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7800000009

第9章 不可不知的社交心理学(1)

01 首因效应: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生活在社会之外的人,同人不发生关系的人,不是动物就是神。”这就是说,人总是在与他人的联系和交往当中生存、发展的。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

名词解释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他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印象非常深刻,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定律由来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所以不管暴发户怎么修饰自己,举手投足之间都不可能有世家子弟的优雅,因为文化的浸染是装不出来的。

现实演绎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一个叫吉姆的男孩一天的活动。其中,一段将吉姆描写成一个活泼外向的人:他与朋友一起上学,与熟人聊天,与刚认识不久的女孩打招呼等;另一段则将他描写成一个内向的人。研究者让一些人先阅读描写吉姆外向的文字,再阅读描写他内向的文字;而让另一些人先阅读描写吉姆内向的文字,后阅读描写他外向的文字,然后请所有的人都来评价吉姆的性格特征。结果,先阅读外向文字的人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热情外向;而先阅读内向文字的人中,则只有18%的人认为吉姆热情外向。

由此可见,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事实上,人们对你形成的某种第一印象,往往日后也很难改变。而且,人们还会寻找更多的理由去支持这种印象。有的时候,尽管你的表现并不符合原先留给别人的印象,但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坚持对你的最初评价。

通常,第一印象包括谈吐、相貌、服饰、举止、神态,这些对于感知者来说都是新的信息,它对感官的刺激也比较强烈,有一种新鲜感。这好比在一张白纸上,第一笔抹上的色彩总是十分清晰、深刻一样。随着后来接触的增加,各种基本相同的信息的刺激,也往往盖不住初次印象的鲜明性。所以,第一印象的客观重要性还是显而易见的,它在以后交往中起了“心理定式”的作用。

如果你与人初次见面就不言不语、反应缓慢,给人的第一印象基本就是呆板、虚伪、不热情,对方就可能不愿意继续了解你,即使你尚有许多优点,也不会被人接受;而如果你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风趣、直率、热情,即使你身上尚有一些缺点,对方也会用自己最初捕捉的印象帮你掩饰短处。

自我调试

了解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现在我们来谈谈应该怎样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般来说,想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必须要牢记以下五点:

1.显露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自信是人们对自己的才干、能力、个人修养、文化水平、健康状况、相貌等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一个人走路要是步伐坚定,谈吐得体,说话双目有神、目光正视对方、善于运用眼神交流,就会给人以自信、可靠、积极向上的感觉。

2.讲信用,守时间

现代社会,人们对时间愈来愈重视,往往把不守时和不守信用联系在一起。若你第一次与人见面就迟到,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最好避免。

3.仪表、举止得体

脱俗的仪表、高雅的举止、和蔼可亲的态度是个人品格修养的重要部分。当然,仪表得体并不是非要用名牌服饰包装自己,更不是过分地修饰,因为这样反而会给人一种轻浮浅薄的印象。

4.微笑待人,不卑不亢

第一次见面,热情地握手、微笑、点头问好,是人们把友好的情意传递给对方的途径。在社会生活中,微笑已成为典型的人格特征,但与别人第一次见面,笑要有度,言行举止也要注意场合,过度的亲昵举动,难免有轻浮油滑之嫌。

5.言行举止讲究文明礼貌

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不乱用词语;别人讲话时,要专心地倾听,态度谦虚,不随便打断;在听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身体语言和话语给对方以必要的反馈;不追问自己不必知道或别人不想回答的事情,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02 刺猬法则:距离产生美

名词解释

刺猬法则,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彼此的美好。

定律由来

刺猬效应来源于一则西方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现实演绎

生物学家曾作了一个实验:

冬季的一天,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空地。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它们身上的长刺又把同伴刺疼,很快就分开了。但寒冷又迫使大家再次围拢,疼痛又迫使大家再次分离。如此反复多次,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较佳的位置——保持一个忍受最轻微疼痛又能最大限度取暖御寒的距离。其实,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良好交际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既然距离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重要,那么,究竟保持多远的距离才合适呢。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双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

所谓“亲密距离”,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其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在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联系上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下,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会自讨没趣。

2.个人距离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46~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一端。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3.社交距离

这个距离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7~12英尺(2.1~3.7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

例如,公司的经理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就是为了与来访者谈话能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企业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判,招聘时的面谈,教授和大学生的论文答辩等,往往都要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增加了一种庄重的气氛。

4.公众距离

通常,这个距离指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约3.7~7.6米),远范围在25英尺之外。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因此,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自我调试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有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

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我们才能够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而且,通过空间距离的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实际社会地位、性格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03 投射效应:人心各不同,不要以己度人

名词解释

投射效应,指当人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如个性、喜好、观念、情绪等)时,就往往主观地认为别人有同自己相同的特性。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喜欢假设别人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的倾向,喜欢认为自己具有的某些特点别人也具有。

