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77700000016

第16章 中国历史研究法(16)

(四)有事虽非伪,而言之过当者。子贡云:“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庄子云:“两善必多溢美之言,两恶必多溢恶之言。”王充云:“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是故无论何部分之史,恐“真迹放大”之弊,皆所不免。《论衡》中《语增》《儒增》《艺增》诸篇所举诸事,皆其例也。况著书者无论若何纯洁,终不免有主观的感情夹杂其间。例如王闿运之《湘军志》,在理宜认为第一等史料者也。试读郭嵩焘之《湘军志·曾军篇》书后,则知其不实之处甚多。又如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分折头,庶无大过矣。

(五)史文什九皆经后代编史者之润色,故往往多事后增饰之语。例如《左传》庄二十二年记陈敬仲卜辞,所谓“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等语,苟非田氏篡齐后所记,天下恐无此确中之预言。襄二十九年记吴季札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族乎!”苟非三家分晋后所记,恐亦无此确中之预言也。乃至如诸葛亮之《隆中对》,于后来三国鼎足之局若操券以待。虽曰远识之人,鉴往知来,非事理所不可能,然如此铢黍不忒,实足深怪。试思当时备亮两人对谈,谁则知者?除非是两人中之一人有笔记,不然,则两人中一人事后与人谈及,世乃得知耳。事后之言,本质已不能无变,而再加以修史者之文饰,故吾侪对于彼所记,非“打折头”不可也。

(六)有本意并不在述史,不过借古人以寄其理想,故书中所记,乃著者理想中人物之言论行事,并非历史上人物之言论行事。此种手段,先秦诸子多用之,一时成为风气。《孟子》言“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此语最得真相。先秦诸子,盖最喜以今人而为古人之言者也。前文述晁错引“神农之教”,非神农之教,殆许行之徒之教也。岂惟许行?诸子皆然。彼“言必称尧舜”之孟子,吾侪正可反唇以稽之曰,有为尧舜之言者孟轲也。此外如墨家之于大禹,道家、阴阳家之于黄帝,兵家之于太公,法家之于管仲,莫不皆然。愈推重其人,则愈举己所怀抱之理想以推奉之,而其人之真面目乃愈淆乱。《韩非子》云:“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谁将使定儒墨之诚乎?”是故吾侪对于古代史料,一方面患其太少,一方面又患其太多。贪多而失真,不如安少而阙疑也已。

人类非机械,故史迹从未有用“印版文字”的方式,阅时而再现者。而中国著述家所记史迹,往往不然。例如尧有丹朱,舜必有商均;舜避尧之子于南河,禹必避舜之子于阳城。桀有妹喜,纣必有妲己;桀有酒池,纣必有肉林;桀有倾宫,纣必有琼室;桀有玉杯,纣必有象箸;桀杀龙逢,纣必杀比干;桀囚汤于夏台,纣必囚文王于羑里;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出奔商,商之将亡,内史向挚必出奔周。此类乃如骈体文之对偶,枝枝相对,叶叶相当。天下安有此情理?又如齐太公诛华士,子产诛邓析,孔子诛少正卯,三事相去数百年,而其杀人同一目的,同一程序,所杀之人同一性格,乃至其罪名亦几全同,天下又安有此情理?然则所谓桀纣如何如何者,毋乃仅著述家理想中帝王恶德之标准?所谓杀邓析、少正卯云云者,毋乃仅某时代之专制家所捏造以为口实?(邓析非子产所杀,《左传》已有反证)吾侪对于此类史料,最宜谨严鉴别,始不至以理想混事实也。

