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77700000014

第14章 中国历史研究法(14)

吾曷为忽对于三年说而起怀疑耶?三年至十九年,恰为十七个年头,本无甚可疑也;吾因读《慈恩传》,见奘在于阗所上表中有“贞观三年出游今已十七年”等语;上表年月传虽失载,然循按上下文,确知其在贞观十八年春夏之交;吾忽觉此语有矛盾。此为吾怀疑之出发点。从贞观十八年上溯,所谓十七年者,若作十七个年头解,其出游时可云在贞观二年;若作满十七年解,则应为贞观元年。吾于是姑立元年二年之两种假说以从事研究,吾乃将《慈恩传》中所记行程及各地淹留岁月详细调查。觉奘自初发长安以迄归达于阗,最少亦须满十六年有半之时日,乃敷分配;吾于是渐弃其二年之假说而倾向于元年之假说。虽然,现存数十种资料皆云三年,仅恃此区区之反证而臆改之,非学者态度所宜出也。然吾不忍弃吾之假说,吾仍努力前进。吾已知奘之出游,为冒禁越境;然冒禁何以能无阻?吾查《续高僧传》本传,见有“会贞观三年,时遭霜俭,下敕道俗,随丰四出”数语,吾因此知奘之出境,乃搀在饥民队中,而其年之饥,实因霜灾。吾乃亟查贞观三年是否有霜灾,取新旧《唐书、太宗纪》阅之,确无是事。于是三年说已消极的得一有力之反证。再查元年,则《新书》云:“八月,河南陇右边州霜。”又云:“十月丁酉,以岁饥减膳。”《旧书》云:“八月……关东及河南陇右沿边诸州霜害秋稼。”又云:“是岁关中饥,至有鬻男女者。”是元年确有饥荒,而成灾又确由霜害,于是吾之元年说,忽积极的得一极有力之正证矣。惟《旧书》于二年复有“八月河南河北大霜人饥”一语,《新书》则无有,不知为《旧书》误复耶?抑两年连遭霜灾,而《新书》于二年有阙文耶?如是则二年之假说,仍有存立之余地。吾决意再觅证据以决此疑。吾乃研究奘途中所遇之人,其名之可考见者凡三:一曰凉州都督李大亮,二曰高昌王麹文泰,三曰西突厥可汗叶护。吾查《大亮传》及《高昌传》,见二人皆自元年至四年在其位,不成问题。及查《西突厥传》,乃忽有意外之获:两书皆言叶护于贞观初被其叔所弑,其叔僭立,称俟毗可汗;然皆未著其被弑在何年。惟《新书》云:“贞观四年俟毗可汗来请昏,太宗诏曰,突厥方乱,何以昏为。”是叶护被弑,最晚亦当在贞观三年前。再按《慈恩传》所记奘行程,若果以贞观三年八月发长安者,则当以四年五月初乃抵突厥,其时之可汗,已为俟毗而非叶护矣。于是三年说之不能成立,又得一强有力之反证。吾犹不满足,必欲得叶护被弑确年以为快。吾查《资治通鉴》,得之矣!贞观二年也!吾固知《通鉴》必有所本,然终以不得之于正史,未能踌躇满志。吾发愤取新旧《唐书》诸蛮夷传凡与突厥有关系之国遍囗之,卒乃在新书《薛延陀传》得一条云:“值贞观二年突厥叶护可汗见弑。”于是叶护弑年无问题矣。玄奘之行,既假霜灾,则无论为元年为二年为三年,皆以八月后首涂,盖无可疑;然则非惟三年说不能成立,即二年说亦不能成立。何则?二年八月后首涂,必三年五月乃抵突厥,即已不及见叶护也。吾至是乃大乐,自觉吾之怀疑有效,吾之研究不虚,吾所立“玄奘贞观元年首涂留学”之假说,殆成铁案矣!其有小小不可解者,则何以诸书皆同出一辙,竟无歧异?然此亦易解,诸书所采同一蓝本,蓝本误则悉随之而误矣。再问蓝本何故误?则或因逆溯十七个年头,偶未细思,致有此失;甚至或为传写之讹,亦未可知也。再问十八年玄奘自上之表文何以亦误?则或后人据他书校改,亦在情理中耳。

