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9500000012

第12章 干戈不息的军事之谜(1)

1、 中国是何时开始建立军队的

关于我国的军队诞生于何时,一直难以确定。

上古的神农时期是史书记载中建立军队的最早时间。这些记载说在神农时期已建有军队,而且还因斧遂对神农不臣服,神农领兵去讨伐。但研究者多数认为,传说中的神农伐斧遂,很可能是一次部落冲突。因为那时还没有国家,没有阶级。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看,也还没有建立军队的条件,而部落中是否有少数人员从事军事工作的问题,由于缺乏当时的文字记载,无法进一步考证。

一种记载是汉代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五帝本纪》:“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以上这段文字中,“修德振兵”的“兵”字,“征师诸侯”的“师”,指的都是军队。这段文字说明军队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黄帝时期,那时不仅皇帝有军队,而且诸侯也有军队。

再有一种记载是《尚书·甘誓》,记述了夏帝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战前,夏启召集了六军的统领——六卿,进行了动员。

《史记·夏本纪》也有载:“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这指出军队是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主专政的夏王朝里。

现行的历史教材认为奴隶社会的起点就是夏朝,奴隶主贵族为了统治奴隶阶级的平民,开始建立军队,制定刑法,修造监狱。但如果仅是根据《尚书·甘誓》论证军队,那是不够的,因为这篇文章也还有争议,不能作为信史,有的认为它是后人伪记或假托之文。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军队的出现是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的殷代。

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国字,字意是用武力保卫人口,这个武力意味的是军队。甲骨文中还有“王乍三自右中左”的记载。师的简写便是“自”,“乍”是“作”字,创立的意思。总的意思为:王创立了右、中、左三支军队,这三支军队均以师为编制单位。

甲骨文还记述了商代的军队由徒兵和车兵组成,每个师约有一万人。军队使用铜制兵器,有百人团体和千人团体采用十进制编组,兵使用的战车,编有驾马两匹或四匹。车上有甲士三人,一人御车,一人持戈矛,一人操弓箭。徒卒跟随车后。

从这些资料看,商代的军队无论在数量上、组织装备上、作战方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显然不是最初军队的原生状态。那么,军队究竟建立在什么时候,看来还有待于大家进一步探讨。

2、 中国文官武将是何时分开的

国家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文武分离,这是社会政治、军事发展的必然结果。文武官员分开,是指有了专门指挥作战的武将,文官不再作战,史学界均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人们对他们分开的具体时间持有不同的观点。

《史记》、《淮南子》称:黄帝时已设立“司马”等军事首领官职。《今文通典·尧典》、《古文通典·舜典》称:夏王朝设立了“司徒、司马、司空”等文武官职。《尚书·洪范》称:商王朝有“司徒、司空、司寇”和“马、亚、射、戎、卫”等文武百官。

从上述古籍看,夏商体制一直沿袭到西周,虽然文官武职已分门别类地设立,但卿、大夫既管理政事,又受王命率兵出征,司马只主管平时的军事行政,而无统兵之权,战时统帅由天子临时任命,征战结束即将统兵之权上交天子。

根据以上所述,文官武将在西周以前是不分的。

但周王室在春秋时已衰落,各诸侯都有自己的军队,据《史记》、《国语》记载,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国君,天子常亲自率兵作战,也有不少文官武将去领兵作战。《左传》中的详细史实证明,文官武将直到春秋时也未分开。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并逐步掌握政权。由于以前不分国家的文武官员、卿、大夫等贵族平时管理政务,战时统兵作战,集军事政治权力于一身引起君权旁落弊端,于是统治阶级采取文武分职的办法,以相、将为百官之首。这样,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得以确立。

相似的记录还可见于《尉缭子·王霸篇》、《吕氏春秋·举难篇》。所以,战国才出现了专职将军和独立的军事系统。这一点是得到公认的,并记载于《中国军事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

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扩大,土兵总量不断增加,军队指挥成为一种艺术。一支军队的指挥必须要有军事方面的专业知识,富有管理、训练和指挥作战的经验。《韩非子·显学》称:“明君之吏,宰相必起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史记》、《吕氏春秋·异宝》中,还有战国取消分封制、授给爵位的标准是看作战成果的大小、许多将帅都从军中选拔的记载。一批名将例如吴起、孙膑、乐毅、白起、廉颇等,正是遵循这个原则选拔出来的。这时,在朝中管理政事的只是文官,而且他们也不再率领军队出征。例如,著名的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庞涓统帅魏军,田忌(孙膑为军师)统帅齐军,王屹(后为白起)统帅秦军,廉颇(后为赵括)统帅赵军,而他们都是专职武将。

