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37300000002

第2章

杂结使智行  四大根定见

杂犍度第一之一

世间第一法  智人爱恭敬

无惭色无义  最后说思品

世间第一法跋渠第一

云何世间第一法。何故言世间第一法。世间第一法何等系。当言欲界系耶。色界系耶。无色界系耶。世间第一法。当言有觉有观耶。无觉有观耶。无觉无观耶。世间第一法。当言乐根相应耶。喜根护根相应耶。世间第一法。当言一心耶。当言众多心耶。世间第一法。当言退耶不退耶。云何顶。云何顶堕。云何暖。此二十身见几我见我所见有几见。若无常有常见。于此五见是何等见何等谛断。此见若有常无常见。若苦乐见。若乐苦见。若不净净见。若净不净见。若无我有我见。若无因有因见。若有因无因见。若有无见。若无有见。于此五见是何等见何等谛断。此见此章义愿具演说。云何世间第一法。答曰。诸心心法次第越次取证。此谓世间第一法。次有说者。于诸五根次第越次取证。此谓世间第一法。如我义。诸心心法次第越次取证。是谓世间第一法。以何等故言世间第一法。答曰。如此心心法。诸余世间心心法为上为最。无能及者。故名世间第一法。复次此心心法。舍凡夫事得圣法。舍邪事得正法。于正法中越次取证。以是故言世间第一法。世间第一法何等系。当言欲界色界无色界系耶。答曰。世间第一法当言色界系。非欲界非无色界。以何等故世间第一法。不当言欲界系。答曰。不以欲界道得断盖缠。亦不能除欲界结。乃以色界道得断盖缠。亦能除欲界结。若以欲界道得断盖缠。亦能除欲界结。如是世间第一法当言欲界系。但不以欲界道得断盖缠。亦不能除欲界结。乃以色界道得断盖缠。亦能除欲界结。以是故世间第一法不当言欲界系。以何等故世间第一法。不当言无色界系。答曰。于等法中越次取证。先从欲界于苦思苦。后色无色界同也。若圣道起先办欲界事。后色无色界同也。设于等法中越次取证。先无色界于苦思苦。后欲色界同也。若圣道起先办无色界事。后欲色界同也。如是世间第一法当言无色界系。但等法中越次取证。先从欲界于苦思苦。后色无色界同也。若圣道起先办欲界事。后色无色界同也。以是故世间第一法。不当言无色界系。复次入无色定除去色想。不以无色想分别欲界。如缘苦法忍亦缘世间第一法。世间第一法当言有觉有观耶。无觉有观耶。无觉无观耶。答曰。世间第一法。或有觉有观。或无觉有观。或无觉无观。云何有觉有观。答曰。依有觉有观三昧。得世间第一法。是谓有觉有观。云何无觉有观。答曰。依无觉有观三昧。得世间第一法。是谓无觉有观。云何无觉无观。答曰。依无觉无观三昧。得世间第一法。是谓无觉无观。世间第一法当言乐根相应耶。喜根护根相应耶。答曰。世间第一法。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护根相应。云何乐根相应。答曰。依第三禅得世间第一法。是谓乐根相应。云何喜根相应。答曰。依第一第二禅。得世间第一法。是谓喜根相应。云何护根相应。答曰。依未来禅依禅中间依第四禅。得世间第一法。是谓护根相应。世间第一法。当言一心为众多心耶。答曰。世间第一法。当言一心非众多心。以何等故世间第一法。一心非众多心。答曰。若世间第一法中间。不起余世间法唯有无漏。若当起者若小若等若妙。设使小者不越次取证。以何等故。不以退道于等法中越次取证。若当等者亦不越次取证。以何等故本不以此道越次取证。若当妙者。彼本心心所念法。此非世间第一法。若后心心所念法。此是世间第一法也。世间第一法。当言退不退耶。答曰。世间第一法不退也。以何等故世间第一法不退乎。答曰。世间第一法。谛顺谛满谛办。无空缺处无所有。不起若干心不得思惟。譬如士夫渡水度山谷阪若险难处。正身不回身未到顷意正必到。世间第一法亦复如是。谛顺谛满谛办。无空缺处无所有。不起若干心不得思惟。譬如五大駃水。一为恒迦。二为担扶那。三为萨牢。四为伊罗跋提。五为摩醯。尽趣大海无能断流无能障者。尽趣大海海满海办世间第一法亦复如是。谛顺谛满谛办。无空缺处无所有。不起若干心不得思惟。复次世间第一法苦法忍中间。彼无有一法疾于心者。当于尔时无能制者不得思惟。以是故世间第一法当言不退。云何顶法。云何顶法退。答曰。譬如漏一刻顷欢喜向佛法僧。如世尊言。与十六婆罗门说诸摩那。如漏一刻顷欢喜向佛法僧。是谓顶法。云何顶法退。答曰。以得顶法若命终已退不复现在。如有一人与善知识相得。从其闻法思惟内挍计。信有佛道好法顺僧。色无常痛想行识无常。信思惟苦习尽道。彼或于余时不得善知识不闻法。不思惟内挍计。于世俗信退。是谓顶法退。云何暖法。答曰。于正法中起慈欢喜。如世尊说。马师比丘满宿比丘。此二痴人于我法中无有毫厘暖法此二十身。见几见是我见我所见有几见。答曰。五是我见十五是我所见。云何五我见。答曰。色我见痛想行识我见。是谓五我见。云何十五我所见。答曰。色我有见我中色色中我。痛想行识我有见。我中识识中我。是谓十五我所见也。若无常有常见。是边见苦谛所断。有常无常见。是耶邪见尽谛所断。苦有乐见以恶法为最此名见盗苦谛所断乐有苦见。是耶邪见尽谛所断。不净有净见。以恶法为最。此是见盗苦谛所断。净有不净见。是耶邪见。或尽谛断或道谛断。若尽观不净此耶邪见尽谛所断。若道观不净此耶邪见道谛所断。无我有我见。是身耶邪见苦谛所断。有因无因见。是耶邪见习谛所断。无因有因见无作因作此戒盗苦谛所断。若有而言无见。是耶邪见或苦谛断。或习谛断。或尽谛断。或道谛断。若言无苦是耶邪见苦谛所断。若言无习尽道此耶邪见习尽道断。若无而言有见。此非见此耶邪智。

