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09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当历史学家发现中国的明王朝具备许多无与伦比的特点的时候,他们便对这个王朝倾注了更多的关注。

的确,明朝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王朝,这里有成熟完备的政治体制——内阁,这里有颠覆农业文明的商业文明,这里有空前繁华的市井文化,这里有意志决绝的士大夫,这里有激烈辩论开放式的儒学思想,这里有孤独无助的君主,这里有为了命运抗争的底层人物,这里还有东方第一位开眼看西方的人物——瞿太素,这里还有中国第一位启蒙思想家——王艮,这里更有东方的布鲁诺——何心隐。

一个将儒家文明推向极致的王朝,一个严格遵循儒家行为规范的王朝,一个商业文明极度发展的王朝,一个产业时代来临的王朝,一个各项指标在农耕时代达到临界点的王朝为何会在1645年轰然倒塌?历史留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历史上总有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但是却影响到了整个历史的进程。大唐王朝846年只是历史上一个渺小的点,在这一年,持续了40年的牛李党争以李党的失败而告终,从此中国结束了浪漫的贵族政治时代,取而代之的是文官政治时代,对于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帝国来说,文官政治无疑是灾难性的,从牛李两党对于藩镇的不同观点就可以看出贵族与平民在政治决策上的全局性与局部性。同样,现在看来,大明王朝1449年也是明王朝的分水岭,在这一年,经历土木堡之变,帝国的勋贵折损殆尽,帝国重回文官政治运行的模式,就这样,在经过大明王朝81年的统治后,历史终于又回到了它本来的运行轨道。从此一个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大明王朝呈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历史从经济形态方面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部落时期、农耕时期、机器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将中国社会从部落时代推向农耕时代,1840年西方势力的入侵将中国从农耕时代推向机器时代,而农耕社会的巅峰时代——明王朝——总给人留下许多值得关注的东西。本书将从政治斗争角度来对明代三百年大历史进行讲述,并由此探讨王朝兴衰和明王朝灭亡的最本质原因。

明代由于官僚制度的强大和商业经济的兴起,以及受教育人口的增多以及市民意识的觉醒,皇帝与官僚集团的政治斗争以及官僚阶层和市民阶层的矛盾冲突比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都要尖锐,除此之外,官僚集团内部的党争和倾轧也比历代王朝都要激烈,更多的华彩篇章都在这个时代上演,人人都不再是君子,而人人又都不甘心成为小人,奋发与消沉并存,调和与冲突同在。我们对这种政治斗争评价无疑是负面的,因为它会降低王朝的凝聚力。但它对历史学家来说却又是精彩的。

朱元璋对明帝国的创立并非想象中那么艰难,前面已经有许多英雄人物作了铺垫。有感于元朝思想领域的混乱,朱元璋在建立天下后开始用理学来禁锢人们的思想,他还通过抑制豪强来还给天下一个自耕农的社会,洪武皇帝是一个偏激而纯粹的人,在他的治理下,帝国僵硬而沉闷,官僚们都在等着他死,洪武皇帝的尽快死去成了这个时代官僚们的唯一希望。

建文皇帝朱允炆是按照儒家伦序原则继承皇位,这个不懂事的孩子在几个腐儒的唆使下盲目削藩,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帝位。帝国的第三任皇帝是太宗文皇帝朱棣,外藩继位的身份一直是他心中永远的阴影,为了昭示他的伟大,他开始折腾这个国家和人民,如果帝国在他的统治期间灭亡,那么朱棣在历史上的名声将会跟隋炀帝一样糟糕。

朱棣的死是帝国的转折点,从这之后,帝国结束了洪武、永乐的那种扩张态势,开始一意主守,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开始从皇帝手中向官僚手中转移。洪熙、宣德两位皇帝在位的时候开始对洪武、永乐的一些政策进行调整,但宣德皇帝仍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人,他能够压制住跃跃欲试的文官。

