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03400000008

第8章 君子隆师而亲友(8)

可是,从那以后,直到老师于1969年在空前浩劫中被折磨得离开了人世,将近20年中,我没能再见到他。现在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他在世的年龄五年,算是寿登耄耋了。现在我时常翻读先生的诗文。每读一次,都觉得有新的收获。我明确意识到,我还未能登他的堂奥。哲人其萎,空余著述。我却是进取有心,请益无人,因此更增加了对他的怀念。我们虽非亲属,我却时有风木之悲。这恐怕也是非常自然的吧。

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虽然看样子离开为自己的生命画句号的时候还会有一段距离,现在还不能就作总结,但是,自己毕竟已经到了日薄西山、人命危浅之际,不想到这一点也是不可能的。我身历几个朝代,忍受过千辛万苦。现在只觉得身后的路漫长无边,眼前的路却是越来越短,已经是很有限了。我并没有倚老卖老,苟且偷安,然而我却明确地意识到,我成了一个“悲剧”人物。我的悲剧不在于我不想“不用扬鞭自奋蹄”,不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是在“老骥伏枥,志在万里”。自己现在承担的或者被迫承担的工作,头绪繁多,五花八门,纷纭复杂,有时还矛盾重重,早已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负荷量,超过了自己的年龄。这里面,有外在原因,但主要是内在原因。清夜扪心自问:自己患了老来疯了吗?你眼前还有一百年的寿命吗?可是,一到了白天,一接触实际,件件事情都想推掉,但是件件事情都推不掉,真仿佛京剧中的一句话:“马行在夹道内,难以回马。”此中滋味,只有自己一人能了解,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自己的一生。自己究竟应该怎样来评价自己的一生呢?我虽遭逢过大大小小的灾难,像“十年浩劫”那样中国人民空前的愚蠢到野蛮到令人无法理解的灾难,我也不幸——也可以说是有“幸”身逢其盛,几乎把一条老命搭上,然而我仍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自己赶上了许多意外的机遇。我只举一个小例子。自从盘古开天地,不知从哪里吹来了一股神风,吹出了知识分子这个特殊的族类。知识分子有很多特点。在经济和物质方面是一个“穷”字,自古已然,于今为烈。在精神方面,是考试多如牛毛。在这里也是自古已然,于今为烈。例子俯拾即是,不必多论。我自己考了一辈子,自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留学,月有月考,季有季考,还有什么全国通考,考得一塌糊涂。可是我自己在上百场国内外的考试中,从来没有名落孙山,你能说这不是机遇好吗?

但是,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没有人帮助,一个人会是一事无成的。我也遇到了极幸运的机遇。生平帮过我的人无虑数百。要我举出人名的话,我首先要举出的,在国外有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博士论文导师瓦尔德施密特教授,另一个是教吐火罗语的老师西克教授。在国内的有四个人:一个是冯友兰先生,如果没有他同德国签订德国清华交换研究生的话,我根本到不了德国。一个是胡适之先生,一个是汤用彤先生,如果没有他们的提携的话,我根本来不到北大。最后但不是最少,是陈寅恪先生,如果没有他的影响的话,我不会走上现在走的这一条治学的道路,也同样是来不了北大。至于他为什么不把我介绍给我的母校清华,而介绍给北大,我从来没有问过他,至今恐怕永远也是一个谜,我们不去谈它了。

我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我一向认为,感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之一。但是,我对他们四位,以及许许多多帮助过我的师友怎样“报”呢?专就寅恪师而论,我只有努力学习他的著作,努力宣扬他的学术成就,努力帮助出版社把他的全集出全、出好。我深深地感激广州中山大学的校领导和历史系的领导,他们再三举办寅恪先生学术研讨会,包括国外学者在内,群贤毕至。中大还特别创办了陈寅恪纪念馆。所有这一切,我这个寅恪先生的弟子都看在眼中,感在心中,感到很大的慰藉。国内外研究陈寅恪先生的学者日益增多,先生的道德文章必将日益发扬光大,这是毫无问题的。这是我在垂暮之年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愉快。