阿毗昙初世间第一法跋渠竟(梵本五百二十八首卢)

智跋渠第二

颇有一智知一切法乎。颇有一识识一切法乎。颇有二心展转相因乎。颇有二心展转相缘乎。以何等故一人前后二心不俱生乎。若人不可得亦无前心而就后心。以何等故忆本所作。以何等故忆识强记。以何等故忆而不忆。以何等故祭祀饿鬼则得。祭余处不得。当言一眼见色二眼见色耶。耳声鼻香亦复如是。诸过去者一切无现耶。若无现者一切过去乎。诸过去者一切尽耶。若尽者一切过去乎。诸过去者一切没耶。若没者一切过去乎。若苦生疑是苦非苦耶。当言一心为众多心乎。若习尽道生疑是道非道。当言一心为众多心乎。颇有一心有疑无疑乎。云何名身。云何句身云何味身。有佛世尊告诸弟子。汝等痴人。此义云何。以何等故佛世尊告诸弟子汝等痴人乎。有六因。相应因共有因自然因一切遍因报因所作因。云何相应因。云何共有因。云何自然因。云何一切遍因。云何报因。云何所作因。若心使俱诸使心俱。彼使此心所使耶。设使心所使此心俱使。彼使此心俱使耶。若心使俱诸使心俱。彼使此心当断耶。设使心当断此心俱使。彼使此心俱断耶。灭因识云何灭因识灭因识几使所使。此章义愿具演说。

