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4800000032

第32章 官衔职务:帝王将相,争雄首问官几何(1)

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秦始皇称始皇帝妄图千秋万代

《风俗通义》引《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德玄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皇”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词。并以此称呼上古三个开创了中国历史文明先河的王者。

《史记·五帝本纪》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帝”,即奠定了华夏国家的意思。

所以三皇五帝是我国历史初期有创始意义的象征,也是春秋战国的学者对祭祀时期的历史的肯定和赞颂。后来皇与帝的概念被进一步扩大。“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皇即天。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在先人们都为上古之君歌功颂德的时候,其目的却是限制现在的“王”要行礼仪之制。做到“德配天地,兼利万物”,像三皇五帝那样。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在称呼上也极为谦逊,自称“孤”“孤家”“寡人”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疆域更广的统一的中国,此时他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作为王者,谦逊之心一扫而空,因而对自我的命名也要求更高了。

话说一日,秦王召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王号之事。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为天下共主。其实所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自商周称王后,天下才变得如此辽阔,而且周朝维持了八百年,所以臣仍然认为王的称号最好。”秦王听了不高兴地说:“我岂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我要我朝千秋万世。”李斯接着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海内划分郡县,法令统一中央,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数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秦王嬴政听到此,便高兴地说:“泰皇与三皇也无所分别,我意,采‘皇’,兼用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就这样,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通称“秦始皇”。但是他的王国并没有传至千世万世。所幸的是“皇帝”一词及其帝制倒传了两千多年,秦始皇有肇始之功。

皇帝何以呼父亲:秦始皇自封皇帝后称其父太上皇。赵政(嬴政)自用“皇帝”称号以后,又苦心琢磨了很多彰显“王者”独特身份的称号,比如自称“朕”。在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可见朕在先秦前仅是我国的书面语。秦始皇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皇帝使用的玉质大印称为“玺”;取消“谥法”;皇帝的名字要避讳等。谥法指由周初开始,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秦始皇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成体统;又要有所避讳的原因,于是追尊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此时的太上皇还不广泛存在人们的口语中,因为庄襄王已经过世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败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后,文官制礼仪,每当朝会,皇帝一到,百官呼贺。此时的刘邦,才刚开始意识到皇帝的尊严。大汉时期,封建的孝道规定,须对家父“五日一朝(看望)”。刘邦也是如此,在家中对父亲刘太公也要参拜,“如家人父子礼”。一次管家对太公说:“当今皇上虽是您的儿子,但也是天下万民之主;您尽管为皇上之父,依然是个臣子,让皇帝拜见臣子,成何体统,如此一来,皇帝也就失去了权威。”听得太公战战兢兢。

一次刘邦再来向家父行朝礼,刚进家门,却见父亲穿着一件旧袄,手拿扫帚,像奴仆一般地迎接他。刘邦见状大吃一惊,急忙前去搀扶,刘太公却不让。连连说:“您是天子,天下人敬之,我虽是你的父亲,不过平民百姓,平民百姓不敬皇帝,是要被杀头的。我不能坏了天下的法纪。”汉高祖听此,犯了愁,怎样才能不失礼度地对待自己的父亲,给父亲一个名正言顺的位置呢?自古似乎还没先例呢。他一直没想出个好办法。不久便与大臣闲论,有个大臣就说秦始皇曾尊先父为太上皇,所以刘太公可以封为“太上皇”。刘邦听了大喜,马上举行大典,让刘太公安坐在“太上皇”位置上。从此皇帝的父亲就被称为“太上皇”,历代沿袭下来。

后代的太上皇,就不一定都是皇帝的儿子尊奉的。当上太上皇的,要么是主动传位于太子的;要么是在形势逼迫下,不得不让位给儿子的。除了部分被以武力逐离帝位的皇帝以外,一般内禅皇帝大都能得到太上皇之号。我国最后一位太上皇是乾隆帝。

天子投状取人才:

皇帝主持的殿试头名何以称状元?

一介书生,想以考取状元来出人头地,实属不易。全国无数读书人,都得跨过乡试、省试,才能最后到殿试夺魁。宋代文学家苏洵就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历年来考到满头白发仍是个“童生”的大有人在。可谓科举之难,难于上青天。经常四五十岁才中进士,甚至更年长的人亦大有人在。人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就是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元就是初始的意思,这里被引申为第一。

唐代科考科目繁多,有常科、制科两大类90多种。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武则天时产生武举,宋朝后沿用。宋代正式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明代为乡试、会试、殿试。清朝的科举程序是:不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一律得经过童试(含县级的童试、州府的府试、省级的院试),称为儒生或童生。生员入学肄业后可称为秀才;然后经过乡试——会试——殿试的科考程序。乡试中合格者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可以到吏部注册,取得一定官职,当个县官。会试考中称为进士。