宣德的死亡标志着君主与官僚的融洽关系再也无法成为可能,后面的君主虽然年纪幼小而且娇生惯养,但他们却显示出跟祖辈不一样的特点,那就是阴晴不定、手段毒辣。为了压制住日益崛起的文官,正统启用宦官王振,王振试图将天下拉回洪武时代,这是全体官僚所不允许的。帝国在王振的主持下在一些政务上产生了偏差,不仅搞得人怨沸腾,而且还对蒙古实行了强硬政策,这最终导致土木堡事件的爆发,帝国进入动荡期。

再次继位的英宗皇帝成熟起来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苦难而报复他人,他任用贤臣、能臣,同时他开始躲在幕后,以一双阴骘的眼睛盯着那些勋贵和官僚,这个皇帝已经不信任任何人,他不会因为你帮助他而感谢你,也不会因为你对不起他而报复你。

英宗皇帝的继任者是成化皇帝,这是一个很木讷的皇帝,他迷恋他的保姆万贵妃,他信奉道教和方术,他绕开内阁直接发旨。成化王朝无疑是整个明朝时代的转折点,从这个时期开始,帝国的官僚政治正式进入成熟,皇帝开始垂衣拱手,商业与思想领域也开始松动,它继续沿着宋元以来的脉络前进。

从洪武到成化,我们所关注的是体制的推进,它从元朝体制向具备明朝特色的体制上转变,它的内阁开始成熟,制约内阁的司礼监也在形成,帝国开始依靠两套班子来运作,一套文官班子,一套宦官班子,一切都已经程序化,所有的政务最终都是依靠文牍来处理,而这种程序化的政务在任一环节出了问题,它就会受阻。这的确是一种优越的政治制度,它能够保证帝国即便在没有君主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惯性平稳运转多年,并杜绝了一切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它不需要能人、强人,所需要的只是技术官僚,但是它阻碍变革的力量又是那么强大,一些早已程式化或者惯性化的东西又将会束缚帝国的发展,并最终在一些技术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使我们这个帝国轰然倒塌。

从弘治开始,明王朝表现出来的突出特征是文官开始兴起,以嘉靖朝的大礼仪事件为标志,明王朝的文官集团全面崛起,并在万历晚期达到了最高峰。

在奉行儒家文化的古代中国,政治权力终将会落入文官手中,政治益发依赖娴熟的官僚集团来运作,而不再是英明的君主。这是各种因素发展的结果,贵族的没落是一个因素,官吏的选拔日益依赖科举是一个因素,印刷术的发展导致受教育人口增多是一个因素,商业发展、财富积累、市民意识的觉醒也是一个因素,后世君主对权力的淡薄也同样是一个因素。这种文官政治对于小国寡民的西方来说没有什么,但对于复杂而庞大的东方大国来说往往会带来消极影响,因为文官政治运行的结果往往是私有制的盛行,中央集权的削弱,财富日益向士绅手中集中,这些都会使一个庞大国家在面对大的突发事件的时候显得捉肘见襟,这点在晚明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

我们对于这种文官政治的评价也同样是矛盾的,文官政治会减少君主专制所带来决策上的风险性,但是由于文官政治决策的局部性和君主政治决策的全局性所带来的偏差也会在帝国酿起波澜,这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很难做出评价,因为历史自然有它运行的规律,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政治模式,封建王朝的周期性震荡已经是历史的必然,任何想阻止这个历史规律的行为都是徒劳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历史问题讲清楚。

弘治皇帝被认为是一位严格遵循儒家行为规范的君主,在他主政的十八年是皇帝与文臣关系最融洽的时期,虽然如此,但弘治十八年本质上说仍然是平平淡淡的十八年。他的继任者正德最反感儒家的说教,而且是一个活泼好动的人,从正德开始皇帝与文官的矛盾开始成为帝国以后政治运行的主要特点,并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而正德时期中国的商业和思想文化进一步发展,唐伯虎和王阳明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心学也发展到了它的顶峰。