吾为此问题,凡费三日之力,其所得结果如此。——吾知读者必生厌矣。此本一极琐末之问题,区区一事件三两年之出入,非惟在全部历史中无关宏旨,即在玄奘本传中亦无关宏旨。吾自治此,已不免玩物丧志之诮;乃复缕述千余言以滥占本书之篇幅,吾不能不向读者告罪。虽然,吾著本篇之宗旨,凡务举例以明义而已。吾今详述此一例,将告读者以读书曷为而不可以盲从。虽以第一等史料如慧立道宣之传玄奘者,其误谬犹且如是也;其劳吾侪以鉴别犹且如是也,又将告读者以治学当如何大无畏;虽以数十种书万口同声所持之说,苟不惬于吾心,不妨持异同;但能得有完证,则绝无凭藉之新说,固自可以成立也。

吾又以为善治学者,不应以问题之大小而起差别观。问题有大小,研究一问题之精神无大小。学以求真而已,大固当真,小亦当真。一问题不入吾手则已,一入吾手,必郑重忠实以赴之,夫大小岂有绝对标准,小者轻轻放过,浸假而大者亦轻轻放过,则研究精神替矣。吾又以为学者而诚欲以学饷人,则宜勿徒饷以自己研究所得之结果,而当兼饷以自己何以能研究得此结果之涂径及其进行次第;夫然后所饷者乃为有源之水而挹之不竭也。吾诚不敢自信为善于研究,但本篇既以研究法命名,吾窃思宜择一机会,将吾自己研究所历之甘苦,委曲传出,未尝不可以为学者之一助。吾故于此处选此一小问题可以用千余言说明无遗者,详述吾思路所从入,与夫考证所取资,以渎读者之清听。吾研究此问题所得结果虽甚微末,然不得不谓为甚良。其所用研究法,纯为前清乾嘉诸老之严格的考证法,亦即近代科学家所应用之归纳研究法也。读者举一反三,则任研究若何大问题,其精神皆若是而已。吾此一段,乃与吾全书行文体例不相应,读者恕我!吾今当循吾故轨,不更为此喋喋矣。

史料可分为直接的史料与间接的史料。直接的史料者,其史料当该史迹发生时或其稍后时,即已成立。如前所述《慈恩传》《窃愤录》之类皆是也。此类史料,难得而可贵,吾既言之矣。然欲其多数永存,在势实有所不能。书籍新陈代谢,本属一般公例;而史部书之容易湮废,尤有其特别原因焉:(一)所记事实每易触时主之忌,故秦焚书而“诸侯史记”受祸最烈;试检明清两朝之禁毁书目,什有九皆史部也。(二)此类书真有价值者本不多,或太琐碎,或涉虚诞,因此不为世所重,容易失传。不惟本书间有精要处,因杂糅于粗恶材料中而湮没,而且凡与彼同性质之书,亦往往被同视而俱湮没。(三)其书愈精要者,其所叙述愈为局部的;凡局部的致密研究,非专门家无此兴味;一般人对于此类书籍,辄淡漠置之,任其流失。以此种种原因,故此类直接史料,如浪淘沙,滔滔代尽,势不能以多存。就令存者甚多,又岂人生精力所能遍读?于是乎在史学界占最要之位置者,实为间接的史料。间接的史料者,例如左丘以百二十国宝书为资料而作《国语》,司马迁以《国语》《世本》《战国策》等书为资料而作《史记》。《国语》《史记》之成立,与其书中所叙史迹发生时代之距离,或远至百年千年;彼所述者,皆以其所见之直接史料为蓝本,今则彼所见者吾侪已大半不复得见,故谓之间接。譬诸纺绩,直接史料则其原料之棉团,间接史料则其粗制品之纱线也。吾侪无论为读史为作史,其所接触者多属间接史料,故鉴别此种史料方法,为当面最切要之一问题。

