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49300000025

第25章 调节心理,应对生活(4)

还有,要重视婚姻关系。夫妻间多体谅,满足彼此的需要,分担彼此的重担。子女长大独立后,用多余的时间去培养新的兴趣,发展自己,享受人生乐趣,增进婚姻满足感。在家庭里,中年人处于老年人和孩子中间,存在年龄和时代造成的三代人的心理差距。需要多交流、多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缩短心理差距,才能拥有融洽的家庭生活。

最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到中年时事业、家庭趋于稳定,生活变得平淡,有时易产生倦怠感,缺乏新意。多一些时间反省自己,调节生活,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大胆去进行新的尝试,在心态上永远保持年轻。

中年人在单位是顶梁柱,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回到家中既要照顾年老体弱的父母,又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还有日复一日的繁杂家务。应统筹安排,劳逸结合,不要忽视娱乐活动。娱乐既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又能消除疲劳,维持良好的心境。

8.用读书调节空虚心理

空虚心理,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处于空白,没有信仰、没有寄托、百无聊赖,如同行尸走肉。精神空虚是一种社会病,它的存在极为普遍。当社会失去精神支柱或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某些人无所适从时,或者个人价值被抹杀时,就极易出现这种病态心理。精神空虚者往往萎靡不振,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碍于社会发展,更有害于自身的发展。

空虚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神支柱的消失。精神支柱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激发人不断进取,但是社会常常并不按照人们心目中想象的轨迹发展,理想的社会模式常常为一些捉摸不定的、难以想象的现实所取代。多元化的价值观往往取代了单一的、固定的价值体系。在这种情形下,原来的精神支柱可能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感。

二是个人价值的抹杀。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有赖于群体意识和社会价值,但是群体意识和社会价值又是构建在个人价值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个人的自尊、自爱、自信,就不会有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做贡献的能力。如果社会不考虑个人价值的存在,或者过多地抹杀个人存在的价值,人就会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青少年若受到过于严厉的管教,成年人的成就长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都会导致空虚心理的产生。

三是社会交往的畸变。现实生活中,人们都需要交流沟通与友谊,但交往应是平等的。地位相等、志趣相投者才会有真正的友谊。有些人的经济地位一跃而起,地位的变化使得一些故友之间出现了鸿沟,原先无话不谈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新的社交圈正在形成。

“有钱的人常常是孤独的。”经济地位高的人,商品意识往往特别强,并极易将这种意识渗透到与别人的交往中去,因而难以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种种非功利性的比较平等真诚的友谊。他们常常怀疑别人与他们交往的动机不纯,是为了钱而来交朋友。此外,有些人在外界常常是一副强者的形象,他们不愿让外人看到自己也有难处,因而羞于向人诉苦,只能把烦恼埋在心里,这就会加重其所固有的孤独、空虚心理。

从个人角度来讲,空虚心理的起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自我贬低、缺乏自信。社会上的流浪儿、闲杂人员多半属此类。这些人由于在社会上失去地位,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便感到生活的空虚。

二是错误的认知。他们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对立起来,只讲个人利益,不尽社会义务。一旦个人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万念俱灰”。这种情形在青少年与一些成人中间较为普遍。

三是无法满足的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都在努力创造与积攒财富,但是财富与带来的快乐并非成正比。当财富积聚到一定程度后,一些人对金钱则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新鲜感、快乐感和满足感,甚至会对之产生麻木乃至厌倦。

空虚心理的表现,首先就是失去志向,即缺乏做出决定或根据自己作出的决定去行动的能力。这种病态行为的根源在于精神空虚、情绪紧张、意志薄弱,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易受暗示及环境的摆布,并有酗酒、嗜烟、聚赌等不良行为。

其次是否定一切。儿童向青年期转化,便带来了青年人对过去对外界关心的逐渐减弱,而将注意力逐渐转向自己的内部世界。这时向内部世界的转移是由青年内在的性本能萌动所致。青年在这个时期一下子落入了暴力性的不安之中,因而有所谓青年的反抗、蛮横、怠慢、见异思迁、冷漠等心理表现。他们不但否定了外部世界,也否定了自己,被称为“孤独的、骚动的青春一族”,行为上自然是“虚无主义”。

再次是富贵病。多见于社会的“款爷”和“富豪”。由于他们的身份与地位较为显赫,往往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烦恼。为解决这些烦恼,他们就在享乐中寻找刺激,在刺激中寻找欢乐,而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空虚行为。

还有就是“混日子”。这是很常见的病态行为。所谓“混”就是随大溜,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实际上就是无远大理想,对社会不负责任,而自己则坐享其成,这种不思进取的心理自然也是空虚的。

空虚心理的自我调节,主要在于个人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这就需要通过读书学习才能实现。

通过读书学习,能够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正视社会存在。社会的跨地域性、跨时空性,决定了它存在许多亚文化。主体文化与亚文化构成了社会形态的多元化、复杂化。这就要看主流、看社会发展的方向,绝不能以偏概全,只看到社会的消极面,而不求上进、萎靡不振。应该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接受并正视现实社会。