接下来是嘉靖时期,嘉靖被认为是明朝最糟糕的一个皇帝,明朝由盛转衰的折点就在这个时期,嘉靖对文官的憎恨达到了极点,他非常喜欢看着文臣们斗来斗去。这个时期虽然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明王朝面临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危机,那就是倭寇问题,嘉靖时期也是明王朝仅次于万历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嘉靖皇帝御极45年,仅次于万历皇帝的48年,这45年也是明朝党争开始和各种社会矛盾开始爆发的45年。

嘉靖的继任者为隆庆皇帝,隆庆普遍被认为是一个无能且受人操纵的皇帝,但这只是表象。隆庆皇帝虽然安居在幕后,但隆庆的七年时期是中国明王朝政府政治决策最好的七年,它能够跟宣德、弘治相媲美。隆庆皇帝有着寻常人看不出来的政治运作艺术,他能够在不做任何事情的情况下达到一切政治目标,并使得帝国安静、宁和,不再那么无聊的吵闹。隆庆时期我们还可以看出朝中清流的虚伪与狡诈,为了达到目的,清流也是不择手段,在隆庆死后,这种宁和、安详的氛围便不复存在了,他被自以为是的张居正搞得一团糟。

万历王朝是明代最重要的一个朝代,这不仅仅是因为万历是明代御极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48年),而是因为这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巅峰时代,所有的指标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临界点。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无产阶级运动正式发端,工会组织开始形成,基督教传入中国,启蒙思想进一步发展,白银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市井文化进入成熟,海外贸易空前活跃,党社运动在民间蔓延,参政群体日益扩大,舆论开始民间化,士大夫的活跃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皇帝与文官的矛盾更是空前激化,商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矛盾同样空前尖锐,所有这一切都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上演。

万历皇帝跟明代的大多数皇帝一样并不是一个有为的君主,这正像我们前面讲的,政治的发展使得帝国日益依靠娴熟的官僚和平衡的体制,而不再是君主的个人意志,无论君主在这里扮演何种角色,最终要么将问题弄糟,要么就是无功而返。朱元璋的强大个人能力都未能对历史产生任何改变,更别说后世的君主,所有这一切又都只能在循且中度过,这种循且最终会导致整个国家或政权都无法运转,而这个时候皇帝与官僚的矛盾又会突出出来,皇帝这个时候的专制绝不是胡来,而是为了这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将看到许多人虚伪的嘴脸。

万历皇帝10岁登基,前十年外廷有张居正,内廷有李太后、冯保。当张居正死后、冯保被贬黜、李太后不再管事的时候,皇帝发觉自己仍然无法亲自实施政务,因为有个强大的官僚集团在前面,皇帝只用执行礼仪上的问题即可,但他渐渐的发现单纯的垂衣拱手也是不可,因为君主考虑的整体,而官僚考虑的局部,我们是个复杂而庞大的农耕国家,不能像英国那样完全将权力交给士绅去打理。所以,我们看到万历后期皇帝与官僚们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从万历中期帝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东林党,这个党派的特点是抵制一切非本党人士,他们蹦的很高,拿道德文章替自己涂脂抹粉,更为要命的是这个党派的成员大多出身于缙绅和资产阶级家庭,他们自然要代表本团体的利益,万历增加商业税收的命令遭到了这个党派的一致抵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柔性革命在帝国已经成功。这个党派的结局并不好,在下一个朝代,在魏忠贤的打击下他们集体噤声,魏忠贤死后他们又死灰复燃,并最终将帝国推向灭亡。满清入关后,他们很快跟这个新兴的政权合作。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实际上并无国家、民族和道德的观念,所关心的只是团体的利益。

当万历死后,他的可怜的长子朱常洛终于登上了皇位,但身体不好的朱常洛只上任一个月便死掉了。他的长子朱由校登上了皇位,在朱由校主政的最初日子里,重返朝政的东林党继续纠住三案不放,将三案矛头向万历和郑贵妃身上扯,这不仅引起了朱常洛的愤怒,也引起了朱由校的愤怒,东林党的表演再次弄巧成拙。天启四年是天启王朝的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皇帝开始任用一些新的官员来排斥东林党人,也就是从这之后,皇帝开始隐居在幕后。

