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12700000248

第248章 看似犀利的反击

七言自今日而贵!

诗歌的发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从《诗经》的四言诗,到班固的五言诗《咏史》,也就是第一首文人五言的出现,期间经历了五百多年,要是算到五言诗发展成熟的六朝时期,则长达千年之久;从班固的《咏史》到曹丕的《燕歌行》,有据可考的第一首七言诗,期间又经历了二百多年,等到七言蓬**来,已经是唐朝了,粗浅算来,又是六百年光阴荏苒。

作诗固然难,可要开创一种诗体更难,从五言到七言,看似加了两个字,可诗歌的节奏完全发生了变化。四言诗是二二节奏,一句对半,显得有些呆板。五言诗是二三,七言诗是四三,寓变化于整齐之中,活泼生动,朗朗上口,所以逐渐发展成诗歌的主要形式。五七言之后,就是唐晚期的长短句和宋朝的词牌,在字数和形式上再次变化,节奏也随之一变。

归根结底,诗歌的发展缓慢而复杂,从性情到声色,再到性情和声色的统一,然后又开始分裂,这个过程既需要惊才绝艳的引路人,能前人所不能,想先贤所未想,也需要一代代文人们的潜心浇灌和培育,就算如此,往往也得百年、数百年的等待才会绽放出耀眼夺目的花朵。

而此时的楚国,正处在五言到七言、古体到律诗的转变时期,人思变,诗也思变,正有赖于此,徐佑的十首七言诗才能得到张紫华和在场士子们无比的推崇和赞赏。否则的话,往前推进三百年,徐佑还得老老实实的作五言诗,不敢冒着跟潮流对抗的风险去卖弄什么七言!

时也,势也!

焉能不胜?

无数道目光在徐佑身上逡巡不去,心里不知是羡慕还是嫉妒,或者兼而有之,但更多的却是藏在内心深处的敬仰和崇拜。

七言自今日而贵,以张紫华的身份和地位,将来不管是谁要作七言诗,也不管有了多高的成就,都要虚心的尊称徐佑为七言诗的一代大宗。

这不仅仅是青史留名,而且要在文史和诗史上留下浓彩华章。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巅峰,多少人耗尽一生的奢望,竟这样落在了徐佑的头上,然而,他还是一个不到十七岁的少年!

天纵英才,莫过于此!

顾允给了徐佑一个大大的拥抱,徐佑抱着他柔软的身子,心里总觉得怪怪的,但是听到他在耳边带点振奋的鼓励,却也很是感动。

“飞卿,谢谢!”

顾允松开手,高兴的捶了下他的肩头,道:“谢什么,这是你凭本事赢来的!”

当他力排众议,为徐佑争来参加雅集的机会;当他不顾嘲讽,飞奔下楼牵着徐佑的手,一步步登上三楼高处;当他目视着徐佑站在群英荟萃的厅堂之内,接受他人的审视和刁难;当他终于看到徐佑尽展才华,高高在上,一直紧张的心突然放松下来。

相识至今,徐佑从没有让他失望!

从来没有!

真正失望的人,正站在角落里,看着被众星捧月包围着的徐佑,指尖深深的陷到了掌心,牙齿死死的咬着,又不能在脸上显出有失风度的表情,那种憋屈到极限的感觉,简直生不如死。陆绪的眼中闪过几道彻骨的恨意,耳中听着那些原本对他曲意逢迎的人,却十分友好的跟徐佑寒暄招呼,再也按捺不住,分开人群,走到徐佑跟前,道:“徐郎君,恭喜了,拜了个好师父!”

徐佑只看他一眼,就知道陆绪的自制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本来输赢乃兵家常事,诸葛亮司马懿也不能保证百战百胜,只是文人心小,胜负心却大,赢得输不得,尤其那些一直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俯视众生习惯了,一朝跌落凡尘,肯定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难以接受该怎么办?

有些人会放纵,就此沉沦,有些人会发狠,绝地反击,

陆绪,属于后者!