鉴别间接史料,其第一步自当仍以年代为标准。年代愈早者,则其可信据之程度愈强。何则?彼所见之直接史料多,而后人所见者少也。例如研究三代以前史迹,吾侪应信司马迁之《史记》,而不信谯周之《古史考》,皇甫谧之《帝王世纪》,罗泌之《路史》。何则?吾侪推断谯周、皇甫谧、罗泌所见直接史料,不能出司马迁所见者以外;迁所不知者,周等何由知之也?是故彼诸书与《史记》有异同者,吾侪宜引《史记》以驳正诸书。反之,若《竹书纪年》与《史记》有异同,吾侪可以引《纪年》以驳正《史记》。何则?魏史官所见之直接原料,或多为迁之所不及见也。此最简单之鉴别标准也。

虽然,适用此标准,尚应有种种例外焉。有极可贵之史料而晚出或再现者,则其史料遂为后人所及见,而为前人所不及见。何谓晚出者?例如德皇威廉第二与俄皇尼古拉第二来往私函数十通,研究十九世纪末外交史之极好史料也;然一九二〇年以前之人不及见,以后之人乃得见之。例如《元史》修自明初,岂非时代极早?然吾侪宁信任五百年后魏源或柯劭忞之《新元史》,而不信任宋濂等之旧《元史》。何则?吾侪所认为元代重要史料如《元秘史》《亲征录》……等书,魏柯辈得见,而明初史馆诸人不得见也。何谓再现者?例如罗马之福林,邦渒之古城,埋没土中二千年,近乃发现;故十九世纪末人所著罗马史其可信任之程度,乃过于千年前人所著也。例如殷墟甲文,近乃出土,吾侪因此得知殷代有两古王为《史记·三代·世表》所失载者,盖此史料为吾侪所见,而为司马迁所不得见也。

不特此也,又当察其人史德何如,又当察其人史识何如,又当察其人所处地位何如。所谓史德者,著者品格劣下,则其所记载者宜格外慎察。魏收《魏书》,虽时代极近,然吾侪对于彼之信任,断不能如信任司马迁、班固也。所谓地位者,一事件之真相,有时在近代不能尽情宣布,在远时代乃能之。例如陈寿时代,早于范晔,然记汉魏易代事,晔反视寿为可信。盖二人所及见之直接史料,本略相等,而寿书所不能昌言者,晔书能昌言也。所谓史识者,同是一直接史料,而去取别择之能力,存乎其人。假使刘知几自著一史,必非李延寿令狐德棻辈所能及;元人修《宋史》,清人修《明史》,同为在异族之朝编前代之史,然以万斯同史稿作蓝本所成之《明史》,决非脱脱辈监修之《宋史》所能及也。要而论之,吾侪读史作史,既不能不乞灵于间接的史料,则对于某时代某部门之史料,自应先择定一两种价值较高之著述以作研究基本选择之法,合上列数种标准以衡之,庶无大过。至于书中所叙史实,则任何名著,总不免有一部分不实不尽之处质言之,则无论何项史料,皆须打几分折头。吾侪宜刻刻用怀疑精神唤起注意,而努力以施忠实之研究,则真相庶可次第呈露也。

上论正误的鉴别法竟。次论辨伪的鉴别法。

辨伪法先辨伪书,次辨伪事。

伪书者,其书全部分或一部分纯属后人伪作,而以托诸古人也。例如现存之《本草》号称神农作,《素问内经》号称黄帝作,《周礼》号称周公作,《六韬》《阴符》号称太公作,《管子》号称管仲作……假使此诸书而悉真者,则吾国历史便成一怪物,盖社会进化说全不适用,而原因结果之理法亦将破坏也。文字未兴时代之神农,已能作《本草》,是谓无因;《本草》出现后若干千年,而医学药学上更无他表见,是谓无果。无因无果,是无进化。如是,则吾侪治史学为徒劳。是故苟无鉴别伪书之识力,不惟不能忠实于史迹,必至令自己之思想涂径,大起混乱也。