天启王朝是意志决绝的,它至少没有像崇祯王朝那么看起来散乱,皇帝仍然坚持征收商业税,另外,君臣保持了空前的团结,它不像前几朝那样叽叽喳喳。天启皇帝的治国手段是高明的,他以很小的代价就实现了嘉靖所期待的那种治国效果,既没有让群臣争来争去,也没有让群臣骂来骂去,万历朝的那种混乱局面一下得到了安宁。

天启的继任者是崇祯皇帝,在崇祯手里帝国最终进入无法挽回的境地,这一方面是因为自然灾害的加重,另一方面是由于崇祯皇帝混乱无序的性格。崇祯皇帝最初想重用东林党人,当他发现这个党派排除异己的时候,他便开始任用新的阵营的人。在温体仁、周延儒的辅助下,中枢保持了稳定,但对于一般人事任用,皇帝显得急躁而混乱。

朱由检渐渐地发现了这些科举出来的人大多只会夸夸其谈,并无治国的才能,他便想打破这种科举选才的制度,旧的体系被打破,新的体系又没有建立起来,崇祯轻易用人,轻易罢人,其结果只能是越来越混乱。

崇祯朝的最大问题是皇帝在一切问题上显得急切而冒进,他不顾帝国已处于疲弱的状态,一旦问题得不到解决,崇祯就会显得急躁而不安,甚至会迁怒到他人。不仅如此,文官制度的那种僵硬性也不符合明末的实际情况,帝国的一些僵硬政策仍旧在执行,尤其是在跟满洲人议和问题上。所有人都不愿意为一些灵活的政策而再负责任,这其中包括好面子的皇帝。

由于1644年清兵入关后,清政权控制的还只是黄河以北,所以南京的弘光政权仍然是一个全国性的政权,再加上大明王朝是两京一十三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朝的末代皇帝乃是弘光而不是崇祯。

当北京城失去后,南方的官员以及逃到南方的官员扶植万历的孙子朱由菘登上皇位,但此时那种能够稳定局势的文官政治已经不复存在。更加激烈的党争开始,破产的财政使得帝国失去了军队的指挥权,军阀政治重新出现,而帝国也并没有鼓励地方豪强参与镇压农民军或者抵御清兵,实际上无论是农民军还是清兵来的都很迅猛。

南方的弘光政权是涣散的,虽然在此之后又建立了隆武、绍武、永历政权,并维系了十七年,但这一切都已经毫无意义。

当时间进入晚明,财富日益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帝国的征税权被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分子所抵制,再加上延绵70年的北半球气候冰河期,加上过度的商业化导致粮食减产,这些都使得明王朝的继续已经不可为。

但实际上最根本的问题还是那种儒家思想的死结禁锢了帝国,它甚至需要引入部落民族的新风或者西方的某种主义来破解晚明迷局。

同类推荐
  • 奋斗在大宋

    奋斗在大宋

    法医陈武穿越来到北宋边界易州,凭借法医知识,在大宋赚钱养家娶媳妇的故事。
  • 解读王朝 王子卷

    解读王朝 王子卷

    封建帝王们的后妃多,生的王子也多,从十多个到数十个,有的帝王生的子女甚至多达百个。然而龙椅却只有一张。为了成为万人之上的那一人,于是杀父继承者有之;兄弟互相杀戮者有之;杀子废立者有之;特别是被指定接班的王子,往往成为诸王子们阴谋杀戮的对象。据统计,从春秋战国的公元前770年到1911年清朝灭亡,约有290个王子死于非命。他们自己也读史书,殷鉴不远,然而他们仍然在不断地重复历史。
  • 唐末逍遥游

    唐末逍遥游

    一个理科男穿越到唐末,起初他只想坐拥娇妻美妾,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逍遥地生存下去,什么藩镇割据、契丹铁骑都与他无关,反正再怎么折腾历史都有它自己的规律。适逢乱世,他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坎坷的奇遇……面对弱肉强食的世界,惊心动魄的阴谋,他能否挽狂澜于既倒?
  • 嗨,我是刘备