然而,我仍然有我个人的思想问题和感情问题。我现在是“后已见来者”,然而却是“前不见古人”,再也不会见到寅恪先生了。我心中感到无限的空漠,这个空漠是无论如何也填充不起来了。掷笔长叹,不禁老泪纵横矣。

1995年12月1日

《胡适全集》序

——还胡适以本来面目

在中国近百年来的学术史上、思想史上、文化史上、文学史上,甚至教育史上,胡适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矛盾重重的人物,一个物议沸沸扬扬的人物,一个很值得研究而又非研究不行的人物。

最近安徽教育出版社决定出版约莫有两千万字的《胡适全集》,征序于我。我没有怎样考虑,便轻率地答应了下来。现在说是轻率,但在当时并没有一点轻率的感觉,反而觉得确有点把握。因为我从中学起,一直到大学,到留学,到回国任教,胡适的著作从《尝试集》《胡适文存》起,一直到《胡适论学近著》,再加上报纸杂志上他的那一些政论文章都读过,有的还读了不止一遍。对他的学术造诣以及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看法,自己觉得颇有把握。在另一方面,在40年代后半期,我作为北京大学的一个系主任,同作为校长的胡适,经常有接触的机会,请示汇报,例所难免。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同他一样,都推崇考据之学,颇能谈得来。从而对他的为人,待人接物,应对进退,有充足的感性认识。有了这两个方面,为他的《全集》写序,心里是觉得颇有底儿的,答应下来,难道还能算是轻率吗?

但是,一旦静心构思,准备动笔,我才憬然顿悟:自己答应得真是过于轻率了。我平常写东西,下笔颇快。这一次我却想一改旧习,学一学我的老祖宗季文子,要“三思而后行”,想把序写得好一点,写出一点水平来。适逢当今学坛突然掀起一股“胡适热”,仅就我视线所及,已经有十多种关于胡适的论著和胡适本人的著作出版问世。我觉得,要想写好这一篇序,必须熟读今贤书,从他们的书中吸取营养,扩大自己的眼界,开拓自己的思路。这个想法不能说不正确。古代中外许多圣贤不都提倡多闻吗?

于是我就多方搜求,得到了十几种胡适的书和关于胡适的书,整整齐齐,罗列案头,准备一一阅读,然后下笔,定能彩笔生花,写出一篇美妙的序文来。读了第一本书,觉得获得了很多知识,心里甜丝丝的。读了第二本,又觉得增长了很多知识,心里又甜丝丝的。记得外国什么哲学家说过,读别人的书,好像是让别人在自己的脑袋里跑马。跑第一次马时,我觉得跑得好,跑得有道理。跑第二次马时,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头。比方说,第一次跑马,马头向东。第二次跑马,马头却突然转而向西。究竟是向东对呢,还是向西对?我有点糊涂起来了。我这“糊涂”并不“难得”,是于无意中得之的。在糊涂中,我自己暗自思忖:如果第三次跑马而马头向南,第四次跑马而马头向北,我脑袋里岂非天下大乱了吗?这样一来,我将茫然,懵然,无所适从,我将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变成一位呆子。

我于是下定决心,当机立断,把案头的书推开,除了偶尔翻阅一下以外,不再从头认真细读。与其让别人在自己脑袋里跑马,何不让自己跑几趟马呢?此时,我仿佛成了菩提树下的如来佛,尘障全逝,本性固融,丢掉了桎梏,获得了大自在。

且看我跑出些什么结果来。

胡适在中国近百年来学术史思想史上的地位

中国近百年来的学术史,也可以说是20世纪的学术史,究竟应该怎样分期,我还没有读到并世贤哲们的著作。我自己在这方面决不敢以内行自居,本着“半瓶子醋晃荡”的原则,提出自己的看法。学术总是脱离不开政治的,以政治环境为纲,我想把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分为五个阶段:

(一)1901—1911年

(二)1911—1919年

(三)1919—1949年

(四)1949—1978年

(五)1978—现在

我在下面试着加以简略的分析。

我觉得,要想探索中国近百年来的学术史,必须抓住三条线索或者三条脉络:一条是遵守乾嘉诸老的以考据为基础的治学方法;一条是利用西域和敦煌新发现或新出土的古代典籍和文物;一条是——利用美国学者费正清的现成的话——“中国对西方的反应”(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第一条和第三条都明白易懂。只有第二条需要加点解释。中国学术史上——我想,世界学术史也一样——有一种现象或者甚至一条规律:有新材料发现,就能把学术研究向前推进一步,在学术史上形成一个新的阶段或新的时代。这样的例子,中外都不缺乏。在中国学术史上,最新的一次材料大发现,就是西域考古成果和敦煌遗书。关于这个问题,王静安先生做过演讲,而且他自己就是身体力行的人。陈寅恪先生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见《金明馆丛稿二编》)一文中说:“然详绎遗书,其学术内容及治学方法,殆可举三目以概括之者。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这真可谓要言不烦。以简单明了的三目概括了王静安一生“几若无涯岸之可望”的治学范围和治学方法,真是大手笔。寅恪先生的第一目和第二目,相当于我上面说的第二条,第三目相当于我说的第三条,大家一看就可以明白。

我在下面分析我提出来的五个阶段时,就以陈先生的三目为纲。只有提纲,才能挈领。我的分析当然以适之先生为主,因为我不是在写《中国近百年来学术史》,而是写《胡适全集》的序。在五个阶段中,第一阶段与胡适关系不大,那时他还是青年学生。第二阶段则与他关系至大,他是这一阶段的主角。第三阶段他仍然演重要的角色。第四阶段他居住在台湾和美国,几与大陆学术界脱离。第五阶段则他已去世,没有可能再扮演什么角色了。岁月流转,时移世变,对陈先生的三目必须有所增添。这是很自然的事,用不着多加解释了。

以下就是分析。

第一阶段

虽然清王朝已朝不虑夕,但仍然有一个太后和两个皇帝坐在宝座上,发号施令,天下依然是大清帝国的天下。这种政治环境不能不对人们的心态起着作用。

在这期间,乾嘉诸老的考据学风对一些学者仍有影响。学术界的一些领袖人物,像章太炎、梁启超等忙着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反清的活动,想重振大汉之天声,对学术研究不能不有所忽视,研究成果难以出现。但是,正在同时,由西方人进行的西域考古则硕果累累,而敦煌遗书的发现者最初也是西方人。北京的学者们虽已有所闻,但他们中之奸猾腐败者,只知窃取,据为己有,而不知研究利用,与西方学人根本对立。在学术研究方面根本谈不到对西方的反应。

在这一阶段,胡适还是一个少年,谈不上什么参与。

第二阶段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不管对这个成功如何评价,反正北京已把皇帝改成总统(最初叫普理玺天德),五族共和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结束了。这种政治环境也必然对中国人民——学者当然也包括在里面——的心态起着作用。在政治上,共和了没有多久,洪宪复辟的丑剧就出台而后又迅速地覆灭。接着来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学术文化圈子里,老一辈的领袖人物,如章太炎、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等,都有点功成身退的意味,一点也不活跃,在这一阶段的前一半,几乎成了真空,然而却给胡适准备好了活动舞台。

胡适于1910年赴美留学,先学农,后改文学,又改哲学。在文学和哲学中,他如鱼得水,欢游自如,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初到美国时,他对美国政治感到极大的兴趣,并且亲自参加一些活动,达到如疯如狂的地步。因此,终其一生他认为美国式的民主政治是最好的政治,这里就埋下了他既反对共产党的政治,也反对国民党的政治之根。在哲学思想方面,他的最高理想就是杜威实验主义,也可以说是终生以之的。在学术研究方面,从他所写的三篇最早的文章——《〈诗〉三百篇言字解》《尔汝篇》《吾我篇》——中,依稀可以看见乾嘉诸大师的考据学对他的影响,他也是终生服膺增加了一点新成分的考据学,他有时称之为“科学方法”。