明清乡试三年举行一次,大多在秋天考试,所以又称之为“秋闱”,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这样的考试。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开始会试,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或春闱。会试考试的合格者,叫做贡士或进士。进士的名额一年大概有300名左右。进士还要参加最后的殿试才能够正式得到这个功名。所谓的殿试,就是皇帝在太和殿再进行一次御前考试。殿试会产生新的排名,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总称“鼎甲”。取得进士功名的人,国家可以直接放官。

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因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而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所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投状类似于今日考试时填写资料的情形,再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为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刘春霖;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登第的郭元振,皆为18岁;最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生考了几十次,直到70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状元中卓有建树、众所周知的有王维、柳公权、陈亮、吕蒙正、王十朋、文天祥、张孝祥、翁同合等人。

混淆的概念:

宦官和太监最初的涵义并不是一回事儿

我国古时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宫廷内专为皇帝及其家族服务的官员。掌管宫廷内的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等事项。起初称为宦官,隋唐以后,又被称为太监。由于他们是宫廷内必不可少的服务者,所以他们在历史中举足轻重,不乏有野心者,许多勾心斗角的事也出自于他们。但宦官与太监最初并不是一回事。

宦官出现的很早,大约在国家建立初期就有了,夏商周的宫廷中可能就有了宦官的存在,不过没有详细的历史资料记载,而散见于《诗经》、《周礼》、《礼记》等中。各诸侯国也大都设置了宦官一职。秦国宦官嫪毒据称被吕不韦送入宫中,献给太后,受宠幸后封为长信侯。宦官的挑选一般在身份卑贱的人当中进行,比如民间百姓贫困的年幼子弟,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仅少数身在帝王之侧,蒙受重信,多数处于奴仆地位。

秦汉帝国建立后,创立了一整套与宫廷体制相适应的宦官机构。起初宦官并非全是阉人,或是因为穷困无法生活的人,或是被俘虏的奴隶。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见《后汉书·宦者列传序》;“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汉光武帝年轻时曾感叹“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平定江山后,既取得了阴丽华,又改革了宦官体制。考虑到皇宫内廷,女眷较多,为了避免发生秽乱宫帷的事,所以要杜绝其他成年男性在宫内当差。

事实上阉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识与行为起源更早些,我国在殷商时代就有了。大概是为了惩治犯淫乱通奸罪的犯人。当时的阉割术可能是将阴茎与睾丸一并割除的,汉朝后阉割技术较为完善,当时施行阉割的场所称为“蚕室”,《汉书·张安世传》颜师古注曰:“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被阉割叫“去势”,受此罪行也叫“腐刑”“宫刑”,如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曾受此罪行。《后汉书·光武帝纪》李贤注,所谓“宫刑者畏风,须暖,作窨室蓄火如蚕室,因以名焉。”大致说明宦官阉割在东汉技术上已经成熟了。

宦官有很多别称,如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隋唐后,设内侍省,长官称为监及少监。地位较高的内监(即宦官)就叫“太监”。到了唐高宗时,殿中省改为中御府,大量宦官充任为太监。此后宦官就被大量称为太监了。明代时期,因为宦官权势变得非常大,官府内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民间也就一直沿用,太监也就成为宦官代名词了。历史上最有名的宦官有秦朝赵高、东汉张让、唐高力士、宋童贯、明刘瑾、魏忠贤、清李莲英等!

国君授予的出使凭证:

使节的最初名称叫符信或符节

今天的使节是外交人员,指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最初的“使节”并不是人员,而是一种凭信,我们知道的最多的苏武手中所执之物便是“使节”的一种。此物叫旌节,又特叫汉节。它已有很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卿大夫聘于诸侯时,国君要授其任职凭证,这种凭证就叫“使节”。此时的“使节”又称为符信、符节,有很多用途。比如在汉代,除了使臣,凡传达皇帝命令的,也以凭节为信。魏晋时期,“节”多用于军事方面,传达皇帝命令。南北朝时,出任地方领兵将帅的,以持节为凭信和标志。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同时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力。持节者也镇守边疆,到后来便成“节度使”的前身。

《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郑玄注释到:“使节,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并称:“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战国时期,我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各诸侯国之间的交往空前频繁。那时,以东周王都洛阳为中心,东至齐鲁,西到关中,北抵燕赵,南达吴楚,都有驿道相通。当时各国谋士,往来于诸侯国之间游说,通信事业于是有了巨大进步。符信便成为通信的信物,即通行的凭证。符节还是身份证明,持有节者,沿途住宿伙食一律由驿站传舍供给。战国时期便有一个“窃符救赵”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战国末年,秦国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平原君与魏国信陵君交好,便写信求救。信陵君几次请求他的胞兄魏安厘王出兵,但魏安厘王不同意。信陵君说服魏王宠妃如姬,在魏王睡觉时盗出虎符,夺得兵权,率领八万精兵解了邯郸之围。可见虎符便是当时调兵的凭证。作任职凭证的“使节”多用铜铸成,并根据任职地区的不同,分别铸成不同的动物图像。在“山国”任职的,授“虎节”;在平原国任职的授“人节”;在湖泽国任职的授“龙节”。汉朝时,中央还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以防诸侯王谋叛时,伪造汉节。

