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03400000011

第11章 君子隆师而亲友(11)

适之先生对印度研究,很重视,很感兴趣。他对汉译佛经相当熟悉,他大概读过不少。尼赫鲁派来一位访问教授师觉月博士,他委托我照顾。印度政府又派来十几位研究生,他也委托我照顾他们。他安排师觉月作学术报告,亲自主持会议,用英文发表欢迎词。他曾多次会见师觉月和印度留学生,都要我参加。我写了一篇论文:《列子与佛典》,送给他看。他写了几句话说:“《生经》一证,确凿之至。”这表示他完全同意我那篇论文的结论。

适之先生待人亲切、和蔼,什么时候见他,都是满面笑容,从来不摆教授架子,不摆名人架子,不摆校长架子,而且对什么人都是这样,对教授是这样,对职员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工友也是这样。我从来没有看到他疾言厉色,发脾气。同他在一起,不会有任何一点局促不安之感。他还不缺乏幽默感。有一次,在教授会上,杨振声教授新得到了一张异常名贵的古画,愿意与同仁们分享快乐,于是把画带到了会上,大家都啧啧称赞。这时胡先生把画拿起来,做装入自己口袋里之状,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适之先生对学生是非常爱护的。“沈崇事件”发生以后,北京大学和北平其他大学的学生们,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上街游行抗议。国民党在北平的宪兵三团和其他一些机构,包括特务机构在内,逮捕了不少爱国学生。我第一次看见胡适面有怒容。他乘着他那一辆在北平还极少见的汽车,奔走于国民党驻北平的各大衙门之间,会见当时一些要人,要他们释放被捕的爱国学生。震于胡适的威名,特别是在美国的威名,他们不敢不释放学生。据说现在还能找到胡适当时写给一些国民党军政要员的信。胡适不会不知道,当时的学生运动,如上述的“沈崇事件”,以及反饥饿、反迫害的运动等背后实有中共地下党的推动力。但是此时他关心的是学生,而不是什么党员。平时我在他那一间相当简陋的校长办公室中也有时碰到学生会的领导人去找他,提出什么请求和意见,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左派学生,他通通和蔼相待,并无所轩轾。

我在上面曾称胡适为“书呆子”,这决不是无根据的。有一次,记得是在北京图书馆开评议会。会前,他说他有其他约会,必须提前离开。然而,会开着开着就离了题,忽然谈起了《水经注》。一听《水经注》,胡先生的兴致勃然而起,座位上仿佛有了胶,把他粘住,侃侃而谈,再也不提“走”字,一直到散会为止。他的那个约会早被他忘得无影无踪了。难道这还不算有点“呆”气吗?

我同适之先生总共在一起工作了三年。三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留给我的印象却不少,上面所列举的不过是其中最主要的、最鲜明的而已。我的总印象是:胡适是一个好“朋友”,胡适是一个好人。

我在上面写了作为学者、作为思想家、作为政治家、作为“朋友”的胡适之。我曾多次引用唐德刚先生的意见。因为,我觉得,唐先生是《胡适口述自传》的笔记者和翻译者,他又博学多能,很有独到的见解。他最了解胡适。但是,他的意见我并不完全赞成,特别是他说“胡适是发展中的学者”,因为他处于发展中国家之中。这种把学术研究与经济发展等量齐观的看法,是值得怀疑的。对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来说,也许还能讲得通,因为这些学问需要大量的钱,需要实验室,钱越多越好。而对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则是另外一码事儿。

唐先生对“发展中的学术”做了解释,他举的例子偏偏是机械技术。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只能搞初级机械,如小型水力发电机、沼气灯等等。如果妄想到超发达的国家去采购“精密机器”,不但不适宜,而且会造成浪费和混乱。现代西方搞经济发展的学者们认为,引进科技,要恰如其分,他们把这种科技叫作“恰当科技”(appropriate technology)。唐先生接着说:“在一个国家的‘学术’发展的程序中,亦复如是。在‘发展中学术’这个阶段里,他们所能搞的也就是一种‘恰当学术’(appropriate scholarship)。换言之,也就是一种不新不旧,不中不西,土洋并举,风力电力两用的‘机械学术’……老实说,胡适之先生搞了一辈子所谓‘科学方法的批判的整理国故’,便是那个时代的‘恰当学术’,他老人家本身也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恰当学人’(appropriate scholar)。既然我们整个的国家,整个的学术界还停滞在‘发展中’阶段,胡公受了时代的限制,他也不能单枪匹马,闯入‘已发展’阶段了。”(上引书,页271)唐先生又说:“胡先生那一套,再向前走一步,就进入社会科学的领域了。”(上引书,页272)这真令我有点糊涂,我不了解唐先生所说的“社会科学”指的是什么。专就我个人比较了解的文艺理论和语言理论而言,西方(美国当然也包括在里面)异说蜂起,日新月异。我再套用赵瓯北的诗说:“江山年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天。”唐先生所说的“社会科学”,难道就是指这种学问吗?

