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07800000166

第166章 殿试(2)

行过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吴帆徽震惊皇上的年轻和苍老。

史载,朱由检由信王登上皇位的时候,只有十七岁,现在不过二十一岁的年纪,这样的年纪在几百年之后,还在大学读书,就算是读书发门早,也不过刚刚参加工作,统领如此大的一个国家,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二十一岁的年纪,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不过吴帆徽看到的皇上,尽管整体给人的感觉还是年轻人,可不管是透露出来的气息,还是脸上的神色,都给人老成的感觉,说的不客气一些,有一些暮气沉沉的感觉。

少年老成是儒家对担当大任之人的要求,哪怕身为皇上的朱由检,也要遵循这个规矩,因为朱由检想着做千古一帝,想着振兴大明王朝,可以想象,登基五年时间以来,从十七岁到二十一岁,朱由检不知道遭受到多少的煎熬,要不然脸上绝不会透露出来沧桑的气息,这种气息可是无法装出来的。

由此吴帆徽禁不住有些可怜朱由检了,不要看朱由检身为九五之尊,醉卧美人膝,醒掌杀人剑,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这个皇帝实在不好当,下面有一帮气势汹汹的文武大臣,特别是朝中的党争,让其坐卧不安,后金鞑子的嚣张,流寇的肆掠,接连不断的灾荒,官员的腐败,军队的孱弱,百姓的穷困,让这个王朝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让一个身怀抱负、志大才疏的年轻人掌控如此的江山,怎么可能有很好的结果。

吴帆徽也见到了叱咤大明的诸多内阁大臣。

内阁首辅周延儒,内阁次辅何如宠,内阁大臣温体仁、吴宗达、郑以伟、钱象坤,七个内阁大臣之中,孙承宗没有在京城,而是在巡查辽东。

吴帆徽有些遗憾,他对孙承宗的印象还是有些深刻的,此人算是明末最有能力的大臣了,文武兼备,大器晚成,可惜生不逢时,总是遭遇坎坷。

给吴帆徽印象最深的还是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周延儒身材高大,估计有一米八的个子,脸色白皙,满脸黑色的胡须,看上去很是威严,温体仁看上去就是一个和蔼的老头,头发胡须都有些白了,脸上时刻带着微笑,颇似乡村的教书先生。

这两人的神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留给吴帆徽较深印象的就是吴宗达了,毕竟是同姓,吴宗达长得白白胖胖的,看上去就是阿弥陀佛的人,能够左右逢源,也难怪此人能够在内阁里面九年时间之长。

按照历史的发展,内阁大臣钱象坤很快就会因病致仕,孙承宗因为大凌河城兵败,承担了兵败的一切责任,十一月主动致仕,辞去一切的职务,何如宠同样在十一月致仕。

这三人致仕之后,自此就没有再次进入官场,一直到去世。

而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在内阁的时间是很长的,周延儒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再次成为内阁首辅,不过他们两人都被列为奸臣,承担了大明王朝灭亡的历史责任,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面。

内阁大臣、礼部尚书代表皇上宣读殿试的若干规定。

规则宣读完毕,殿试开始。

皇上没有训话,试卷很快发下来。

吴帆徽集中了精力,开始认真看试题了。

“制曰:所与共治天下者,士大夫也。

今士习不端,欲速见小,兹欲正士习以复道,何术而可。

东虏本我属夷,地窄人寡,一旦称兵犯顺丙三韩不守,其故何欤。

建酋本我属夷,犯上作乱,迫我边疆,敌不灭,兵不可撤,饷不可减。

今欲灭敌恢疆,何策而效。

且流寇久蔓,钱粮阙额,言者不体国计,每欲蠲减。

民为邦本,朝廷岂不知之,岂不恤之。

但欲恤民,又欲赡军,何道可能两济。

即屯田盐法,诚生财之原,屡经条议申饬,不见实效,其故何与。

至于漕粮为三军续命,马匹为战阵急需,折截挂欠,遂失原额,其道何复。

今虽东虏猖獗,河套有可复之机,边外尽可作之事。

但难于东虏窥伺,朝野匮乏,近降夷继至,作何安插。插套连合,作何问破。

流贼渐逸郧广,海寇时扰浙闽,剿灭不速,民难未已,兼之水旱频仍,省直多故,作何挽回消弭。

又唐、宋曾以武臣为中书令、枢密使、文武似不甚分。

我太祖高皇帝曾以直厅为布政,典史为佥都,今奈何牢不可破。

尔多士留心世务久矣,其逐款对答毋讳。

朕将亲览焉。”

