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4800000029

第29章 民间习俗:市井游娱,拾掇雅闲万古传(2)

汉武帝为人崇信鬼神又信相术,宫中收藏了不少谶纬之书,为的是有一天能够求得长生不老之术。一次与众大臣聊天,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汉武帝说:“《相书》上讲,脸长寿就长。也可以说,人中长寿愈长。看一个人,若人中长1寸,就可以活到100岁。”大臣都不知道汉武帝说的是真的假的,只能随声附和,揣摩纷纷。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听后突然大笑了起来,众大臣被弄得莫名其妙,瞬即责怪他故意冒犯皇帝。汉武帝脸有愠色,便问:“爱卿笑什么?”东方朔忙解释到:“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相传彭祖活800岁。如果人活100岁,人中就1寸长的话,那彭祖活了800岁,他的人中岂不就有8寸长了吗?那他的脸得有多长啊!”

众人闻之也大笑起来。但是彭祖仅仅只是传说中的人物,而汉朝是一个好神仙道术的时代。大臣们回去后,都照照镜子,量量鼻子,以来算算自己的寿辰。故事流传到民间,人们也以此多加模仿。老先生过生日,来客便说些奉承话,说:老先生面长啊,是长寿之像。慢慢地闲话家常中就流传出“脸长人寿”的俗语,“脸”与“面”是谐音,所以又常说“面长人寿”。后来“面长人寿”就成了一种祝福语。对于人们来说,都希望家里的人能福寿齐享,于是过寿时,有人就别出心裁地端出一碗面。说:我这碗面啊,可不是普通的面,古人云“面长人寿”,我这碗面就很长,祝大人福寿齐天!后来,每当家里人过生日,就直接端出一碗面来吃。说这是“长寿面”,吃了能长寿。这样这种祝福方式就演化成习俗,流传海内外了。

事实上,古人对过生日是比较重视的,因此过生日不仅仅只吃长寿面;还有其他庆典。比如还有一种庆贺诞育的礼仪叫“汤饼会”。“汤饼”是面条的另一种叫法,“汤饼会”是指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或满月和在周岁时举行的庆贺宴会,亦称“三朝”。

汤饼会最早见于金史中记载。《金史·忠义传四·毕资伦》:“提控王禄汤饼会,军中宴饮,宋龟山统制时青乘隙袭破泗州西城。”元朝张翥《最高楼·为山村仇先生寿》词:“愿年年,汤饼会,乐情亲。”大概在宋元之间,生日吃汤饼祝寿已经逐渐盛行了。后来人们又渐渐把这汤饼称为长寿面。

唐朝时汤饼还没有祝福长寿的意思。据《新唐书·玄宗王皇后传》载,开元时,王皇后恩宠渐衰,颇不自安,某日向皇帝哭诉道:“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说得唐玄宗悯然动容。此话说的是玄宗处藩邸时,其丈人即王皇后父亲王仁皎曾经用一件短袖上衣换来一斗面粉给他做生日面条的事。

新春压岁钱:

过年给小孩送压岁钱原为助其压惊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说的是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送给晚辈。这种风俗由来很久,来历也有很多,其中一种是这样的:

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住在深山大谷里,每隔365日的夜里,就要跑出来掠夺人畜。“年”怕火、红、爆竹响,所以大人便以烛光、燃竹响声、挂红来驱赶“年”,孩子们这时候都很害怕,于是人们就在孩子的脖子上或手腕上戴一圈贝壳,发出响声,此举来为孩子“压惊”。后来,人们通常就串一串铜币,至宋便叫“压惊钱”。据史载,宋朝王韶的孩子南陔,过年在外游玩的时候被坏人拐走,因途中大声呼叫,被微服私访的皇车所救。宋神宗赐给他“压惊金犀钱”,送他回了家。以后便正式发展为“压岁钱”了。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不过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时候叫压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有多种形式,有的正面铸上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吉祥如意”等;背面铸上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斗剑、星斗等。

唐朝时候,在《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中,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还代表长辈送给新生儿的避邪驱魔的护身符。另外,宫廷里每到“立春日”,宫内妃子喜欢做“掷钱为戏”,和“散与金钱”的活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后诗人王建在《宫词》曰:“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就忠实地记载了这一行为。