(七)有纯属文学的著述,其所述史迹,纯为寓言;彼固未尝自谓所说者为真事迹也,而愚者刻舟求剑,乃无端惹起史迹之纠纷。例如《庄子》言“鲲化为鹏,其大几万里”。倘有人认此为庄周所新发明之物理学,或因此而诋庄周之不解物理学,吾侪必将笑之。何也?周本未尝与吾侪谈物理也。周岂惟未尝与吾侪谈物理,亦未尝与吾侪谈历史;岂惟周未尝与吾侪谈历史,古今无数作者亦多未尝与吾侪谈历史。据《德充符》而信历史上确有兀者王骀曾与仲尼中分鲁国,人咸笑之;据《人间世》而信历史上确有列御寇其人者则比比然,而《列子》八篇,传诵且与《老》《庄》埒也。据《离骚》而信屈原尝与巫咸对话,尝令帝阍开关,人咸笑之;据《九歌》而信尧之二女为湘君湘夫人者则比比然也。陶潜作《桃花源记》,以寄其乌托邦的理想;而桃源县竟以此得名,千年莫之改也。石崇作《王昭君辞》,谓其出塞时或当如乌孙公主之弹琵琶;而流俗相承,遂以琵琶为昭君掌故也。吾侪若循此习惯以评骘史料,则汉孔融与曹操书,固尝言“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吾侪其将信之也?清黄宗羲与叶方蔼书,固尝言“首阳二老托孤于尚父,乃得三年食薇,颜色不坏”,吾侪其亦将信之也?而不幸现在众人共信之史迹,其性质类此者正复不少。夫岂惟关于个人的史迹为然耳?凡文士所描写之京邑,宫室,舆服,以及其他各方面之社会情状,恐多半应作如是观也。

以上七例,论伪事之由来,虽不能备,学者可以类推矣。至于吾侪辨证伪事应采之态度,亦略可得言焉:

第一,辨证宜勿支离于问题以外。例如《孟子》:“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吾侪读至此,试掩卷一思,下一句当如何措词耶?嘻!乃大奇!孟子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此如吾问“某甲是否杀某乙”,汝答曰:“否;人不应杀人。”人应否杀人,此为一问题,某甲曾否杀某乙,此又为一问题,汝所答非我所问也。万章续问曰:“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既主张天下非尧所与,则应别指出与舜之人,抑系舜自取。乃孟子答曰:“天与之。”宇宙间是否有天,天是否能以事物与人,非惟万章无征,即孟子亦无征也。两造皆无征,则辩论无所施矣。又如孟子否认百里奚自鬻于秦,然不能举出反证以抉其伪,乃从奚之智不智贤不贤,作一大段循环论理。诸如此类,皆支离于本问题以外,违反辩证公例,学者所首宜切戒也。

第二,正误与辨伪,皆贵举反证,吾既屡言之矣。反证以出于本身者最强有力,所谓以矛陷盾也。例如《汉书·艺文志》云:“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尚书》,……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吾侪即从《汉书》本文,可以证此事之伪。其一,《景十三王传》云:“鲁共王余以孝景前二年立,……二十八年薨,子安王光嗣。”景帝在位十六年,则共王应薨于武帝即位之第十三年,即元朔元年也。(《王子侯表》云:“元朔元年安王光嗣,”正合)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则末年安得有共王?其二,孔安国《汉书》无专传,《史记·孔子世家》云:“安国为今皇帝博士,蚤卒。”《汉书·兒宽传》云:“宽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补廷尉史,廷尉张汤荐之。”考《百官表》汤迁廷尉,在元朔三年;安国为博士,总应在此年以前。假令其年甫逾二十,则下距巫蛊祸作时,已过五十,安得云蚤卒?既已蚤卒,安得献书于巫蛊之年耶?然则此事与本书中他篇之文,处处冲突。王充云:“不得二全,则必一非。”(《论衡·语增篇》)既无法以证明他篇之为伪,则《艺文志》所记此二事,必伪无疑也。

