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9500000015

第15章 干戈不息的军事之谜(4)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遭内部猜忌被迫分兵出走之后,坚持进军四川,打算自立一国,结果在大渡河畔被清军与地方土司紧紧围困,成为釜中之鱼。石达开率领军队左冲右突,未能血战脱险。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石达开命军师给清军写了一封信,请求清军赦免他的部下。他把信写成后,用箭射入驻守在大渡河对岸的清朝四川重庆镇总兵唐友耕的军营中。关于这封信的收信人,有人说是重庆镇总兵唐友耕,有人说是四川总督骆秉章。正因为这两种说法各有凭据,成为一大疑案。

1908年,唐友耕的儿子唐鸿学为其父所编《唐公年谱》印刷出版。年谱中附录了石达开的信,并介绍说这封信是石达开写给唐友耕的,也就是说石达开是向唐友耕乞降的。

关于石达开写信给唐友耕的事,《纪石达开被擒就死事》一文记载特别详细。文中说,石达开在“四月二十三日,以书射达北岸唐友耕营”,“唐得书,不敢奏亦不敢报。石军不得复”。根据这种说法,唐友耕收到石达开的信后,隐匿不报,也没有回复石达开。

1935年,四川泸定西沙河坝农民高某偶然发现了石达开的函稿三通。其中一通在《农报》上发表,标题《致四川总督骆秉章书》,收信人是骆秉章,而不是唐友耕。

1937年,萧一山在写《翼王石达开致清重庆镇总兵唐友耕真柬伪书跋》时,认为《农报》发表的《致四川总督骆秉章书》是错误的。他说,他在成都黄某家中曾亲见致唐友耕“真柬伪书”一通,是用翼王所遗之柬帖转抄的。萧一山认为《唐公年谱》附录的石达开信函是可靠的,该信的确是石达开写给唐友耕的。《广东文物》按照萧一山的说法,有《石达开致唐友耕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太平天国》所辑此信据《广东文物》排印,因此唐友耕为收信人的说法流传较广。

但是,简又文先生认为农民高某发现的“三通函,其致王千户与致唐友耕两通……可以为真品”,因此,他的说法与萧一山不同,但认为石达开写信给唐友耕是可靠的,“致唐函更见之《唐公年谱》,尤为可信”(《太平天国全史》中册)。

罗尔纲先生对石达开写信给唐友耕这件事十分怀疑。他认为是唐鸿学将原收信人骆秉章盗改为唐友耕,他的意图是要为父亲脸上贴金。

石达开信中说:“惟是阁下为清大臣,肩蜀巨任,志果推诚纳众,心实以信服人,不蓄诈虞,能依清约,即冀飞缄先复,并望贲驾遥临,以便调停,庶免贻误,否则阁下迟行有待,我军久驻无粮……”(《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罗尔纲指出,石达开信中“肩蜀巨任”的话,应该是对身为四川总督、担负四川全省重任的骆秉章说的,而不是对只管重庆一镇绿营兵的唐友耕说的。当时,李永和、蓝大顺在云南昭通府起义。当时的唐友耕仅为起义军中的一个小头目,后来降清。以唐友耕的身份和地位,石达开是不会写信向他请求赦免三军将士的,更何况唐友耕也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唐鸿学知此破绽,故将“肩蜀巨任”改为“当得巨任”。石达开对唐友耕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在信中怎么会称唐友耕为清朝大臣呢?石达开说“并望贲驾遥临”,显然是对远在成都的四川总督骆秉章说的,而不是对隔河相望的唐友耕说的。唐鸿学将原信改为“拜望台驾近临”。石达开信中还有“阁下如能依书附奏清主”的话,但是,当时总兵是不能直接向皇帝上奏的。以上种种破绽,可以证明此信是写给骆秉章的。

1945年,都履和根据李左泉《石达开江被困记》整理修而成《翼王石达开江被困死难纪实》,其中附录有石达开的信。李左泉的文章是根据王千户王应元幕僚许亮儒遗著《擒石野史》笔记润色重编的,来源可靠。