到了宋代,正月初一成为春节,取代立春日,但唐朝立春日的风俗却没有改变。春日“散钱”的风俗一方面就形成了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到明清,便成定制了。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中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明清时期的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送给孩子,多有吉祥喜庆和避邪之意。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包住,里面包一百文铜元,其寓意为“长命百岁”,给已成年的晚辈压岁钱,则包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桃符变春联:

两个皇帝妙笔开辟佳节贴春联习俗

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早在秦汉以前就有了,桃符是用桃木制作而成的两块大板。

为什么要用桃木呢?《典术》说桃是“五行之精”。《庄子》中记载:“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也就是说古人认为“鬼畏桃”。在传说时代,古人就有对桃木的特殊信仰。战国时代已有削桃木为人的桃梗,汉代则有皇帝赐公、卿等“苇戟桃杖”,皆为驱鬼避邪用。《荆楚岁时记》讲元旦拜贺后说:“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可知六朝时代便出现了桃板,并把桃板称为仙木。

桃板长6寸,宽3寸,上面书写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或在桃符上画图或刻图,称为题桃符。据《山海经》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叫“鬼域”,是个鬼的世界。在鬼域门口,有棵桃树,桃树的树冠蜿蜒盘伸3000里,树上生活着一只雄鸡,每天负责报晓。当清晨雄鸡开始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天神,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察举并把他们捉住,用芦苇做的绳子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两大神也成了我国最早的门神。此后有人在题桃符基础上题些简单联语。如“姜太公在此,百无忌禁”或“有令在此,诸恶远避”等一类压邪话和符咒,这种习俗延续了1000多年。

五代时期后蜀之主孟昶好享乐,与贵妃花蕊夫人享尽荣华富贵,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公元964年除夕之日,他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题词,因嫌他写得不工整,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一句,题在卧室门上的桃符上。这大概是我国有史可考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以看出当时题“桃符”的盛况。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广。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帝都金陵,除夕前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因为朱元璋少时便好排场热闹,除夕时尤其喜欢大户人家贴的桃符。于是“都金陵”后,在除夕前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并且亲笔题联,题大官陶安:“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另题一平民屠户:“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自此后春联就在广大的农村和城镇普遍盛行起来,这样春节张贴春联,就取代了过去挂桃符的习俗。

门神护驾:

唐太宗杀兄心虚靠两将把门谓“门神”

古代人们将能捉鬼避邪的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第一代门神是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其后还有能捉鬼的钟馗和一些道教神话人物。在门神中有两个非常特别的人,是在正史中有记载的秦琼和尉迟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事还得从玄武门之变说起。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公元627年7月2日,夏历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皇宫北门——玄武门外伏杀了自己同父同母的一兄一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迫使父亲高祖李渊逊位于他这样一个事件。

话说隋末,李世民一心想起兵造反,却怕身为隋炀帝表哥的父亲不肯,于是找到父亲李渊的好友裴寂商量,裴寂时任太原晋阳宫的副监,裴寂说好办,就挑了个宫女送去侍候李渊。事后,请李渊到家中喝酒,喝得有几分醉时,便把李二公子的造反大计全盘托出。李渊大惊,不肯造反。裴寂便道:“你睡了当今皇上的宫女,这事传出去可不是死罪。”接着分析道:“城门之外,皆是盗贼,若守小节,旦夕死亡;若举义兵,必得天位。众情已协,公意如何?”

李渊开始时按兵不动。当他看到隋朝大势已去后,在李世民的策动下,及时发兵,组成了两路大军,分左右两路,由李建成和李世民领导,直袭长安,很快便把长安拿下了。后建唐朝,改号为武德。接着在平定天下的6场大战役中,其中四大战役是李世民指挥的。