出使其他国家的凭证“使节”一般都用竹子为柄,上面缀些牦牛尾等装饰品,又称“庭节”。汉代的节,“以竹为主,柄长八尺,以牦牛尾其眊三重”。大概是约长1.8米的竹柄上,束有三重用牦牛尾制的节旄。大使手持外交“使节”出使他国。苏武出使匈奴时,因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一行人被扣留了下来。起初单于极力说服他背叛汉朝,苏武严词拒绝而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达十九年之久。

割据的地方政权首领:

唐时设置的节度使危害几何?

唐朝是我国最伟大的一个时代,尽管唐太宗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但在制度上仍有缺陷。如藩镇政策和募兵制的隐忧。唐初时实行募兵制,以补充兵源,随着府兵制逐渐破坏,募兵制开始盛行。戍守边防的士兵称健儿,那些经常性的防御据点叫镇戍。唐高宗、武后时期,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屯戍军设置更多,并逐渐制度化,形成很多有固定驻地和较大兵力的军、镇、守捉,并各自置使。唐玄宗开元年间,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全国已基本上都实行募兵制。同时长驻专任的节度使也出现了。

节度使之所以会产生,起初是为了防御。唐初的时候,已在军事要地留驻部分征行军队,并每年派遣士兵轮番戍守。那时镇戍兵力单弱,战事发生时,须由朝廷调发府兵、兵募,派遣大将统率出征。此时的大将称为行军总管;如果战役的规模大一些,便设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武后时期,突厥、吐蕃、契丹发展强盛起来,对边关造成威胁,屡次骚扰入侵。于是朝廷便设置较大兵力的军、镇、守捉,与此同时,行军大总管也逐渐演变成统率诸军、镇、守捉的大军区军事长官。这时的大军区叫朔方道、陇右道等。节度使成为固定职衔是从睿宗景云二年(711)四月,第一个节度使是河西节度使贺拔延嗣。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八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十镇,始成为固定军区。节度使初兼调度军需和管理屯田之责。天宝后,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如安禄山一人便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由于外重内轻,到天宝末终酿成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节度使的不受节度,促使了唐朝的衰落。节度使林立,拥兵自雄,互相兼并,朝廷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朝廷名存实亡。随后便进入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之乱。所谓五代十国,指在藩镇割据中,武力最强、在唐亡后建号称帝者,先后有五代;立国改元自传子孙者为十国。即使在五代十国时期,境内的节度使也多桀骜跋扈,其部下悍将骄卒所行逐帅杀使之军变事件也不断发生。为各朝所忌。直到赵匡胤乾德三年(965),剥夺了节度使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同年命令诸州府选送精兵给中央,以削弱地方的兵权。后宋太祖令湖南各州府直属中央,不再隶属于节度使,节度使从而没落,到元朝废除。综其唐灭原因,是节度使不受制衡使然!

同类推荐
  • 唐师

    唐师

    大唐贞观后期,平治昌荣与内忧外患并存,贞观之治快走到了头,开元盛世还远着,西面有野虏吐谷浑时常犯边骚扰,其后还有个吐蕃虎视眈眈,北方东、西突厥死而不僵,东北有高句丽等着李二去征伐,室韦、靺鞨也在蠢蠢欲动。李承乾和李泰、李治哥仨在诸多老臣的蛊惑之下,似乎又要重演玄武门之变,偏偏这个时候,李二最疼爱的晋阳公主却诡异暴毙,提前引发了内外风暴。被誉为“东方胡迪尼”的魔术师徐真意外穿越,在长安城当着小城管,过着混吃等死的日子,却没想到被卷入其中。于是他凭借自己的小聪明,开始了在大唐朝搅风搅雨的生活。要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当驸马还是国公,这是一个问题——胡迪尼·徐。
  • 超级功勋系统
  • 周末秦初那些事儿

    周末秦初那些事儿

    《改朝换代那些事儿丛书:周末秦初那些事儿》描述了生动而具体的历史故事,阐述了周末秦初的那些事儿。主要讲述了西周的覆亡、春秋战国时期一些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秦国的崛起、秦王嬴政的那些事儿、六国毕四海的那些事儿。希望给广大热爱历史的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和启发。
  • 风暴来临(1920-1929)