罗尔纲认为,《农报》所载高某发现的抄本和《翼王石达开江被困死难纪实》附录的石达开信函是真实的,是没有经过唐鸿学篡改的。石达开这封信的收信人应是骆秉章而不是唐友耕。

总之,石达开到底将信写给了谁仍旧只是推测,为什么日期不对也是一个难解之谜。

16、 外国人曾担任太平军上校吗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建立太平天国。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与外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美、英、法三国纷纷组织了洋枪队。清政府借助这些外国军事势力对太平天国将土进行疯狂的杀戮。太平天国面临着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

在外国侵略者武装干涉太平天国革命的同时,一些外国人也参加了太平军。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的外籍军人有数百人,忠王李秀成手下的洋人志愿军就有200人左右。这些人来自欧洲、美洲、澳洲、非洲。来自非洲的战士就有五六十人之多。来自欧美,有姓有名,其事迹可考的共有13人,其中英国5人,美国4人,法国2人,意大利1人,希腊1人。有6人在战斗中牺牲,这数字还不包括他们的家属,如英国人棱雷的夫人玛丽。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称参加革命的外国友人为“洋兄弟”,现代史籍中称之为“洋将”。

洋人的参与,使太平军不再只靠冷兵器作战,西洋武器的使用使得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显得有声有色,十分壮观。

棱雷是英国人,1840年2月3日出生于伦敦一个普通家庭。1859年夏,他乘“埃缪”号船来香港,在香港英军司令部当一名海军下级军官。到达香港后的第二年春天,太平天国在天京外围打垮了清朝江南大营,乘胜攻克常州、苏州和浙江的嘉兴,接着向上海进军。这一重大胜利,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棱雷决定辞去在海军中的职务,找一个不受拘束的自由职业,观察太平天国的情况。他在一艘中国商人的小轮船上当大副,船长也是他的一个辞去军职未久的同僚。这艘轮船要航行到上海附近的太平天国统治区收买蚕丝。

1860年秋,棱雷带夫人玛丽驾驶轮船进入太平天国辖境,防守边境的军土们彬彬有礼、严整肃穆的气氛与所见清朝官兵的凶残贪暴大大不同,生气勃勃的革命军给棱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不久他就大胆地去苏州拜见名震一时的忠王李秀成。那时候,李秀成刚刚从上海受挫回到苏州,听说有一个英国人要见他,李秀成立即答应了,并让他享受最友好的款待。李秀成为棱雷介绍了太平天国的情况,通过了解,棱雷明白,欧洲社会中所宣传的太平军肆意破坏和杀戮的形象是被歪曲的。从那时起,太平天国革命已经深深打动了他,于是他向李秀成表示愿意加入太平军。李秀成随即颁发给他一个可在太平天国辖区内自由往来的通行证。

1861年夏,棱雷投效太平天国后,就向那些许多拥有欧式大木船、宁波船及其他江船的欧洲人宣传太平天国的宗旨,激发起他们对太平天国的同情,鼓动他们用行动来支持太平天国革命。尽管当时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正在封锁为太平天国购买武器和粮食的人,他还是亲自到了上海。

棱雷是一名军人,曾在太平军中带炮队出征,但他更多的时间是为太平天国训练军队。他把自己所知道的铸造炮弹、制造引信和炮位瞄准的全部知识教给荣王廖发寿的部下。

1863年5月,天京雨花台要塞失守,天王急诏李秀成率军赶回浦口。这时候,棱雷正奉命协助守卫九洲要塞,接到李秀成前来支援的报告后,棱雷立刻把他所率领的船只开过去,为渡江的军队作掩护。

而九嘹洲要塞正是保卫天京和浦口两岸交通的关键。清军水师为了控制长江数千里的交通,断绝太平天国接济,集结成千的炮船与太平军展开恶战。眼看九嘹洲要塞失陷时,棱雷的夫人玛丽和战友埃尔中弹牺牲,他自己也受重伤昏了过去。