同类推荐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讲述女性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也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她们对生活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解析、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发掘。这几年女性文学有长足发展,有时候我感到,女性与文学的结缘有比男性更优越的条件,她们观察细微,笔触细腻,感情细微,这些表现在文学上,就产生了很大的特色。作者总是从生活的最细微处、最现实处提取和发现内容,娓娓道来,在最平凡处道出一点新意来。
  • 守岁白驹

    守岁白驹

    本书是郭敬明三本散文之卷二,收录了《崇明春天》《天下》《四季焚香》等精美散文,以他的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的文章为主要内容并加以增补,此次他亲自修改和编订,甚至对文章题目做出全新修改,将年少时期最初的创作整装呈现。《守岁白驹》书名意指留下这本书,化成一匹白马,守望曾经的岁月。也许过去已是一座再也无法回去的空城,但是,至少有这样一本书,代替作者,代替所有过去的人,以示纪念。
  • 总编辑心语

    总编辑心语

    本书是作者带有理论色彩的新闻专著,既涉及如何坚持报业改革和创新,如何全方位发展报社,也包括如何提高新闻采写水平,开创多种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 胡适散文

    胡适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热门推荐
  • 冷酷王爷的弃情妃

    冷酷王爷的弃情妃

    好姐妹一朝穿越,一个,穿越到龙晋王朝,被生性风流其骨子里不知情为何物的混蛋二王爷缠上。一个穿越到龙秦王朝,受到了冷酷傲气三王爷的气!两个,都不是什么好男人,一个风流,一个冰山,看我们姐妹如何戏耍于你们,令你们成为我们的的爱情奴隶的!
  • 商用口才

    商用口才

    本书提供了一整套简单实用的谈判口才训练技巧和方法。内容包括:商务谈判谋略及技巧、商务谈判实战方略、商务谈判语言运用艺术等5章。
  • 逗逼传说:秩序守护者

    逗逼传说:秩序守护者

    一个患有负面情感障碍的自恋狂魔,一个感受不到恐惧绝望的精神病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成为了最强秩序之力:黑暗秩序的主人,开始了一段逗逼的传说……〖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瀚海生珠

    瀚海生珠

    北历七七,天地崩塌,世界颤抖,瀚海生珠。
  • 明伦汇编宫闱典东宫部

    明伦汇编宫闱典东宫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范达因的魔幻录

    范达因的魔幻录

    新的世界,梦幻般的旅程。用什么来敲响命运之诗,是魔法还是剑?是魔术还是诗歌?是头脑还是暴力?是崇高或是卑鄙?是鲜血或是鲜花?范达因坚信要走下去,走到天涯,走到海角,走到巅峰,走到天空之上俯看这个世界。
  • 重装武力

    重装武力

    参加军事演习未果的古烈,意外穿越到“末世之战”千年后,科技与“神力”并存的纽因大陆,成为大陆中最为稀有、也最为尊贵的“人类”,并且还拥有了可以模拟枪械的神奇能力。然而,残酷的现实让古烈清醒认识到,比实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于是……
  • 心系天狼

    心系天狼

    精灵般的美少年用孤僻来掩饰自己的脆弱。为了逃离纯血种狼少主的束缚,汝心拉着行李箱来到偏僻的史范高中。充满阳光朝气的校园生活渐渐让他有了拥抱温暖的勇气。残暴血腥的天狼嚎叫和扑朔迷离的情感暧昧都刻在缺陷的冷月中。后来,他终于知道自己是天狼女猎人的转世......
  • 时光机与流浪者

    时光机与流浪者

    在那么动荡的青春里,为何我遇见你,在那么偌大的城市里,我能够爱上你,却不能在一起。爱只有那么一节,为何我们只能止于那么漫长的时光里的寂寞?
  • 镜照诸天

    镜照诸天

    我有一镜,可照诸天万界。我有一镜,可取天下万物。我有一镜,可穿越可长生。……萧阳花费全部身家,在古玩一条街上买了一面古镜,随之穿越到平行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