的拥有者,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权力,也不会轻易地给自己树立一个对手。因此,他会选择两个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助手,这种行为无可厚非。

帕金森在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同类推荐
  • 活学活用心理学

    活学活用心理学

    如果你是老板——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会通过了解员工的心理和需要,适时地调整管理方式,给予员工恰当的关心和尊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使之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如果你是父母——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会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变化,适时地调整教育策略,对孩子提出积极的期望,在奖惩孩子时也能恰到好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如果你是员工——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能尽快地转变角色,融入职场,化解各种矛盾,在职业生涯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通俗的群体心理学知识读物,致力于用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讲述群体心理学知识,满足读者们对群体心理的好奇心,帮助读者们洞察、了解群体心理,进而从中获得领导群体或摆脱群体心理控制的启示。
  •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本书抱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并将心理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想法,编写成册。收录了工作中和生活中最有用的、和每个人都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再配以众多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数据报告,以及许多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趣味性非常强。
  • 金魔方

    金魔方

    黄金的诱惑是永恒的。它是检验人性、人欲、人格的魔镜、魔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心理养生将成为新时代一项备受关注的健康新课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最佳的状态,从心理上保持良好的平衡,以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实践证明,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保证,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又是延年益寿的基础。因此,长寿靠养生,养身先养心,只有身心健康了,老年人才能尽享天寿之年,做到老有所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本书为心理把脉,解读老年人心理困惑;做心理保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学心理养生,帮助老年人延年益寿。
热门推荐
  • 翻墙进行时:隔壁竟是女汉纸

    翻墙进行时:隔壁竟是女汉纸

    “轩轩哇,你看我翻墙翻了520次了,给点福利哇“韩颜夕十分不要脸的爬上青梅竹马的床。“死女人”夏墨轩一个翻身,将韩颜夕压在身下,“翻墙翻520次才知道说么。”一个月后——韩颜夕因为一场车祸离奇失踪,他变了。三年后——她以不同寻常的身份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沉沦了。聚会上,他把她按在墙上,说:“女人,我想你了。”
  • 两界盗仙缘

    两界盗仙缘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其一。宅男叶飞因手机爆炸,将他卷入了游戏的世界。学习神功、法术后,竟然发现还能“退出”游戏,从此自由穿梭于地球与游戏之间。这一刻,他觉得,他的人生轨道,也许要偏向未知的方向了····
  • 守护甜心之梦与茉的复仇

    守护甜心之梦与茉的复仇

    亚梦和璃茉被新来的人陷害,唯世和风彦不相信他们,只有海里,耶尔,几斗,露露,歌呗相信她们,于是她们变开起了复仇之旅。
  • 大厨不传的调味秘诀

    大厨不传的调味秘诀

    抓住菜品好吃的“灵魂”。掌握调味技巧,正确使用调味品,灵活搭配香辛料,调制出纯天然无添加的调味酱料,轻松制作色香味俱全的香醇美食,让众口不再难调。
  • 飘逝的歌谣

    飘逝的歌谣

    现在,我站在城市的中心,身边刮过的是更加呼啸的飓风,内心经受的是更多深不可测的夜晚。我所置身的周围是更多的泥泞和险滩……但我已经不再恐惧和畏缩,我已学会了挑战和跨越。作品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反证和彰显了事物的特性,内容广博,叙述满含深情,语言表述精炼。
  • 骷髅舰队

    骷髅舰队

    公元2023年末,一位剑桥大学天体物理系的毕业生林宇(英文名乔治·亚斯特)与他的两名同学共同接取了一个中俄政府共同策划的惊天任务——秘密夺取整个南太平洋的所有岛屿,并以这些岛屿作为中俄联军占领南极的前线基地。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们乘坐的世界上最后一架超级运输机——前苏联的An-225居然在南极附近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回到了拿破仑时代!他们满怀着热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骷髅舰队”计划。
  • 竹谱

    竹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武生

    大武生

    天生无用,却身在江湖。一心想走向仕途,可是这天偏偏让我走上武道。我有一笔,化作玄黄。我有一气,可吞天地。一念,搬山倒海,一念,天地变色。看少年,以文入武,掌日月乾坤。
  • 你,只能是我王俊凯的女人

    你,只能是我王俊凯的女人

    (雨馨,我说过,你只能是我王俊凯的女人)(切,流氓)(我今生只对你流氓过)本是一场复仇的计划,却被爱情冲昏了头脑,那么最后王俊凯能否和她在一起呢?
  • 楚小玟

    楚小玟

    我曾经想,你的温柔可能会缚我一生。但对不起,我无法面对你。在这个现实的社会,我想,我可能不需要爱情。我要的,不过是所有人艳羡的眼神。我要的,不过是家人健康。钱和权,只要能给我一个,只要让我别那么卑微地活着,只要让我别那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