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03400000026

第26章 平生风义兼师友(5)

1986年冬天,北大的学生有一些爱国活动,有一点“不稳”。乔木大概有点着急。有一天他让我的儿子告诉我,他想找我谈一谈,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但他不敢到北大来,怕学生们对他有什么行动,甚至包围他的汽车,问我愿不愿意到他那里去。我答应了。于是他把自己的车派来,接我和儿子、孙女到中南海他住的地方去。外面刚下过雪,天寒地冻。他住的房子极高极大,里面温暖如春。他全家人都出来作陪。他请他们和我的儿子、孙女到另外的屋子里去玩,只留我们两人,促膝而坐。开宗明义,他先声明:“今天我们是老友会面。你眼前不是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而是六十年来的老朋友。”我当然完全理解他的意思,把我对青年学生的看法,竹筒倒豆子,和盘倒出,毫不隐讳。我们谈了一个上午,只是我一个人说话。我说的要旨其实非常简明: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在上者和年长者唯一正确的态度是理解与爱护,诱导与教育。个别人过激的言行可以置之不理。最后,乔木说话了:他完全同意我的看法,说是要把我的意见带到政治局去。能得到乔木的同意,我心里非常痛快。他请我吃午饭。他们全家以夫人谷羽同志为首和我们祖孙三代围坐在一张非常大的圆桌旁。让我吃惊的是,他们吃得竟是这样菲薄,与一般人想象的什么山珍海味、燕窝、鱼翅,毫不沾边儿。乔木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儿,也就一清二楚了。

有一次,乔木想约我同他一起到甘肃敦煌去参观。我委婉地回绝了。并不是我不高兴同他一起出去,我是很高兴的。但是,一想到下面对中央大员那种逢迎招待、曲尽恭谨之能事的情景,一想到那种高楼大厦、扈从如云的盛况,我那种上不得台盘的老毛病又发作了,我感到厌恶,感到腻味,感到不能忍受。眼不见为净,还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为好。

最近几年以来,乔木的怀旧之情好像愈加浓烈。他曾几次对我说:“老朋友见一面少一面了!”我真是有点惊讶。我比他长一岁,还没有这样的想法哩。但是,我似乎能了解他的心情。有一天,他来北大参加一个什么展览会。散会后,我特意陪他到燕南园去看清华老同学林庚。从那里打电话给吴组缃,电话总是没有人接。乔木告诉我,在清华时,他俩曾共同参加了一个地下革命组织,很想见组缃一面,竟不能如愿,言下极为怏怏。我心里想:这次不行,下次再见嘛。焉知下次竟没有出现。乔木同组缃终于没能见上一面,就离开了人间。这也可以说是抱恨终天吧。难道当时乔木已经有了什么预感吗?

他最后一次到我家来,是老伴谷羽同志陪他来的。我的儿子也来了。后来谷羽和我的儿子到楼外同秘书和司机去闲聊。屋里只剩下了我同乔木两人。我一下回忆起几年前在中南海的会面。同一会面,环境迥异。那一次是在极为高大宽敞,富丽堂皇的大厅里。这一次却是在低矮窄小、又脏又乱的书堆中。乔木仍然用他那缓慢低沉的声调说着话。我感谢他签名送给我的诗集和文集。他赞扬我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用了几个比较夸张的词儿。我顿时感到惶恐,觳觫不安。我说:“你取得的成就比我大得多而又多呀!”对此,他没有多说什么话,只是轻微地叹了一口气,慢声细语地说:“那是另外一码事儿。”我不好再说什么了。谈话时间不短了,话好像是还没有说完。他终于起身告辞。我目送他的车转过小湖,才慢慢回家,我哪里会想到,这竟是乔木最后一次到我家里来呢?