通过读书学习,可以接触大量的成功人士的成功事迹,在你的心中树立榜样,激发起你面对社会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多读名人传记,以自勉自强;磨炼意志,提高战胜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把握自己命运、行为的能力。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习琴棋书画,陶冶自己的情操,运用音乐来调节自身的情绪和行为。对较严重的精神空虚症可以采用音乐式的自我心理疗法。

9.心理烦恼需要自我调节

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活得太累,整天都面临来自事业与家庭的压力,搞得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压力、焦虑、紧张、烦恼、恐惧,在今天这个浮躁时代无处不在。

有些快乐与烦恼非常易受外界环境左右,受此影响的人常常表现出喜怒无常,其实,这样的苦恼仍需自己解决。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认知评价系统如何对外界刺激应答和选择。

让我们读一则故事:

有位学者向南隐问禅学,南隐以茶相待,他将茶水倒入杯中,茶满了,但他还是继续倒,学者说:“禅师,茶已溢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您就像这茶杯一样,里面装满了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您若是不首先把您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您说禅,只有虚心才能容道。”

可见,如果你心中有自己的成见,认为人们不可能征服烦恼,那么,就听不见别人的箴言了。人一旦降临这个世界,便陷入动荡不定的境遇之中,悲哀、愤怒、忧虑、愧疚和烦恼可能会不间断地困扰着每个人,给人们的精神套上沉重的枷锁。面对现实的挑战,你能抵御消极情绪的袭击吗?你能征服烦恼吗?你能够主宰自己吗?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你相信: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你的认知评价系统。

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外界刺激的大小。刺激大,烦恼大;刺激小,烦恼小。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中间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你自己头脑的反应。例如,面对火车晚点这一不良刺激,有的人大发雷霆,急得团团转,焦躁上火;有的人到服务部买点东西吃,坦然等待;有的人坐在候车室给朋友发短信,充分利用时间。很明显,这三种不同的反应,绝不是由外界刺激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他们对同一刺激的不同态度决定的。火车晚点绝不会因为你大发雷霆而改变。可见,仅仅是环境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的选择。也就是说,事件本身没有压力,它们是否使我们感到紧张、有压力,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和方法看待它们。玩玩滑道车,对一些人来说是痛苦,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令人快乐的刺激。如果你选择悲伤的事,浑身会充满凄凉的感觉;如果你选择恐惧的事,会感到毛骨悚然,浑身冒冷汗;如果你选择生病的事情来思考,自然会愁容满面;如果你选择令人喜悦的事情来思考,定会眉飞色舞;如果你毫无信心,失败会接踵而来……总之,我们必须运用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为自己生活的“总统”,你每天、每个小时都可做出自由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能顶得住灾难和烦恼。

面对烦恼,如果不进行及时调节,就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运用下面方法即可以自我调节心理烦恼,走向健康生活。

其一,豁达法。这是指一个人应有宽阔的心胸,豁达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平时做到性格开朗、合群、坦诚、少私心、知足常乐、笑口常开,这样就很少有愁闷烦恼。

其二,松弛法。这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被人激怒后或十分烦恼时,迅速离开现场,做深呼吸运动,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甚至可做气功,训练放松,以意导气。逐渐入境,使全身放松,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

其三,节怒法。这是一种自我节制怒气的方法。主要靠高度的理智来克制怒气的爆发,可在心中默默背诵名言。

其四,平心法。这是保持自我心情平静的一种方法。可以尽量做到“恬淡虚无”、“清心寡欲”。如果你与世无争,不为名利、金钱、权势、色情所困扰,不贪不沾,看轻身外之物,同时又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可使自己常常处于恬淡、怡悦的宁静心境之中。

其五,运用自悦法。这是一种自寻愉悦、自找乐趣的方法。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培养生活的乐趣。做到劳逸结合,在工作学习之余,应常到公园游玩或赴郊外散步,欣赏乡野风光,体验大自然的美景。

其六,保持心闲法。通过闲心、闲意、闲情等意境,来消除身心疲劳,克服心理障碍。不要活得太累,人生无非就是潇洒走一回。心情豁达,遇事想得开,何来烦恼?

同类推荐
  • 阳光美少女:女生的形象与气质

    阳光美少女:女生的形象与气质

    本书指导青少年朋友在青春的季节,如何提升女生的形象与气质。全书共计8章,内容包括:魅力无极限、美眉加油站、优美风景线、超级人气迷、温柔小女生、淑女速成季、校园时尚美等。
  • 职场“蜗居”术

    职场“蜗居”术

    《职场蜗居术》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职场如何“蜗居”,相信大多数职场人都处于“蜗居”状态。
  • 智慧茶坊:一本你不能不读的智慧行囊

    智慧茶坊:一本你不能不读的智慧行囊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来破解智慧与人生息息相关的微妙关系——读后会让你所面临的困惑之心“茅塞顿开”。本书所表达的禅悟之境,旨在告诉读者:“人生的高山是自己。”让我们赴一场心灵的约会:用知识破译人生密码,让智慧敲开成功之门!让生活瞬间擦亮心灯!
  • 你可以说不