第三,伪事之反证,以能得“直接史料”为最上。例如鱼豢《魏略》谓“诸葛亮先见刘备,备以其年少轻之。亮说以荆州人少,当令客户皆著籍以益众。备由此知亮。”陈寿《三国志》则云:“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豢与寿时代略相当,二说果孰可信耶?吾侪今已得最有力之证据,则亮《出师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苟吾侪不能证明《出师表》之为伪作,又不能证明亮之好妄语,则可决言备先见亮,非亮先见备也。又如《唐书·玄奘传》称奘卒年五十七,《玄奘塔铭》则云六十九,此两说孰可信耶?吾侪亦得最有力之证据,则奘尝于显庆二年九月二十日上表,中有“六十之年飒焉已至”二语,则奘寿必在六十外既无疑。而显庆二年下距奘卒时之麟德元年尚九年,又足为《塔铭》不误之正证也。凡此皆以本人自身所留下之史料为证据,此绝对不可抗之权威也。又如《魏略》云:“刘备在小沛生子禅,后因曹公来伐出奔,禅时年数岁,随人入汉中,有刘括者养以为子。……”欲证此事之伪,则后主(禅)即位之明年,诸葛亮领益州牧,与主簿杜微书曰,“朝廷今年十八,”知后主确以十七岁即位,若生于小沛,则时已三十余岁矣。此史料虽非禅亲自留下,然出于与彼关系极深之诸葛亮,其权威亦相等也。又如《论衡》辨淮南王安之非升仙,云“安坐反而死,天下共闻”。安与司马迁正同时,《史记》叙其反状死状,始末悉备。故迁所记述,其权威亦不可抗也。右所举四例,其第一第二两例,由当事人自举出反证,第三例由关系人举出反证,第四例由在旁知状之见证人举出反证,皆反证之最有力者也。

第四,能得此种强有力之反证,则真伪殆可一言而决。虽然,吾侪所见之史料,不能事事皆如此完备。例如《孟子》中,万章问孔子在卫是否主痈疽,孟子答以“于卫主颜仇由。……”此次答辩,极合论理,正吾所谓举反证之说也。虽然,孟子与万章皆不及见孔子,孟子据一传说,万章亦据一传说,孟子既未尝告吾侪以彼所据者出何经何典,万章亦然。吾侪无从判断孟子所据传说之价值是否能优于万章之所据。是故吾侪虽极不信“主痈疽”说,然对于“主颜仇由”说,在法律上亦无权以助孟子张目也。遇此类问题,则对于所举反证,有一番精密审查之必要。例如旧说皆云释迦牟尼以周穆王五十二年灭度,当西纪前九百五十年。独《佛祖通载》(卷九)有所谓“众圣点记”之一事,据称梁武帝时有僧伽跋陀罗传来之《善见律》,卷末有无数黑点,相传自佛灭度之年起,佛弟子优波离,在此书末作一点,以后师弟代代相传,每年一点,至齐永明六年,僧伽跋陀罗下最后之一点,共九百七十五点。循此上推,则佛灭度应在周敬王三十五年,当西纪前四百八十五年,与旧说相差至五百三十余年之多。是则旧说之伪误,明明得一强有力之反证矣。虽然,最要之关键,则在此“众圣点记”者是否可信。吾国人前此惟不敢轻信之,故虽姑存此异说,而旧说终不废;及近年来欧人据西藏文之《释迦传》以考定阿阇世王之年代,据印度石柱刻文以考定阿育王之年代,据巴利文之《锡兰岛史》以考定锡兰诸王之年代,复将此诸种资料中有言及佛灭年者,据之与各王年代比较推算,确定佛灭年为纪前四八五年。(或云四百八十七年,所差仅两年耳)。于是众圣点记之价值顿增十倍。吾侪乃确知释迦略与孔子同时,旧说所云西周时人者,绝不可信;而其他书籍所言孔老以前之佛迹,亦皆不可信矣。