“哦,莫非陆郎君仍然疑我盗诗?”徐佑笑道:“或者,陆郎君是在抱怨自家的师父没有别人的好?”

陆绪的意思,是说徐佑运气好,拜的师父恰巧擅长作诗,所以交出他这个会作诗的徒弟,也没什么了不起,并没有其他的含义。可经徐佑这样一解读,却让人觉得陆绪还追着盗诗的事不放,实在有失风度,而且对自己的师父也不够敬重,未免有些小人之心。

“你!”陆绪感觉到周边眼神中的轻蔑,那是以前绝不可能发生的事,心头又慌又气,口不择言,道:“除了一张利口,你还会些什么?”

“会作诗啊!”

徐佑如同看着一个白痴,周围的人再也忍不住,发出哄堂大笑。陆绪整张脸红成了落山的夕阳,鼻中喘着粗气,似乎要把徐佑生吞活剥。

张紫华看不下去了,道:“陆绪,退下!想想你读的书,圣人都教了你什么道理,不要恣意妄为!”

张紫华的申斥,是压垮陆绪的最后一根稻草,他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熟识的长辈这样对他严厉的指责,顿时抛开一切,不管不顾的道:“禀大中正,虽然论诗输给了徐佑,但我还想同徐郎君比一比作赋!”

这句话一出,连陆绪的铁杆虞恭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方才他作雪诗,输给了徐佑,倒也输得坦然,毕竟差距就摆在那,不服不行。但陆绪此刻的表现却有些落于下品,论诗可以考究急才,用不了多长时间,可作赋岂是一时半刻能够作出来的?短则十天半月,长则十年八载,从来雅集只听说吟诗作画,喝酒唱曲,却没听过真有人作出一大篇的佳赋来,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张紫华没想到陆绪不仅不听话,还敢对着干,立刻沉下脸来,道:“陆绪,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看你是醉了,来人,送陆郎君去隔壁休息片刻!”

“我没醉,反而更加清醒!”陆绪慢慢跪下,双手交叠,额头伏地,道:“请大中正恩准!”

张紫华何尝不知道他输给徐佑,腹中怨气难平,可真要强令徐佑跟他比试作赋,传出去大中正的颜面何存?世人皆知陆绪诗、赋二宝,诗一道输了,赋一道总不会也输的干净,这摆明了是大开方便之门,给陆绪报复徐佑的机会,他再顾忌张氏和陆氏的交情,也不能不顾天下人的清议!

陆绪,给他出了好大一道难题!

正在为难的时候,徐佑站了出来,道:“既然陆郎君执意如此,那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大中正,我只有一个请求,作赋之后,不管谁输谁赢,都不能再喋喋不休的纠缠下去。否则,今后什么事都别干了,只陪着陆郎君玩闹好了!”

这番话给了张紫华台阶,将他从两难之中解救了出来,知心知意处,比陆绪强出了太多。不过徐佑一贯风格,能从言语上羞辱敌人的,绝不会放过机会,所以冷嘲热讽,言辞不可谓不恶毒,但听在旁人耳中,却觉得幽默风趣,立刻又是一番大笑。

可怜陆绪的脸色由红转青又复白,曾几何时,他动动手指,这里面的大多数人都会乖乖的跑到身边来谄媚,可今时今日,却成了众人的笑柄!

奇耻大辱,奇耻大辱!

陆绪的指尖将掌心扎出了血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好,既然徐佑同意,那就让你们两人再比一场!不过切记,雅集乃以文会友之地,不可因此结了仇怨,胜固然喜,败也可从中受益,此是两全之美事,可记住了?”

“记住了!”

“记住了!”

两人同时作答,张紫华抚须道:“那,我出个题……”

“大中正!”徐佑拱手俯身,道:“我想讨个巧,论诗时陆郎君点了两个字,这次作赋,能不能由我出题?”

张紫华笑道:“也罢,你来出题!”

