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8000000007

第7章 短暂的光荣(1)

1、 大胖子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炽,是一个超级大胖墩。他老爹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马上皇帝,一生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对于这个连走路都要靠人搀扶的胖儿子,一向很不满。

朱棣当年发动靖难之变、南下攻打南京的时候,他把另外几个儿子都带出去打仗了,只留下行动不便的朱高炽在家守城。建文帝朱允知道后,使了一招“围魏救赵”,派几十万大兵攻打朱棣的老家燕京(北京)。

朱允发兵的同时,还给朱高炽送来一封密信,信中说,如果朱高炽愿意弃暗投明,大义灭亲,他可以给朱高炽封侯晋爵。朱高炽虽然胖,但绝不蠢,就算父亲一直不喜欢他,他也不会做出卖父求荣的事。

朱高炽无需拆阅就知道是什么内容,他赶紧派人把密信原封不动地给老爹送去了,以表明自己的清白。朱允这招够聪明,因为朱棣不喜欢朱高炽,如果知道他与朱允有什么来往,必然猜疑,没准父子会自相残杀。

朱棣得知老窝被困,心里十分为难,自己打了好几年,眼看要攻到南京了,如果回援燕京的话,恐怕前功尽弃,如果不回援,又担心朱高炽把老家丢了。

朱棣反复衡量之后,决定继续进攻南京。

燕京城只留有一万兵马,这时朱高炽见兵临城下,他打定主意,与其等城池沦陷再死,还不如舍身战死。他不顾自己“面积大,目标明显”的劣势,冒着被流箭射中的危险,亲自上城督战,老妈徐王妃看儿子如此勇猛,也跟他一起上城鼓舞士气。

连老天爷都支持朱高炽,当时已近寒冬腊月,朱高炽让士兵们夜里提水浇在城墙上,到了早晨城墙成了冰墙,敌军中有架云梯爬上墙头的,但是到了墙头却抓不住,又滑下去。守城将士在朱高炽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终于打退了朱允的军队,成功保卫了大后方。

朱棣登基之后,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立朱高炽为太子,这使随军征战立下大功的老二朱高煦极为不满。

阿龙记事贴

即位有惊无险

明成祖死在路上时,当时的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中。他们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再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同时,他们派靠得住的大臣快马进京密报,胖墩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正是靠了这些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永乐十六年,朱棣到北京督建新皇宫,让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朱棣长期不在南京,而那些揣测皇帝心思的大臣,就帮着朱高煦说太子的坏话。

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坏话说的多了,朱棣就开始担心朱高炽有什么不轨的行为,他让礼部侍郎胡到南京暗访,监视太子的举动,甚至说:“别人都说太子有很多缺点,你到京城去看看,多呆一阵子,发现什么情况就给我写密信,字要写得大,如果密信晚上到达我好看得清楚。”

他这明摆着想找朱高炽的碴,如果派去的是朱高煦的亲信,那朱高炽就完蛋了。幸亏胡是一个好人,他没有揣测圣意去迎合皇帝,到南京住了一阵,明察暗访,他发现朱高炽不仅尽职尽责,而且仁政爱民,于是胡用斗大的字给朱棣写了一封信,信中介绍了朱高炽监国的七件事情,以此举例说明太子为人诚实恭敬,行事有礼有节,恪守本分,从此朱棣不再猜疑这个胖儿子了。

朱高炽继位以后,首先给前几位皇帝留下的冤案平反,又减轻刑罚,废除残忍的宫刑,他还任用贤臣,倡导节俭,停止一些耗费钱财的活动,甚至想要把国都回迁到南京以缩减南北漕运的开支。

胖子朱高炽是个不错的皇帝,可惜他只在位八个月就去世了,他去世后,他的儿子朱瞻基继位,继续推行他的仁政。

阿龙辞典朱高煦这个人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第二子,“性凶悍”,被封为汉王。让他去云南,他不去,让他去青州,他也不去。当朱棣巡视北京时,朱高煦在南京私自挑选精壮卫士,又私募兵士三千,并放纵其护卫军士胡作非为。兵马指挥徐野驴出面干涉,朱高煦大怒,亲自击杀徐野驴,又僭用御物。永乐十四年十月,成祖返回南京,大为愤怒,把他囚禁起来,并准备废为庶人。因为兄长朱高炽的苦苦求情,朱高煦才躲过一劫。