一部人类文化史证明,经济的发展与学术的昌明,往往并不同步。欧洲的许多文化巨人的出现,往往并不在他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些巨人之所以能成为巨人,依我看,不出三个原因:一是他们个人的天才与勤奋;二是他们国家雄厚的文化积淀;三是靠机遇。这最后一点,英国诗人Thomas Gray在他那一首咏乡村墓地的诗中曾有所暗示。我现在提一个大胆而无偏见的看法:不管美国经济还要怎样“超发展”,不管它还能得多少诺贝尔奖,像欧洲的那些巨人是出不来的,因为美国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积淀。真正典型的美国东西,如爵士乐之类,总给人一种肤浅庸俗的感觉。

拿中国文学史来看,真正的伟大作家之出现,多由于他们个人的不幸,比如司马迁遭宫刑,李后主亡国。中国古人说:“诗必穷而后工。”指的就是这种现象。有些伟大作家遭逢乱离之后,才写出了不朽的作品,比如杜甫、李清照等都是这样。这些文学巨人的出现,决不是由于经济高度发展,甚至可以说:适得其反,经济遭到破坏的时期反而能出大文学家。

总之,说胡适是一个“发展中的学者”,只因他出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唐先生的这种说法和他的解释,我都是不能同意的。

这一篇相当长的序就要结束了。回头再看我在开头时写下的那一个副标题:还胡适以本来面目,觉得自己未免太轻率了,太大胆了,太不自量力了。通过我在上面写的这一些话,就不难看出,胡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我有何德何能,能够还胡适以本来面目!我看到的现在已经出版的有十几种论胡适的著作,每一个作者几乎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胡适的“本来面目”。有一些书,大概由于作者对胡适和胡适的时代缺乏感性认识,我读了后只感到他们颇为“隔膜”。我自己不让他们在我脑海里跑马,我自己来跑,看来跑的结果也并不太美妙。唐德刚先生对适之先生是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但他心目中的胡适的“本来面目”也不能令我完全心服。印度古代寓言中有一个瞎子摸象的故事。看来我们在胡适这一位巨人面前,都成了摸象的瞎子。胡适的“本来面目”还隐在一片云雾中,至少有一部分是这样的。想要拨云雾而见青天,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但是,有一点我们都是应该肯定的:胡适是个有深远影响的大人物,他是推动中国“文艺复兴”的中流砥柱,尽管崇美,他还是一个爱国者。多少年来泼到他身上的污泥浊水必须清洗掉。我们对人,对事,都要实事求是,这是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的起码的准则。

我现在借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胡适全集》之机,明确地亮出我的观点。是为序。

1996年12月24日写毕

忆念张天麟

我一生尊师重友,爱护弟子。因为天性内向,不善交游,所以交的朋友不算太多,但却也不算太少。我自己认为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几乎所有的师友都在我的文章中留下了痕迹。但是稍微了解内情的人都会纳闷儿:为什么我两个最早的朋友独付阙如?一个是李长之,一个是张天麟。长之这一笔账前不久已经还上了,现在只剩下张天麟了。事必有因。倘若有人要问:为什么是这样子呢?说老实话,我自己也有点说不清道不白。在追忆长之的文章中,我碰了下这个问题,但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一点即过。现在遇到了张天麟,我并没有变得更聪明,依然糊涂如故。张天麟一生待我如亲兄弟,如果有什么扞格不入之处的话,也决不在他身上。那么究竟是在谁身上呢?恍兮惚兮,其中有人。现在已时过境迁,说出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还是不去说它吧。

同类推荐
  • 不经意中的成长

    不经意中的成长

    本书是个人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分散文与诗词作品,分“茶乡孺子牛”“亲情永驻”“不经意中的成长”“旅行漫笔”“闲情逸致”“家乡美”和“诗词拾零”七辑,这些有关茶乡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以及人生哲理的温良铺陈和委婉叙说,来自一位语调平和的茶乡中年男子,阅读他这些散淡的文字,让人有余香盈口之感。
  • 我把阳光寄给你

