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32700000040

第40章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3)

宓子践是孔子的弟子,也是鲁国人。一次,齐国攻打鲁国,战火迅速向鲁国单父地区推进,而这个时候宓子践正在担任单父宰。当时正是麦收季节,大片的麦田都已成熟,即将收割入库了。可是齐军一来,这即将到手的粮食就会让齐国抢走。

于是,当地父老向宓子践提出建议:“麦子眼看就要成熟了,我们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把麦子抢收入库。也不用管是谁种的,谁家抢收了就算是谁家的,无论如何,肥水不能流入外人田。”

还有人也很支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国家的粮食,而且也避免了被齐军抢走麦子做军粮的事情,他们缺乏粮食,当然不会坚持多久了。”

这些建议,看起来的确是很合理的,可是宓子践却并未采纳这些人的建议。

不久,齐军来了,不出人们所料,单父地区的小麦真的被齐军一抢而空了。

为此,宓子践被许多人埋怨,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异常愤怒,还派使臣去宓子践那里兴师问罪。

见到使臣,宓子践说:“今年我们没有收成麦子,明年可以再种啊。倘若官府发布告示,让百姓去抢收麦子,如此这般,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就会不劳而获,从中得到不少好处。当然了,这样一来,单父的老百姓也可能会抢回一些麦子,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使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一直期盼别国的入侵,我国的民风也会一日不似一日,你们认为是这样吗?事实上,单父这个地方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的强弱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鲁国既不会因单父地区的麦子丰收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这里一年不收小麦就衰弱。可是倘若让单父的百姓,甚至鲁国的百姓都有了这样的借助敌国入侵来获得意外财物的想法,则必定会成为危害我们鲁国的大敌。这种侥幸的不劳而获的心理,才是我们最大的损失啊!”

宓子践自有他的得失观,他之所以拒绝了当地父老的劝谏,任由入侵者把麦子抢走,主要是因为这样失掉的只是有形的、有限的粮食而已,而让百姓产生的侥幸不劳而获的心理才是无形的且长久的损失,这种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古代先贤都能够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看重的是个人的德行修养和德才培养,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得失。《老子》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所得不一定是好事,有所失也未必就是坏事。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应当认识其根本,因此,得也应得到真的东西,而非虚幻的东西。失去当然是非常可惜的,不过也得看究竟失去的是什么,倘若失去的是缺点,是虚幻的东西,那就没有必要惋惜了。

壁虎断掉尾巴,为的是保全性命。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得像壁虎那样做。无论是谁,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善于权衡,当两利相权时要懂得舍卒保车,放弃小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倘若,小利益小包袱不舍得丢下,则往往会因小失大,不仅事情会被搞砸,自己可能也会被粉碎。每一个人都应当明白,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放弃意味着另一种获得。所以,智者都不惟小利而惟大利,关键时刻会舍小利以求大利,这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常作痛的眼睛宁愿挖掉。

——《圣经》

适可而止

凡事知止知足,就会趋于完美。

人生的路上往往会出现不同的人和事,而且每个人都不得不同别人交往,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待人接物时做到刚柔并济,软硬兼施。遇事好商量、让三分的处事态度是我们所推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用这种方法,因为不是所有的时候软手段都灵验。生活中有很多人是欺软怕硬的,然而太强硬也必然会给人不好的印象,因此使生活平安、万事顺利的最好办法是因人而异、软硬兼施、随机应变。但不管用哪种方法,都一定要做到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一个善于抓时机,伺机而发的人,固然具备英雄本色;但是一个能够做到激流勇退、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的人,也不失为明智。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孔子说过“过犹不及”,意思是说,超过了和没有到达是一样的,都不是最好的。适可而止,就是指在为人处世中一定要把握的那个适当的尺度,既不伤及他人,也不会使事情向反方向发展。

做事只有讲究一个“度”,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一旦超过或者不及,都会导致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由于有了“度”的存在,才使得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了数量分析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做到适可而止。

三国时期著名的大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就是一个深知适可而止之道的人,当他攻下张鲁的老巢——南郑,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时,谋士们纷纷进言,极力劝说曹操乘胜追击,直取益州。主簿司马懿也认为,由于当时刘备刚刚灭了刘璋的力量,但是蜀国上下并未全部归心。一旦拿下益州,便可乘势继续进兵,则刘备的军队必定会分崩离析。像这样绝无仅有的天赐良机,是不应该错过的。