棱雷伤愈后又潜到上海去捕获敌人战船。棱雷仅带着6个人,利用自己外国人的身份假装记者登上了清军一艘叫“飞而复来”的轮船,当天夜里,在棱雷的策划下,终于把“飞而复来”号开回了太平天国。这艘船,船头架有一门32磅旋转炮,船尾架有一门性能良好的12磅榴弹炮,船中军火弹药极为充足。太平天国把它定名为“太平”号,由棱雷统领。太平军俘获这艘轮船,打乱了敌人进攻苏州的部署,在保卫无锡战役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为此,棱雷也受到太平军的奖赏。

1863年11月底,棱雷和他的战友怀特取道嘉兴去上海。但是,他们抵沪不久,怀特就被英国领事拘捕入狱,以暗助“逆匪”的罪名监禁,入狱后几天他就死在地牢里。而此时清军大肆布置密探,棱雷也无法活动,同时因为积劳成疾,医生劝他转地疗养。最后,棱雷决定回英国。

1864年,棱雷回到英国。但是,他听到的都是英国人把干涉太平天国的侵略战争说成是“一种对于中国前途显得非常有利的政策”,把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戈登奉为“民族英雄”,在英国人民中造成对太平天国的偏见。于是棱雷决定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给人们一个太平天国的真实面目。1866年2月3日,棱雷的新书《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完成。棱雷称,他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是“遵照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领袖的嘱托而写的”,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太平军总司令忠王李秀成——如果他已去世,本书就作为对他的纪念。”该书出版时,李秀成已被杀害,但棱雷对李秀成的尊敬和怀念已跃然纸上。

1872年9月14日,棱雷和他后来的妻子海伦结婚时,结婚证书上仍然署明自己是:“前太平军上校”。1873年3月29日,棱雷在他年仅33岁的时候,因左心房破裂在伦敦逝世。在死亡登记上,他的职业依然是:“前太平军陆军上校”。棱雷终生铭记着他与太平天国的关系,作为众多太平天国的“洋兄弟”中的一员,人们将从他身上找到一群人的身影,尽管他们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浩瀚烟海之中。

17、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之谜

石达开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以其卓越的智慧、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在反封建压迫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这么一个忠心耿耿的优秀人才,最后的结却是率军远走,继天京事变后再次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分裂,自己也在兵败大渡河后为全兵土而引颈就戮。那么石达开究竟为何要出走呢?

究其原因,有人说石达开出走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领袖洪秀全的不能放弃一己私利而顾全大局。

1856年夏天,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之间为争夺天国领导权力爆发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它的发生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全盛时期,给太平天国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断送了军事上的大好形势,破坏了队伍的团结。

天京事变后,在天国首义诸王中,除洪秀全和石达开两人外,死丧殆尽。洪秀全的威望已大大下降,无论从威望、才干来说,石达开确是辅理政务、统帅军队、安抚百姓的理想人物。

作为农民革命领袖的洪秀全,本应从天京事变中吸取教训,以大局为重,做好队伍的团结工作,但是,他为保住自己的帝王位置,任人唯亲,猜忌忠直,终于又发生了逼走天国重要领导人物石达开,造成太平天国力量又一次大分裂的严重事件。

刚经历过刀光血影的天京事变,谁不盼望有一个像石达开这样的人物来辅助国政,稳定局势。况且,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环视满朝文武,要找一个能力挽狂澜、收拾人心、重振危局的人来,除石达开外,再无他人。因此,从解救燃眉之急考虑,也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召石达开回京辅政。

十一月,石达开带军从宁国经芜湖回到天京,受到天京军民的热烈欢迎,“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洪秀全亦加封石达开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命他提理政务。