【阿龙看热闹】

父母应该具有慈爱之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家庭和睦了,社会就会安定许多。儒家学者一贯重孝道而轻慈爱,孰不知每个身为父母的,都比他的孩子先来到世界上,如果做父母的不懂慈爱,单纯讲孝道又有什么意义?儒家学者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忠、孝、烈制度,用来拍权力的马屁,使皇权、父权、夫权变态扩大,致使人权为之泯灭。

2、 明宣宗仓促即位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明成祖朱棣的长孙。

朱瞻基这孩子,从小就气质不凡,聪明伶俐,而且长得很像朱棣。朱棣特别喜欢这个长孙,不管身在南京还是北京,总是把朱瞻基带在身边,早早地就把他培养得上知天文,下识地理,文才武略样样精通,朱棣对这个大孙子可谓是寄予厚望。

朱瞻基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胖老爸朱高炽的劣势,对于保住老爸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曾经有一次,朱棣一家老小出城去祭拜朱元璋的陵墓,朱高炽身子胖,腿脚也不好,被两个人扶着还差点跌倒,老二朱高煦跟在后边就嘲笑地喊起来:“前人跌倒了,后人要注意啊!”当时才十几岁的朱瞻基马上接过话茬:“还有后人会更注意呢!”朱高煦一扭头,看到这个侄子正冷冷地看着自己,那一脸的杀气,把他吓得直打寒战。

朱棣为立太子的事犹豫徘徊的时候,干部们也摇头晃脑各执一词,最后是不知死活的解缙说了句“好圣孙”,一句话提醒了朱棣。大孙子乖巧能干的模样浮现在眼前,朱棣一想,只有立朱高炽为太子,才能轮到“好圣孙”朱瞻基,为了大孙子将来能继承皇位,他最终决定了朱高炽的太子地位。

朱高炽胖得发虚,体质很不好。他上台后虽然工作很敬业,但却解决不了外部的叛乱,一着急一上火,只当了八个月领导就病倒了。朱高炽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赶紧派人到南京叫儿子来接班。

此时的朱高煦,也在特工的帮助下,知道了朱高炽病危的消息,老爸死的时候,他的情报工作没搞好,这回一定要先下手为强。

但是朱高煦知道,如果动硬的发兵造反,成功的概率不大,他决定“智取”,怎么智取?如果朱高炽死了,朱瞻基这小子必然匆忙跑来奔丧,不会带太多随从,咱就在他奔丧的路上设下埋伏,还怕整不死他!这小子死了,咱不就理所当然地当大领导了?就像老爸朱棣一样!

朱高煦选了一批武林高手,在他认为是必经之路的地方设下了埋伏。这帮大侠潜伏在树丛里,左等右等,被蚊子叮了一堆包,也不见朱瞻基的人影,心想可能是因为太远吧,再等等。

朱高煦这个蠢材就不明白,他能养得起特工,朱瞻基就养不起吗?何况他朱高煦惦记皇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朱瞻基早就料到他会有如此下作的手段。几年前,他在北京替爷爷办公,就在南京和北京之间来往过多次,他打探到一条小路,虽然稍远一点,但是不引人注意,他这次就从这条路进了京。

朱瞻基走到京郊良乡的时候,迎面正好遇到一个干部来给他送信,干部一看见他,马上跪在地上,领导啊!您老爸归天了!朱瞻基赶紧快马加鞭,一路风尘奔进了皇宫。

朱高煦还在那儿等啊等啊,等到花儿都谢了,却等来了朱瞻基已经在皇宫里准备登基的消息!他气得直翻白眼,计划又泡汤了。

朱瞻基即位后,马上把他的老婆们一二三四排好了次序,同时任命各部门的干部。凭借他多年实习的经验,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没有一丝慌乱。对于居心叵测的朱高煦,他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一场新的战斗就要打响了。

阿龙辞典《虎彪图》

关于解缙对明成祖立太子指手画脚的说法还有一种:永乐二年,明成祖不喜长子朱高炽,而欲立第二个儿子朱高煦为太子,但众多大臣反对,并呈上《虎彪图》。这幅画中,三只小老虎在一只大老虎周围,高级知识分子解缙题诗一首:“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向成祖大打亲情牌,于是成祖立朱高炽为太子。

