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51400000017

第17章 柳外弄好音

董小宛,金陵人(公元1624—1645)。名白,号青莲,南京教坊歌伎。

小宛出身于苏绣世家,苏绣,又是交早受到华夏民族青睐的装饰和工艺品之一,这里有必要说说苏绣: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以刺绣手法绣《列国图》。建于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经袱,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技法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城内还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绣品分人物、宠物、花鸟、风景等等。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据《清秘藏》叙述苏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苏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

董小宛出生于苏绣之乡,又成长于其父所开的小有名气的绣庄,小宛要强聪明,娇媚可人,冰清玉洁,自然是学得一手绝色女红,练得一手琴棋书画,能诗善文。小宛十三岁那年,父亲因患暴痢撒手人寰。小宛与母亲不愿在城中继续住下去,睹物思人,倍感伤心。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滨筑一幽室,带着女儿小宛在乡下过一种田园幽居生活,绣庄生意则全权委托伙计掌管。然而,两光年阴荏苒,由于明末朝廷腐败,枭雄四起,社会动荡不安,小宛母亲白氏打算关闭绣庄,收回资金以备随时逃难。然而,世事难料,当她们母女准备变卖绣庄,找一个僻静乡间过一种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时候,伙计交来的却是上千两银子的账单。白氏又气又急,终于病倒在床。

绣庄破产,庞大的债务、母亲的医药费、生活所需,等等、等等,一切重担如排山倒海,压在了十五岁的小宛身上,她仿佛从云端跌入了冰窟,一时间被冰冷的世界窒息了。

从小随母亲隐居世外的小宛,孤高自傲,哪里肯低三下四,仰人鼻息度日,无奈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小宛容貌秀丽端庄,气质超凡脱俗,尤擅抚琴,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禀赋和素养,堪称一绝。因之,16岁的董小宛很快名噪画舫,传遍秦淮。

然而,喜欢幽静,酷爱山水的董小宛,却不得不以欢舞笑颜,抚琴歌唱面对寻芳而来的商贾和士大夫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失望和无奈,使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少女病眼看花,以诗的形式吟哦心伤。《绿窗偶成》正是她十六岁的生活画面,也是这位十六岁少女,“病眼看花,独坐抚琴”的心声:“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那“知人意”的黄鹂,能否以它清丽的歌喉,为小宛唤来好运呢?少女情怀在春的明媚中,期盼拥抱柳外黄鹂“弄好音”的美丽幻想,究竟会是怎样的好音?小宛赋予那“好音”无限的遐想;善良、聪慧、纯净得如晶莹露珠的女子,就是如此富于幻想,在幻想中慰藉自己飘零于尘埃的心魂。动荡的社会,龌龊的现实,世俗的炎凉,并不能够使她青春萌动,生机勃勃的心寂寥,沉没,陨落于万丈尘埃。即使是“病眼看花”时,她也要看出花朵之外的明艳,以及那诱惑她乐观生存的柳暗花明来。这就是别具一格的绝色才女——董小宛的处世之道。

董小宛辗转于秦淮,以歌舞诗书谋生存,时间如流水,冬去春又来,然而,岁月的年轮总是不留情面地向前碾压,且是永远的单行道,单程车,一去不返,小宛以歌舞谋生已两年有余。这期间,无论画舫老鸨怎样责备,客人怎样故意刁难,她都忍耐的态度要求自己,即做到坚守自己为人处事的底线,又不给老板找为难。就这样,小宛自从遁入画舫卖唱的一天起,她就遵循母亲的嘱托:坚持卖唱不卖身,将来找一个好人家嫁出去,才女孩子一辈子的根本大计。

岁月蹉跎三五载,小宛终于遇到了自己生命的另一半——冒襄,且一见如故。冒襄对小宛的才华人品盛赞不已,小宛投桃报李,以积极乐观主动的生活态度与冒襄往来,他们诗书酬唱,举案齐眉,小宛与冒襄的结合,被人们称为“人间仙侣”。这一雅称,除了他们郎才女貌之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小宛与冒襄结合之后,与冒襄的母亲、妻子都相处十分融洽,他们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闲暇时,小宛与冒襄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于是,就有了前面说的“人间仙侣”之雅号。