颇有一智知一切法乎。答曰。无也。若此智生一切诸法无我。此何所不知乎。答曰。不知自然。不知共有法。不知相应法也。颇有一识识诸法乎。答曰。无也。若此识生一切诸法无我。此何所不达乎。答曰。不识自然。不识共有法。不识相应法。颇有二心展转相因乎。答曰。无也。此非一人若前未来俱生二心。非未来心与前心因。颇有二心展转相缘乎。答曰有。若一思惟无当来生心。彼当念时便生二心。若思惟有当来生心。彼当念时便生二心。若念无当来道生心。彼当念时便生二心。若念有当来道生心。彼当念时便生二心。若二有知他人心展转心作缘。以何等故一人前后二心不俱生。答曰。无有第二次第缘。众生一一心转。如人不可得空也。前心不住。后心云何忆本所作。答曰。众生法中得如此智忆本所作。譬如刻印作字有所印处知字。则现亦知他所作已所作亦自知。彼亦不从来问。我亦不从往问汝作何字。彼亦不答我作是字。如印所作字自知作字。自所作亦知他所作亦知。如是众生法随所作则知所作法亦知。譬如有两两人知他人意各各相因。心彼一不从二。问汝云何相因彼亦不作是。答我作如是因缘亦知他人意法。得如是意各各相因。如是众生法得如是知随前法则知。复次一切心所念法定有因缘。及修意所作有力意常不忘失。以何等故忆而复忆。答曰。众生之法心自然回彼。次第智生。修意力强专意不忘。以何等故忆而不忆。答曰。众生之法意不自回彼。不次第智生。意渐渐微亦常多忘。以何等故祭祀饿鬼则到非余处也。答曰。此道自尔生入处法受身分尔是故得到。譬如鸟鸳鸯雁鹤孔雀鹦鹉千秋共命鸟。能飞虚空然鸟不神于人。不大于人。神力不能胜人。德不能大人。法自应尔生彼受身而飞行。譬如一泥犁一畜生道一饿鬼界。皆识宿命亦知他意。亦能雷电兴云风雨。作此种种。然不能胜人。神不能大人。力不能胜人。然其法自尔生入受身所作便果。复次有人长夜行淫。如是贪如是念如是欲如是思惟。彼便娶妇生儿。为儿娶妇为孙娶妇。亦作是言。我当有儿。儿当有儿。我死后若堕饿鬼。复当念我与我揣食。彼长夜作如是欲。作如是念。作如是贪。作如是思惟。所念便果。当言一眼见色耶。二眼见色耶。答曰。二眼见色。以何等故二眼见色。答曰。如合一眼而视色不净便起不净识。如开两眼而视色便起净识。如合一眼而视色起净识。如开两眼而视色起不净识。不得作是说两眼见色。但合一眼而视色起不净识。开两眼视色起净识。是故两眼见色。如合坏灭没亦如是。耳声鼻香亦复如是。诸过去者一切不现耶。答曰。或过去非不现。云何过去非不现。答曰。如优陀耶言。一切结过去于园离园去。于欲不染欲如炼真金。是谓过去非不现。云何不现非过去。答曰。如有一人乘神足不现。或以咒术或以药草。此谓不现非过去。云何过去亦不现。答曰。诸行起始起生始生成始成。得尽去无现变易过去。过去世摄过去世。是为过去亦不现。云何不过去亦不现。答曰。除上尔所事诸过去者一切尽乎。答曰。或过去非尽。云何过去非尽。答曰。如优陀耶言。一切结过去于园离园去。于欲不染欲如炼真金是谓过去不尽。云何尽不过去。答曰。如世尊言。是谓圣弟子尽地狱畜生饿鬼恶趣道。是谓已尽不过去也。云何过去亦尽乎。答曰。诸行起始起生始生成始成。得尽去无现变易过去。过去世摄过去世。是谓过去亦尽。云何非过去非尽。答曰。除上尔所事。复次我今当说结。结或过去非尽或尽非过去。或过去亦尽。或不过去亦不尽。云何过去不尽。答曰。诸过去结不尽。有余不灭不吐。是谓过去不尽。云何尽不过去乎。答曰。诸未来结已尽无余已灭已吐。是谓尽不过去。云何过去亦尽。答曰。过去结已尽无余已灭已吐。是谓过去已尽。云何不过去亦不尽。答曰。未来结不尽有余不灭不吐。及现在诸结。是谓不过去亦不尽。诸过去者尽没乎。答曰。或过去不没。云何过去不没。答曰。如优陀耶言。一切结过去于园离园去。于欲不染欲如炼真金。是谓过去不没。云何没非过去。答曰。我今当说狭小事如小舍。言舍没街巷器。小眼见色言眼没。是谓没非过去。云何过去亦没。答曰。诸行起始起生始生成始成。得尽去无现变易过去。过去世摄过去世。是为过去亦没。云何非过去亦非没。答曰。除上尔所事。复次我今当说结。结或过去非没。或没非过去。或过去亦没。或不过去亦不没。云何过去非没。答曰。诸过去结未尽有余不灭不吐。是谓过去非没。云何没不过去。答曰。诸未来结以尽无余已灭已吐。是谓没不过去。云何过去亦没。答曰。诸过去结已尽无余已灭已吐。是谓过去亦没。云何不过去亦不没。答曰。诸未来结不尽有余不灭不吐。及现在结。是谓不过去亦不没。若苦生疑是苦非苦。当言一意为众多意耶。答曰。是苦一意无苦二意若习尽道生疑是道非道。当言一意为众多意耶。答曰。是道一意无道二意。颇有一意是疑不疑。答曰。无也。于苦有疑于苦无疑。非为苦疑非为苦无疑。于习尽道疑于道无疑非为道疑非为道无疑。云何名身。云何句身。云何味身。名身云何。答曰。名者分别语有增数相施设说转名。是为名身。云何句身。答曰。如是句身得义满记彼此业。世尊亦说。