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4800000027

第27章 良辰佳节:吉时美景,每逢佳节喜事多(4)

1924年,中国妇女第一次举行了“三八”节纪念活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劳动妇女举行了纪念会和游行。会议是由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何香凝主持的,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保护妇女儿童”的口号。此次活动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和力量。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3月8日为妇女节。1975年是联合国第一次庆祝国际妇女节,提出普通妇女可以争取平等和参与社会。1997年,各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联合国的倡议提高了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

五一劳动节:

全美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大罢工纪念日

国际劳动节又称“国际示威游行日”,定在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它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

当时,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残酷地剥削工人。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工作14至16个小时,甚至是18个小时,工资却低得可怜。一个鞋厂的监工曾经说过:“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如此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的愤怒。他们知道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才能争取生存的条件。于是工人们终于提出了罢工口号,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

美国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终于在1877年开始了。工人阶级的示威队伍日渐扩大,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了罢工运动。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这项法律对于狠毒的资本家来说,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的生活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中。愤怒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斗争进行到底,于是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1886年的5月1日,35万美国工人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火车不走了,商店无人了,所有的仓库也都贴上了封条。当时流行着一首“八小时之歌”:“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厂,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5月3日,芝加哥政府当局终于撕下了“民主”的面具,用暴力镇压工人。他们先是开枪打死了6个工人,又于5月3日,打伤4人。一些非政府人士号召第二天在广场集会严重抗议政府的暴力镇压。在最后一位演讲者登上讲台时,一颗炸弹飞向警察中间,炸死1个、炸伤7个警察,警察立即向人群开火,打伤多名群众,打死1人。之后,有数百人在未指控下被逮捕,8名芝加哥活动的积极倡导者被指控涉嫌广场炸弹事件和企图谋反,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判决其中4人于1887年11月11日绞刑。有1名在狱中自杀,其他3名直到1893年才被释放。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得到了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

1920年5月1日,各大主要城市的工人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讲述了“五一”节的来历,号召中国工人把这一天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面目。在北京,一些青年散发了《五月一日劳工宣言》。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五四青年节:

中国爱国大学生反对卖国罪行纪念日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这次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8年11月11日,持续了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获胜的协约国于1919年1月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一次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代表要求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却遭到了拒绝。会议却决定让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而中华民国代表却没有反抗,居然准备接受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一消息一传回国,举国震怒。

梁启超在1919年4月24日,从巴黎致电国民外交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日本,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代表),万勿署名,以示决心。”29日和30日,英美法3国代表召开会议,把德国在山东所攫取的权益让与日本。5月2日,北京政府以密电通知在巴黎的中国代表签约。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分别在《晨报》、《国民公报》上呼吁:“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北大校长蔡元培将此消息通报给了学生。5月3日,北京各界开始磋商对策。当晚北大学生召开了学生大会,大会决定于4日(星期天)在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

同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代表云集天安门,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来到曹宅,痛打了章宗祥,由于找不到曹汝霖,气愤之下火烧了曹宅。之后军警赶到,搜捕学生32人。5月5日,北京各学校罢课。未参加4日行动的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5月7日,经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要求放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5月9日,蔡元培秘密出走。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并开展了演讲和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组织了“护鲁义勇队”。6月3日,北京学生声伐政府,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次日,70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开始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800余名学生获释。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6月28日,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于1939年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到了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今天的年轻人仍然推崇着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精神。

六一国际儿童节:

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生存权的节日

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它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节日。

在1925年8月的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国际儿童节”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有54个国家的爱护儿童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通过了《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引起了社会对儿童的重视和爱护。各国政府都先后规定“儿童节”,美国定为10月31日,英国定为7月1日。

1942年6月,捷克利迪策村的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和全部婴儿都被德国法西斯杀害了。并将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烧毁了村里所有的房舍、建筑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人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就更糟了,传染病来袭,儿童一批批地死去,还有很多的儿童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为了悼念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主题是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并以利迪策村屠杀时的6月的第一天为国际儿童节。

世界上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了儿童的节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了起来,中国大陆正式定6月1日为儿童节,但香港儿童节的日期和中国台湾的儿童节的日期是4月4日。而欧美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则是各不相同,并很少举行社会公众性的庆祝活动。