小宛初进冒家,看到董其昌模仿钟繇笔意为冒襄书写的《月赋》,她非常喜爱,往往已有闲暇,就拿来细品笔墨意蕴,着意临摹。单单临摹这一副字,她又觉得单调,不过瘾,就常常找来钟繇的字帖临摹,后来又认识到钟繇的字体稍稍偏瘦。后来在一次不经意间看到钟繇的《戎辂表》一文,钟繇在此文中将关羽称为贼将。关羽是东小宛及其敬仰的英雄,也可以说是她董小宛崇拜的偶像级人物。你钟繇算什么?竟敢对关将军不敬?董小宛一气之下,把临摹钟繇的字全部销毁,当然也包括字帖。从废了钟帖之后,小宛改学曹娥碑,每天几千字,从不停歇。没过多久,就练得一手积各家所长的绝妙书法。小宛画作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15岁时的作品《彩蝶图》以及题词,也堪称艺术精品,现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

到如皋后,小宛保持了对绘画的特殊爱好,时时展玩新得长卷小轴,或家中旧藏;喜欢旖旎山水的董小宛,处处彰显出一个优雅绝色女子的特色,乐观向上的情怀和诗情画意的生活情趣。才女从来不乏赞美者,关于小宛的文字很多,清代诗人、画家吴伟业题董白小像诗,对她游历黄山作了描述:“钿毂春浇斗画裙,卷帘都道不如君。白门移得丝丝柳,黄海归来步步云。”冒襄也在他的著作《影梅庵忆语》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苑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

董小宛才貌绝佳,处世乐观积极,热情好学,在当时,自然不乏仕宦子弟,文人才子追求。然而,小宛对冒襄却是一见钟情,赞叹冒襄为奇人。之后,便一心一意,只等冒襄这位真命天子的青睐。而冒襄却是心中另有其人,于是他们的结合就有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冒襄,崇祯十二年(1639)出身于一代仕宦之家。那年他乡试落榜,路过访半塘,与小宛首次见面。小宛对冒襄一见倾心,连称:“异人!异人!”然而,冒襄早已心仪于陈圆圆。一心向往着陈圆圆的冒襄于崇祯十四年(1641)两赴苏州,两次与陈圆圆相见。崇祯十五年春,冒襄三访苏州之时,陈圆圆已被强抢进北京,冒襄在失意之中再过半塘。是年秋季,冒襄第六次乡试,复社同人于秦淮画舫宴曲款待,此间再次巧遇董小宛。小宛向冒襄表示心意,并决心追随。这次相遇,小宛亲自送冒襄至镇江。

在此之前,冒襄从方以智、吴应箕、侯方域等人口中对董小宛之才貌早有耳闻,而小宛在名流宴集间也知道复社中有冒襄这样一位文采风流之俊杰。此次他们相遇,正是天作之合。才子佳人,终于珠联璧合。

冒襄与董小宛的结合,钱谦益功不可没。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人。清初诗坛盟主之一,明末东林党领袖,官至礼部侍郎。后任南明弘光政权礼部尚书、清礼部侍郎。钱谦益开创有清一代诗风,文章亦名扬四海,号称“当代文章伯”。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钱谦益与冒襄属世交,称冒襄为“淮海维扬一俊人”。钱谦益小妾柳如是,亦名列秦淮八艳。是年冬,钱谦益出白银三千两为小宛脱籍赎身,并买舟送行,附书说情。据记载:小宛于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夜晚抵达如皋,冒襄将她“居之别室”。第二年四月,正式纳为妾。其时董小宛二十岁,冒襄三十四岁。

小宛与冒襄结合以后,两人志同道合,极尽恩爱,卿卿我我,缠绵缱绻。

冒襄是个出类拔萃的风流才子,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冒襄也属应征之列,但他视之如敝履,坚辞不赴。这些都充分表现了冒襄以明朝遗民自居,淡泊名利,不仕于清朝的心态和节操。冒襄缅怀亡友,收养东林、复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遗孤;在水绘园增建碧落庐,以纪念明亡时绝食而死的好友戴建。随着岁月的流逝,冒襄已是垂垂暮年,生活穷困潦倒,只能靠卖字度日。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晚年生活:“献岁八十,十年来,火焚刃接,惨极古今!墓田丙舍,豪豪尽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团聚。两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马之养;乃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