定律由来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现实演绎

1974年,心理学家希芬鲍尔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邀请一些大学生作为测试者,将他们分为两组。给其中一组学生放映喜剧电影,让他们心情愉快;而给另外一组学生放映恐怖电影,让他们产生害怕的情绪。然后,他又给这两组学生看相同的一组照片,让他们判断照片上人的面部表情。

结果,看了喜剧电影心情愉快的那组大学生判断照片上的人也是开心的表情,而看了恐怖电影心情紧张的那组大学生则判断照片上的人是紧张害怕的表情。

这个实验说明,被试的大部分学生将照片上人物的面部表情视为自己的情绪体验,即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

其实,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除了将自己的情况投射到别人身上外,还有另一种表现——感情投射。即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恋爱期间,如在热恋时人们喜欢在周围人面前吹嘘自己的另一半如何完美无缺;一旦失恋,又把对对方的憎恨之情溢于言表,并言过其实。

所以,知道了投射效应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失真,我们就要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理性,避免受这种效应的不良影响。哲学上曾讲过,对任何事物我们都应辩证地去看。没错,“投射效应”也不例外。

一方面,这种效应会使我们拿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别人,缺少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造成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深渊,这是需要我们克服的。

《庄子·天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男子”,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能不欲,何邪?”尧说:“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即使是“富、寿”等基本的目标,也不能随意“投射”给任何人。

自我调试

由于产生投射效应是主观意识在作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时刻保持理性,克服潜意识和惯性思维,让事物的发展规律还原它本来的面目,从而消除这种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

1.认清别人与自己的差异,不断完善自己

不能总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其次,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差异,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别人。最后,为了避免投射效应,我们需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别人。在与人交往时,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情感,我们才能与他人进行很好的交流和沟通,也更容易达成谅解和共识。

2.不同的人会产生相同的感受

我们可以利用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正如钱锺书说“自传其实是他传,他传往往却是自转”,要了解某人,看他的自传,不如看他为别人做的传。因为作者恨不得化身千千万万来讲述不方便言及或者说了别人也不会相信的发生在作者身上的真实故事。

所以,对待交际中的投射效应,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其影响,用理智避开它不利的一面,用智慧运用好它有利的一面。

04 约哈里窗户效应:适当自我暴露,更讨人喜欢

名词解释

约哈里窗户效应,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败与否,人际关系能否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自我暴露”。

定律由来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和哈里对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成功的效率,提出人们之间的交往成败与否,人际关系能否健康发展,求职就业是否马到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自我暴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着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开放区域”;别人了解,而自己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仅仅自己了解,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秘密区域”;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求知区域”。这四个区域,就是“约哈里窗户”。

现实演绎

在社交过程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约哈里窗口”理论,通过适当地暴露自己的秘密,袒露自己的胸怀以获取对方的同情、理解与新发现,从而达到和谐的交往。

研究交际心理学的人士曾指出,让人家看到自己的缺点或弱点,人家才会觉得你真实可信,不存虚假,从而产生亲近感;反之,完全把自己藏起来,就会使人感觉造作、虚伪、有压力。

小敏是同宿舍中最擅长交际的一个,并且人也长得漂亮。但同宿舍甚至同班的其他女孩都找到了自己的男朋友,唯独漂亮、擅长交际的小敏仍是独自一人。

为什么呢?她身边的同学都表示,她太神秘,别人很难了解她。和她有过接触的男同学也说,刚开始和她交往时,感觉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时间一长,就发现她很封闭。

原来,小敏一直对自己的私生活讳莫如深,也从不和别人谈论自己,每当别人问起时,她就把话题岔开,怪不得同学们都觉得她神秘呢!

生活中的确有一些人是相当封闭的,当对方向他们说出心事时,他们却总是对自己的事情闭口不谈,不触及自己的私生活,不谈自己内心的感受。

同类推荐
  •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本书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度去分析了二十四位文学大师们笔下所描写的人物,以人物的个性经历和问题行为特征来表现人生的百相,形象生动、有血有肉。心理学工作者可以从中窥视到人性的丰富和复杂与多样,对心理咨询工作将起到不可估量非常重要的指导的作用。
  • 你不可不知的20个心理学名词

    你不可不知的20个心理学名词

    抛开艰深的理论系统,一个个生活中的案例告诉你,心理问题不必避讳。如果你不想去看心理医生,也不想对困境束手无策,看看这本书,也许会帮助你摆脱困境。愿这本书让你带着微笑与自己的心灵沟通。愿每个夜晚我们都能拥有安宁的睡眠。愿你我心中,常怀希望。
  • 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