书愈古者,伪品愈多。大抵战国秦汉之交有一大批伪书出现,《汉书·艺文志》所载三代以前书,伪者殆不少。新莽时复有一大批出现,如《周礼》及其他古文经皆是。晋时复有一大批出现,如晚出《古文尚书》《孔子家语》《孔丛子》等。其他各时代零碎伪品亦尚不少,且有伪中出伪者,如今本《鬼谷子》《鹖冠子》等。莽晋两期,刘歆、王肃作伪老手,其作伪之动机及所作伪品,前清学者多已言之,今不赘引。战国秦汉间所以多伪书者:(一)因当时学者,本有好“托古”的风气;己所主张,恒引古人以自重(说详下)。本非有意捏造一书,指为古人所作,而后人读之,则几与伪托无异。(二)因当时著述家,本未尝标立一定之书名,且亦少泐成定本。展转传钞,或合数种而漫题一名,或因书中多涉及某人,即指为某人所作。(三)因经秦焚以后,汉初朝野人士,皆汲汲以求遗书为务。献书者往往剿钞旧籍,托为古代某名人所作以售炫。前两项为战国末多伪书之原因,后一项为汉初多伪书之原因。

同类推荐
  • 一统三国霸业

    一统三国霸业

    这是作者第一次写作,文笔不好,请大家多多关照!!!本书对三国进行了较大的颠覆,还请各位见谅!赵云,乃是三国的名将,一次意外却让赵云的后代赵凌穿越到了三国世界,成为赵云,紧接着又成为北平太守,平定了辽东,取了并州,夜袭冀州,趁势攻取青州,后因曹操与袁绍再次联合攻打赵云,赵云原本不打算攻打徐兖二州,被迫应战,获胜了,得到了徐兖二州,还杀了袁绍,成为当今世上最强的霸主,一步一步用智慧平定了三国,最后赵凌回到了现实世界,可是却因为他穿越到三国那几十年,彻底改变了三国的历史!
  • 明逆

    明逆

    天才大学生杨帆不幸落水溺死,附身到十六岁大明少年杨清身上。全家迁往吕宋途中,受到西班牙舰队的攻击,与父母失散,漂流南洋。南洋起家,北向故国,天地翻覆,人发杀机。灭朝鲜,抗沙俄,制西夷!鲸吞北方,虎踞台湾,挟南明诸王,负天下之望,与清军争夺天下。杨清不出,奈苍生何?山河未改人颜换,从此天下道无清。
  • 大明总裁

    大明总裁

    李自成对崇祯说:“十五年前你下了我的岗,今天我就让你下岗!”崇祯对李自成说:“今天我可以下岗,你可以上岗,不过吴三桂马上就会让你下岗!”多尔衮对豪格说:“你不让我上岗,我也不让你上岗,咱让福临那孩子上岗!”明末有人下岗有人上岗,代价是亿万人的脑袋下岗。一个污点裁判、一个愤青工程师和一个爱心女博士,联袂穿越成了明末的三个悲情人物崇祯皇帝、太监王承恩、长平公主,他们作“笼中对”,写《万言书》,签《天津条约》,使得崇祯重新上岗。然此一变彼亦一变,且读一段笔者为你展开的曲折新明史。
  • 回到隋唐当好汉

    回到隋唐当好汉

    隋末唐初时期诸侯混战、狼烟四起,众多英雄好汉、绝世美人粉墨登场。猪脚用手中的刀枪大杀四方、血战沙场;在大草原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谱写出一篇篇脍炙人口英雄事迹,留下一段段英雄好汉的传奇人生……
  • 重生三国之温侯亲卫统领

    重生三国之温侯亲卫统领

    我的新书《三国之北蛟龙》下面有直通车,欢迎大家前去捧场,请多多支持,十三感激不尽!————————————————————书友群:127197647。欢迎大家的加入!
热门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计谋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计谋篇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计谋策划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条例、公约的签订及其背后的隐情,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娱乐我为王