综上所述,史学界普遍认为,战国是文官武将分开的具体时期,而且一直延续至今。但是,也有人认为它始于春秋。至于到底是什么时候,也只能等考古发现来澄清了。

3、 古代战争中所用的弩是怎样发明的

弩是在我国古代比较流行的一种狩猎工具,它在我国武器发展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历来许多学者都对它产生于何时发生了兴趣。我国学者早就开始深入研究,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难以一致。

一种说法是认为,在中华民族形成之时就发明了弩,《古史考》记载“皇帝作弩”。但很多学者认为这种说法依赖于传说,不足为信。

徐中舒在《弋射与弩之溯源及关于此类名物之考释》一文中提出,弩在商代就已出现。在甲骨文中有一“弘”字,这“弘”字就是弓上有一臂,与弩的形象比较一致,这可以说明商代已经使用弩。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弘”字的解释并不是这样。

后来,史学界又把这一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并展开了一番争论。1961年,郭宝钧在第二期《考古》杂志发表了《殷周的青铜武器》一文,他说:“发矢漆弓和木弩(弓有臂者)长沙也有发现(指长沙战国墓中的发现),惟铜制的弩机在战国还未制作。”他的这种说法很快便引起了异议。

不久,《考古》杂志又发表了周庆基《关于弩的起源》一文。周庆基认为战国时铜弩已经出现,因为在《贞松堂集古遗文》与《三代吉金文存》等文章中均有战国铜弩之记载。而且,我们从《墨子·备高临》及《南越志》等记载中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制造铜弩机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南越志》记载:“龙川有营涧,尝有铜弩牙出水……父老云:‘越王弩营处也’。”周庆基在考证郭宝钧文章中的不足后,提出了弩应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发明的观点。

首先从文献记载来看,《吴越春秋》曰:“陈音对越王道:‘弩生于弓,弓生于弹……(楚)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刀,然后诸侯可服。’”其次从考古发掘来看,在长沙战国墓中已出土了木弩,说明楚国人最早普遍使用弩。后来,随着互相交流与发展,中原的韩(《战国策》载)、魏(《荀子·论兵篇》载)等国家也开始制造弩,到了战国末年,又发明了“连弩之车”。刘仙洲《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一书也同意周庆基的这一看法。

近几年来,一些学者从民族学角度入手,提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点。宋兆麟、何其耀等通过对纳西族的地弩、独龙,鄂伦春族的地弓等少数民族的手指弩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发表了《从少数民族的木弩看弩的起源》一文。他们认为过去研究者把铜弩机的出现作为弩产生的标志是不准确的,而弩发明的标志应该是木弩的出现,这样一来,他们便把弩的起源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

4、 牧野大战究竟发生在哪里

发生于公元前11世纪的牧野大战,是周灭商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古籍上关于牧野大战的记载很多。那么这样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呢?所谓“牧野大战”的“牧野”,又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地方呢?历来学者对此说法并不一致。

周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姬姓部落,到第十五世周文王时,周已经成为商朝西方的一个强大的国家。那时候正是商王纣统治时期。

商纣荒淫残暴,沉溺于美女酒色,不理朝政,却又喜欢发动武力战争,于是造成了整个国家民生疾苦,商朝统治摇摇欲坠。

周文王这时也被商纣囚禁。获释返国后,他与姜尚等人秘密策划以周代商的策略,决定表面上继续臣服于商,暗中则整顿政治和军事以扩大势力。

文王死时,已是“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了。文王的儿子姬发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武王。武王后来在盟津大会诸侯,愿意从周伐商、自动而来的诸侯达八百之多。

两年后,商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空前的分裂,商纣听信谗言,杀死了王叔比干,囚禁了箕子,微子逃到别的国家。商朝分崩离析,纣已经无法再维持他的统治了。

周武王认为攻打商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周王的近卫军)3000人、甲士4.5万人,联合了庸、蜀、羌、彭、濮等方国部落,向东讨伐商纣。

当武王率领大军从盟津渡过黄河,到达距离国都朝歌仅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时,商朝的军队主力还在东南战场,一时难以调回。纣王只好把大批奴隶和从东夷抓来的战俘匆忙武装起来,驱上牧野战场。

商朝军队虽然有70万人之多,但军士都十分痛恨商纣,根本无心与周军作战,于是就在前线倒戈,引导周军进攻商纣。

当夜,商纣见大势已去,就在鹿台自焚而死。第二天,商朝百姓都立于朝歌郊外以迎武王,武王在群臣拥下率军进入商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大战。

古文献上关于牧野的位置也有很多记载。《尚书·牧誓》孔安国作的传说:“牧野,纣近郊三十里地名牧。”许慎《说文解字》说:“坶,朝歌南七十里地,《周书》武王与纣战于坶野。”许慎所说的坶也就是牧,这两个字在许慎的年代是通用的。《通典·州郡》:“郊野之地,即纣都近郊三十里即此也。”