明代自万历以来已江河日下,特别是太监弄权,朝纲倾颓,已达登峰造极。面对这种危亡局势,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都在为朝廷的颓败而忧心。1636年,冒襄与张明弼结盟,参加复社,同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过从甚密,人称“四公子”。他们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1639年由吴应箕起草、冒襄等复社140余人具名的《留都防乱公揭》,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阮大铖、马士英等奸佞在南明的权力受到一定程度遏止。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明亡;随后,清兵入关,建立大清国。南京的明朝旧臣建立了弘光政权。阉党余孽阮大铖投靠马士英,当上了南明的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于是,阮大铖报复复社诸君子的计划,在南明******的玉玺保护下,冠冕堂皇、步骤分明地展开。冒襄因风闻高杰将驻防如皋,带领全家逃往南京。在南京,阮大铖意图让冒襄加入他们的势力圈,游说不成后,便派遣锦衣卫逮捕了冒襄,直至第二年,马士英、阮大铖逃离南京,冒襄才得以脱离牢狱之灾。还有一种说法是:他连夜逃往扬州,靠史可法的荫庇,才躲掉了这场灾难。

崇祯十七年四月,冒襄闻听“高无赖”高杰所部兵马移驻如皋,于是举家逃难江南,结果江阴遇盗,十艘船只所载财物被迫舍弃,后经湖州辗转返回如皋,此行董小宛之“珍爱尽失”。“江左三大家”之一、崇祯四年榜眼、太仓吴伟业有诗记之:“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唱歌。恨杀南朝阮司马,累侬夫婿病愁多。乱梳云髻下高楼,尽室仓皇过渡头。钿盒金钗浑抛却,高家兵马在扬州。”

1645年6月,如皋抗清英雄陈君悦组织义兵抗拒清廷官吏。冒襄再次举家逃往浙江盐官。从夏至冬,辗转颠沛,在马鞍山遭遇清兵,掠杀惨烈,“仆婢杀掠者几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遗矣”。家人被战乱夺去生命,平生所蓄尽失。这一切,对冒襄精神上打击非常之大,第二年他带家人从盐官回归故里隐居。

顺治二年,清兵南下,扬州失守,如皋陈君悦率众抗清,委派如皋县令马御辇诛杀清廷,冒襄、李之椿参与其事,随后,满清大军直驱如皋。冒襄雇船携家南移,避兵盐官。盐官是钱塘江北岸的一个小镇,是冒襄盟兄陈则梁之家乡,其时到处兵荒马乱,这里也不例外。栖息于友人之所的冒襄、小宛不免心中悲苦寥落,小宛曾于南北湖畔鸡笼山中,含泪葬残花,感叹江河破碎。自夏至冬,冒襄一家辗转于深林、僻路、茅屋,渔艇,长则一月,短则一日,甚至一日之内数次迁徙。饥寒风雨,鞍马劳顿,居无定所。在马鞍山再次遇清兵,烧杀掠夺,惨不忍睹,逃难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幸亏在朋友帮助下得一小舟,一家八口小舟飞渡,才侥幸逃生。

在颠沛流离中,渡江后暂栖泰州,冒襄身染重疾。小宛仅卷一破席,横陈于冒襄病榻旁,知冷知热,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汤药手****进,下至粪秽,皆接以目鼻,细察色味,以为忧喜。”小宛这样侍奉冒襄疾病达一百五十日,冒襄终于康复。

顺治四年,冒襄“久抱奇疾,血下数斗。肠胃中积如石之块,以千计。骤寒骤热,片时数千语。皆首尾无端。或数昼夜不知醒,医者妄投以补,病益笃。勺水不入口者,二十余日。”又是小宛左右不离,细心呵护六十昼夜。

顺治六年秋,冒襄疽发于背,疼痛难忍,不能仰卧,小宛便夜夜抱着冒襄,让他依靠自己的身体安寝。正如冒襄对小宛所言:“余五年危疾者三,而所逢者皆死疾,惟余以不死待之。微姬力,恐未必能坚以不死也!”

然而,董小宛却是早早地去了。小宛的早亡,给冒襄带来了终生遗恨。活过八十二岁的冒襄,直到老年还念念不忘他的小宛。《影梅庵忆语》,冒襄以四千言诗语,记述和回忆了他与董小苑的爱情生活。也许董小宛就是三生石上那棵绛珠草,历经五百年修炼,五百年祈祷,五百年追寻,终于在人间相聚九年。九年的夫妻恩爱,却留给冒襄四十多年生离死别的想念,终生无怨的追忆。