第五,时代错迕则事必伪,此反证之最有力者也。例如《商君书·徕民篇》有“自魏襄以来”语,有“长平之胜”语;魏襄死在商君死后四十二年,长平战役在商君死后七十八年,今谓商君能语及此二事,不问而知其伪也。《史记·扁鹊传》,既称鹊为赵简子时人,而其所医治之人,有虢太子,有齐桓侯等;先简子之立百三十九年而虢亡,田齐桓侯午之立,后简子死七十二年,错迕纠纷至此,则鹊传全部事迹,殆皆不敢置信矣。其与此相类者,例如《尚书·尧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此语盖甚可诧。夏为大禹有天下之号,因禹威德之盛,而中国民族始得“诸夏”之名,帝舜时安从有此语?假令孔子垂教,而称中国人为汉人,司马迁著书,而称中国人为唐人,有是理耶?此虽出圣人手定之经,吾侪终不能不致疑也。以上所举诸例,皆甚简单而易说明;亦有稍复杂的事项,必须将先决问题研究有绪,始能论断本问题者。例如《尧典》有“金作赎刑”一语,吾侪以为三代以前未有金属货币,此语恐出春秋以后人手笔。又如《孟子》称“舜封象于有庳,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赋”。吾侪以为封建乃周以后之制度,“使吏治其国”云云,又是战国后半期制度,皆非舜时代所宜有。虽然,此断案极不易下:必须将“三代前无金属货币”“封建起自周代”之两先决问题,经种种归纳的研究立为铁案,然后彼两事之伪乃成信谳也。且此类考证,尤有极难措手之处:吾主张三代前无金属货币,人即可引《尧典》“金作赎刑”一语以为反证(近人研究古泉文者,有释为“乘正尚金当爰”之一种,即指为唐虞赎刑所用,盖因此而附会及于古物矣)。吾主张封建起自周代,人即可引《孟子》“象封有庳”一事为反证;以此二书本有相当之权威也。是则对书信任与对事信任,又递相为君臣,在学者辛勤审勘之结果何如耳。

同类推荐
  • 古代上位术

    古代上位术

    《古代上位术》首次提出“上位术”概念,探讨那些最厚黑、最隐秘的官术,在争上位、大换位背景下正得其时。上位就是搞定人,其本质就是一种人性关系术,是古今相通的发迹策略和升迁窍门。作者是资深媒体人,谋略学博士,善于从历史中总结官场商场智慧,用现代语言做了通俗的诠释。文章通俗,风趣诙谐,观点犀利,通过挖掘古代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巅覆了一些惯性思维。
  • 玛洛亚

    玛洛亚

    牧师玛洛亚为了传教来到高密大栏镇,对被福生堂主司马亭因故休掉的三姨太产生了爱情,并适时地加以表白了。抗战爆发,玛洛亚、三姨太、司马亭在中共党员赵怀庆的帮助下,义无反顾地投入抗日洪流,领导大栏镇的抗日游击队。玛洛亚和三姨太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大栏镇人民同日寇的殊死搏杀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
  • 二十五史一日一鉴

    二十五史一日一鉴

    读史使人明智,更使人洁醒。从《二十五史》中可以尝尽数千年的人事沧桑,一览家与国的深沉智慧,学习智囊人士的精明手段,得到厚重的社会阅历。在史册中考查智慧的含量,鉴赏谋略的生成,发掘历史的规则,以指导今日的人生——希望我们能看清历史与当下,永远不迷茫。历史和现实永远相通,博大精深的《二十五史》,蕴涵着无限的问题。历史中的逻辑,蕴涵着事物发展的普遍趋势;史实的本末源流,存在着因果的关联。善于思考者,将从《二十五史》中得到极大的益处。
  • 三国之商人谋国

    三国之商人谋国

    所谓大商谋国,叶晨穿越为三国商贾之家,以商发家,因商贾之人地位低下,不得不勾结张让阉人。招兵买马,训练甲士,北上抗击匈奴,南下争霸天下,收猛将谋臣,遇美人江山。
  • 大明画师

    大明画师

    来自21世纪的天才画家,穿越到明朝正统年间,本想继续自己泡妞赚钱两不误的绘画事业,却阴差阳错被锦衣卫招入麾下,成为一名专门窥探别人隐私的密探,既然成为天子亲军的锦衣卫,那就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吧,于是卢琦画笔一挥,一幅幅绝世画作惊艳亮相,大明从此与众不同:正统皇帝因为卢琦的画,患上流鼻血的毛病。英国公张辅因为卢琦的画,成为明朝一流的美容专家。大太监王振因为卢琦的画,后悔自己自绝男根。永清公主因为卢琦的画,宽衣解带自荐枕席。蒙古首领因为卢琦的画,从此退守漠北,永不犯明。郕王朱祁钰因为卢琦的画,获得大明顶级宅男的封号。于谦于少保因为卢琦的画,无论如何也要找到郭德纲。
热门推荐
  • 重开仙门