李渊有三个英勇无比的儿子,帮助他南征北战,最终夺取了天下。即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李渊无意废太子,本想步步削弱李世民的势力,让他渐渐失去兵权,最终做个空头王爷,结果事与愿违。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李渊召建德、元吉兄弟俩进宫,准备调和一下。李世民先给他父亲上了一道密奏,说李建成“淫乱后宫”,并说李建成跟李元吉密谋,准备在送元吉出征时杀害他。在上密奏的同时在玄武门设伏,击杀了兄弟两人。玄武门事变后的第三天,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以后,正式传位给李世民。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夜不能寐,睡觉时常常听到卧房外边天下人议论纷纷,或鬼魅呼叫,或有人偷袭暗杀,夜夜不得安宁。他将此事告诉群臣,求解忧之法。众大臣分析道理劝解皆无效。这时大将秦叔宝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菜,收尸犹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李世民征战南北,多信赖两位将军,旋即同意。当夜果然略为安枕无事。自此以后,二将军便夜夜守卫于皇帝门前。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怕二人过于辛苦,便命画工绘二人的全身像悬挂在门前,从此内心渐平安无事。

李世民行仁政深得天下人尊重,秦叔宝、尉迟敬德的形象也为天下人喜爱。因此人们上行下效,把保佑李世民的门神也贴在自家的家门上。既有纪念意义,也逐渐变成了一种信仰。大约在元代以后,就正式成为民间所祀的门神了,称为武门神!

放爆竹贺新春:

放鞭炮最初不是庆喜而是驱鬼

春节期间,各街巷通衢,都悬灯结彩。到处是扭秧歌、唱花鼓、舞狮子、耍龙灯的,种种文体活动百花齐放,还有戏班剧团演戏等各种娱乐嬉戏。人们欢天喜地,但这都还不足以说热闹喜庆,必须放些爆竹把路人都惊吓一跳,才能使人人都放纵内心的笑声。事实上也不仅仅如此,放鞭炮也有很多讲究。鞭炮也叫“爆竹”、“爆仗”、“炮仗”。旧时,春节的早晨,开门大吉后,会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满地的碎红,艳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家家皆如此,满街显现瑞气,到处喜气洋洋。那么放爆竹有什么来历呢?

据南朝梁代宗懔著《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文字说明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爆竹还是一种驱瘟辟邪的音响工具。据《神异经》记载,上古时期,人们深山露宿时,晚上要点篝火,既是为了煮食取暖,也是为了防止野兽侵袭。不过山上有一种奇怪的动物,既不怕火又不怕人,经常趁人不备偷袭猎人的东西。后来人们发现在火中烧竹子,竹子的爆裂声可保猎人无恙。这种动物,人们叫它“山魈”,“山魈”可令人寒热,身子差的会得寒热病。为了吓跑山魈,人们发明了爆竹。

中国人为什么又要过年放鞭炮呢?这种习俗由来已久,据说是为了对付一种叫“年”的鬼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鬼兽,每到腊月三十,便出来凌虐人类,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又出来了,到了一个村庄,看到有人在烧竹子,被爆竹声吓得望风而逃。逃到了另一个村庄,看到有大红衣裳挂在门外,又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只见里面在办喜宴,屋里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这一年,人们都平安无事。后来人们也就摸准了“年”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于是就用燃爆竹来吓跑它,这样逐渐演化成了过年放鞭炮的风俗。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称作“爆竿”,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大概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据说唐朝初年,有个炼金家,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既能发出响声,烟雾还能驱散山岚瘴气。当时很多地方爆发了瘟疫,就是用这种方法制止了。这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在《通俗编排优》中记载了爆竹的演变过程,其中说:“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明清时变成了民间的娱乐活动,后来成为庆喜的标志。

关大门吃年夜饭为哪般:

防止铁拐李讨饭察贫富

过年了,吃年夜饭可是极其讲究极为重要的。年夜饭又称午夜饭,或团圆饭。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所以又称“分岁”,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而年夜饭在除夕的夜晚又称“团年”或“合家欢”。团圆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敬互爱,据说吃团圆饭开始于晋代。

同类推荐
  • 乌孙公主

    乌孙公主

    来疆之后,先是从教于一所学校。由于教学需要,曾有一段时间潜心精读《汉书》和《古诗源》。时常被一首《悲愁歌》所深深打动:“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常思汉土兮内心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读着这首凄楚哀婉的诗歌,仿佛还能清楚地看到那位从东方而来、跃然飙升在苍茫亘古西疆秘域上的那位大汉公主风姿绰约的身影,仿佛还能清楚地聆听到二千多年前的那位美丽的姑娘,伫立在伊犁河畔,首望着回飞的天鹅行阵,怅怅悻悻、忧忧悒悒的扼腕浩然长叹声……
  • 闲话华夏五千年