旧中国也过儿童节。当时中国建立了抗日儿童团,这让那时山里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节日——儿童节,不过,那时的儿童节不是6月1日,而是4月4日。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晋察冀边区有数以十万计的抗日儿童团员,著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就包括在内,还有先烈董存瑞也曾是抗日儿童团员。有很多的儿童团成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骨干。老儿童团员回忆说,抗日战争时期,儿童节这天,如果没有日本人来“扫荡”,县里、区里就会组织活动庆祝。有时举行唱歌比赛,几个村的儿童团较着劲唱,优胜方还有奖品,奖品一般是铅笔等。为了提高本领,儿童团常常组织军事训练。边区一般组织夏令营,把儿童团的骨干集中起来在深山进行训练,学打枪,学刺杀,学埋地雷,还会进行拉练、搞防空、防火演习。为了提高反“扫荡”能力,还组织过“冲锋月”活动,把儿童团的孩子们集中起来,住在一起,半夜进行紧急集合,越林跑。

新中国成立后,在儿童节这天,学校一般会组织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着正装。民间庆祝的方式多是送给小朋友玩具等礼物,或者是陪小孩外出吃大餐或游玩。

园丁的节日:

教师节的设立乃北师大原校长的倡议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我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节的产生和演变却是一波三折。

民国政府于1932年时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又将它废除了。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定“五一劳动节”为“教师节”,执行后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提倡尊师重教,将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在1981年3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这17位政协委员是:徐伯昕、吴贻芳、史念海、李霁野、张明养、叶至善、徐楚波、郑效洵、马力可、霍懋征、葛志成、方明、巫宝三、张景宁、叶圣陶、雷洁琼、柯灵。

第二年,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将“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递交给了中央书记处,报告建议将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定为教师节。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18位政协委员再次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全国政协审查的意见是:“建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办理。”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同意恢复教师节。同年12月,“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到了中央宣传部。1984年10月,中央的一些领导观阅了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

1984年12月9日,《北京晚报》总编室接到了一条篇幅不长的倡议,主要是倡议设计一个真正属于教师们的节日。主要倡议人是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王梓坤。第二天,《北京晚报》便刊出了“北师大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的文章。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规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节建立一事非常的曲折,前前后后用了5年的时间。

同类推荐
  •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落幕;1911年,清室退位,辛亥革命催生出了一个新中国。前者尴尬地意味着中兴,后者一度被寄望为民族新生。在这似是而非的中兴与新生之间,有一个王朝日趋一日地走向穷途末路;更有一个新时代艰难地萌芽和恣意的生长。洪秀全不满足于只做精神领袖、斌椿努力想用儒家术语把西方“清廷化”、曾国藩深信可以用“以命抵命”的模式处理教案、那些归国的幼童成了有原罪的“思想犯”、维新领袖康有为的作伪成癖……这些历史的细节背后,都潜伏着成败的契机;也唯有在这些细节里,才能窥见那一段历史的真实表情,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作为关注“辛亥革命”这一话题的通俗读物,本书另辟蹊径,把探索的目光远眺到辛亥革命发生之前的50年,细致梳理了从1864年太平天国彻底失败、清政府得以乱中求生,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在炮火声中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作者逐年考查了这一历史进程中清政府寻求变革、寻求国强民富及国家安定的努力,同时着重探究了政治精英群体的观念转型,以及统治阶层面对世界大变局的畏缩、试探、沮丧等心理。 同时本书稿以资料扎实见长,对史料的解读很有分寸,并在可读性上作了一定的尝试,每篇文章都以“年度事件”“相关言论”等几部分构成,全书可看作是一部1864—1911年间的简略编年史。
  • 大明朝反攻演义

    大明朝反攻演义

    ”轩辕神胄”是中国人的自称,中国也叫做“赤县神州”,而中国的历史则近乎神话。然而这个神的国度自东虏窃国之后却从此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神话一般的历史不幸中断了。大明朝,在这里,再一次雄起。
  • 东吴帝国