石达开回京辅政,是他勇敢抗击韦昌辉滥杀暴行斗争的胜利,对洪秀全曾给他加以“反顾偏心罪”,下诏通缉,以“官丞相,金六百两”的赏金“购其首级”的错误做法,他亦不计较,显示出其不计个人恩怨的宽阔胸怀和崇高品德,这就博得天京广大军民的尊敬。因此,石达开回京辅政,是他本人崇高的威望、品格和文武具备的才能为广大军民所信赖和拥戴的结果。

回京后,在他辅政的半年里,政治上安定人心,加强团结,重用人才,甚至连杀害了他全家的韦昌辉的父亲和兄弟都得到保护。他以正义的行为,竭尽全力,把天国从面临覆亡的危机中挽救过来。

天国的形势稍微有了转机,洪秀全又把斗争的目光转向内部。原来,洪秀全并没有从天京事变中吸取正确的教训,杨秀清独揽大权和逼封万岁的情景不断在他眼前出现,因而他时生疑忌。

尤其是眼见石达开辅政,功绩卓著,又见石达开“所部多精壮之士,军力雄厚”,对其兵权的集中更为忌讳。再加上石达开为首义之王,威望极高,这都使洪秀全深为不安,他“时有不乐之心”,日夜思虑,“深恐人占其国”,使洪氏一家一姓的天下失之旦夕。他从维护洪氏集团的统治地位出发,对石达开进行限制、排挤。遂封其长兄洪仁发为“安王”,又封其次兄洪仁达为“福王”,干预国政,以牵制石达开。

洪秀全对安、福二王的封赏,由他自己直接破坏了太平天国前期“非金田同谋首义、建有殊勋者不封王爵”的规定。

在挟制、架空石达开的同时,还要夺取他的兵权,“终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甚至发展到对石达开有“阴图戕害之意”。

石达开已然无法施展其聪明才智和匡国辅政的志愿,也对洪秀全及其集团能否继续保持太平天国和建立统一的“天朝”失去信心和希望,不禁发出“忠而见逼,死且不明”的叹息。

1857年6月2日,石达开离开天京,前往安庆,一路张贴布告,表明“吾当远征报国,待异日功成归林,以表愚忠耳”的原因,从此离京远征,一去不返。

在他出走后短短的时期,广大太平军将士们很快就纷纷离开洪秀全,投奔到他的麾下,很快聚集起了几十万人,成为太平天国最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6年中,他转战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贵州、广西、云南、四川11个省,除了宝庆、桂林两府外,一路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1860年,他攻克南宁时,手下还有精兵20多万。他计划分兵三路,北上四川,效仿三国时的诸葛亮,占天险之利,退可以守,进可以攻,北与当时纵横中原的捻军紧密配合,东与天京遥相呼应,荡平群妖,夺取全国胜利。

不料就在这以后的3年中,形势急转直下,先是20万精兵东归,接着是西征失利,最后竟然全军覆没在大渡河边的紫打地。

导致这一悲剧结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特别是大渡河边的全军覆没和翼王的自缚清营请死,实在令人难以理解,找不到任何令人信服的答案。英雄的末路的确令人惋惜,然而百年之后这神秘的谜团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答案。

18、 甲午战争中日军登陆地点之谜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清政府的一个耻辱,当时,日军首先在山东登陆,然而,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呢?

同类推荐
  • 青少年知识博览4

    青少年知识博览4

    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然天地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全:每一个知识面都包含若干知识点,知识点语言生动、内容严谨,又配以图片说明,足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可谓不折不扣的“百科全书”。本书每章都是一个特定的知识领域,章内再按各知识领域的内容特点分类一一展开细述,便于读者查找、阅读。
  • 中华成语故事(第五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五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其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有着历史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
  • 为民请命(中华美德)

    为民请命(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书中收录诸多为民请命的动人故事。
  •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太空环游的故事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太空环游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包括《太空环游的故事》、《星球纵览的故事》、《海底探险的故事》、《岛上猎奇的故事》、《科学传奇的故事》、《奇异幻想的故事》、《神秘人类的故事》、《远古寻踪的故事》、《机器大战的故事》和《古堡秘影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包括法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儒勒· 凡尔纳和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等人的作品近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 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
  • 小猴子找幸福