    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

    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并将他们的行为引向实现组织目标的道路。管理者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即组织成员在什么状态下愿意充分展现其才能并不断地自主地挖掘内在的潜能呢?这正是《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人性、人心的分析,将管理工作和心理学有机结合,真正使每一个管理方法或技巧切合人心、实用有效,使每一位劳心者有“心”可“劳”。
  •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都是“语言”,聪明的女人总能够通过人的这些行为读懂那些“言外之意”。本书就是通过介绍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内心世界,引导女人充分发掘自身的细心、感知力等天生的性别优势来掌控自己的身体行为语言、读懂他人的行为语言,从而成为生活中善解人意、举止有度的俏佳人。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人是生活在具体的环境和人群之中的,就不得不去面对不可避免的人际交往。面对这些事情,有些人并不能得心应手,反而经常会陷入尴尬的境地。越习以为常的事情,越难处理好,该不该借钱给别人,该不该做个老好人,如何去说些善意的谎言……很多人不知道这些问题到底应该如何处理?生活是烦琐的,虽然很多事情看似无足轻重,不值一提,但是却往往让人分外牵挂。有人在为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头疼,有人在为买房子而卖命地挣钱,还有人在为是工作还是考研而犹豫不决,也有人在吃与不吃之问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面对无处不在的烦恼,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热门推荐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 万里红尘:与君相伴

    万里红尘:与君相伴

    beyond主唱黄家驹离开世界已经22年了,该书通过穿越的形式,记录了女主角景彦从现代穿越到80年代的香港去陪伴beyond陪伴家驹,同时也记录了四子发展时期的重要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香港乐坛的情景。黄家驹一生是音乐斗士,他的精神世界强大,但大家都曾知道他一生就缺少一个陪伴。我想,哪怕只是幻想,我也想给他这个陪伴。
  • 尘凡录

    尘凡录

    宇宙六界,唯魔至尊。即便众人憎我,怕我,叛我,欺我,那又如何?即便我已成凡人,亦能改变这六界规则,掌握这腐朽的天地。
  • 仙君囚爱:一只萌后出墙来

    仙君囚爱:一只萌后出墙来

    他是四海八荒人神敬仰的主君,无情无爱;她是沧澜一族最小的公主对他执念千年。可终就不过一场梦她说一生爱已错付,她说不要过奈何桥不要喝孟婆汤不要忘记我,他说无论轮回几世你爱的还是我我都是你的夫君……他娶了,她嫁了,她毁了真身,他不识她……注定无缘的局她不再爱他,他说有缘无缘本君说来才算,天命所归姻缘他来定!
  • Notre Dame De Paris

    Notre Dame De Par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缘之影

    梦缘之影

    花开花落两千年梦中模影终不现缘生缘死青丘起黎明又现无由因若魅影千里不见湘羽镜中缘又颜令兮谁终能了却祭千起若雪雨霏霏不见星起上古已上虚无之乂
  • 夏纪年

    夏纪年

    同样的,又是一个宁静且安详的下午,阳光透过纱幔缓缓地披在地板上,空气中还透着丝丝凉意,但一站在阳光下就没了,这就是春天的美好。还记得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天气还没有完全放晴,整个世界就像是笼罩在巨大的灰色幕布之下,然后就是一连几个星期的阴雨绵绵,若有若无的会让人有着沉甸感,头会昏昏的,眨几下眼睛,世界又变化了那么千万分之一。我们这样的年纪,感时伤秋的是不是有些早了?可是心中的那股落寞又该怎样去处理。我记得那年夏天,还有那场秋雨。
  • 名门宠婚:邪魅帝少请让开

    名门宠婚:邪魅帝少请让开

    她是夏家收养的孤儿,猛然——摇身一变,成了帝都三大世家之首皇甫家的大小姐。有钱花有人疼,还有个帅得人神共愤的未婚夫,她表示做梦都会笑。被下药送上门,他都没把她吃干净抹掉,她以为他是个断袖。此后,他时不时跟她搞壁咚,用行动纠正她的歪念。婚后,老佛爷催娃,他又夜夜跟她搞床咚,要不停。美名其曰:造娃。听说,他很宠老婆,对她百般宠爱,宠得无法无天!令人发指!听说,他很爱老婆,爱到舍不得她干任何重活,听说连煮饭的都是他!她表示,那些都是谣言!明明夜夜累得像条狗,连说话的力气的没有!
  • 妖夫难追:萌妻缠上瘾

    妖夫难追:萌妻缠上瘾

    前世里她不过是他手中的一颗小种子,今生中,他为她散尽三魂七魄,转世为人,她为了给他塑造魂魄……
  • 世纪之争:中国,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

    世纪之争:中国,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

    本书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对外关系等广泛领域,论证详尽,自成体系,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和启迪意义的见解。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前言、引子:一个世界性话题、再次走向辉煌、重大历史机遇、传统文化的突破、通向经济增长的路、区域经济一体化架构、迈向繁荣道路的矛盾和艰难险阻、来自外部世界的威胁和挑战、对“世纪之争”的推测、“中国世纪”国家战略、尾声:把握机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