    娱乐我为王

    一个穿越者的娱乐故事。——————————————————在看书之前我要说明一下什么是娱乐。娱乐(字词解释):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haobc)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也就是说,我的书中会出现小说,动画,漫画,电视剧,电影,体育等内容。所以请大家,不要把娱乐的含义给固定在娱乐圈里,因为那样格局有点小。
  • 彪悍人生:黑萌召唤师

    彪悍人生:黑萌召唤师

    这是一个来自现代的黑心女二次穿越异世,坑遍各路狂人,狂战大陆枭雄的热血故事。抢你宝贝,扁你小弟,虐你流泪,要你赔罪,她是穿越异世的强盗王。玩转大陆,强契神兽,魔武双修,终极召唤,她是天才眼中的最变态。当彪悍的她遇上腹黑的他。他骗她,宠她,诱惑她,最后还要霸占她。她欺他,坑他,压榨他,绝对不会放过他。绵延万里的原始森林,魔兽纵横的无尽海域,重重位面,变幻莫测,这是一个魔幻的世界。且看现代彪悍女如何颠覆这异世,开启自己的彪悍人生。
  • 征伐血途

    征伐血途

    。穿越了?公子哥?一片金粉繁华,却有盛世危机。狼烟起,烽火燃。一杆旌斾风起处,十万战甲卷狂澜,他征战沙场。强弓怒张,霹雳弦惊,他用带着血腥味的手指描绘出一幅血染江山的画。阴谋阳谋,奇术诡计,他智斗朝堂。青纱纸上,写不出的野望,他一步一步走向权力之王。浮世繁华,醉梦红尘,他品尝儿女情长,胭脂香。来日江山在手,他静看红袖添香。
  • 你说,以后会来娶我

    你说,以后会来娶我

    初一的我们暗生情愫一直没能说出,只因一次误会而错过了心仪的他,当初二我们彼此了解时,只是太早。约好以后的我们,你会来找我,我会等你。开始的开始很美好,最后的最后是不是会曲终人散呢?
  • 医神傿舫

    医神傿舫

    能追溯到炎黄时期的传奇,历史悠久的九州舫——在历代舫主中生于盛唐,光辉最为闪耀的一人——傿舫,从对着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到脍炙人口的医神傿舫!且看一个懵懂少年如何权倾朝野,威震武林!又如何解开遗留千年的炎黄之谜!
  • 变臭的萝卜

    变臭的萝卜

    文章靠人做,这话确实不假。要做好文章,就得有自圆其说的本领。如何自圆其说呢?那得看你有否发挥联想,能否从常理中找出可以链接的某些变化因素,使之恰到好处地结为一体,让人觉得既耳目一新又无懈可击。
  • 与子成悦

    与子成悦

    以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为虚拟背景,几个部落王国之间的恩怨像基因那样,也被分别遗传到了他们后代的身上。然而,仇恨从开始诞生时,就仿佛高高悬在众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既要故事里的人物为无限循环的复仇行动自圆其说,又要为七情六欲的人性弱点自欺欺人。矛盾最终得以解决的方式无外乎两种形态:一种是对立的双方趋于统一,另一种较为惨烈的就是矛盾双方玉石俱焚、同归于尽。很不幸的是,作为一个悲情故事而言,这部作品的结局只能毫无意外的选择后面那种。
  • 双魂异梦

    双魂异梦

    一次奇异的双魂穿越引发了两段刻骨铭心的情缘,无论是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还是在21世纪的今生,两个互换身份的女孩都经历她们不平凡的一生。
  • 红酒半杯

    红酒半杯

    打工妹乔伊进城后一心想发迹,她凭着自己的美丽聪明周旋于男人之间,从而想跻身于白领和金领阶层。在雾城两位金领丽人的影响下,乔伊确信这年头女人的魅力是有限的,而威力是无边的,女人应该像男人一样要威力而不要魅力,而威力要靠自己的经济实力获得。然而,乔伊身上毕竟带着乡间的纯朴,这成了她前进中的制约,最终她被男人们挤出金领丽人的行列,于是雾城的人们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获悉了一个打工妹自杀未遂的新闻……作者简洁明快的叙述,使你在享受阅读的同时,领略了城市白领和金领惊心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