    你可以说不

    马登的成功励志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影响全球成千上万年轻人的命运。《你可以说不:这辈子绝不这样过》精选马登最经典的成功理论,指导年轻人勇于对命运说不,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 战胜青春的敌人

    战胜青春的敌人

    本书意在关怀青少年的成长,对如何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建议,并以大量事实和青少年研究专家的观点、权威机构的调查为佐证,列举了一些正面的名人成功的事例和他们的至理名言。
热门推荐
  • 药流年

    药流年

    纪宿,中等天赋。他以为自己将永远踏不上那传说中的修真之路。可是丫头告诉他,天赋代表不了一切——因为,他是纪宿!是纪宿!命中注定无法突破后天?他纪宿不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 神睿罪子

    神睿罪子

    赤月之夜,北冥国太子以一人之力,将北冥国从莫泽诺大陆的地图上抹去。二十年后,在赤月之夜失去双亲的离明,无意中得知了手中珠串内的秘密。至此一场惊天的阴谋,开始向他伸出了魔爪。贯穿古今的功法为何无人修炼?人类社会的违和感从何而来?神选一族中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大陆旷世天才旻天为何突然发狂?当一切的谜团逐一揭开后,人类的三观随之崩毁,他们的信仰随之破灭,一场毁灭天地阴谋随之浮出了水面......
  • 每当我睁开双眼

    每当我睁开双眼

    每当我睁开双眼,就会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力量从双瞳中喷涌而出,流淌过我的大脑,心脏。那一刻起,好像我的每一块骨头都在跳动,每一条神经都在收缩,每一滴血液都在燃烧。
  • 王俊凯之复仇少女

    王俊凯之复仇少女

    安氏集团和王氏集团联姻,7岁的安雨为了自己能够嫁给王氏的继承人王俊凯,而不惜把自己妹妹安晴(寒熙若)推下悬崖,安雨以为安晴死了,可是没有,她被寒氏集团的董事长所救,寒董事知道了安晴的遭遇,于是送她去死亡岛训练,安晴在死亡岛认识了离晴诺和凌梓兮,她们自己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黑道帮,十年之后,安晴化名为寒熙若,去到樱雨学院等待时机报复安雨。
  • 魄寒宫

    魄寒宫

    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名唤天使之子;一种名唤恶魔之子。她们天生就是恶魔之子,即使有众人的陪伴,他们始终也不会变成天使之子。
  • 只为今天而活

    只为今天而活

    当邋遢大叔遇上邻居可爱小女孩,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看看吧,第一遍你会觉得还可以,第二遍你会觉得真不错,第三遍你会觉得很虐心,第四遍你会觉得……
  • 江湖寒道猛

    江湖寒道猛

    江湖是一张纸,各人书写各人事,人有交集把这一纸一纸层层叠起那就成了书,会点门道的去写出来,便称作史。一代纨绔子弟梁如心被老爹拿剑架在脖子上面逼着去孤身浪荡五年,不学无术归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归来了。
  • 绝世战尊

    绝世战尊

    废物少年韩飞,被球形闪电击中,却觉醒吞天神通,能够吞噬天地能量为己用!婚约被毁?家族刁难?且看我雷霆一拳击碎所有压迫!进仙门,闯秘境,吞噬无尽能量,衍化逆天神通!踏碎九天,傲视天下,他是无人能挡的绝世战尊!
  • EXO默默守护的他

    EXO默默守护的他

    本小说【男主】:鹿晗边伯贤朴灿烈【女主】:朴熙妍(???ω?`?)风格:甜虐类型:同人言情小说噫熙妍大大企鹅号??????????读者群群号③⑧⑥④⑦①⑦③⑥阿鲁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求加群(???ω?`?)欢迎行星饭和四叶草【前提是不喜勿喷,看不爽请点击叉叉离开页面】的支持噫WEAREONE康桑思密达~(???ω?`?)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小说家千态万状竞秀争奇,何止汗牛充栋,然必有关惩劝、扶植纲常者,方可刊而行之,一切偷香窃玉之说、败俗伤风之辞,虽工直,当付之祖龙尔。统阅《说呼》一书,其间涉险寻亲、改装祭墓,终复不共戴大之仇,是孝也﹔救储君于四虎之口,诉沉冤于八王之庭,愿求削佞除奸之敕,是忠也。维忠与孝,此可以为劝者也。至庞氏专权,表里为奸,卒归于全家殄灭,其为惩创,孰大焉?维遐及史册,其足以为劝惩者,灿若日星,原无庸更藉于稗宫野乘,然而史册所载,其文古,其义深,学士大夫之所抚而玩,不能挟此以使家喻而户晓也。如欲使家喻而户晓,则是书不无裨于教云。乾隆四十有四年,清和月吉,滋林老人出于西虹桥衅之罗翠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