大概是在前年,我忽然听说:乔木患了不治之症。我大吃一惊,仿佛当头挨了一棍。“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难道天道真就是这个样子吗?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万一。这一次,我真想破例,主动到他家去看望他。但是,儿子告诉我,乔木无论如何也不让我去看他。我只好服从他的安排。要说心里不惦念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六十多年的老友,世界上没有几个了。

时间也就这样过去。去年八九月间,他委托他的老伴告诉我的儿子,要我到医院里去看他。我十分了解他的心情:这是要同我最后诀别了。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同儿子到了他住的医院里。病房同中南海他的住房同样宽敞高大,但我的心情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同那一次进中南海相比,我这一次是来同老友诀别的。乔木仰面躺在病床上,嘴里吸着氧气。床旁还有一些点滴用的器械。他看到我来了,显得有点激动,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松开。看来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握老友的手了。但是,他神态是安详的,神志是清明的,一点没有痛苦的表情。他仍然同平常一样慢声慢气地说着话。他曾在《人物》杂志上读过我那《留德十年》的一些篇章。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又忽然想了起来,连声说:“写得好!写得好!”我此时此刻百感交集,我答应他全书出版后,一定送他一本。我明知道这只不过是空洞的谎言。这种空洞萦绕在我耳旁,使我自己都毛骨悚然。然而我不说这个又能说些什么呢?

这是我同乔木最后一次见面。过了不久,他就离开了人间。按照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做法,《留德十年》出版以后,我应当到他的坟上焚烧一本,算是送给他那在天之灵。然而,遵照乔木的遗嘱,他的骨灰都已撒到他革命的地方了,连一个骨灰盒都没有留下。他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然而,对我这后死者来说,却是极难排遣的。我面对这一本小书,泪眼模糊,魂断神销。

平心而论,乔木虽然表面上很严肃,不苟言笑,他实则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感情异常丰富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六十年的宦海风波,他不能无所感受,但是他对我半点也没有流露过。他大概知道,我根本不是此道中人,说了也是白说。在他生前,大陆和香港都有一些人把他封为“左王”,另外一位同志同他并列,称为“左后”。我觉得,乔木是冤枉的。他哪里是那种有意害人的人呢?

我同乔木相交六十年。在他生前,对他我有意回避,绝少主动同他接近。这是我的生性使然,无法改变。他逝世后这一年多以来,不知道是为什么,我倒常常想到他。我像老牛反刍一样,回味我们六十年交往的过程,顿生知己之感。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感到过的。现在我越来越觉得,乔木是了解我的。有知己之感是件好事。然而它却加浓了我的怀念和悲哀。这就难说是好是坏了。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在人世间,后死者的处境是并不美妙的,年岁越大,先他而走的亲友越多,怀念与悲思在他心中的积淀也就越来越厚,厚到令人难以承担的程度。何况我又是一个感情常常超过需要的人,我心里这一份负担就显得更重。乔木的死,无疑又在我的心灵中增加了一份极为沉重的负担。我有没有办法摆脱这一份负担呢?我自己说不出。我怅望窗外皑皑的白雪,我想得很远,很远。

1993年11月28日凌晨

悼组缃

组缃毕竟还是离开我们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最近几年来,他曾几次进出医院。有时候十分危险。然而他都逢凶化吉,走出了医院。我又能在池塘边上看到一个戴儿童遮阳帽的老人,坐在木头椅子上,欣赏湖光树影。

他前不久又进了医院。我仍然做着同样的梦,希望他能再一次化险为夷,等到春暖花开时,再一次坐在木椅子上,为朗润园增添一景。然而,这一次我的希望落了空。组缃离开了我们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对我个人来说,我失掉了一个有六十多年友谊的老友。偌大一个风光旖旎的朗润园,杨柳如故,湖水如故,众多的贤俊依然灿如列星,为我国的文教事业增添光彩。然而却少了一个人,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老人。我感到空虚寂寞,名园有灵,也会感到空虚与寂寞的。