    我把阳光寄给你

    本书所选散文均来自杂志《读者》。作者为杂志超人气作家。选文共分8个栏目,包括:温暖一生的棉鞋,成功的秘诀,丑陋的苹果,向上帝借一双手,美丽生命的出口,藏在掌心的秘密,没有人拒绝微笑,失去双腿的飞翔。相信自己是一颗珍珠砂,去迎接岁月的淬砺、生命的打磨,你的人生一会光亮圆满。
  •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我把一个农业报的临时编辑工作担任了下来,正如一个惯居陆地的人驾驶一只船那样,并不是毫无顾虑的。但是我当时处境很窘,使得薪金成了我追求的目标。这个报纸的常任编辑要出外休假,我就接受了他所提出的条件,代理了他的职务。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生命在纸上行走

    生命在纸上行走

    瘫痪病榻,才感悟到散步阳光下的幸福;饥困荒漠,才渴望得到一滴水的幸福;身陷囹圄,才领会到获取自由的幸福。缺陷像一把钥匙,打开幸福之门,幸福在缺陷中找到答案。
热门推荐
  • 破碎世界:血色王朝

    破碎世界:血色王朝

    世界是破碎的,种族是各自对立的,在这个奇幻的世界中,人类,血族,鱼人,巨人们还有许多的种族上演着一幕幕的战争史诗。
  • 梨花雪

    梨花雪

    我和阿黄逛罢街市,刚从院墙上跳下来,落进后院,我的贴身小丫头安雅就气急败坏的跑过来,向我打出一个安静的手势。看看身后的高墙,我得意洋洋的拍了拍阿黄的脑袋,算是对它功夫提高的称赞。一人多高的围墙它现在轻轻一跃就跳了进来,再不用我费力的抱它出去了。而且这家伙越长越威猛帅气了,整个洛阳城还没有它的敌手哩!这不,我才带着它看完斗狗回来,让它进一步学习搏斗技巧。
  • 倾城萌后

    倾城萌后

    墨倾城,一个平凡的女子,却从未平凡。一朝穿越,满城风雨。原本懵懂纯真的她在一次次事件中慢慢成长,越发成熟。她不会再精神大条的相信每一个人,不会再为被杀的人恐惧。她学会了隐忍,不再是当年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片子。然,她变了。但这,不就是因为一次次迷局,一次次背叛吗?仰慕她的大有人在,痛恨她的也在算计。她倚在若水桥畔,在雨中久久立着,身上早已湿透却浑然不觉。她仰起在雨雾中迷蒙着的绝色脸庞,轻叹:“浮生若梦,为何相遇?注定只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不是吗……为何?为何?”这红尘一梦,是沉沦?是看破?亦或是,生生错过?……
  • 弃仙路

    弃仙路

    为了修仙,我失去了这么多,从今开始,我弃仙,即便身死,我也要寻找到你们,你们,才是我生命的全部
  • 仙魔奇缘之杨天

    仙魔奇缘之杨天

    我欲乘风破万里,三界神魔奈我何!一个苦命的少年却要背负起拯救天下苍生的重任;一个绝世的少女为何又要那样苦恋着那位少年郎。而魔界众妖魔能否再一次进军人间呢
  • 风起山海

    风起山海

    一个追求自由的小子,凭借自身的机智天赋,掌控无尽荒力,驾驭山海百兽,驰骋天下。
  • 一切的一切心脏续接

    一切的一切心脏续接

    “哥你要多吃一点~”“咿咿呀呀今天怎么对我这么好?有阴谋!”“哎呦,我今天去算命了,说上辈子我对你亏欠了许多,所以这一世,我们还在一起,就让我来好好弥补吧!”
  • 无神永奭

    无神永奭

    一个从小就在魔兽山脉脚下长大的少年,哥哥在他六岁的时候,突然失去了消息,仿佛从世间蒸发,杳无音讯,从此母亲经常哭泣。母亲的眼泪让他心痛,他从小就努力地修炼魔法和武技,决定出去找回哥哥。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哥哥,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仍旧是一个谜团,为了寻找身世的真相,开始了艰难的征途,刀剑与热血的快意,激烈的战斗场面,惨烈的生死别离,让他开始了真正的成长,一步步的努力,一场场的战争,一幕幕的生死画面......在战斗中,变得坚强,在生死离别的刹那,变得强大。为了摆脱命运的枷锁,他与天地抗衡,与命运争辉。生命的辉煌,死亡的悲壮,浇铸了一段段伟大的神话,一曲曲让天地动容,诸神惊恐的,伟大史诗从此诞生......
  • 渔家女养成记

    渔家女养成记

    她本是二十五世纪的特种部队美女特种兵,代号风信子,现年十九。在一次任务中重伤险些丧命,老长官不忍让她再度冒险,放她去做美女教官。又一次紧急任务,使她不得不重新出山,却被自己最信任伙伴背叛,摔下山崖最终殒命,还窃取了她的作战成果。但,命运之神总是对她那么眷顾,她重生了。那是个完全陌生的异世界,太多的东西等着她去探索。
  •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