人间仙侣香魂永逝。

然而,在那朝廷覆亡,新旧更迭的****年代,董小宛这朵别具艳丽风采的奇葩,还是过早地香消玉殒了。

南明朝覆亡后,冒襄没有像钱谦益、吴梅村、龚定山等人投降清朝,而是离开南京,向外出逃。冒襄与董小宛夫妻逃到盐官后,小宛不辞劳苦继续协助冒襄编辑《四唐诗》,并自著《奁艳》,选编《全唐五七言绝句》。社会动荡不安,逃难的艰辛与苦楚,使他们夫妇心力憔悴。冒襄不幸得了重病,董小宛伺候左右,精心照顾,使得冒襄大难不死。此时冒襄举家生活条件每况愈下,衣食难保。小宛身体本来就虚弱,加之五年之内三次照料冒襄危疾,使小宛“星靥如腊,弱骨如柴”,终于一病不起。冒襄多方延请名医,怎奈回春无力。顺治八年(1651)正月初二,在冒襄通彻心扉的哀哭声中,小宛以疢疾病卒,享年二十七岁。

董小宛与冒襄的旷世爱情非同一般,冒襄说:“一生清福,九年享尽,九年折尽矣”,是对于小宛夫妻恩爱的最好诠释。董小宛热爱祖国,忠于民族,正直善良,嫉恶如仇,淡漠名利,不畏劳苦,才艺出众,爱情坚贞,这样一位高尚女性,受到冒襄乃至后代众多文人雅士撰文赋诗纪念,实在是情理之中人性向善向美使然。

冒襄在《亡妾董小宛哀辞》记述:“小宛自壬午归副室,与余形影交俪者九年,今辛卯献岁初二日长逝”。 哀辞两千四百字,细细讲述小宛临终情景:“一息数喘,娇喘气幽。香喉粉碎,靡勺不流。火灼水枯,脾虚肺逆……”

顺治八年闰二月十五日, 冒襄将董小宛葬于城南,冒氏别墅,影梅庵之侧,海内数十位名宦大儒撰诗文以凭吊。如崇祯状元、九江知府史惇,明左中允李明睿,明庐州知州陈弘绪,江左三大家之一吴伟业,清刑部尚书龚鼎孳,清刑部尚书、文坛领袖王士禛,清翰林院掌院学士刘肇国,清翰林院侍讲学士宋之绳,清吏部员外郎王士禄,清监察御史赵而忭,《明史》、《大清一统志》纂修官黄虞稷,翰林院孔目张潮,“词坛双璧”之一顾贞观,“词坛三绝”之一陈维崧,“江东独秀”宋实颖,著名遗民诗人杜浚、周蓼恤等等。湖州知府吴绮、著名学者颜光祚、遗民诗人纪映钟等亲临葬礼。

董小宛的早亡,使冒襄一时间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几欲随小宛而去。他含泪写下了《亡妾董小宛哀辞》,悼念爱妾董小宛,以志与小宛恩爱一世的情缘。

冒襄的好友,江南诗社领袖龚鼎孳将董小宛平生始末写成一首长诗《金阊行为辟疆赋》以此纪念这位明末著名女子。

提起董小宛与冒襄的姻缘,人们对于他们夫妻的爱恋遭际,悲欢离合,说书为文者的臆测妄断,使小宛之死,成为后来的“史学家”哗众取宠的热选课题。如:血染维扬、姑苏玉殒、香消紫禁、梦游金陵、魂归雉皋等等,无论哪种说法,都与忠勇贞烈之说相关,都充满了绚烂与光彩。

也有一种奇妙的说法,说清军南下,董小宛被清军所俘,献于清廷,后来被顺治帝封为妃子,董小宛就是后来的董鄂妃。其实也并非大家喜欢花边八卦,只是在那样皇权即是一切的年代,一个美貌如仙,玉洁冰清的女子,实在是没有多少选择爱情的权力,更没有过一种粗茶淡饭,男耕女织生活的安全感。清顺治皇帝如若真的看上了董小宛,就凭他冒襄(1627-1642年)间,六次去南京乡试,六次落第,仅两次中副榜,连举人也未捞到的一介落魄书生。尽管他才高八斗,尽管被号称复社“四公子之一(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他都无力,也不能够保护他的爱妾董小宛。一如堂堂大唐天子玄宗李渊尚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杨玉环,足可证明一切。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玉环,年仅三十七岁,便命丧马嵬坡,且是玄宗三尺白绫刺死的。一个皇帝看上的女子,即使是他的儿媳,都不会放过,这就是封建时代所谓的“天子”至尊!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不可理喻,皇权下的爱恨情仇可以凌驾于他人的幸福、爱情与生活之上,可以凌驾于社稷祸福、百姓生存之上;爱江山,还是爱美人,就算是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玉环,也难以逃脱社稷危亡之时,皇帝大开杀戒,屠杀生灵的灾难。一介弱女子的生命,就算是她愿意为社稷的安慰而献身,又有谁能够设身处地地担纲起她们的一腔热血、一缕情愫?然而,庆幸的是,清顺治皇帝与董小宛晚生十四年,且英年早逝。董小宛病逝的时候,顺治帝不过是十几岁的娃娃,并没有到了看到美女就垂涎三尺的年龄,董鄂妃自然与董小宛毫无瓜葛。