看了皇上亲自出的这道策论试题,吴帆徽的头都大了。

皇上这是大杂烩,将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了,这里面包括了御寇、安民、宗禄、兵饷、灾荒以及兵患等等,每一件事情,都威胁到大明王朝的生存,也难怪皇上不过二十一岁的年纪,居然显露出来沧桑的气息,任何人遇见这么多的事情,不疯掉算是好的。

不过皇上也够奇怪的,要知道参加殿试的贡士,根本没有进入朝廷做事,对官场上的事情不清不楚,而且也没有什么实际从政的经验,能够提出什么合理化的建议,怕是真正遇见这些问题,脑子根本不够用,腿都要软了。

拔苗助长,病急乱投医,这恐怕就是皇上真正的心态了。

想想这些贡士,肯定是用四书五经来解决这些问题,什么正人先正己,什么以仁德治理天下,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一大堆的废话,实际的有用的建议一个都没有,

此刻吴帆徽想到了明末大儒刘宗周。

刘宗周被皇上再次启用之后,提出了慎独的观点,希望通过内省的功夫,收拾人心,使人人向善,跻于道德之域,以解救世道之祸。

而刘宗周提出的慎独之观点,是专门针对皇上的,要求皇上首先做到慎独,以感化下面的文武大臣。

吴帆徽感觉到可笑,刘宗周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放之四海皆准,可惜在当今形势之下,告诉皇上这些治理的办法,颇有些涸辙之鲋的味道,明明是一条快要渴死的鱼,给一些水就能够活下来,却还准备去引来河水,那个时候鱼早就成为干鱼片了。

穿越的吴帆徽当然知道,皇上提出来的这些问题,的确有解决的办法,但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打破目前的很多桎梏,需要从制度上入手,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且不说皇上是不是赶下决心,就算是下定了决心,身边没有栋梁之材,也是找死的节奏,怕是大明江山灭亡的更快。

比较起来说,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就是此等的人才。

退一步说,若是要临时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一个字,钱。

有钱才好办事,有钱才能够救济百姓,有钱才能够征伐,有钱才能够安定百姓,若是没有钱,什么都不用说,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倒是有人提出来了集聚钱财的办法,那就是增加农业赋税,什么剿饷、练饷和辽饷等等,可惜增加的这些赋税,没有收到多少,倒是让贫困交加的老百姓造反了。

不可否定,张居正和魏忠贤等人,都做了一件好事情和大事情,那就是大规模的征收商贸赋税,适当的减轻农业赋税,这是目前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可惜这个最好的办法,被东林党人彻底的否定,被他们以藏富于民的观点否定,皇上缺钱是吧,那好啊,增加农业赋税,这是没有问题的,大明以农为本,商贸为末,舍本逐末的事情是不能够做的,至于说老百姓是不是能够承受,那就不是东林党人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土地兼并已经达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士大夫、宗室和乡绅集聚了大量的土地,依靠土地疯狂的集聚财富,他们不承担任何的赋税,所有的赋税都是逐渐失去土地、跌入到赤贫阶层的百姓承担,如此百姓不造反才怪了。

东林党、浙党、齐党、陕党等等,代表的就是士大夫阶层。

更加可恶的是,东林党人与商贾勾结起来,为南方的商贾代言,坚决制止收取商贸赋税的任何政策,而南方的商贾,早就开始了与士大夫阶层的融合。

为了自身的利益,不管百姓的死活,不顾朝廷大局,不问大明江山,不仅仅是东林党人如此,朝中几乎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是如此。