距今六十四年以前,在30年代的第一年,我就认识了组缃,当时我们都在清华大学读书。岁数相差三岁,级别相差两级,又不是一个系。然而,不知怎么一来,我们竟认识了,而且成了好友。当时同我们在一起的还有林庚和李长之,可以说是清华园“四剑客”。大概我们都是所谓“文学青年”,都爱好舞笔弄墨,共同的爱好把我们聚拢在一起来了。我读的虽然是外国语文系,但曾旁听过朱自清先生和俞平伯先生的课。我们“四剑客”大概都偷听过当时名噪一时的女作家谢冰心先生的课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先生的课。结果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和郑振铎先生我们却交上了朋友。他同巴金和靳以共同创办了《文学季刊》,我们都成了编委或特约撰稿人,我们的名字堂而皇之地赫然印在杂志的封面上。郑先生这种没有一点教授架子,决不歧视小字辈的高风亮节,我曾在纪念他的文章中谈到。我们曾联袂到今天北京大学小东门里他的住处访问过他,对他那插架的宝书曾狠狠地羡慕过一阵。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可惜长之和组缃已先后谢世,能够回忆的只剩下我同林庚两人了。

我们“四剑客”是常常会面的,有时候在荷花池旁,有时候在林荫道上,更多的时候是在某一个人的宿舍里。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我的岁数最小,还不到二十岁,正是幻想特多,不知天高地厚,仿佛前面的路上全铺满了玫瑰花的年龄。我们放言高论,无话不谈,“语不惊人死不休”。个个都吹自己的文章写得好,不是梦笔生花,就是神来之笔。林庚早晨初醒,看到风吹帐动,立即写了两句话:

破晓时天旁的水声,

深林中老虎的眼睛。

当天就念给我们听,眉飞色舞,极为得意。他的一篇诗稿上有一个“袭”字,看上去像是“聋”字。长之立即把这个“聋”字据为己有。原诗是“袭来了什么什么”,现在成了“聋来了什么什么”。他认为,有此一个“聋”字而境界全出了。

我们会面的地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工字厅。这是一座老式建筑,里面回廊曲径,花木蓊郁,后临荷塘,那一个有名的写着“水木清华”四个大字的匾,就挂在工字厅后面。这里房间很多,数也数不清。中间有一座大厅,按现在的标准来说,也不算太大。厅里旧木家具,在薄暗中有时闪出一点光芒。这是一个非常清静的地方,平常很少有人到这里来。对我们“四剑客”来说,这里却是侃大山(当时还没有这个词儿)的理想的地方。我记得茅盾《子夜》出版的时候,我们四个人又凑到一起,来到这里,大侃《子夜》。意见大体上分为两派:否定与肯定。我属于前者,组缃属于后者。我觉得,茅盾的文章死板、机械,没有鲁迅那种灵气。组缃则说,《子夜》结构闳大,气象万千。这样的辩论向来不会有结果的。不过是每个人淋漓尽致地发表了意见以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又谈起别的问题来了。

组缃上中学时就结了婚。家境大概颇为富裕,上清华时,把家眷也带了来。现在听说中国留学生可以带夫人出国,名曰伴读。当时是没有这个说法的。然而组缃的所作所为不正是“伴读”吗?组缃真可谓“超前”了。有了家眷,就不能住在校内学生宿舍里。他在清华附近西柳村租了几间房子,全家住在那里。我曾同林庚和长之去看过他。除了夫人以外,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女孩,小名叫小鸠子,是非常聪慧可爱的孩子。去年下半年,我去看组缃,小鸠子正从四川赶回北京来陪伴父亲。她现在也已六十多岁,非复当日的小女孩儿了。我叫了一声“小鸠子”,组缃笑着说:“现在已经是老鸠子了。”相对一笑,时间流逝得竟是如此迅速,我也不禁“惊呼热中肠”了。