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此一句。诸善奉行此二句。自净其意此三句。是诸佛教此四句。如是句义满记彼此业。是谓句身。云何味身。答曰。字身说味身。世尊亦说。颂是偈相。字是味相。名是依偈造者。偈体如是字说味身。是谓味身。如佛世尊告诸弟子称言痴人。此义云何。以何等故佛世尊称言痴人。答曰。佛世尊法中。不顺戒行犯众过事。无果实行故称痴人。复次佛世尊不顺教诫教使顺法故称痴人。是佛世尊常训诲语。如今和上阿阇梨教训弟子。称言痴人所作非法造不善事。佛世尊亦复如是告诸弟子称曰痴人。有六因。相应因共有因自然因一切遍因报因所作因。云何名相应因。答曰。痛痛相应法相应因中因。痛相应法痛相应因中因。想思更乐忆欲解脱念三昧。慧慧相应法相应因中因。慧相应法慧相应因中因。是谓相应因。云何共有因。答曰。心心所念法共有因中因。心所念法心共有因中因。复次心心所回身行口行共有因中因。复次心心所回心不相应行共有因中因。心所回心不相应行心共有因中因。复次共生四大展转共有因中因。是谓共有因(因中因展转相生义也)。云何自然因。答曰。本生善根后生善根。与善根相应法。自界自然因中因。过去善根未来现在善根。与善根相应法。自界自然因中因。过去现在善根未来善根。与善根相应法。自界自然因中因。无记根亦复如是(四痛一爱二五邪见三憍慢四无明也)。本生不善根后生不善根。与不善根相应法。自然因中因。过去不善根。未来现在不善根。与不善根相应法。自然因中因。过去现在不善根。未来不善根。与不善根相应法。自然因中因。是谓自然因。云何一切遍因。答曰。本生苦谛断一切遍使。后生习尽道思惟断使。与使相应法。自界一切遍因中因。过去苦谛断一切遍使。未来现在习尽道思惟断使。与使相应法。自界一切遍因中因。过去现在苦谛所断一切遍使。未来习尽道思惟断使。与使相应法。自界一切遍因中因。习谛所断亦复如是。是谓一切遍因。云何报因。答曰。诸心心所念法受报色。心心法心不相应行。彼心心法此报报因中因。复次诸身口行受报色。心心法心不相应行。是彼身口行此报报因中因。复次诸心不相应行受报色。心心法心不相应行。彼心不相应行此报报因中因。是谓报因。彼云何所作因。答曰。眼缘色生眼识。彼眼识眼所作因中因若色彼共有法彼相应。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细滑身识。意法意识。彼共有法彼相应。色法无色法。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法无对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如是诸法所作因除其自然。耳鼻舌身意缘法生意识。彼意识意所作因中因。若彼法共有法彼相应。眼色眼识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细滑身识。彼共有法彼相应。色法无色法。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法无对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如是诸法所作因中因。除其自然。是谓所作因。若心使俱诸使心俱。彼使此心所使耶。答曰。或所使或不所使。云何所使。答曰。诸使未尽此所使。云何不所使。答曰。诸使尽此不所使。设使心所使此心俱使。彼使此心俱使耶。答曰。或是彼非余。或是彼是余。云何是彼非余。答曰。苦智生习智不生。若心习谛所断苦谛所断。缘是谓是彼非余。云何是彼是余。答曰。人染污心一切被缚系。是谓是彼是余。若心使俱诸使心俱。彼使此心当灭耶。答曰。或灭或不灭。云何灭。答曰。诸使于彼缘灭是谓灭。云何不灭。答曰。诸使于彼缘未尽是谓不灭。相应诸使此使何所灭。答曰。诸使缘灭也。如是汝语使缘灭耶。答曰。如是若作是语诸使尽谛道谛所断无漏缘此使何所灭。此灭彼灭此事不然。如向者语。诸使尽谛道谛所断有漏缘。此尽彼当言尽。设诸使心所断此断心俱使。彼使此心俱使耶。答曰。或是彼非余。或是彼是余。云何是彼非余。答曰。若心无染思惟所断。是谓是彼非余。云何是彼是余。答曰。若心有染是谓是彼是余。尽缘识云何。答曰。苦智生习智未生。若心习谛所断苦谛所断缘。是谓尽缘识。彼识几使所使。答曰。十九一心耶不也。欲爱未尽苦智生习智未生。若欲界心习谛所断苦谛所断缘。是谓尽缘识。此识几使所使。答曰。欲界习谛所断七。欲爱尽色爱未尽苦智生习智未生。若色界心习谛所断苦谛所断缘。是谓尽缘识。彼识有几使所使。答曰。色界习谛所断六。色爱尽无色爱未尽。若苦智生习智未生。若无色界心习谛所断苦谛所断。缘是谓尽缘识。彼识几使所使。答曰。无色界习谛所断六。

