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09300000010

第10章 战和决疑

北宋宣和元年冬,陕西宣抚使童贯奉宋徽宗赵佶之命,不再与西夏纠结于边境地区的小打小闹,先发制人,率西军精锐对西夏发起全线进攻。宋煕河经略使刘法率主力围攻西夏朔方,威逼灵州,却于统安城遭到西夏名将晋王察哥所率的西夏质子军的顽强抵抗。察哥又暗遣精锐迂回至刘法军侧后,前后夹击,宋军大败,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刘法于此役大败,西夏大军乘胜追击,围攻宋朝震武军,童贯向汴京求援,北宋朝野震动。

而当下,南方方腊聚众起义,攻取宋朝江南六州五十二县。同时,宋江等人聚众作乱,割据梁山,杀害官兵,劫富济贫,宋朝已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北宋朝堂之上,因蔡京的引荐,赵枢得以上朝,是朝堂之上除赵桓之外站着的唯一个皇子。而现在,童贯在西边的惨败却使蔡京等人在朝廷处处掣肘,大失颜面。

“陛下,西边前线来报。宣帅童贯用兵不慎,进攻西夏受挫。经略使刘法血染疆场,战火已蔓延至我大宋边境,震武军失守,西夏大军围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西京洛阳告急,汴京已是人心惶惶。请陛下裁夺,与西夏议和,答应其归还熙宁开边以来所得西夏之国土,先使西军主力东调,平定南方方腊流寇,再事外辱!”赵枢在朝堂站得昏昏欲睡的时候,只听见一名大臣义正言辞,铿锵有力的声音,顿时睡意全无。

牛逼真是吹得响!这才短短几天时间,宋夏边境和京兆府隔得这么远,就算那马长八条腿,跑死了也跑不到京兆府,更何况一路上还有西军精锐的围追堵截,赵枢对这名大臣的慷慨陈词简直嗤之以鼻。看来在他们眼中国事远远没有党争重要。

而更可气的是,沉浸于震惊和手忙脚乱中的大宋朝廷似乎是对任何糟糕透顶的消息都深信不疑,都只关心自己的地位该如何保住。

那名大臣捧着象牙笏喋喋不休的说了半天,一堆文言文让赵枢头昏脑涨。不过大体意思还是能够听懂。

这些话说的蔡京哑口无言,不过好在这名大臣没有公开得罪抨击蔡京一党,蔡京现在显得有台阶可下,于是在那名大臣说完之后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此番宣抚使童大人率兵进攻西夏,因受多方掣肘而不能倾尽全力,以致西夏兵围京兆府。唐大人所言甚是,应先和与西夏,待方腊、宋江等匪寇平定之时,再夺西夏也不迟。”

唐大人,此人名为唐恪,赵枢后世对此人的了解颇深,现在的徽宗朝户部尚书,后面的钦宗朝的宰相,北宋对金主和派的代表人物。金兵第一次南下灭宋之时,攻至汴京,北宋名将种师道率西军勤王赶到,金兵被迫议和退走,种师道建议赵桓护送金兵渡黄河适其半渡而击之以绝后患,钦宗答应了种师道的建议,却被唐恪翻牌,严令西军不得靠近金兵,这才养虎为患,酿成后来金兵第二次南下后的靖康之乱。可赵枢没想到的是,这家伙竟然连西夏这种小国都要求和。

赵枢鄙视的看了一眼唐恪,在众大臣默不作声的情况下站出来,说道:“启奏父皇!唐大人所言怕是危言耸听了吧!西边距京兆府遥隔千里,距东面之西京洛阳同样是如此距离,这才短短几天时间,西夏骑兵浑身铁甲,负重不堪,路上又有我西军精锐的顽强阻击,这么快就兵围京兆府,告急西京洛阳了吗?难道他们是飞过来的不成?退一步,即便如唐大人所言,西夏军已兵围京兆府,但至少西京洛阳之西尚有潼关、函谷关遮护,又有数万禁军屯驻,哪儿那么容易告急呀?再退一步,即便正如唐大人所言,亦或更遭,西京洛阳陷敌,也不正与前朝景德年间辽兵抵进澶渊,逼迫汴京之例相似吗?当真如此亦可效仿先帝御驾亲征之故事,亲临郑州督军,我军必士气大振,击破西夏!难不成这近百年的厉兵秣马尚不如百年前的军事?难不成这西夏骑兵还比辽人铁骑彪悍?真到这一步应是我大宋之福,趁机击破察哥大军,西夏再无可用之兵,河西甘凉之地皆尽属我大宋国土。”

