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7800000025

第25章 不可不知的管理心理学(2)

晋升,作为一种鼓励、奖励的手段非常普遍。然而,在层级组织结构的金字塔中,由于人对权力欲望和组织对这种欲望的推动,往往会造成一种可悲的结果:一方面,一些无意或“无能”的人,由于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绩,被提到了高位;另一方面,一些有意或“有能”之人为了得到更高一级的职位,会尽其才能,排贤抑能,极尽拉关系、找靠山之能事,以遂其愿。结果无论哪一种人,当他们终于得到使人们仰首的职位时,所面对的却可能是他们不能胜任的工作,就像爬上了一个架错墙的梯子顶端,其中滋味只有当事人知道。

下面是彼得博士的研究资料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杰克在汽车维修公司是一名热忱又聪明的学徒,不久他被聘为正式的机械师。在这个职位上他表现杰出,不但能诊断汽车的疑难杂病症,还能不厌其烦地加以修复,于是他又被提升为该维修厂的领班。

然而,在担任领班之后,他原先对机械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反而成为他的缺点。因为不管维修厂的业务多么忙碌,他还是会承揽任何他觉得有趣的工作。

他总是说:“我们总得把事情做好嘛!”而他一旦工作起来,干不到完全满意绝不轻易罢手。他事事干预,极少坐在他的办公室。他常常亲自动手修理拆卸下来的引擎,而让原本从事那项工作的人呆站在一旁,并且不会给其他工人指派新的任务。结果维修厂里总是堆着做不完的工作,总是一团糟,交货时间也经常延误。杰克完全不了解,一般顾客并不在乎车子是否修得尽善尽美——他们只希望能如期取回车子。杰克也不了解,大部分工人对薪资比对引擎的兴趣还要浓厚。

因此,杰克对他的顾客和部属都不能应付得当。从前他是一位能干的机械师,现在却成为不胜任的领班了。

像杰克这样被提拔,许多领导者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一种肯定。因为大多数公司一直把工资、奖金、头衔、晋升跟员工的表现和职业阶层挂钩,所处的阶层越高,工资就越高,额外津贴就越丰厚,头衔也越大。虽然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是把每个员工都引领到十分尴尬的境地。

彼得原理告诉我们,在任何层级的组织里,每一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你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你如何努力进取,总会有一个你干不了的位置在等着你,并且你一定会达到那个位置。例如,一个优秀的主治医生被提升为行政主任后无所作为,一位优秀的研究员被提升为研究院院长,一位熟练的高级技工被提升为经理人员后束手无策……

对于一个员工来说,他的表现是否优秀,往往是相对于他的职位而言的。过高的晋升,只会让他从优秀走向不优秀,甚至是艰难。

明智的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把下属安排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安排到一个能让他们发挥出优秀水平的位置,而不是通过一味的提拔奖励,让他们最终迷失在无尽的晋升阶梯中。

自我调试

彼得原理陷阱,主要是由企业不恰当的激励机制和人员的晋升机制所产生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避开呢?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改革人员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

1.建立相互独立的行政岗位和技术职务岗位升迁机制

对于企业的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按照所属岗位性质的不同,而建立相应的相互独立的行政岗位和技术岗位的职务晋升机制,且相应的技术职务岗位对应相应的行政职务岗位,享有相应的薪酬和福利等等。但是,行政职务岗位不能与相应的技术职务岗位互换。

实行双轨制,让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分别走不同的职务晋升路线。这样,既可以满足对业绩突出人员的精神激励的要求,让不同类的员工各得其所,又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科研实力。

2.加强对各类岗位的岗位研究

建立相互独立的行政和技术职务岗位晋升机制,只能防止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由于错位晋升而陷入的彼得原理陷阱。要防止同类岗位内部出现彼得原理陷阱,还必须对不同级别的各个岗位进行工作岗位研究,明确各个岗位所必需的责任,细化各个岗位对诸如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学历等不同能力的要求,并按不同能力所占的权重予以排队。简而言之,就是“按岗设人”。