这就是大明王朝的癌症。

想要改变这个局面,那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要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这毕竟是从既得利益者身上开刀。

大明王朝就是典型的精英政治,从精英的身上开刀,会遭遇到极其强大的阻力,甚至是拼死的反抗。

朱由检没有这个能力,不可能做出这等的决定。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吴帆徽迟迟没有动笔,他陷入到彷徨之中。

内心之中是火热的,明明看见了大明王朝癌症所在,却无法动笔写出来。

他不能够写,若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写文章了,那他吴帆徽马上就会成为朝中大人的对立面,就算是有皇上的保护,也无济于事,他将为自己树立起来强大的、暂时不可能战胜的对手,对手的进攻绝对是疯狂的。

唯有自身有强劲的实力,才能够真正的动手。

同类推荐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当翻开中国历史的厚重画卷,古老中国的沧桑与恢弘就一次次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交织着愚昧与觉醒、压迫与抗争的历史,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新纪元的重大转折时期。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局面,而发生于1911年1O月1O日的武昌起义,则以它的胜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其伟大的划时代意义,直到今天仍被后人所铭记。
  • 回到秦朝当雄者

    回到秦朝当雄者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秦末乱世,烽烟四起,政治、军事、阴谋层出不穷,乱世当有雄者。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因机缘巧合回到了秦朝,此时秦皇将死,大秦江山风摇雨坠,他是选择做一个默默无名的平民,每日担惊受怕。还是争霸天下,成就一番霸业,乱世男儿当手执三尺青锋,征战疆场,无疑他是选择后者,看主角一步步披荆斩棘,与刘邦、项羽争雄,定鼎九州。
  •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本书是已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芮玛丽一部有影响的专著。详尽叙述了晚清政府的中央及地方官员为“同治中兴”(1862-1874)、挽救腐败清王朝的种种努力和实行的各种措施,其中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各个方面。并且阐释了“中兴”所依据的社会历史条件,揭示了中兴“几乎成功”的内在机制和最终失败的原因。其观点虽争议很大,但颇有独到之处。
  • 逆取江山

    逆取江山

    上一世因擅于掌控人心与设置圈套而闻名的高智商罪犯赵进,从未想过自己死后竟会穿越到一个犹如桃花源一般的恬静村落中。没有追杀自己的国家机器,没有勾心斗角的人渣同行。这里只有平淡充实的生活与无边的亲情。这样的生活对于赵进来说,实在是不亚于天堂。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短暂的平静过后,一场争夺皇位的宫廷政变,立时将这个偏远的小村落卷入血雨腥风之中。突来的变故让赵进意识到,这样的乱世终究不可能让他这样的人安稳地做这池中之物。江山逆取之方可顺守。既然你们无法给我想要的生活,那我索性就先取下这令你们为之疯狂的江山!(PS1:本书的参考两汉时期的大背景进行架空)(PS2:五组内签,请放心收藏)
  • 大明天下

    大明天下

    崇祯上吊,被人砸晕。救命稻草,救亡图存。霸不霸,看你的。
热门推荐
  • 《若爱请继续》

    《若爱请继续》

    简介:经历了千年的情劫,她与他最终在这个异世中相遇。只是,不知道,她能否找到那个为她付出一切的人儿。千年的守护,是否能换回这一世的相守。如果人生如初见般美丽,那该多美好!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同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的擦肩。遇见,缘分,爱。到底什么才是真爱,可能没有人说的清楚。那是一段缘。那是一种感觉,那是一份承诺,那是永远。
  • 命运左轮血染天

    命运左轮血染天

    鲜血侵染了半边天,而在我面前,则是一大帮声称正义之师的人,要来通缉我我笑了:我宁为举世皆敌的魔,不做万人景仰的神!有本事就来弄死我,没本事就给我等着!游戏里出现的左轮枪为我持有,却险些至我与死地。游戏里出现的隐藏职业命运之灵,老板上官羽璇所得,却让无数无辜子民,命丧黄泉。左轮枪,命运之灵,臭名昭著,剧情就这么开始了。
  • 郡主归来之跋扈谋妃