说起作赋,陆绪有着强烈的自信,包括在场的大部分人,也不看好徐佑。赋与诗不同,诗缘情而绮靡,诗才是老天爷赏饭吃,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赋体物而浏亮,要皓首穷经,勤学苦读,是十年数十年积累的结果,牛角挂书,韦编三绝,唯恐不能博览群书。

陆绪的人品虽然尚待商榷,但天资过人,读书勤勉,不是那种仗着聪慧就不用功的人,所以他的赋被三吴士林所重,正是因为一首赋包罗万象,可以读出经义,可以看出典故,可以显露经纶济世之才,自然也可以表现个人的文采和格局。

徐佑才多大年纪,就算自幼读书,还得分出时间来习武,徐氏又不是诗礼传家的世家大儒,如何比得上家学渊源的陆绪呢?

还没有出题,有些人已经为徐佑可惜,因为他本可拒绝这个看似不公平的提议,但是毕竟年轻气盛,没有忍耐一时,将今日的完美表现持续下去。

赋有短赋、骚赋、辞赋、俳赋和律赋,楚国承接汉魏,以俳赋为上,徐佑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放一个大杀器,不然陆绪要是真的作出堪比庾信、鲍照的俳赋来,可就悔之晚矣了。

反正是个抄,就抄最厉害的吧!

同类推荐
  • 明初河套周边边政研究

    明初河套周边边政研究

    作为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统一王朝,明朝的历史受到了中外史学界长时间的关注和研究。但与许多改朝换代的结果不同,从今天的角度看,明王朝的统一有其局限性。首先,它的控制区域上不及元,下不逮清,蒙古、西域始终以独立的面貌与明朝相始终。其次,元朝并未被真正灭亡,而是退居漠北,尽管为内部斗争和分裂所困扰,它却始终没有臣服于明。而且,传统意识中的正统标志——“大元”国号在其退出中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在使用。
  • 我的1894之甲午风云

    我的1894之甲午风云

    一个在读大学生,意外穿越到了清末年间,该怎样去面对历史,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北洋舰队的命运会怎样?《马关条约》还会不会签订?割地赔款是否还在继续?主角怎样凭着一腔热血和一份上苍的眷顾,去洗雪百年屈辱。甲午之耻,永不能忘!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 甘肃文史精萃1:史料卷

    甘肃文史精萃1:史料卷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兰州总管府,府治子城,(今兰州市城关区鼓楼巷一带),兰州之名,始于此时。其名由来,据《元和县图志》载“取皋兰山为名”,所以称兰州。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子城县为五泉县。并在皋兰山北麓开始筑城。当时新筑城址约在今五泉山公园以北的鼓楼巷、三爱堂之间。这座城东西长600余步(一步为5市尺),南北宽300余步。因系唐代所筑,故名“唐城”,俗称“唐堡”。
  • 大明中兴实录

    大明中兴实录

    明太祖朱元璋说:《大明中兴实录》是本好书。好就好在他让我在天上看到了大明的中兴。。。。。。开一读者群,群号:68756812.对明末史感兴趣的可以加了讨论
  •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历史。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自己三十年来的主要新闻作品向人们讲述了烟台1982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当年那些事儿”和“干这些事的那些人”。
热门推荐
  • 天则