    东吴帝国

    《东吴帝国》这是一个属于孙权的帝国,也是一段属于东吴英雄的历史,这段历史,看似熟悉,其实十分陌生。
  • 大唐乱世

    大唐乱世

    本书参考了大量的文献,以古籍史料为依据,以文学演绎为手段,全方位、多图景、高起点地为大家呈现出“安史之乱”的全幅画卷。各大论坛预热发布点击超过100万。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部历史,通俗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式的历史,一本草根写给草根的历史。对于任何一个喜欢唐史、向往唐朝的朋友而言,“安史之乱”始终都是一处不愿提及但却永远也无法忘却的伤痛。“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在哀鸿遍野的惨淡之下,在金戈铁马的萧瑟之中,远去的又何止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浪漫爱情,一个强盛而刚健的时代也从此走向了末路穷途,中国历史嬗变演进的大道也就此转换了方向。
热门推荐
  • 古城驼铃

    古城驼铃

    小说主要讲述了从豫鲁大地到西部某古城落户的周三铸、闫泰岭两家人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二十年间的命运变迁;着重刻画了从小生活在贫民窟中的周三铸之子周伊波和命运多舛的闫泰岭的外甥女黄山芸及其他同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求学经历、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如实展现了某古城老五届医学生在史无前例年代痛苦挣扎,奋争呐喊的精神状态.小说折射出时代风云,反映出家庭命运、个人命运与国运紧密相连,建设民主与法制的现代化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 救我三次的那个男人

    救我三次的那个男人

    其实安好没有想过在有生之年还会见到这个男人。……转头的瞬间带过风,一股熟悉又陌生的清淡檀香气味将她包裹起来……她没想到那人站的位置已经离自己那么近……于是她看到了那人的眼睛,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直直地望进她的眼底,说:“你想找哪个男人?”……她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迟疑地伸出一只手,微微颤抖着触碰上他的脸颊。他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可安好冰凉的指尖分明感受到了他的体温……安好迟疑了一下,还是伸出手,悄悄按到常轩的腕间,熟悉的脉搏无声却有力地跳动在她指尖。……可是她知道三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比如三年前,她不爱他,也不想爱他;比如三年后,她爱上了他,却已经没有胆量承认。……
  • 憾世长歌

    憾世长歌

    年少相识,青梅竹马。秦祎一直以为九鼎对自己的情感,是浓烈而真挚的。就算他将自己训练成他的杀手,铲除异己满手血债,她依然爱他。可他却将她送往荒野寻求龙脉,或许多年不见,或许生死未卜,他竟没有一丝心疼。也是,他的心中,永远他的地位他的荣耀才是最为重要。一面之缘,终生难解。因为秦祎的一句话,叶起成了她的哥哥,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她是他的天使,是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他的一生使命,就是保护这个妹妹。秦祎,对叶起而言,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存在。原是陌路,竟难分舍。这一路遇上的形形色色的人,都在秦祎的心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龙脉之路,一曲憾世长歌,缓缓奏起。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园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桃子熟时:爷,轻薄一下
  • 小镇领主

    小镇领主

    一个乡村屌丝靠着一个小镇成为大领主叱咤风云的那些事~~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童心百说

    童心百说

    在这本《童心百说》中,刘再复先生赋予每一个字生命,将此生命之书献给我们这一代人,也献给他的同一代人。本书如天籁,似清泉,洗涤了我们的心灵,斥责了道之假;作者的细微观察和深入思考,引导我们回归童心,回归质朴,回归最本真的自我和纯真的天籁世界。
  • 夏末初凉I你依旧在

    夏末初凉I你依旧在

    她,是一个平凡的学生。如果硬要说有哪里特别的话,就只是脸蛋可爱了点罢了。他,是学校的校草,亦是她的青梅竹马,成绩名列前茅。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上她这一个小丫头片子——成绩平平,身材平平,也就长相可爱了那么一丢丢。他,是一个人见人怕的坏学生,性格淡漠,从小就是自己一人长大,无父无母,若不是被人收养,只怕现在世界上早已没有这一个人了。如今,养父也走了,他便放纵自己。他救了她,而她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恩人!脚下留情!”“喂。不要对我这么好。”“她很善良,也很单纯。如果你的举动会给她带来什么危险,我与你不死不休。”“是你唤醒我的心,让我真正地苏醒了。”
  • 思路决定出路4

    思路决定出路4

    该书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针对很强的“思路突破”——谋求发展与成功的正确思路。由此引导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在现实中突破思维方式,克服心理与思想障碍,确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把握机遇,灵活机智地处理复杂和重要问题,从而开启成功的人生之门,谱写卓越的人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