【阿龙看热闹】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朱高煦的最终失败,并不是因为他接连错失了几次政变的良机,而是因为,他看见了机会在招手,但是却没有能力抓住。说到底,还是他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很多人坐等机会的到来,却发现机会如神马,神马都是浮云,忽然而来忽然而去,干看了半天什么也抓不住。

3、 摆平朱高煦

朱高煦当了皇叔,咽不下这口气,咱这智商也不比谁低,咋就老是慢半拍呢?不行咱就动硬的!他决心起兵造反。

朱高煦表面上装作拥护新领导的样子,暗地里却忙着打造兵器,招兵买马,还拉拢京城里的干部,企图伺机篡位。他自以为搞得很隐秘,结果人家把他写的密信都交给了大领导。就连他的老窝山东乐安,也有大领导的眼线,举报信像雪片一样飞到领导手里,朱高煦要造反,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一切都不出朱瞻基的预料,他写了一封信,派人给朱高煦送去。朱瞻基打出了亲情牌,咱们可是亲叔侄,您不看我,也得看看我老爸呀,就是不看我老爸,也得看看您老爸不是?咱打断骨头连着筋,但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叔叔这么闹腾下去,叫侄子我很为难呀!

朱高煦看了信,不屑一顾地吼道:“俺老爸当年靖难起兵,如果没有咱的功劳,哪里会有今天?回去告诉俺那侄子,赶快除掉身边的小人,否则,咱也要‘靖难之变’啦!”

过了几天,朱高煦又派人进京,向大领导汇报说,说俺想叛乱,其实都是老干部夏原吉的主意。

这可真是蠢透啦,夏原吉自打朱棣北征蒙古的时候,就辅佐朱瞻基留守北京,那些年陪着他南京北京地跑,在工作上,生活上,都照顾得无微不至,要说老夏想造反,那简直是侮辱大领导的智商!

朱瞻基一听就知道朱高煦想借刀杀人,他可没那么蠢,就把夏原吉找来商量对策。老夏很生气,劝说领导亲自出马,好好教训这个没脑子的家伙。

第二年八月,朱瞻基亲自率领大队人马向朱高煦的老窝乐安开拔了。

到了乐安城,朱瞻基命人在城外张贴告示,表明了投降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然后又给朱高煦送去一封信,对他说:“如果有人蛊惑叔叔造反,叔叔把这个人交出来,我就不再追究这件事,希望叔叔不要被人利用。如果我们交战,你的部下很可能会把你绑了送给我,那时我也救不了你。”

朱瞻基这样说,其实是在给朱高煦找一个台阶,让他拉出一个替罪羊了事。朱高煦左瞄瞄,右瞧瞧,没谁蛊惑咱呀?咱今儿个,就一人做事一人当了!这家伙执迷不悟,发誓要顽抗到底。

朱瞻基立刻下令用大炮攻城。眼看着城门就要被攻破,朱瞻基又下令暂停,再次派人给朱高煦送信招降。城里的军兵本来就不看好朱高煦,再看到新领导这么仁至义尽,恨不得把朱高煦绑了扔出城外,大伙都消极怠工,不肯卖力。

朱高煦登上城头,看到他的手下一个个蔫头耷脑的,喊也不动,骂也不走,他知道自己完蛋了,只好出城来受降。

朱瞻基把他们一家带回京城,软禁起来。关了几年之后,朱瞻基决定亲自去视察一下,几年不见,不知他改造得咋样啦。

朱高煦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表现,却干了一生中最后一件蠢事。他趁朱瞻基不备,突然下了一个腿绊,把朱瞻基绊倒在地上。

这下朱瞻基终于愤怒了,把隐忍多年的不满全都爆发出来。他一转身,看见墙角有一口大铜缸,就命人抬过来,把朱高煦扣在里面。

这口铜缸有三百多斤重,但朱高煦力大无穷,竟然把铜缸顶起,摇摇晃晃地向朱瞻基走过来。卫兵们赶紧上去七手八脚地把缸按住,朱瞻基叫人在铜缸四周放上炭火,硬是把朱高煦活活地变成了烤鸭。

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就这么结束了不明智的一生。

阿龙辞典有趣的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治国一本正经,但他同时也是个大孩子:喜欢游乐与美食。他最喜欢的游乐莫过于斗蟋蟀,也就是“促织”。江南出好蟋蟀,也有斗蟋蟀的风俗,因此宣宗叫苏州知府采办一千个好蟋蟀。《聊斋志异》里的名篇《促织》讲的就是这件事。在吃的方面,朱瞻基也是食不厌精,尤其喜欢朝鲜女厨师做的朝鲜风味豆腐。为了能经常吃到这种豆腐,他还写信向朝鲜国王索要女厨师。