谋士刘晔也认为,一旦错过此次战机,则刘备必定得以喘息之机,安定蜀民,据守关隘,从此恐怕就难以消灭了。

面对众人的极力劝说,曹操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时下还不是夺取益州的最佳时机,应当适可而止,暂时“按兵不动”。原因是刘备这时是刚刚夺取战果,他的军力旺盛,士气高昂。另外,曹操深知,尽管孙权和刘备的矛盾在日益激化,但是一旦他把拳头伸得过长,以致后方空虚,则坐山观虎斗的孙权绝不会袖手旁观、错失良机的。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绕过荆州直接袭击许昌。因此,这个时候万万不可头脑发热,不能贪图一时的痛快,而应当冷静下来,审时度势,见好就收。

此后事态的发展,也的确如曹操所料,好在他力排众议,以正确预见和决策,保存了更多的力量。

由此可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的确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处事心术。其实,就心智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大。但是之所以会出现人与人最终的差异,主要是这个人能否做应该做的事。假如做了不该做的事,就算做得非常巧妙,也只能证明你心力低下;反之,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就算这样显得无所作为,也称得上是心力高超。

真正智慧的头脑,是可以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事情面前清楚地判断自己应当做的事和不应当做的事,并针对这些事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相应地调整。荀子曾说:“知所为知所不为,则天地官而万物役也。”老子也说过:“无为而无不为。”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无所作为往往就是最大的作为!

生括在这个社会中,谁都避免不了要同形形色色的人共事,但是,无论同谁共事,我们都务必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也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就算产生了一些利益上的冲突,也应以一种宽容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对方,这样会令他人对你产生信任与感激,倘若以后还有机会接触,则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增进彼此的感情,这样一来,你可能就交到了一个长久的朋友。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谁都不可能避免同别人发生冲突,当冲突发生后,只要我们适可而止地处理好,就会赢得良好的人缘,从而使你在交际中如鱼得水。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

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没有比放纵欲望更大的罪恶,没有比贪心更惨痛的不幸,只有懂得满足的满足,才会得到永远的满足。

古人意识到欲望给人带来的危害,所以有见识的人都很注重规范自己的德行,不仅自我规范,还教育子孙后代节制欲望,知足止足。

陆游常常以诗歌来教育子女,这也是他诗歌的一大特色。在当时,人们都怀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陆游却毫无这种陈腐的观念。他曾劝儿子们不要讨厌锄犁,不要看不起种菜种地,他不要求儿子一定要走科举考试进仕途。在《放翁家训》中,陆游告诫子女:“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陆游不要求儿子才锐(即具有突出的才能),只告诫儿子熟读经、子,宽厚恭谨,是有深刻道理的。所谓“佼佼者易污”,过于突出,反而会遭灾惹祸。

陆游自己品行高洁,他也教育儿子不要贪求。当他七十三岁时,生活仍然十分贫寒,由此甚至不得不卖掉家中的酒杯以度日。但是,当儿子子龙去吉州任司理时,他仍作诗谆谆告诫儿子谨记廉洁为官。诗中写道:“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治愚此(坐:因为)。……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他要求儿子除了饮吉州之水以外,即使一文钱也要清清楚楚,不能贪得,这是何等高贵的清廉品德啊!在他的家训中,还告诫儿子:“世之贪大,溪壑无餍,……至若常人之情,见他人服玩,不能不动,亦是一病。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竞亦何用?使人歆羡,于我何补?如是思之,贪求自息。”说到底,陆游就是告诫儿子们要做到清廉自守,毫不贪求。

陆游对子女的教育始终都离不开节俭,因为讲究节俭,就会少有过失,而如果讲究奢侈,则必然会有无休止的欲望。欲望又会让人不走正路,从而导致灾祸甚至家破人亡。所谓“成由俭,败由奢”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

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也就是用无所作为的心理去进行作为,用无所事事的心态去做事,用无所滋味的心态去品尝天下滋味。不然的话,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开始,就有了愿望,就不会有终止。比如有的人自认为是非常淡泊名利的,这就说明他还没淡泊。因为到了真正淡泊的时候,是连这“淡泊”二字也感觉不到的。所以这些人的淡泊是相对于别人说的。因此不以清静为清静,不以无为为无为,不以无事为无事,不以无味为无味。老子还说:“圣明的人始终不会妄自尊大,因此才能成为真正伟大的人。”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被强烈的物质欲望所左右。在对物质和名利的追求中身败名裂的例子不是没有。层出不穷的贪官,居高不下的犯罪率,乃至于世界各地频繁的战争,说到底,都是由于欲望的驱使。由此可见,贪心和不知足只会给我们带来不幸和灾难,而不会给我们带来一丝一毫的好处。相反,如果知道满足,最终会得到永远的满足和幸福!我们常说“知足常乐”,现在看来,知足能够避祸,当然就会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快乐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