    风暴来临(1920-1929)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 我要当盛唐皇帝

    我要当盛唐皇帝

    穿越到盛唐开元二十九年,成为最底层的草民,在穿越那一刻,将唐玄宗最宠爱的公主抱下河去。这是最好的时代,大唐帝国步入了最强盛的巅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李白、杜甫、王维、张旭、吴道子、颜真卿、公孙大娘、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郭子仪、李光弼、安禄山、史思明、李林甫、杨国忠、杨玉环……金碧辉煌,羽衣霓裳;人间天上,唯你无双。盛唐的天空群星璀璨,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这是最坏的时代,四境的烽火,内患的种子,都已经深深植在这片土地之内。突厥日暮穷途,不甘谢幕;吐蕃巅峰鼎盛,蚕食西域;回纥强势崛起,纵横漠北;契丹蒸蒸日上,剑指辽东;大食改朝换代,铁骑东进。最主要的是,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天下流民汹汹,民怨沸腾。百姓流庸无依而贵族们骄奢淫逸,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唐帝国,前面是已经逝去的辉煌,后面是不可避免的衰败。
热门推荐
  • 无良医尊

    无良医尊

    她初入异世,身边没有古修,却是人人鄙视的废物丑女,当强者的灵魂注入了废材身上,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震撼?当寻到自己的身世,方知自己的亲人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有人却问:亲情和道义,该如何决择?她潇洒一挥,一句嘲弄吾者死,守护吾者生让世人崇拜!强者为尊,弱肉强食,茫茫异世中,我主沉浮!
  •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是一个法制化国家,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在的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在。对广大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教育应根据其认识水平,从纪律教育入手,让他们从小建立起规则意识。而且要明确所在学校的校规,所在班级的班规;要了解学校的各种制度。由学校的一些纪律制度,推而广之,让青少年对必要的社会公共秩序的规定也要有所了解。同时,要青少年明白人小也要守法。本书力争做到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优良素质,进而开创一个让公众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这是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 曾倾诉

    曾倾诉

    我曾听见过那么多的声音,却没有一种是你的心跳。依稀只记得那年我和他并肩树下,看那良辰美景。许是年纪越大越容易忘记过去的事情,往事一件件从他嘴里说出来而我却毫不知情。我娘亲水慕华可谓是雪国知名人物,从雪国开创以来朝堂上唯一的女官,而且还是个宰相,并且天下无一不服者。相传雪国有相水慕华,面容桃花眉似柳,心中大志震河山,雪国历史五百年来一直处于七国中较弱的位置,而娘亲上台后推出新政雷霆手段合并小国最终形成三国之局面。而我,则是她最疼爱的大女儿,在雪国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病秧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

    TF,Boys

    声明:本小说在早已完结,只是发到网页上,纯属虚构,很早以前就写完了,当时还小,文笔可能比较稚嫩,喜者可看。……关于TFBoys
  • 肥婆单恋手札

    肥婆单恋手札

    她不是美女,除了胖些还算是可爱的。他是帅哥,还有一手好厨艺,女人见了百分百爱。她声音好听,他就是因为上了这个当,见鬼的抛弃互联网与她见面?
  • 武王息

    武王息

    南宫翊辰我许你半世妖娆,可惜给不了你感动。
  • 忘川花海,三世魔障

    忘川花海,三世魔障

    上神云容光顾着修道,竟不大懂得男女之间缠绵情爱,因此遇人不淑。一怒之下她进了三元宫,到凡间再为一世人,到处收割男神。原来负我的,十倍还!
  • 末世之希望

    末世之希望

    不一样的末世,不一样的无限,游戏里,动画里,电影里的人物突然降临到地球内,杀死他们有什么好处呢?梦幻系统的降临,奖励点?有什么用呢?打怪掉装备?网游现实版的末世。想成神?行!那就努力活下去。想希望?那OK!那就要变强吧。新书首发,本书不晓得会不会TJ,但是我保证只要不突发神马情况,这本书就会坚持下去,要是有希望,猥琐也会坚持下本。(求推荐,求收藏,觉得不错的童鞋们,请不要吝啬你们的票票和收藏,把你们手中的票票砸向猥琐吧,猥琐不会介意的!!!)
  • 淡墨流年笙歌落

    淡墨流年笙歌落

    不过几年光景,人去楼空,琅琊山上只剩下了她一人,彻夜不眠弹着琴,眼中只余淡漠。“墨水姐姐,世人亏欠我太多。你说的善,我全然不在意。我这样做只是为了你。”“墨水,魔乃大恶之物。”“墨水,仙更可怕啊。”“墨水,罗绮之死,我已不想多说,你好自为之。”这一世,桃花灼灼,一地血色,记忆可以封存,宿命不会更改,忘不了那个妖孽的疯狂,忘不了尘世的你们,忘不了加在我身上的诸多伤痕。师父,当一个人死后,不爱了,也不恨了,全身心都得到了解脱,如此,你满意了吗?————书友群:451185885。
  • 柔软的刀子

    柔软的刀子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