这些记载,都没有明确指出牧野的具体所在,只是指出了它的大体方位,这就导致了后人对牧野具体所在的推测与争论。

范文澜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认为:“牧野在“河南汲县”;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认为“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并且补充说“距朝歌只差七十里”;而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却说“牧野”在“今河南汲县北”。”

总体来说,关于“牧野”的位置,一说即汲县,一说在汲县北,一说在淇县南七十里。他们的说法,都有自己的依据。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另外的看法,孙作云在《商周之际的“牧野大战”的“牧野”在哪里》一文中认为,牧野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牧野”包括河南地界中的黄河以北及辉县一带的地方,这一片区域在商代曾是牧区,所以人们称为“牧野”;狭义的“牧野”就是今天的河南新乡到汲县一带,直到今天河南新乡城北仍有一个村庄叫“牧野村”,今天的河南师范大学就坐落在这里,这里很可能就是古代牧野地名的遗留。

范毓周同志的《“牧野”考》也认为“牧野”就是“今新乡师院所在地的牧野村”。不过他认为新乡师院所在地的牧野村,古为牧邑,“而武王伐纣,誓师及陈兵之处的牧野,则为牧邑之郊野,约在今新乡以北靠近淇县附近的一个比较开阔的地带”。这就是说,“牧野之战”不是在牧村(牧野村)展开的,而是在牧野村以北靠近淇县附近展开的。

80年代也有学者提出,“牧野”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而应该是一个泛称的方位名称。人们所说的“牧野”应该是商朝都城周围区域的泛称。

代夫在《“商郊牧野”辨》一文中举例说,《尔雅·释地》曾说:“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因此,他认为《尚书·牧誓》中的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应该读谓“朝至于商郊、牧、野”。郊、牧、野指的是商朝国都外的四周,是由近及远的一个区域范围,而不是具体的地名。

宋人夏撰在他写的《尚书详解》中曾明确地指出“牧野乃凡郊外之统名。”

所有的这些说法,只是今人根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而得出的种种推测,牧野大战究竟发生在哪里呢?我们仍旧难以作出定论。

5、 孙武到底有没有著《孙子兵法》

我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十分灿烂,以《孙子兵法》为其杰出代表。《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通称《孙子》,为中外人士奉为兵书之鼻祖,相传为春秋吴将孙武所撰。然而对于吴国将军孙武到底是不是《孙子》的作者,却有一番争论。

在中国古代,这部经典的兵法著作为军事家的必读书,在宋代官定的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中位居首位。只有熟读《孙子》、考试合格的从军行武者才能被授武职。

《孙子》传入西方,也有数百年历史。据说拿破仑滑铁卢失败后,曾十分后悔没有早读此书,否则或许能免遭失败。今日经营工商企业的日本、西方企业家,常有使用《孙子兵法》而取得成功的。

但是学者们对于这部兵法的作者,却有着一番争论。战国时《商君书》,《韩非子》等提到过“孙吴之书”,指的是《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但并未说明作者即是孙武。

汉代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正式记录了孙武的事迹:“世俗所称师旅,曾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他肯定地说《孙子》十三篇为孙武所著。此后千年之间,无人对《史记》之说提出怀疑。

但到了宋代,又出现了疑问:历史上是否确有孙武其人?孙武真的写了《孙子》?持怀疑观点的有宋人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叶适的《习学记言》等。

怀疑者们认为:第一,他的名字和事迹有可能是司马迁的误闻或是杜撰,《左传》未提及;第二,一些孙武所处时代不可能出现的名词、事件、状况出现在《孙子》中,例如春秋时代仅称大夫为“主”,臣僚以“主”称国君是三家分晋后的事,而《孙子》中称国君为“主”;第三,《史记》同时记载了齐将孙膑的事迹并有兵法理论,但并未专门说明有《孙膑兵法》,也许是太史公将一书误作二书,一人误作两人。因此,《孙子》或被说成是春秋、战国之时山村处士所写,或被认为是孙膑所撰,还有的说是秦汉时的人伪托。

但是,陈振孙、叶适的怀疑论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反对,如明代宋濂的《诸子辨》,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撰者等。

这些意见认为:严肃、认真的史家太史公在本传中所叙孙武、孙膑事明明白白、翔实可靠;《汉书·艺文志》明确提出古兵法有《齐孙子》(孙膑)和《吴孙子》(孙武),实无可疑。至于《左传》,本身也非完整之历史记录,也有可能出错,不能仅凭其中偶遗之记载即断定《史记》之文字为误谬。《孙子》原文定出自春秋之世,只是后代人在其中加入了若干涉及后世名物之文字。先秦古籍常有此种现象,即便是《左传》本身也不例外,《孙子兵法》核心内容的真实性、历史性和孙武的著作权不足以受到影响。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出土,为解决这番争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资料,有可能揭开历史真相。