    闲话华夏五千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老版《三国演义》片头那首歌筹划着以二十四史为依托,以不同于古人的语言和视角,来重新读读中国历史。想必这也将算得上是部巨著了,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毅力完成,尽力而为吧,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历史上的今天(大全集)

    历史上的今天(大全集)

    本书将带你走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史世界,对每一个事件进行详细的阐述。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一千多个条目,五十余万字的容量,带你重温历史的记忆。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历史,读史也充满了乐趣。
  • 乱世狂枭

    乱世狂枭

    千古词帝,万世千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个现代特种兵灵魂,附着在柔弱的李煜身上。乱世之下,看他如何扭转乾坤,执宰天下,成就一代枭雄,醒掌天子剑,醉卧美人膝……【三组主编内签作品,作者已经完成《美女图鉴》130万字,《神道人途》200万字等多部作品,请放心收藏】
  • 中国简史

    中国简史

    《中国简史》讲述的正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中的点点滴滴,凡著名历史事件尽收其中。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
热门推荐
  • 南塘

    南塘

    这是作者在小说之外的个人心灵史,收入作者近百篇散文作品。从青春到秋风,从苍茫到澄澈,书中囊括了他在万里山河行走时的思索,以诗意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内敛的笔调抒写对自然、人生和万物的感慨,充满对于高远天空及悲悯大地的关照。
  • 衍天神帝

    衍天神帝

    翻云覆雨弄乾坤,九世英魂镇仙魔!手握星河帝典,点指诸天星海,来自地球的神秘少年,继承星河大帝的意志,战遍寰宇,傲视万古诸雄,而当他登临绝巅之时却发现了更强的敌手……
  • 漫威之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漫威之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学生,是哈利波特的弟弟,但是在他前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同时,却意外的先成为了复仇者联盟成员之一,夹杂在现实与魔法两个世界之间。
  • 有一种爱让我们痛彻心扉

    有一种爱让我们痛彻心扉

    令亿万人感动而泣的心灵读本。本书故事曾经感动了全球亿万读者,被评为“世界上最震撼心灵的爱情故事”。在港台地区一出版,即引起轰动,销售量一直雄踞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枯涩的。朋友,你是不是很久没有被感动了呢?是不是觉得生活中可以感动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呢?轻轻打开本书,我坚信你一定会被深深感动的。因为只要静静阅读本书5分钟,再坚强的汉子都将悄悄落泪……
  • 魔方日记

    魔方日记

    一突破修为就睡觉?一睡觉之后就玩失忆?不过请道友你放心,我是正经修士,不玩一夜情。少年王东,面对家父的放弃,族人的记恨,他的将来又会如何?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网游之多面骑士

    网游之多面骑士

    一个能力平庸的游戏玩家,获得了穿越的机会,他该怎样把握。是做闷头发展,韬光养晦,一心一意搞建设的独行侠玩家;还是做张扬肆意,全球出击,矢志攻城略地的霸主玩家。不过已经不需要他思考选择了,游戏进程却在不断的推动他向前走。这是一个穿越者的奋斗史。
  • 孽气滔天

    孽气滔天

    “如果违背神意视为妖,抗逆神徒视为孽。那我就要妖他个妖风盖世,孽他个孽气滔天!”---------------崔宇
  • 天降妖夫

    天降妖夫

    本应是最尊贵的她因为“失职”之由被天地惩罚,尝尽人世间的轮回之苦,受尽凡人的人情苦暖。可就算如此,她依旧不能忘记她最爱的哥哥,不能忘记那剜心的仇恨。本应是世间最纯洁的他,因为意外遇到了她。他爱上她,为了她,他放弃了信仰,放弃了一切,只是希望她能够多看他一眼。一路走来,历尽辛苦,他们也将接触到真相,可事实却是……
  • 古雪泥小说选集

    古雪泥小说选集

    本书所选小说作品多作于西欧拉姆热尔河畔,描写的是早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