    小猴子找幸福

    本书作者厉剑童是近几年在寓言界创作比较活跃、取得丰硕成果的青年作者。历经十几年的苦心创作,写下了大量动物寓言、植物寓言、人物寓言、无生物寓言和知识寓言。这些寓言有感而发,不做无病呻吟。它们来源于生活和个人心灵感悟,是作者长期观察和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作者对世界的一种理解。每一篇寓言创作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思考。不少篇什反复酝酿,经历分娩的阵痛,才得以产生。
热门推荐
  • 俊美公子俏妖姬

    俊美公子俏妖姬

    她是绝美狐仙,遇见了他,轻易地得到了他的爱,想要在一起却是困难重重;他是翩翩公子,家庭显赫,虽虽然身边美女环绕,却只倾心于她,对于她的冷漠,他依旧一如既往地付出,只为了让她明白。“我们不可能”“没有不可能,只有我们肯不肯!”
  • 纸马

    纸马

    村里大老刘死了,一身缟素的孝子贤孙大都没有眼泪,他们伸长脖子翘首以盼的只是鼓乐班子的比 拼,一场杂耍式的闹剧正在上演,闹剧的高潮,姑娘竟然表演起脱衣舞……小说在一种乡村丧葬风俗的背景中展现了发生在侏儒身上的孝道伦理与人性的对抗。
  • 天使也会疼

    天使也会疼

    如果你和我说明原因,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困苦,如果我不认识你,那么我就不会受那么多的伤害,如果你不离开我,那么我就不会流那么多的眼泪。。。。。。。。。
  • 梦不曾消失

    梦不曾消失

    他们是相爱的啊!到底是什么把他们给分开的呢?他们还会在一起吗?他们的爱情还会持续下去吗?也许会,但是阻碍着他们爱情的东西太多了,想要在一起太难了,那么,怎么办呢?牛郎和织女每年见一次面感情还那么好,他们天天见面感情却无人知晓。不过,女主角是不会放弃的!
  • 庆世长安

    庆世长安

    她为鬼,相守千年不离,他为人,是欠下了千年情债的人,他与她都忘了曾经,但当年的虚假的誓言依旧在延续,前一生,她尊贵无比,他算尽天下。这一世,她一无所有,他快意人生,最后是谁倾了谁的心
  • 云图之旅

    云图之旅

    每个人都在旅程,是在生命的旅程之中。对于生命形式来说,有长有短,对于灵魂来说,选择不同的生命形式存在决定了每段旅程的长短,以及是否精彩。就如我们常说的那句话,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既是观众,也是演员。我们在演绎着自己人生的同时也观看着他人的表演。一卷神奇的卷轴让秋亚一家与米兰诺上的奇异生物结缘,在纠缠难辨的情谊之间展现出信任与猜忌,伤情与爱情。
  • 江城子之幽梦忽还乡

    江城子之幽梦忽还乡

    单机游戏《新绝代双骄三》同人文。《江城子》系列第二部。主CP江云X仇心柳。如没玩过游戏也不影响阅读。
  • 武尊天下

    武尊天下

    家族次子游天鸿因为母亲身份低下,备受欺凌,却无意中获得一个神奇方鼎,踏上武修和神修道路,在家族中地位攀升,离家历练,从此崛起!武宗武神,又能如何?挥手间八方云动,诸天幻灭,唯我武尊天下!
  • 光与暗的盛舞

    光与暗的盛舞

    光亦是正?暗亦是邪?不,从古至今乃是成王败寇。暗的一方也许并不是多么的邪恶,而是与光的一方的想法不一而已
  • 唐门逆子

    唐门逆子

    龙朔,一个唐门少主年轻时风流赌约的产物。找回自己的身世后,迎来的却是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被家族排挤,长子的身份不被承认。而他面对自己的父亲时,却只称呼“老爷”,从来没有叫过一声“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