    天则

    天道法则!世间法则!这些法则一直存在着,无论有理或无理,若想真正获得自由,只有打破这些法则或超越这些法则。
  • 天才丞相别逗我之晴幻梦回

    天才丞相别逗我之晴幻梦回

    她是22世纪的天才,在一次不是意外中架了个空,使她脑洞大发,立志要做一名逆天到要死的女神,可在半路上,却杀来了一堆妖魔鬼怪。“呔,长的倒是人模狗样,说,为啥要当俺小晴的路!”众鬼怪面面相望,齐声道:“女神,嫁给我吧!”哎?原来是想吃了我啊,那我当然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小晴,为什么你不肯嫁给铭哥哥啊?铭哥哥好心痛。”“可是铭哥哥,小晴才八岁唉,不想那么快进坟墓。”·“谦雨晴,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嫁不嫁!”“明镜城。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滚不滚!”·“小晴儿,今天姐姐跟你睡好不好啊?”“如果你真是女人的话,我也许会勉强答应。”
  • 赢在执行(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赢在执行(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职场上的成功,需要我们通过执行去获得,我们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将每一项工作都出色地执行到位。本书用全新的视角与独特的思维,将执行者所需的能力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以求帮助人们彻底解决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培养最佳执行力,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最好的执行者。"
  • 壮文论集

    壮文论集

    这些学术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公开发表过的,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其中个别地方做了一些修改、订正和补充,但不作重大改动。限于时间和个人的条件,还有若干领域自己来不及研究,例如,壮族和国内及国外民族发展民族文字的情况对比,壮文和其他民族文字的对比,都只好暂付阙如。壮文本身的完善问题、借词问题、壮汉翻译规范问题,也未能予以展开。本论文集只着重围绕推行问题进行探讨,以便给政府部门、推行单位、研究专家和广大群众提供参考。
  • 重生之阴阳女道士

    重生之阴阳女道士

    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遭遇车祸后来到冥界。“虾米!抓错了人?”帅气的冥王与她定下契约。“吾赐汝重生,汝帮吾巡视阳间,指引鬼魂入冥界,可好?”就这样她稀里糊涂的重生到了八岁的时候,学法术,收怨魂,打恶鬼,最重要的是恋爱赚钱两不误。“这位帅哥,我看你印堂发黑,不日将有血光之灾啊。”“那你有没有算出来我没带钱呢?”“没钱没关系,有人就行了。”且看她如何玩儿转阴阳两界。
  • 元始天魔王

    元始天魔王

    元始界,强者林立,高手如云。元始神殿高高在上,众生皆拜元始天王。穿越者聂盘,还在地球时,就无法无天,为报救命之恩,一日手刃五人,成极度重犯。初至异界,便拜“银发魔女”为师,修炼“神武道”。并得魔女赠以神丹,易筋洗髓,脱胎换骨。而那魔女,因质疑创世神“元始天王”,受到“元始神殿”追杀通缉,早成举世公敌!身为魔女传人,聂盘又岂能置身事外?那一条忤逆万神的踏天之路,注定血雨腥风!……我独行于世,举世皆敌。但我从未犹豫害怕。富贵如云、权势滔天、修为盖世,统统压服不了我。我从不欺善怕恶,从不恃强凌弱,从不苟且投降。一路走来,血雨腥风。只手斩尽荆棘,单身辟出坦途,踏上通天大道。我就是聂盘。人们叫我”天魔”。
  • 女流一邑

    女流一邑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需要依赖。就算是孤岛,也需要栈桥。感情建立的基础是陪伴还是怦然。信任逝去的症结在于时间还是空间。尹邑守着孤城,走了尹父,顾靖南,娟子,尹城。每离开一位,就越把城门紧锁。习惯性刺伤别人,每每自卫过当。最后,谁会归来救赎?谁会破城而入?
  • 我予未来

    我予未来

    魂牵梦绕追你三生三世,分生碎骨只为博得你回眸一笑
  • “陪都”遗迹

    “陪都”遗迹

    重庆这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最伟大也最壮烈的历史文化积存产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1月20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将重庆定为战时首都。1940年9月6日,又将重庆定为“陪都”。
  • 短篇之桃花妖

    短篇之桃花妖

    这一段安乐瑾年本是偷来,况能换你一世无忧,即便是魂飞魄散罢,亦是足矣。——花无年你若离开,他日便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也要将你追回!你可知晓,没有你的一世,谈何安乐无忧?——安于落落儿,愿此生的执念,能化作隔世的情缘,此生不见,来世相念。——花无年我一觉转醒,你一定就在我左侧牵着我的手,等十里盛世桃花。——安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