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掩饰好奇心,扩展自己的内心世界
美国前总统夫人安娜·罗斯福曾说过:“人生是要活的,必须活得兴致勃勃,充满好奇心,无论如何也绝不要背对着生活。”当一个人面对陌生事物的时候,会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和冲动。
这种冲动就是好奇心。当你看到某一部电影的内容简介,感觉很想亲自去看看这部电影。这也是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人们探究宇宙奥秘,思索人生,于是就有了哲学和科学。动物只是在顺从自然,而好奇心把人类从尘土中解脱出来,创造了人类文明。也许正因如此,爱因斯坦把好奇心称为“神圣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很容易受摧残的,很容易夭折。就拿爱因斯坦来说,他17岁进入苏黎世工业大学,为了考试,不得不学习一些对考试有用的东西,其结果就是在此后的一年里,他对所有科学问题失去了兴趣。所以,一个人的好奇心是需要长期保持的。
哈佛大学第二十六任校长陆登庭曾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好奇心能促使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能给生活增添许多新鲜感。
著名科学家可以说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于是后来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觉得看吊灯摇晃比较有趣而发现了单摆。
有一天,罗素问大哲学家穆尔:“你认为你最好的学生是谁?”
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
“为什么?”
“因为在我讲课时,他总是觉得很迷茫,总是有很多问题要问。”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
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没你名气大了?”
他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希望了解不知道的事情,希望了解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希望探知未知的世界,正是人的这种心理,才使人成长和发展。在好奇心驱使下把自发性行为扩大,这种扩大的行为就是学习和提高。
在公司里,如果仅仅是做完上司派给的工作任务,那么工作是不会有什么起色的。你应该做得更多。在工作中,你要有探索精神,要善于挑战自己,怀着好奇心,扩大自己的内心世界,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有意识有计划地学习一些东西。
不能否认的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看重的是现实利益,而不是看重自我实现。但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学习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对自己来说也是很好的事情。
不喜欢自己职业的人,如果让他从事一些自己喜欢且能充实内心世界的工作的话,那么他会心甘情愿地去做,报酬多少倒是觉得无所谓。那些对自己原本工作就感兴趣的人,大致都能专注于自己的职业生活。
优势储能罐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你应该释放你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为你遇到的麻烦、为你的思想以及个人境遇带来灵感,能激发你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人生哲理。当你的好奇心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将对你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提供积极的帮助。
一个好奇心比较重的人不会轻信别人的言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路去看待事物,探索事物,主动发现真理。好奇者比较注重细节,当他们探索未知,解开心中的疑问时,他们不仅仅知道“是什么”,他们还知道“为什么”、“怎么办”。
当你的好奇心带领你走进未知时,你将收获一笔更大的知识财富,你将可扩展你的思维极限。你学得越多,想知道的也就越多。每一个新发现都将引领你到另一个刺激的挑战中去。
突破思维定势,换一种方式来想问题
思维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在问题解决中,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很多的问题。但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
法国科学家费伯做过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他采用首尾相接的方式在一个花盆的边沿放上一整圈的毛毛虫,而后,他又在距离花盆不到两米的地方撒满了毛毛虫最爱吃的鲜嫩松针。当他让其中的一个毛毛虫动起来的时候,其他的毛毛虫也都跟着动起来。然而,所有的毛毛虫从一开始就只做着圆周运动。它们就这样一直不停地做着,直到七天七夜后,毛毛虫全都因为饥饿和劳累而死。在此期间,没有任何一只毛毛虫能够爬出这个怪圈。其实,他们只要稍微转个方向,就能吃到那些松针了。
日常生活也存在相同的道理,我们总喜欢用一种常规的方式来思考、判断问题,长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生活,从来没有想过换一种方式。而一旦思维像一种习惯形成了定势,我们遇到任何问题,就会很自然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就像那些被饿死的毛毛虫一样,懒于转个方向,不会换个角度,所以就永远只能在失败的怪圈上越走越累,直至筋疲力尽。但其实,许多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往往很容易解决,难就难在不容易突破思维定势上。
作为一种对问题的创造性思考方法,突破思维定势有助于打破各种束缚,充分发挥出人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人们能产生许多出人意料的新思想、新方法。
许多经常坐飞机的乘客都知道,下飞机后,取行李是件麻烦事,几乎每一次都要在行李处等上几分钟才能取到行李,乘客们常常会因此而产生抱怨。一般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加快行李输送的速度,这是习惯的思考方法。但是国外有一家机场的管理人员却想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主意,他认为可以增加停机坪到取行李处的弯道的距离,让下飞机的乘客需要多走几分钟才能到达行李处取出行李,由于乘客行走的速度不一样,可以分散乘客们的拥挤集中度,经过这样的处理,乘客们再取行李的时候,的确不必等候很长时间了。
突破思维定势,往往让人有意外的收获。一开始没有人敢吃螃蟹,它长得很吓人,张牙舞爪的,谁会把它和美味联系在一起呢?但是,有人突破了螃蟹不能吃的思维定势,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发现螃蟹其实很美味,从此,螃蟹就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敢于做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胆地突破思维定势,才能取得许多新的成就。
优势储能罐
突破思维定势,就要克服思维的惰性,不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身的许多习以为常之举,常常就是阻碍我们突破的根源。突破思维定势,就要勇于破除旧思想、旧观念,学会变换视角。俗话说:“思想有多远,成就就有多大。”从苹果落地悟出万有引力定律,从蝙蝠声频中联想到电波……这些都说明,一旦我们勇于转变,勇于突破原有的固习,我们的面前很可能就会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
水滴石穿: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汉代的班固说过:“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讲的是岩石缝中的水滴,一直滴在身下的巨石上,久而久之,竟把岩石滴穿了。这个“水滴石穿”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它与孔子说的“学不可以已”,说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时代,很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感觉到,其实学校里我们所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很多时候,学历不代表能力,现今有很多高学历就业难的现象,也正说明了这个社会现实。实际工作中、生活中我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相当多,我们只有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不至于和竞争者的距离拉得太远,不至于被社会淘汰。学习也是一种能力,越善于学习的人,就会离成功越近。
家境贫困的童第周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是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比京大学的留学博士。他的求学之路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让人鼓舞的奋斗精神。
童第周的父亲是一个私塾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父亲写了“水滴石穿”的大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以勉励他好好学习。父亲还常常给童第周讲一些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希望童第周从小就明白持之以恒的道理,将来能做个有出息的人。
私塾里教的科目十分有限,只有一些文学历史方面的知识,而且很浅显,儿时的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当然是这所小私塾远远不能满足的。
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但因为家里条件有限,没钱供他上学,直到他17岁那年,才在哥哥的帮助下,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因为师范学校不仅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作为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童第周是很幸运的了。
于是,他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用功。在学习方面,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任何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显得非常吃力。但他并没有灰心,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浪费一分一秒的学习时间,他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必须加倍的勤奋用功,只有这样,他才能赶上别人。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靠着这种“水滴石穿”式的精神,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入学成绩是倒数第一。而一年以后,他的名次就已经从倒数第一变为正数第一……
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靠的是抓住分秒的机会持之以恒地去行动。任何失败与成功都只是人生之路上的一小块风景或荆棘,容不得我们骄傲或灰心,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一次胜利,而是一生的成功。
优势储能罐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先生一直坚持天天作画,如果有一日不作画,第二天也一定会补上。在他85岁那年,有一天他画了四幅画,画完后,他还在图上题到:“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叫一日闲过也。”
法国的卢梭曾经说过:“学习中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习的致命弱点。如果我们能像齐白石先生那样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成功总有一天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