结交真正的知己

如果要了解一个人,就看他的朋友。

交友是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人们却很少关注。事实上,要想知道一个人的为人,只需通过他的朋友就可以看出:聪明的人从来不会与愚蠢的人为伍。真诚的人也不会同狡诈的人相伴……由此可见,朋友是自己的影子,他跟自己很像却又不是自己,这就解决了“当局者迷”的难题,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因此,一个朋友的真知灼见往往贵于众多人的祝福。愚蠢的朋友往往带给你集忧致患,而聪明的朋友则能为你驱忧除患,因此,一定要结交真正的知己,因为纯洁真挚、内涵丰富的友情不仅愉悦你的心情,更能帮你走向成功。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常在一起,他们一同合伙做买卖,走南闯北;一同从军打仗,出生入死。而后又一同在齐桓公的手下为官。长时间的合作相处使得二人交情日益深厚,结为知心朋友。

俩人合伙做生意时,最后结算利润分钱时,管仲总是会多取一倍,有人为鲍叔牙打抱不平,鲍叔牙却总是说:“管仲并非贪财之辈,只不过他家中还有老人需要他来赡养,并且他还要救济那些贫穷的族人,而我目前的家庭状况却比他强很多,也不急着用钱。”

一次,鲍叔牙遇到了一点麻烦,束手无措时,管仲前来帮忙,给他出主意。可是结果却很糟,管仲十分惭愧,他说:“我真是太没有用了,把你害成这样!”旁观者也对鲍叔牙说:“管仲这个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您怎么跟如此愚蠢的人交往呢?”鲍叔牙笑笑说:“虽然这件事情没有办好,可他也真的是在为我着想啊!再说了,这事本来就非常棘手,客观条件摆在这儿了,换了谁都不好处理,也说不定还不如他办的呢!”

做官以后,管仲曾三次被罢免。每一次都是鲍叔牙为他出力,为他说好话,才使他得到提升。这时候,对于管仲的遭遇,有人感到幸灾乐祸,并在鲍叔牙面前冷嘲热讽道:“您这位朋友实在是没出息,好不容易做个官,却总不被信任,搞得一次又一次地被罢免,真是丢人至极啊!”鲍叔牙赶忙为管仲辩护,他严肃地说:“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当今之世找不出几个高过他的!他现在之所以仕途不济,只不过是因为没有遇到好机缘而已!”

他们一同出征打仗时,管仲的每一次出击都惨遭失败。后来,行军打仗时,每次列方队,管仲都会退居队伍后面,从不敢在前面冲锋陷阵。而当战争结束,军队凯旋时,他就会抢在前面。同行的人都嘲笑他胆小怕死,惟有鲍叔牙为他辩解道:“管仲是个孝子,家中的老母亲还指着他来养老送终呢,他当然得保全性命以奉养老人了,他的这种美德,你们中有谁能比得上呢?”

同类推荐
  • 生活中来的智慧(大全集)

    生活中来的智慧(大全集)

    本书从家居智慧、饮食智慧、美容智慧、着装智慧、婚恋智慧、育儿智慧、健康智慧、理财智慧、理家智慧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精彩的阐述,细致的说明,以及深入的分析。语言平实,详略得体,娓娓道来,恰到好处,不愧为一道源自生活的美味智慧大餐。其香气缭绕,令人胃口大开,细细品来,不觉称奇。处处留心皆学问。事实上,处处留心也皆智慧。本书就是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却又常常忽略的智慧一滴滴采集过来,经过精心的加工处理,使其系统化和理论化。正所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我们才更有兴趣去阅读,也才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 读书改变命运(大全集)

    读书改变命运(大全集)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 犹太人的幽默与智慧

    犹太人的幽默与智慧

    本书主要内容为:金钱智慧,死了也要把金钱带走,赚钱的哲学,大钱是小钱的儿子。
  • 礼仪全书2

    礼仪全书2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 糊涂经

    糊涂经

    《糊涂经》为郑板桥将人生与修养、处世与社交精华集于一体的著作。本书精选原书精采片断,内容包括:难得是糊涂、装糊涂策略、糊涂进与退、名利如浮云、一笑泯恩仇等。每篇都包括原典、释义、阐述和谈古论今。
热门推荐
  •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齐乘