【阿龙看热闹】

蚂蚁式的报复要不得

网络上有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说:蚂蚁跟大象有仇,一天,蚂蚁瞅着大象经过时,突然伸出腿来,准备要绊大象一跟头,结果……大家不用想都猜得到,结果是蚂蚁的腿骨折了,进了医院。朱高煦绊侄子一跟头的行为,就像笑话里的蚂蚁,这种不顾形势的发泄愤怒,属于低智商式的报复,注定会是一个悲剧。

4、 别了,安南

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部的越南,地域狭长,它的北部开阔的部分,在古代称为交趾,也称安南,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时起,就成了中原大国的附属地。安南的地理位置偏远,历代王朝为它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却总是叛乱不断,它就像肚子里那块阑尾,啥用没有还总得花钱治。

朱棣当领导的时候,安南又发生叛乱,他用了九年时间才暂时止痛,之后派了两个干部——李彬和黄福去管理。李彬当司令,把军队管得纪律严明,秋毫不犯,黄福主管民政,仁义爱民,广施德政,老百姓都很拥戴他们。

但是明朝的大领导都是疑心很重,总要派太监到军队里监督工作。朱高炽在位时,有一个叫马骐的太监被派到安南。马骐仗着自己是大领导的特派员,在当地横征暴敛,贪赃枉法,没多久就把老百姓都得罪光了,黄福和李彬也拿他没办法。

当地有一个小公务员,叫黎利。他以前曾经是当地造反派陈季扩手下的骨干分子,后来投靠了明朝。这时他看到老百姓对马骐不满,就利用陈氏家族的影响,在马路上拽来一个乞丐,扔到澡堂里洗干净了,冒充是老陈家的后代,开始做广告。大家快来看呀!老陈家后继有人呢,要领导咱们闹革命啦!老百姓一激动,卷起袖子就跟着一起干了。李彬手忙脚乱地镇压了大半年,总算平息了一阵。

大领导身边有一些专靠诽谤为生的家伙,趁机说了李彬不少坏话,李彬就被调回京城,他的一个下属被提拔起来接了班,同时也换了一个叫山寿的特派员。

这个山寿比马骐还缺德,纯属祸国殃民的一个混蛋。黎利送给他很多好处,让他帮忙向大领导说情。山寿就向大领导汇报,黎利那个人不错呀,咱用脑袋担保,他绝不会再反啦。大领导问他,黄福有什么意见吗?

山寿不再提黎利,却转移话题说:“黄福在安南已经十八年,安南人只知道有黄福,都不知道有朝廷。”大领导一听,这黄福当上土皇帝啦?

同类推荐
  • 同心情结、同心英烈

    同心情结、同心英烈

    本书分“历史英才”“革命烈士”“时代楷模”三编,在认真查考史籍及遗文碑刻等史料的基础上,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收录了出生在同心、革命在同心、工作在同心的各个时期、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200多位优秀人物史料。
  • 大明权杖

    大明权杖

    笑看红尘天下事,仗剑统兵破千城。问君何日止干戈,夜啼只因朱允炆。这是一部穿越类的历史小说。主角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穿越到了明朝,成了四年即被靖难下台的明惠帝朱允炆。是掌握命运还是随波逐流,是击败军事能力超强的叔叔继续当皇帝还是黯然出局去做一个没有户口的和尚?在那个名将,谋士,投机倒把者,特务,傻逼,妓女都能够成为左右胜负关键的年代,在那个危机四伏、风云际会的年代,年轻的朱允炆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然而他却不知道,危机远不止他所看到的那么多......读者意见交流群:107315266
  • 大唐神龙

    大唐神龙

    一个奇遇不断的青年,穿越成一条神龙,来至大唐贞观年间……
  • 中国历史博览1

    中国历史博览1

    《中国历史博览1》主要分为“史前文化”、“西周的建立”、“春秋”等章节。
  • 唐浮

    唐浮

    一首谶诗重现天下,一名书生走进别院。一方襁褓啼哭东去,一个帝王茁壮成长。一桩阴谋满门覆灭,一柄玉剑东渡归来。一段盛世拉开序幕,一笔离乱留下伏笔。朱鸟展翅翔九天,黄龙褪磷隐沟渠.雉鸡垂羽做凤凰,金鳞跃拱化腾龙。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神龙反,唐隆变,太平离,开元盛,安史乱,大唐沉浮间,一眼数百年。【唐浮】——看大唐沉浮!======================================================有嘛不满意的,欢迎来此拍砖36678838
热门推荐
  • 黑衣天使