清华毕业后,我们“四剑客”,天南海北,在茫茫的赤县神州,在更茫茫的番邦异域,各奔前程,为了糊口,为了养家,在花花世界中,摸爬滚打,历尽苦难,在心灵上留下了累累伤痕。我们各自怀着对对方的忆念,在寂寞中,在沉默中,等待着,等待着。一直等到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组缃和林庚又都来到了北大,我们这“三剑客”在暌离二十年后又在燕园聚首了。此时我们都已成了中年人,家事、校事、国事,事事萦心。当年的少年锐气已经磨掉了不少,非复昔日之狂纵。燕园虽秀美,但独缺少一个工字厅,缺少一个水木清华。我们平常难得见一次面,见面大都是在校内外召开的花样繁多的会议上。一见面,大家哈哈一笑,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时光是超乎物外的,它根本不管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从无始至无终,始终是狂奔不息。一转瞬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其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国的老知识分子无不有切肤之痛,大家心照不宣,用不着再说了。我同组缃在牛棚中做过“棚友”,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终于都离开了中年,转入老年,进而进入耄耋之年。不但青年的锐气消磨精光,中年的什么气也所余无几,只剩下了一团暮气了。幸好我们这清华园“三剑客”(长之早已离开了人间)并没有颓唐不振,仍然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耕耘,虽非“志在千里”,却也还能“日暮行雨,春深着花”,多少都有所建树,差堪自慰而已。

同类推荐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 也看风景也读书

    也看风景也读书

    《也看风景也读书》是崔济哲先生的近期新散文集,收录散文41篇。全书洋洋36万字,内容涵盖地方风物人俗、古人古事感怀、佛说佛思佛史、历史伟人逸事,以及他国历史文化。在这本书中,有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严肃追寻,也有对独特且有趣的地方文化的展现;有当下的细枝末节,也有过往的风起云涌;有因风物之壮阔而诞生的美丽文字,也有因文字之厚重而更美胜一层的风景。这本书打开了大千世界的一条门缝儿,透过这道门缝儿,你看见的是崔先生与历史、社会、人生的对话。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本书散文集。分为三部分:“初尝台北的美妙旅程”、“行走台中的风和日丽”、“徜徉台南的慵懒时光”。本书以优美的文笔,图文结合的形式来介绍有关台湾的风土人情,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让读者得到有关台湾旅游的指导性信息,以一种小资的情调吸引时尚化的读者。
  • 我愿生命从容

    我愿生命从容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修养的随笔集。她用区别于世俗日常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随作者的角度你竟发现心境开阔起来。有时候,我们总想快进时间,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值得,而没有耐心体味生而为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滋味。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择忘记自身,出离地观察世界。鸽子、明信片、玩具,17世纪的女画家都可以是她。笔下的她,让我们唏嘘不同的人生起伏,对照失意得意时的忘形失态,抖落掉束缚自己的患得患失。人有时远离既定的轨道,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我们日常的行为,多是出于期待,而不是无造作的真诚。对生活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软弱,成为自己与别人期待的牺牲品。从容地投入生活,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身姿挺拔。
热门推荐
  • 海棠花开

    海棠花开

    民国时的上海,混乱压抑,生活的苦难时时刻刻的折磨着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海棠红生于那时,长于那时,她是梨园奇秀,却因为身世卑微而备受欺凌。她只想要一个小家,跟爱的人一起过平凡的日子,但是,命运却让她不断的颠簸在苦难的波涛中。在不断的磨难中,她被磨炼的愈发坚强,为了爱,为了幸福,不断的向前。
  • 穿越之归园田居

    穿越之归园田居

    夏君妍穿到一个村中独居又穷的要死的小姑娘身上。好心的大婶对她说,深山中有个猎户需要帮忙腌制些小菜,不如去赚点铜板?于是夏君妍本着不被饿死的念头进山了……但她不知道的是那个猎户阴冷又沉默,快三十的老男人连个媳妇儿也都没有。一句话简介:古代版霸道女总裁和她的忠犬侍卫之间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嫁出娘亲娶进爹