    齐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樵史通俗演义

    樵史通俗演义

    叙述了明末天启、崇祯及南明弘光朝的历史。该书开篇即详细述写明代天启年间,朝廷内部阉党与东林党、复社之间的惨烈的斗争。该书所记明末及南明朝政,多为实录,当时有各种杂史如《两朝从信录》、《颂天胪笔》等可以取资,大体可信。
  • 穿越之罪女妖娆

    穿越之罪女妖娆

    人家穿越就荣华富贵,花容月貌还有痴情忠犬。她穿越就只有永无尽头的暗杀、陷害、背叛、逃亡……抛弃了给她爱情的,也抛弃了给她天下的,最后怎么就只剩下一个把自己赖给她的混蛋了?!
  • 应天语

    应天语

    自天地分成,万物生长,世间之物是以人,灵力最盛,给予了无上智慧,凌驾于万物生灵之上,是谓王者,统御世间。而每一个“天地宠儿”都必经着红尘五味、宿世牵绊……求道升天,万般劫难……冥冥天威,谁可打破这宿命的轮回?终于万年之前,有一人历经艰险,参透红尘,得应天道、长生登仙。只是传说他参透天道时,为世人留下两句话"泱泱天道万妙法,长生极乐需应天",和其一生参悟天道的宝藏,而后净身飞仙而去。之后世人便以这双语中的"应天"称其谓"应天老人"至于那不知为何物的宝藏,亦称"应天宝藏"。岁月穿梭,时光荏苒。万年间,对于"应天老人"的传说与宝藏,不曾减弱,世人仍是不惧艰难的追寻着那虚无缥缈的传说,一直延续……
  • 漠中弃城池中仙

    漠中弃城池中仙

    “城主!永乐郡主的车马已经在城下了!”“哦…那关城门,放狼群吧…”“城主!永乐郡主向狼群扑过去了!”“不怕,我的护城狼群一个比一个媚,还怕她永乐不败在他们脚下?”“可是城主…您的狼美人们已经被扒光了!”“这事咱不能忍!抄家伙跟我出去宰了那小兔崽子!”
  • 君主独宠淡漠妻

    君主独宠淡漠妻

    他,乔氏帝国创造者乔以藤,冷漠果决,不易亲近。殊不知,冷漠总裁也有柔情似水细致入微的一面,但只对她,尹依然。当五岁的他初遇四岁的她,一米阳光,一抹微笑,换的她华丽转身人生逆转更换得他一往情深一世宠爱。十八年来,他默默守护,伴她走过最美的青春岁月。直至大学毕业前夕,她竟离奇失踪,使他判若两人。接手公司,急速扩张。他风生水起,只为站在世界顶端指引她回家的路。三年后,她意外归来。青梅竹马变身亲密夫妻。幸福生活背后,一个掩藏多年的惊天阴谋渐渐揭开…
  • 问心证道

    问心证道

    何谓修真?真,乃本真,本心也。善,真也;恶,真也;率性而为,亦真也。天地善恶,自然之道。无所谓正,无所谓邪。修身四万八千六百八十一法,门门可修真。修善者心魔横生,修恶者荆棘遍地,率性而为者难成大道。修真,你做好准备了吗?且看一个废丹田人的修真史。
  • Miscellaneous Papers

    Miscellaneous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女心计之腹黑权妃

    嫡女心计之腹黑权妃

    她是神秘部队猎枭中唯一的女特战,代号红狐,一次任务让她葬身大海!再次睁眼,已然穿越异世,成了目睹亲娘惨死被亲爹送葬的可怜孤女苏兰玉……刮骨换血,十年噩梦缠身,为求安心,她踏入权力争斗的中心,装傻卖萌,玩弄权术,誓要让造就噩梦的他们万劫不复。亲爹心狠爱权?她便将他手里的权力一点一点瓦解。庶妹娇蛮欺辱?她便让她尝尝对心爱之人求而不得的凄苦滋味。他是天启国有名无权的帝王,为了拿回实权,机关算尽,步步为营,却算漏了自己的心。温柔呵护,舍命相陪,他的宠爱便是陪在她身边,看她翻手弄权,覆手为谋。倾心相爱,生死相随,她的爱情便是助他荡平天下,携手立于顶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