    黑衣天使

    在另一个平行的世界,共和国医学界的发展走到了尽头,医务人员不再是光鲜的职业,而是成为了被人唾弃的对象。就在医学体制即将崩溃之时,60前被共和国消灭的古代医学突然再次出现,一个神秘的组织试图借此挽回医生的形象,与此同时,安亚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名普通的急诊医生也怀着同样的梦想,毅然踏入了医疗行业。一个能人异士组成的地下集团,一条黑暗的医生之路,两者的相遇到底是拯救?还是毁灭?无论如何,黑衣天使已经现身,你可以认为我们是英雄,或者是叛逆的医生,甚至是罪犯,但我们只会告诉你:“你好,这里是黑衣天使。”
  • 半暖时光里的你

    半暖时光里的你

    在那半暖的时光里那时候你仿佛是我世界里唯一一束阳光回忆,有些很美好,有些也会很痛苦突然,我的妈妈被他的爸爸杀害了这件事直到长大后我才知道了这件事我想遗忘但又缺遗忘不了那么深的仇恨该如何化解?
  • 笑话王中王:幽默捣蛋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幽默捣蛋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系列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一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灾变重生

    灾变重生

    一个新鲜的题材,重生穿越,全职变身。因为男主拥有了特殊的能力,所以他想拯救世界。
  • 倚天屠龙之冰火岛

    倚天屠龙之冰火岛

    从冰火岛开始东方白逐步踏上了一统江山的伟大旅程。为了能够回家东方白一路披荆斩棘,历经艰难险阻,但当他终于站在了金字塔上之后却发现一切都只是一个骗局,回家依旧遥遥无期......
  • 山之南 水之北

    山之南 水之北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 卖身系列之后娘

    卖身系列之后娘

    她何其有幸得天宠。三岁,不识父母面,一座采光绝佳的玻璃房是她仅有的世界。七岁,痛恨她的外公将她卖给亚比士研究院做专职白老鼠。十三岁,特殊的才能让她有幸能从白老鼠进化为“人”。十七岁,她成为医学界的闪亮新星,身价百倍。她不曾怨过天,不曾恨过地,却不得不服上天的倦顾。让她的小日子,一天比一天精彩!
  • 极世界·升起的天空

    极世界·升起的天空

    《极世界:升起的天空》架空未来,神历1995年,世界灾难之年,人类的物质文明已经到达了泛滥的顶峰——地幔层以上,平流层以下,全是人类恢弘的居所。但与高度物质文明同行的,是一个灾难泛滥、战火隐忧的世界——天空和大海全都呈现出灰败的死亡色泽,在地球上绝大多数地区人类就是唯一的物种,大规模的海啸冰雹、阵雨落雷、火山喷发席卷了大半颗星球。
  • 境界异人录

    境界异人录

    指缝间的魔晶破碎,时光之墟光暗明灭!无终之门已经开启,命运之轮开始转动!那一天,少年祭剑来到异世界之中……鲜血就是他的战旗,狂风为他唱响凯歌!迎风挥舞着残缺的旗帜,走出壮阔波澜的一生,且看少年仗剑除魔,杀出朗朗乾坤,直到世界尽头!
  • 第四种人:“听鲁南的”小说漫画

    第四种人:“听鲁南的”小说漫画

    《第四种人:听鲁楠的小说漫画》中不仅有“段子”,有漫画,有仿散曲配画词,还有漫画的解析。这解析充分显示了南台的幽默和深刻,不仅解读了漫画,还深化了小说的思想,用语的幽默倒在其次,用意的针贬作用可说是书中一景。 《第四种人》的主人公王三丰就是一个“内方外圆”的典型。不是他要当着君子却要表现得像个小人,而是环境逼迫着不得不“内存君子的良心,外用小人的手段”。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人类社会充满了矛盾,简单的只用“斗争”的方法去解决,不仅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有时候,还会后患无穷。相反,用“化解”的方法做些灵活变通,往往能够以四两拨千斤。创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还需要灵活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