3.建立岗位培训机制

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技术、管理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管理知识每天都在不断出现,即使昨天你是个合格的技术人员、合格的管理者,如果不加强学习的话,今天,你就有可能落伍。

如今,企业的岗位培训已经越发变得重要。国内外的知名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的岗位培训,且大都建有自己专门的岗位培训机构,例如著名的摩托罗拉大学、惠普商学院,海尔大学等等。

4.实行宽带薪酬体系

所谓宽带薪酬,就是在拉大同等级员工薪酬的同时,缩小不同等级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实行薪酬扁平化,以及按劳取酬、按效益取酬的制度,改变以前企业那种按职称、按工作岗位拿工资的现状。如果某一个基层工作人员干得好,他可以拿到在职称或者是职务上高他几个等级的员工的薪酬;相反,如果某一个高层员工干得不好的话,他甚至有可能拿到全企业的最低工资。

设立薪酬体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激励各个层次的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实现“在其位,谋其政”,要不然的话,可能自己月底的收入就会很可怜。通过这一方式,可以真正留住那些有事业心的合格人才。

05 酒与污水定律:小心害群之马

名词解释

酒与污水定律,指的是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定律由来

俗话说,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和酒与污水定律是同样的道理。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将其毁坏掉。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

现实演绎

唐代李益有首《百马饮一泉》的诗,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有一百匹马在泉边喝水,有一匹马偏要跑到上游或泉水源头喝水,而且这匹马肯定不是在岸边喝,而是下到了水里搅和。于是,在下游的其他马只能喝浑浊的水。这样的马,就是我们常说“害群之马”。

虽然我们都知道害群之马对一个组织的危害性极大,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阻止企业的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往往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害群之马。

既然如此,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总是出现的害群之马呢?

大卫·阿姆斯壮是阿姆斯壮国际公司的副总裁,他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故事:

偶尔,我们会听到一个绝妙的形容或比喻让人心头一震。当我听到“恶性痴呆肿瘤”这个词的时候,我就有这种感觉。下面我来解释一下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代表什么意义。

当时我正在倾听某汽车公司一位女士谈论,为什么善待员工不仅是公司的义务,也是重要的生意经。“我们必须关掉一间工厂,在关掉前六十天我们通知了员工这项决定。”她说,“结果我们发现,最后一个月的生产率反而提高了。这说明了如果公司善待员工,员工就会回馈公司。”

听众席提出一个问题:“在公司快速成长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既善待员工又兼顾公司的经营作风呢?”

“你做不到。”这位女士回答,“你不可能一下子找来五十个员工,把公司的作风教给他们,然后期望他们个个都会安分守己。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五十人当中,总会有四五个害群之马,而且这几个害群之马会带坏其他人。”

这时,苹果电脑的查克马上站起来表示:“我们称这种人叫‘恶性痴呆肿瘤’,因为他们就像癌细胞一样会扩散。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这些肿瘤割除,以免他们的不良行径贻害他人。”

正如舞台上总会有一两个奸角一样,员工里面也并不全是忠诚之辈、老实之人,精明的领导当然很容易辨认出来,但偏偏不少领导都有近视症,或者有徇情谋私之意。要知道,对于组织中“恶性痴呆肿瘤”式的害群之马,必须及时切除,否则“肿瘤”一旦扩散,整个组织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垮掉。

黄帝时,大隗是一个很有治国才能的人,黄帝听说后就带领方明、昌寓、张若等六人前去拜访。不料,七个人在途中迷了路,见旁边有一位牧马童子,就问他知不知道具茨山在哪里,牧童说:“知道。”又问他知不知道有一个叫大隗的人,牧童又说:“知道。”还把大隗的情况都告诉了他们。黄帝见这牧童年纪虽小却出语不凡,又问:“你懂得治理天下的道理吗?”牧童说:“治理天下跟我牧马的道理一样,唯去其害马者而已!”