智品第二竟(梵本二百三十首卢长二十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无限之爱

    无限之爱

    准备了三种简介,喜欢哪种?1、这一个男人写的言情,当然这个男人并不只会写言情。2、无限流的言情。3、我其实想说,简介比小说难写。
  • 孔子

    孔子

    本书取材于《史记?孔子世家》、《论语》以及战国秦汉时代所流传的孔子传说事迹,大的事件基本上有出处,事件年代根据《孔子年谱》。作者将史料融会贯通,完成了这部接近百万字的巨著,殊为不易。儒家的理想就是要让世界变得和谐。和谐是万物存在的根本,天和则清,地和则宁,人和则安,心和则美。儒家和谐世界的心愿因此成为人类共同的希望之光。拍摄孔子,就是要重燃人类和谐精神的火种,把珍藏在华夏儿女胸中的和谐美德重新唤醒。
  • 特种兵异界逍遥

    特种兵异界逍遥

    这是一个妖兽林立的世界,人们在夹缝中求生,并衍生出一个大陆最尊贵的职业——魂师,屠兽之魂,以壮己身。当另一时空的特种兵来都这里,又将会搅动怎样的风雨?
  • 超级高手在校园

    超级高手在校园

    来历神秘的周臣逸,带着一只很强大又很让他头疼的手镯,来到了繁华都市,成为了一名花都大学的新生。倒霉的是,报名的第一天,宿管“灭绝师太”居然罚他去女生宿舍扫地,不料扫着扫着,他竟被一位校花掳去当了仆人!
  • 龙迹之轮回九转

    龙迹之轮回九转

    龙,世间最为强大与神秘的种族。紫金帝龙,龙族中血统最高者,自龙族始祖后再无一条龙拥有此血脉。时隔亿万载,帝龙再次临世,是浩劫?是福缘?敖天在一步步的成长过程中揭开大陆百族所隐藏的真相、天地所隐藏的真相,最终铸就其传奇的一生。
  • 神子重生在现代

    神子重生在现代

    神界!一个人人向往的界面。然而,神界却不止一个,方向分东南西北,神界也同样,分东南西北。在偌大宇宙中,存在着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一处神界纠纷拉开了序幕……父神……小妹……不……什么狗屁天道,都是你们这帮所谓仙人的狗屁之词……我在此立誓,如若我侥幸不死,他日定将灭了你们这帮伪君子……冠冕堂皇的话一大堆,都是你们的借口,是你们对不起我们的,你们给我等着……啊!!!
  • 完美牧场

    完美牧场

    被雷劈中的穆峰,奇迹般的被游戏附身了,能文能武。经过穆峰改良的肉牛甩和牛几条街,经过穆峰改良的赛马,随便跑跑就甩对手几个马身。没事钓钓鱼遛遛马,逍遥自在。
  • 明天好好过

    明天好好过

    多娜小姐,你为什么进入娱乐圈?李溢涛多娜小姐,你的偶像是谁?李溢涛你的理想对象是怎样的?李溢涛多娜小姐,请问,孩子的父亲是谁?李溢涛好像自从知道了世界上有李溢涛这个人之后,吴多娜的人生就是围绕着他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不觉得疲惫。
  • 永恒双重神

    永恒双重神

    “测字算命了,吾乃天地大能转世,知前世、通今生、明未来……”“少年测字算命么,收费十晶石。”他本是天生八卦阴阳体,乃何魔性滋生,前世缘,今生情,未来生,让他走上双重人格之路,他就是她,她却非他,看他如何带她修成永恒通天存在的阴阳之神?
  • 明日才能与之相见的世界

    明日才能与之相见的世界

    为什么必须一定要有简介?请容许我先做拒绝。然后在打个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