赵枢一段话说的唐恪哑口无言,必须的,自己在后世那可是读过史书的人,还听过历史专家对这些战例的经典评价。

一语惊醒梦中人,赵枢的话直接把唐恪给拆穿,站着的文武百官顿时恍然大悟,唐恪直接咬牙切齿的看着赵枢。而一旁蔡京有些枯瘦却绽放精光的双眼却愤愤的瞪了一眼唐恪,心道:妈的,差点被你给骗了。

赵枢的一席话,让坐立不安的宋徽宗顿时感到心安。可现在的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毕竟宋军对西夏是首战失利,如何挽回败局?

“老臣失察,还请陛下恕罪。差点听信奸佞谗言,以致酿成无穷灾祸!”老奸巨猾的蔡京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干脆收回了前面自己说的话。

“那依殿下之言该如何处置?皇上今日龙体不悦,无法效仿先帝真宗亲征澶渊之故事,而西边我军新败,南方又有方腊、宋江作乱,若从西边抽调西军平定匪寇,则我军在西边战事必败,若方腊匪寇不除,则待此毒瘤做大必将贻害无穷!”唐恪到现在都还不忘向西夏请和的想法,于是又对徽宗说道:“启奏陛下,值此江山社稷内忧外患之时,应攘外必先安内,先请和于西夏,待平定方腊宋江之乱再行西边战事,自古尚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吞吴之案例,这勾践同样也是一国之君,勾践灭吴之后同样问鼎中原,请陛下圣裁!”

宋江梁山好汉,看来并非小说杜撰,确实有史可依。但故事《水浒传》不折不扣的确实是个悲剧,一百零八将皆含忠义之心,且武艺高强,善于用兵者也不在少数,只是被童贯高俅这些人给坑了,才能得不到发挥,最后善终的人没有几个。想到这里赵枢难免心痛,与其让这些人后面跟着童贯去伐辽死伤无数,倒不如收入自己麾下,留为自己所用,趁此机会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立足。

这下蔡京是无话可说的,西怔西夏的事是他提起的,如今战事败了,南方又有方腊和宋江作乱,他已经是黔驴技穷了。而现在,却彻彻底底的是唐恪等人和建安郡王赵枢的口舌之争,不过蔡京也不必担心,他明白,从种种迹象表明赵枢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到时候只要赵枢提出什么建议,自己这些人再附和赞成就是了,只要别坑自己。

“启奏父皇!自古尚有以夷制夷的方针,当下,方腊与宋江皆为流寇。方腊自许为圣王,夺州府,杀官兵!而宋江等人虽聚众为寇,然与其却有本质区别,宋江等人在梁山寨头高挂“替天行道”,只不过是对地方州府的不满,并未夺取州府,自立为王,篡夺我大宋江山社稷之嫌。故,儿臣建议,对梁山之贼实行招安之法,以昭陛下宽怀仁爱之心,再以归降之梁山众军掣肘方腊,以待我西军主力击破西夏回援江南!”赵枢将宋江心里的想法陈述了出来,但不包括以匪制匪。

不过招安梁山,太尉高俅的心中是极为不快的,其兄弟高唐州知府高廉在宋江大破高唐州时被梁山贼寇雷横所杀,他的意思是无论如何也要把梁山贼寇彻底剿灭。

而当下高俅只能把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现在蔡京是骑虎难下,赵枢是在给蔡京找台阶下,自己的权势在怎么大也大不过蔡京,所以也就只能忍气吞声,等赵枢把梁山众人招安之后再跟他们秋后算账。

“老臣附议!目前时局也并不像唐大人所说的那么危难,正如郡王年少英明所言,以贼制贼,拖延时间,待我西边大军缓过劲来,就可将这些贼寇一举剿灭!”蔡京附和道。

“臣附议!”高俅跟在蔡京后面附和道。

“臣附议!”