    郡主归来之跋扈谋妃

    【一对一,双洁,男强女强】这是一个嚣张跋扈的郡主“幡然醒悟”,从此下能虐渣打脸踩仇敌,上能夺权征战谋家国的故事。顺平侯府惊才绝艳的嫡小姐乔叶涵为保护胞妹,不肯受强盗侮辱跳下悬崖,胞妹大恸,自愿放弃心爱之人,替姐姐履行婚约,来照顾姐姐的心上人,完成姐姐遗愿——传言不可信不想履行婚约,乔叶涵离京,居于寺庙为妹妹祈福,却反被与山贼勾结的妹妹推下悬崖,只因胞妹早与自己那未婚夫勾结成奸,恨自己占了位子,又嫉妒自己名声,便除了自己这块挡路石。——这才是真相贤王府嚣张跋扈的郡主行事率性,顽劣不堪,奈何贤王宠爱有加,又有太后依仗,横行京城,幸而幡然醒悟,惊艳天下。——表象迷人眼郡主楚容与中毒身死,嫡女乔叶涵借(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太子主仆非萌勿扰

    太子主仆非萌勿扰

    李平,一国太子,潇洒无比,风流成性,但是暗地里做的正经事可以拿下整个国家!李平很潇洒,溜达溜达,不会被父皇骂,骂的都是他身边的小喽啰,李平更加的嚣张了。
  • 灵火小仙

    灵火小仙

    先天丙火之精得道,焚化世界万物,神州大地,金文符篆再度现世,修道多磨难,历尽艰辛苦尽甘来,灵火小仙搅动神州剧变,风云再起,万千道统百花争艳。拨开云雾见真颜,多载纷争,万千神魔再演洪荒。
  • 书剑长安

    书剑长安

    两年前,莫听雨横刀赴北地。两年后,苏长安负兵往长安。天地太大,众生如介子。江湖太深,处处伤人心。刀,剑,书,友,又是几许春秋。喜,怒,哀,乐,究竟因何缘由。大道二两三钱半,舞剑吟诗话离愁。人生哪能尽如意,对酒当歌几时休?
  • 莲华诀

    莲华诀

    “人于天地间,不知始于何。但自太古以来便有诸多创世之说流传于世。而其中最古老神秘便是《星外传》。相传在太古之前的冥古时期大地似隔壁一样荒芜,海洋如铜镜一般死寂。直到有一日一道光华从虚空而来划过天际降临人世。刹那间,化成一朵莲华,随后灵气四溢。四溢的灵气与日月星辰交相呼应而滋生万物。之后便有绚丽多彩的弥罗世界。”
  • 凰火降世

    凰火降世

    一次叛乱,身份一落千丈;一次放逐,带来脱离困境的希望;她自尸山血海中走出,来到学院;一次相遇,足以融化冰山。
  • 腹黑老师是妖王

    腹黑老师是妖王

    白天她是最普通不过的小女子一枚,卖萌耍乖,追自己喜欢的男人,也有爱慕她的众追求者,还有一个出生就订下的未婚夫。世人都知晓,她虽然出身于诛妖师名门,却是一个万人唾弃的废材诛妖师。晚上她却是让妖界所有魔物惊恐害怕的传奇诛妖师赤优,赤血的长鞭一甩,所有妖魔之物皆被捆获。脖子上面的那枚血红珠吊坠及她天生对妖魔之物的敏锐感知能力,却因为封印的原因,她晚上强大的诛妖师气息,会在白天消失的悄无声息,双面诛妖师的身份,只有他一个人知晓这个秘密。全妖界的妖都在找她报仇,生命悬于一线的时候,都是他处处救她。而他……就是让所有妖兽臣服的众妖之君。
  • 苌楚斋随笔

    苌楚斋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