黄帝出访归来,晚上梦见一人手执千钧之弩,驱赶上万只羊放牧。黄帝突然悟到那个牧童应该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于是就回去找牧童,培养后授其官位,使之辅佐治国。

司马迁曾说:“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其中的力牧,就是那位懂得去除害群之马的牧童。

可见,古往今来,任何一位称职的、杰出的领导,都要懂得如何对付手下的害群之马,即速炒鱿鱼。

自我调试

或许你认为,对任何公司和老板来说,开除或解雇员工,总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因为这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公司存在着某些缺陷或不足之处。但是,如果解雇的是一个存在一天对公司就危害无穷的“捣乱分子”,就应该当机立断,否则公司将后患无穷。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彻底排除纵容下属、姑息养奸的可能。

所以,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想让团队得以生存,并不断良性发展下去,千万不可小觑或忽视那些蕴藏着无尽危害性的“害群之马”。

06 帕金森定律: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名词解释

帕金森定律,指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置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领导者往往都会选第三条路。

定律由来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学者C.N.帕金森所著《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1958年,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置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以此类推,就形成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现实演绎

众所周知,医学界有一种病叫帕金森,病人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颤动、肌肉僵直和身体运动的迟缓。其实,一个组织机构如果领导不善,也会患上帕金森,从而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帕金森总结了组织机构的三大可怕顽症:

1.工作越少,下属越多

拿军营来说,如需要一个人判断航空照片,长官往往命令一个二等兵去担任这份工作。两天后,他开始抱怨了,说照片那么多,他需要两名助手协助,而且为了对助手有指挥权,他自己应该升为一等兵。他的长官非常体谅人,答应了他的要求。之后不久,他的下属因势利导也需要助手。于是,在三年内,他拥有了一个85人的小组,而且自己也步步高升,成为中校。然而,他自己从来就没有判断过一张航空照片,因为他忙于搞行政事务去了。

2.姗姗来迟,匆匆离去

鸡尾酒会是现代交际不能缺少的一种社交形式。帕金森定律告诉你如何识辨酒会上的重要人物。这些人总是在他们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时间才姗姗入场。他们不愿意在人不多的时候入场,也不愿意在其他要人离开后入场。此外,在一个酒会上,要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走到某一个部位集合,主要的目的是让大家看到自己也出席。

3.三流上司,四流下属

在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种机构:高层人员感到无聊乏味,中层人员只是忙于钩心斗角,低层人员则觉得灰心丧气和没有动力。他们都懒得主动办事,所以毫无绩效可言。他们在潜意识里抱着“永远保持第三流”的座右铭。例如:“我们太过努力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与高层比。”或者:“有些人真是无聊,喜欢争强好胜,喜欢自夸他们的工作表现,好像他们是领导一样。”

这些想法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他们在潜意识里只求低水准,甚至更低的水准也未尝不可。如此一来,他们就构建了一个三流上司、四流下属的组织。不难看出,是权力的危机感产生了可怕的机构人员膨胀的帕金森现象。正如恩格斯所言:“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欲就成为历史发展的杠杆。”

人作为社会性和动物性的复合体,因利而为是很正常的行为。假设他的既有利益受到威胁,那么本能会告诉他,一定不能丧失这个既得利益。一个既得权力的拥有者,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权力,也不会轻易地给自己树立一个对手。因此,他会选择两个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助手,这种行为无可厚非。

帕金森在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同类推荐
  • 学习与时间

    学习与时间

    本书从学习与时间的角度,通过故事与点评结合,启迪与思考相结合,对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给以启示的指导。
  • 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

    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

    牧之所著《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全面系统地解析了自我疗愈心理学的原理,多角度探讨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不良心理,剖析了自卑、愤怒、焦虑、忧郁、抱怨、悔恨、烦恼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内在根源,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有效的心理自愈方法,同时也阐明了职场、交际、爱情、婚姻、生活中心理问题的应对之道,为每一个深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参考指南。
  • 生活中的心理学:找到幸福的自己

    生活中的心理学:找到幸福的自己

    本书是《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版的一个品牌专栏,郭韶明用自己的视角,写了一些有意思的生活常识。
  • 用微笑迎接生活的挑战