“臣附议!”

...................

现在无论是不是蔡京一党的都附议赵枢的建议,唐恪本来还想继续申辩,可徽宗的宠臣和本朝权臣都附议此事,自己再说下去那就是自找不痛快了,于是唐恪也跟着献上附议,只有赵桓眼睁睁的看着所有大臣都在附议,而自己又拿不出比这更合适的办法,只能极不情愿的瞪了一眼赵枢后,也跟着附议。

“那谁代朕去行招安之事较为适宜呀?”待如何处理内忧外患的局面定下来之后,徽宗赵佶又问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

谁去招安梁山?谁都能去,高俅不能去,高俅携有私情,去了肯定办不成好事。可是自己要掌握军队,与其去掌握别人的军队倒不如去招安这些人来得实在一些,招安之后按照后世编的故事,宋江等人一定会绝对效忠,所以必须是自己去,但愿后世编的故事能够靠谱一点。

“如若陛下不弃,臣愿前往梁山代陛下招安!”还没有等赵枢开口,高俅就等不及的站出来说道。

当然现在赵枢也不急,必须要找到支持自己的人才行,于是向站在旁边的蔡京抛了一个媚眼,蔡京心领神会,瞟了一眼赵枢,但没有任何反应。

赵枢再悄悄转过头瞟了一眼后面,跟蔡京的党羽交流了一下眼神,便上前自荐道:“值此国家社稷存亡之秋,父皇龙体不悦,应由儿臣代父皇去招安梁山,以彰我大宋皇族宽仁之心。再者,高大人与梁山交战多时,死伤颇重,高大人前去招安,只怕梁山不服!无法达成以贼制贼之效,只怕贻误江山社稷!故请父皇恩准儿臣前去招安梁山!”

在朝堂上的你争我吵的唇枪舌剑之下,就两件事情文武百官和宋徽宗讨论了几乎整整一个上午,最后太子赵桓也参与进来了,不过最后在蔡京的支持下,高俅也不敢表现的太过强硬,但宋徽宗还是采取了一个较为折中的办法,任命赵枢为钦差大臣,高俅为其左右,前去招安梁山。

同类推荐
  • 衙内闯三国

    衙内闯三国

    后世历史系小子穿越到三国,机变百出,巧妙布局。名将,我收!谋士,我要!天下,我的!智慧、诙谐、豪情,且看衙内引领你纵横三国,扫平天下。
  • 血色家族

    血色家族

    风云变幻的清朝末年,群雄并起的中华民国。一段段英雄的事迹,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从太平天国到甲午战争,从清朝灭亡到民国垮台,短短近百年,体现了无数的腥风血雨。一个普通的家族,为你书写出那一段血色历史。望各位读者多多批评,景轩作为一个新人必不胜感激.......转载自17k小说网
  • 鼓吹:终结帝制的集结号

    鼓吹:终结帝制的集结号

    1840年以来,古老中国受到坚船利炮的攻击,不得不向西方列强低头。一群知识精英面对积贫积弱的大帝国忧心如焚,决心以舆论唤醒民众、开启民智。于是办报馆、开学堂,成为反帝制的先声,对万众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最终成为终结帝制的集结号。
  • 败王

    败王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个没落的王朝,一个在乱世中苏醒的野兽。要复兴别人的天下?还是开辟自己的王朝?上下千年,成败多少?成者为王,败者亦王!***************新人新书,大家多多支持,拜谢!!!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在中国沧桑五千年的历史上上,唐朝无疑是最为光辉灿烂的年代。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诗人李白、大将郭子仪、开放交流的实践者玄奘等等,上述从事各专项工作的优秀工作者代表了他们身后的广大群体,他们和他们所遇到的事件一起构成了大唐王朝这二百九十年的历史……
热门推荐
  • 主宰者游戏