    嗨,我是刘备

    远大志向与生俱来,随时势而变化高低,经后天学习而集大成,帝王终归是凡人,改变的不仅是自己,对照职场,生存的金字塔每个人都有。基础是底线,突破的是向上的力量,实现梦想。嗨,我是刘备,从昨天的我到今天的我,再到未来的我,让我们一起蹉跎。
  • 制霸三国策

    制霸三国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永远也说不完三国的故事主角李玄一个二十一世纪造酒公司的送货员,在一次送货的过程中不幸被雷击中,在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来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东汉末年太史慈勇猛不勇猛?他是李玄的义弟。典韦牛X不牛X?他是李玄的侍卫。张飞、关羽、张辽、高顺和张颌,这些名将厉害不厉害?他们都是李玄的结拜兄弟。“鬼才”郭嘉、戏志才和陈群都是李玄的谋士,这样的谋士给不给力?拥有这些名震古今的文臣武将,李玄将会在东汉末年有着怎样的作为呢?敬请广大读者点击阅读
热门推荐
  • 都市盗梦高手

    都市盗梦高手

    当林夕获得盗梦宗师传承的瞬间,世界都乱套了。每个人都会做一些白日梦,而林夕发现别人的幻想竟然像放电影一样在自己的脑海里面闪过。偶尔潜入美女梦乡,咦,这动人的娇喘怎么回事。竟然是在做春梦,对象还是自己,就算是自己,我也要大声说。”放开那个妹子,让我先来!“(有创意的装逼文)ps:书友群475538184
  • 买给总裁一辈子

    买给总裁一辈子

    母亲生病,男朋友劈腿,被羞辱…………自从遇见了他,生活就变得美好了,可能中间有一点小插曲或者是……男主有点霸道
  • 辣妻追夫:秦少慢点走

    辣妻追夫:秦少慢点走

    识人不清,为了渣男不惜忤逆父亲,拒绝安排好的好婚事。以为是幸福美满,缺遭渣男贱女陷害,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凄惨下场。苍天有眼,让她一朝重生,步步为营只为复仇。主动结盟金龟婿,可是……说好的相敬如宾,那个夜夜痴缠,折腾的她下不来床的男人是谁?
  • 末世之天启

    末世之天启

    遗迹隐藏神秘气体,世界开始高速进化!!!
  • 陆羽

    陆羽

    前世身为亚洲首席驯兽师的陆羽重生穿越到一个只有斗气的世界。
  • 网游之荣耀之颠

    网游之荣耀之颠

    曾经电竞圈最顶级的天才选手,失踪三年后突然进入一款名为《大蛮荒》的电竞网游。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天赋的他,带着心中的荣耀,开始了重回游戏巅峰的道路。
  • 修真魔道

    修真魔道

    修真修魔俩大派的决斗,魔虐真精彩劲爆,儿子为夫报仇O(∩_∩)O~第一本书希望多多包涵
  • 异界之行者无疆

    异界之行者无疆

    知识改变命运,性格决定未来!少年萧阳意外穿越到异界,战恐龙、斗异能者,走出了一条旁人无法复制的强者之路,最终以半神之体问鼎神界,成就一段辉煌!
  • 焚天煮海

    焚天煮海

    家族的嫡子,因为不甘沦为废物,为燃尽天下不平而搏!外来的灵魂,成全了他的雄心壮志。一幅得自天书楼的焚天煮海图,让他拥有了成为强者的资质。亲身父亲,原何对他如此的冷酷无情,视为敌寇。莫名而来的黑衣铁面人,为何又要对他几番照顾?还有阴郁深沉的夏殿主,满腹心事的大长老,传说中的牧羊人······
  • 蛮霸天下

    蛮霸天下

    他出身王府,身具远古神兽血脉,出生那刻天降异象并且血脉之力在出生那刻就已经开始向着远古先辈的血脉进化。他谢蛮一生富贵却不干如此过完一生,就开始了他那争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