    嫁出娘亲娶进爹

    刚穿还没有反应过来,相公就嗝屁了,嗝屁就嗝屁吧,被人嗝屁那都是凄凄惨惨戚戚的,这丫倒是好,嗝屁了,那是举国欢腾,但是赌坊的人那是哭的比死了自己的亲爹亲娘还惨!为什么呢?相公嗝屁了,留下巨额财产,跟一岁多的包子,守着一家酒楼跟一千多的良田还有几座大山,实在是什么都不愁,但是人多着要“吃肉啊”于是寡妇很愁嫁啊!相公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卿娘是寡妇了,还有一个萌萌腹黑的亮晃晃的托油瓶,这怎么办?大颜朝的人都知道卿娘是带着托油瓶的寡妇了,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寡妇,可是前夫威名实在是太旺,没人敢娶。于是卿娘的日子,每天不是跟人吧啦瓜,就是大牌,要不就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抱着包子招摇过市,美其名是给娃找个爹,其实就是自己想找个男人!皇帝说每天用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十分悲伤的想:老子这一辈子真是失败,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边关士兵跟别的国家士兵那是好的跟一个娘生的一样,根本没有战争可以打,弄感觉自己很无能一样。外可就不要这看了,见自家老大这样悲伤,一致认为,自家老大是忧国忧民的好老大,现在一片繁荣了,老大还这样忧国思民,更是努力工作,于是国家更加繁荣,自家老大就更加悲伤。弄的下面的人每天都加班加点的努力,皇帝就加班加点的悲伤。想想边关好几个兄弟都没有老婆,不如找点热闹看,于是悲催的皇帝知道卿娘愁嫁,也当起媒婆来。下面人一看,大颜朝的老大实在是为民的好老大,连寡妇再嫁都操心,还操碎了不少人的心,于是各个国家都效仿大颜朝,因为实在是闲的蛋都疼碎了,又长出来!于是各个国家把没有结婚的,以各种理由骗到了安乐镇。美其名说是,休假!于是各个大臣家里没有出嫁的姑娘,那是都往安乐镇跑了,多金又能力的人都在,自己再查,难不成比不过一个寡妇?还是一个带着拖油瓶的寡妇?就这样,为了卿娘找相公,各个国家的老大都下赌注了!最后发现了天大的秘密,这还了得?闹大了,可就玩完了!一出好剧就这样拉开帷幕~~~~~~~
  • A First Family of Tasajara

    A First Family of Tasaja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繁华落尽唯有你仍在

    繁华落尽唯有你仍在

    她是现代优秀的特工,却因为男友的背叛一朝穿越为幕王府的嫡小姐,秉承着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宗旨在古代闯出一片天
  • 鹿晗:缘来还是你

    鹿晗:缘来还是你

    不相信我,为什么不肯放过我,想保护我,我为什么允许她伤害我,爱我,为什么欺骗我,她的一生勿扰着这几个男生,纠缠不清,他是她的独家记忆,但也是伤得最深发回忆。
  • 异族之主序之光

    异族之主序之光

    主序之光下,我战无不胜?当主序星的光辉不在庇佑,星神也只是个笑话。新的机甲天才即将横空出世。阿衰,我……
  • 死亡游戏之正义交锋

    死亡游戏之正义交锋

    游戏开始——我定下的规则,我就是你的命运。Z:这个空虚的世界,我要撕下你们肮脏的面具,呵。L:真是让人意外呢,只可惜我不会让你如愿,总有一天必将你绳之于法。虽说明知作用不会太大,可我还是要告诉你,你所做的一切,并不是正义……
  • 斩天者

    斩天者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少年,他胆敢漠视天威,提起战刀,杀孽。在许久以前,有一位女子,她一笑倾城。岁月流转,却,甘愿-等他。然,天地逆乱、风云变换,当少年归来,仰天长啸。“天灭了,妳还会在吗?”"
  • 我是傀儡

    我是傀儡

    当来自地星的灵魂与傀儡融合,当傀儡吸收了一名傀儡师的记忆,当秦良踏出玄兽森林,整个世界都在他的脚下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