同类推荐
  • 大嗓门女侠(绿绿的吉祥三宝系列)

    大嗓门女侠(绿绿的吉祥三宝系列)

    《绿绿的吉祥三宝:大嗓门女侠》讲述:“叨叨”是绿绿老师给他的另一个宝贝学生起的外号。 这位叨叨小姑娘,可了不得:饭量超级大;直爽、火暴,爱打抱不平,有时候会和男生打架,被小男生称为“野蛮女友”;一直坚持学柔道,有一天竟然穿着雪白的柔道服去上学;什么都喜欢捡回家,收养了无数的小动物。她和绿绿之间的故事更是又多又精彩:她竟然叫绿绿老师“师叔”,还带着绿绿一起“冒险”,她每天都要掐绿绿老师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儿,绿绿却对她说,她一定会长成像玫瑰花一样芳香的女孩儿。因为,在她“野蛮”的外表下,有一颗温柔善良、如月亮般的心哪!
  • 绿山墙的安妮(青少版名著)

    绿山墙的安妮(青少版名著)

    这是一部让英国两任首相爱不释手的美妙故事,更是小学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目!红头发的女孩安妮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孤女,她天真热情、酷爱想象,不断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最终成长为坚强乐观的女孩,给沉闷的绿山墙带来新的绿色生机,成为真正的绿山墙小主人。故事描述的童心世界纯真清澈、幽默温馨,不但带来真实的乐趣和思考,也带来心灵的震撼!
  • 出行礼仪

    出行礼仪

    本书介绍走路、上下楼梯、乘电梯、乘自动扶梯、乘坐公共汽车、乘坐出租车、乘坐轿车、骑车、乘火车、乘飞机等方面的礼仪知识。
  • 宇宙奥秘我来破

    宇宙奥秘我来破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奇趣生物探谜

    奇趣生物探谜

    每个人都知道物种是通过不断进化才远离了大自然的淘汰,地球上的生物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一些奇特而有趣味的生物进化故事。在人类所拥有的生活方式以外的生物又是如何进行自己的生活以及进化呢?生命究竟是什么?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一连串的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萦绕。本书将带你走进生物的丛林,一起感受其中的奇特和趣味,探索与解读更为诡谲的生物奥秘。
热门推荐
  • 尘封的昨天

    尘封的昨天

    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在一次偶然后一点点被揭示。此后,在阴谋与友情的争斗中,一步步走上救赎之路。血腥,杀戮,随之而来......
  • 高血压病防治指南

    高血压病防治指南

    邹燃主编的《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系统地介绍了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知识、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它打破了传统的教科书的书写模式,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学习疾病知识的普及读物。此外,该书对于从事慢性病预防和临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将具有较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 大漠红颜魅天下

    大漠红颜魅天下

    竟然有个古人要和我交换时空,对穿?虽然我厌倦现在的生活,周围的变故,但我还不能离开呀!她却没有理会我的意愿,硬是把我的魂魄带去了2000年前的西域小国——精绝,我将面临的是什么?会不会比现代的我更遭?
  • 杀手无信条

    杀手无信条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杀手打脸,泡妞,扮猪吃虎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美女我有一个后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反派们,我也为你们祝福愿你们有一个痛快的结局我只愿手起刀落,斩草除根
  • 太上黄箓斋仪

    太上黄箓斋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到世界去

    到世界去

    一个花甲之年的学者在世界各地的游走笔记,在路上,他经历了可能遇到的各种惊奇、刺激和彪剽悍的事,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人物,自然景观固然美不胜收,人文遗迹固然别具魅力,但这个世界到底是由“人”组成的,而这些人国籍不同,生活阅历、背景、见识想法各异,很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 神魔通域:午夜花神

    神魔通域:午夜花神

    这是一个精灵的世界,他们从前世爱到今生,再到来世,直到永远。他们共同成就了这段奇情大爱。这不仅是一个遥远的传说,更是一个我们用心灵传递的神话。
  • 我亦剑狂

    我亦剑狂

    这个世界,只有剑。天剑大陆,以剑为尊,藏剑、修剑、亦为剑!一个因剑而修为尽失的少年,残缺的唤剑士,残缺的断剑……以剑之名,收尽天下神剑!!以剑之名,霸绝天下之士!!
  • 罗旋

    罗旋

    短篇原创,小贼翻身奋斗史。一不小心,偷到一个宝贝啊!
  • 情劫:明明说好要结婚

    情劫:明明说好要结婚

    十岁那年,她成了他的小未婚妻。然而结婚前夕的一场对话,却让她毅然选择了逃离。他找到她质问,明明说好要同我结婚的,为什么要逃?她无言。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她才发现,原来真爱已然悄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