    重开仙门

    一剑天下雪,俯瞰山河砌,莫言轮回乱,重开故仙门!神农助我,最强炼丹师;玄女奉剑,至尊剑元者;一段血与火的守护之路,一场毁灭与新生的较量……纪元之末,魑魅现世,魍魉丛生,是黑暗笼罩大地?还是永生之光降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一天,我站在接天峰顶,我所面对的,是整个世界……”
  • 商场巨头异界纵横

    商场巨头异界纵横

    商场巨头死后意识飘落异界,原本平静的生活一息间惨遭巨变,继续沉浸过去?还是昂然抬头面对?选择,责任,无奈!唯有无所畏惧的爬到众人仰视的高度,才有不断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谁人挡我?那便战!神如何?魔亦何如?唯有守住自己那一方热土便罢。
  •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身为一国的国民,必须对本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可以说是所有国民的共识。然而中国历史,浩浩五千年,煌煌廿四史,一般人难以尽知。有感于此,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特为具有一般知识水平的读者撰写了《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一书,以使读者读过此书,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了解。但是,在书写过程中,吕思勉并非一味罗列史实,而是透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制度变迁,洞悉中国历史的大势。如此,读者不仅能明了本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为适应一般读者的阅读水平,本书用浅显的白话行文,内容选裁得当,不仅有历史本身的厚重与深刻,更兼顾了阅读过程中的故事性与趣味性。
  • 罪域仙尊

    罪域仙尊

    从罪恶大陆到桃花大陆,从无父母的孩子成为解救父母的人,在无尽空间创下自己的传说。推翻天宗,结识美女,,一个个传说在主人公身上展现。神秘的欧冶子,教炼丹的丹成大师,还有慈祥的族长序旦等,在我白成人生中都是转折型的人物。我白成就要与上天斗,苍天,青天,黄天,我白成就要建下属于自己的天下……
  • 好人生七项选择

    好人生七项选择

    人生总是充满着无数的选择,决定我们命运的往往总是这些一次次冲我们而来的选择。本书从事业、知识、友谊、财富、家庭、健康、快乐七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 轮回镜缘

    轮回镜缘

    神劫将至,而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来讲诉一些人:肩负家族使命忍辱负重三百年却功亏一篑的青帝!纵横妖界横扫冥王殿的帝级妖兽黎凡!单纯善良却被仇恨缠身火凰传人的上官燕!同父异母却走上相反道路的君辰与君钰!以及风华绝代,手摘星辰的星帝!…………总之,这是一段有关爱的故事,也是一段天地人三界共抗神劫的热血故事。
  • 至尊爱情诀

    至尊爱情诀

    打小就被人欺凌的杨家魂,终于在十五岁后忍无可忍做了反击,却被拘留七天!少年含恨,终得奇遇后强势崛起,横扫黑道,战隐世界无敌,闯武圣界战三大宗门,立天下第一派,成就武道至尊。注:《爱情诀》只是一本武功秘籍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十三天记

    十三天记

    扑街写手小说世界碰撞地球,百年大劫将至。小说人物尽数跳出,且看吾如何被逼无奈拯救两个世界。(被苍天、大地、命运三个魂淡玩弄的悲惨纪录)
  • 重逢:赖定宝宝他妈咪(全本)

    重逢:赖定宝宝他妈咪(全本)

    六年前,是他打开了她的心扉,学会了去爱。亦是他,让她紧闭了心房。六年后,再次相遇时,他对她已是陌生人,她现在的生活很平静很幸福,容不得他来打扰!六年前,她的死,带给他的是懊悔与伤痛!六年后,那一场宴会上她带给了他惊喜,却在转身后让他抓狂。该死的女人,竟然敢给他嫁人!!!他发誓,不管用什么手段,也要把她绑回身边!且看,冷酷狂妄的大总裁如何化身为无赖来追求所爱?已对他免疫的冰美人是如何奴役大总裁?这场无赖与冰美人,夹杂着情敌的几人爱情角逐究竟会如何?且锁定《重逢:赖定宝宝他妈咪》。炎炎新坑:妖孽横生:魅上嗜血僵尸http://novel.hongxiu.com/a/209087/幻情文,喜欢滴亲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