    用微笑迎接生活的挑战

    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彻纳曾写道:“人一辈子中所进行的最漫长的旅程就是:找到自我。如果在这一点上失败了,那么无论你找到了别的什么,都没什么意义了。”我们将帮你踏上通往自己内部世界的旅程。心智健康开始于自我了解和自我接受。分析人的个性与行为是件艰难的事……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本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
热门推荐
  • 悬决

    悬决

    天涯海角存一上古巨石,上刻千万小字,枯涩难懂,千万年来无人能解。后有一奇人游历至此,坐石观文,竟悟得天道,心晓此乃天书,于是逐字抄录,遂成一文,曰:悬决
  • 惊世狂魔

    惊世狂魔

    21世纪某科技大学的学生,在一次意外中重生到玄天大陆同名同姓的废物少年身上。从此废物变天才,修炼速度惊人。无意中发现自己身份竟然是魔界的太子,而魔界远在十年前就被人族、妖族、冥祖、神族联手灭族。少年身负国耻家仇,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杀凡帝,斩妖族,灭冥界,诛众神。血染乾坤,一统苍穹。不一样的热血传奇,不寻常的玄幻故事。***请大家略过第一卷,直接从第二卷开始观看***
  • 明星正能量

    明星正能量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情场之路、职场之路、心灵之路,皆是歧路多多。生如梦幻泡影,须臾即变。如何行进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如何把成长路途中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如何探究到那最真实不虚的部分,是每个人或迟或早都要面临的选择,也是一门生命的功课。本书介绍了国内诸多一线明星们的能量转化之道。正如李光洁曾在接受访问时说:任何事情都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人生就像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颜色。从这个角度看,是阴霾和晦涩的,转换个角度,也许就看到了明亮的色彩。萨提亚也说过:改变是可以发生的,并且需要内在的改变。
  • 靓女追求,男神不爱

    靓女追求,男神不爱

    一次偶遇,夏筱筱遇到了她的初恋,时隔多年,他(她)们已经变成妖艳美男,靓亮美女了,谁也不认识谁,而她,经过时间的磨练,终于追求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伴!
  • 鬼眼天医:老公,要戒色

    鬼眼天医:老公,要戒色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吃饭睡觉打豆豆是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不知何时开始,我的右眼可以看透世间魑魅魍魉,看穿城市阴影下游魂野鬼。鬼婴,千年厉鬼,血尸纷纷袭来,祸却从未单行。一块碎玉,轻启宿命之扉,轮回千年的爱恨初现端倪。是坠落九幽,亦或是救赎?我踏上寻找答案的路,却是不归路……【故事治愈,放心入坑。】
  • 掏宝记

    掏宝记

    韦索,韦小宝第N代子孙。四十二章经依旧,皇家宝藏依旧。因暧昧无邪获得万能淘宝系统,于是展开新的都市寻宝历程。七个老婆在前方等待,哪个是你心中的双儿?还记得刁蛮的建宁公主吗?更有成熟的龙儿。。。。七段缠绵的爱恋,多段不同的情仇。试想老鸨养母变成了婚姻招待所的好色老爸,当日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变成了???古代与现代的冲击,让你感受不一样的都市暧昧文。
  • 三丝情

    三丝情

    浮生人世,三丝三缕,交缠相织,何为解?人生必有痛,曲美终有闭,又有何求?一切终归于风中。回首往日稚言已空,柔情渐凉,成长是不经意的来到。褪去他日浮华,沉淀今日光芒!
  • 一腔窑火

    一腔窑火

    第五个窑匠在青奶奶的针眼里是只芝麻小的灰白虫子,在山路上跳着“之”字舞,转过几个山坳,突然飞升成了蘑菇云。刘窑匠戴着斗笠,穿着白棉衫的褂子黑棉衫的裤,将针眼堵了个塌实。青奶奶引线的手着了慌,线走不过针眼,线是线,针是针,线和针牵不上手,针放回了针筒里,线缠到了线槌上。
  • 秋池

    秋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音菩萨传奇

    观音菩萨传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