    主宰者游戏

    讲述了一个特殊的少年,为了复活自己的父亲,而来到一个特殊的世界参加了一个特殊的游戏,在这游戏中,他为了自己所珍视的人与自己的愿望,一路披荆斩棘,与自己的伙伴一路走向王冠的故事。
  • 乾坤斗破诀

    乾坤斗破诀

    天为苍,地为穹。斗乾坤,破阴阳。我命有我不由天!
  • 缘净

    缘净

    缘结,缘灭浮生若梦,流水无痕温润如玉的千金,腹黑狠心的弑神篡位者。奇异的莲花胎记,天生的神之体质,注定了一条不平凡的路。美好的破灭,痛苦的记忆埋没一切。复仇成为目标但求安逸的幻想被覆灭,觉醒的只是一颗复仇的心。“即便要燃尽己身灵魂,灰飞烟灭,我也要杀上云霄让你不得好死!”—颜
  • 蒲鞭之爱

    蒲鞭之爱

    慕容雪,单亲妈妈一名,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坚持做一个良善之人,不求成为人上人,但求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平安幸福。平淡的生活充满涟漪,看似枯燥,其实充满了乐趣,日复一日的生活充满了点点温情,温暖着你我。幸福看似遥远,其实就在你的身边;爱情看似离去不回,确又悄然发生在不经意间。善良是一个人最美的品德,正是因为善良,上天才眷顾给你一份永久的幸福。
  • 我的女神徒弟

    我的女神徒弟

    一心想要过着安稳、平静生活的陆子羽,在他的女神徒弟逼迫之下陷入都市。有着这样一对逗比师徒,更有着姐妹花的小妹在身边围绕。从此,陆子羽身边的一切平凡事物都变得不平凡。当面对整个海天市的男同胞们时:“那啥,你们真的误会了。她真的只是我的徒弟,这位是她的小妹!”“姐夫!”“艹……”
  • 公主抢夫不嫌多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华夏战圣

    华夏战圣

    由于一场有预谋的暗杀,使得身为练气高手的凛烈身陷危机。在斩杀数十名高手后奈何年老体弱,病魔缠身最终不敌多名高手围攻不辛身殒清远山中。而他惟一的孙子凛飞为了报仇,便踏上了寻找绝世神器霸气刀的道路。
  • 解读王朝 帝王卷

    解读王朝 帝王卷

    当皇帝的对他统治下的臣民动不动就“开刀问斩”。杀人者人恒杀之,反过来被杀的皇帝也特别多。 从西周武王到清朝溥仪,共882个在位帝王,有288个不得善终(被杀死、缢死、饿死、毒死),占在位帝王的32.6%;84个王朝,在位帝王被杀50%以上的,有27个;6个王朝的在位帝王100%;死于非命;未成年即毙命的帝王有16个;有的帝王登基当天即被杀死。 为了那张天下至尊的龙椅,他们对别人狠,对自己人更狠。 阎德荣创作的《解读王朝(帝王卷)》讲述了帝王们的故事。 《解读王朝(帝王卷)》包括了死前尝尽了死的滋味——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三次逃离京城的皇帝——唐昭宗李哗等内容。
  • 邪少的倔强蛮妻

    邪少的倔强蛮妻

    她因五斗米折腰;他因生活无趣寻欢,当贪财野蛮的她遇上腹黑毒舌的他时,当天雷勾动地火之后,彼此生活的模式瞬间变了:白天,一个火山爆发,一个冷若冰川,想斗?没时间!晚上,一个冷眼相对,一个热情似火,想斗?没退路!这是一对无良男女,由一层“窗户膜”引发的无良爱情故事……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甜言蜜语,却用行动一次次证明,这个人值得守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