因之,董小宛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她得以在自己爱人陪伴下,香消玉殒,回归自然,当是含笑九泉。无论她有过多少缠绵的女儿情愫,浩然的丈夫情怀,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明末的腐败衰落,起义军李自成军队自身的缺憾,以及进驻北京的“生不逢时”,使得清兵浩浩荡荡,终于在吴三桂的“协助”下,得以长驱直入。他们越过三海关,进驻北京,评定全国。降清的复社成员陈名夏曾从北京写信给冒襄,信中转达了清当权人物赞冒襄为“天际朱霞,人中白鹤”,他要“特荐”冒襄入清为官。然而,冒襄却称病“坚辞”。

董小宛作为冒襄的爱妾,她是幸运的,冒襄总算没有辜负她的爱恋之情;董小宛也是悲哀的,因为在那****的年代,小宛终于积劳成疾,不幸撇下她的挚爱,撒手人寰。年仅27岁。正是青春靓丽的风华少年,夫婿的温存缠绵,恩爱有加。抛下冒襄,小宛会有多少个不忍离去?然而命运就是如此的残酷无情,命运要不公地夺去小宛年轻的生命。即使是冒襄的哭声震破寰宇,引来上帝同情的泪滴,又有何用?董小宛总归是去了,驾着年轻之魂的方舟,乘鹤西去。也许小宛的香魂飘渺于万里高空的云端,俯瞰继续游走于残酷的现在之窟的人间;更也许,她会在云端默默祈祷上苍保佑她的夫婿冒襄健康、长寿、平安!!

活过八十二岁的冒襄,一生著述颇丰,除了大量的书法绘画之外,传世的文学作品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苑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

有学者说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就是董小宛。其实是与不是,笔者认为都无关紧要,小说的人物原本都是拼凑起来的,是作者费心、费血,塑造的一个形象而已。不要说是曹雪芹时代,就是现在,有人要拿董小宛做模特,塑造一个类似的红颜薄命的人物,只要作者用心用情去描绘,也一定能够赚取众多观者的眼泪。然而,董小宛就是董小宛,即使塑造十个八个林黛玉,董小宛的芳魂依然如故,如一株虽经风霜雨雪,仍然不变其色的松柏,长存于华夏这块土地上,一代才女的芳华艳影依然源远流长!

同类推荐
  • 初不忘妖心,倾于帝

    初不忘妖心,倾于帝

    ”待我统一这片大陆,我便和你归隐山林,平淡的过完一生。”为了他,她欺骗了一个深爱自己的男人成就了他一生的霸业,却不想,在他登上皇位之时却是自己的死期。刑场上他说,“小离儿,这一生我从未怪过你,只怪自己遇见你太晚,才会变成现在这样..”“来生,我不会喝孟婆汤,你也不准,你要记住我,记住我的一切,下辈子,不许看别的男人..不,是别的人”他依旧霸道的说着,但却人是物非了、“来生,你来或不来,我亦在那儿等卿”.........
  • 醉颜之莺莺挽歌

    醉颜之莺莺挽歌

    有一种爱,叫做相思相望;有一种恨,叫做痛彻心扉;有一种情,叫做生死不离,有一种仇,不死不休。当红颜已逝,空握十万铁骑,又该为谁而战!
  • 倾尽天下:妖孽世子绝宠妃

    倾尽天下:妖孽世子绝宠妃

    因命格星君一笔误差之间,让她与他从此恩断义绝。虽说一切都是场误会,但她却无法再原谅他,毫不犹豫跳入穿越转世轮。毫无准备的她,穿成了楚家的四小姐,标贴:胆小没用。然后华丽丽出现在二皇子的洞房内。她一点也不喜欢他,于是,她二话不说立即“休”了他,接着被他那腹黑邪魅的世子哥哥“掳”走。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是两人经历种种困难后终于比翼双飞,但她却因长得红颜祸水在外欠了一屁股的风流债。某女泪奔:相公,有人问我讨债……某妖孽男挑眉:谁叫你欠了别人那么多债?某女:长得红颜祸水能怪我吗?某妖孽男:背着为夫在外欠那么多风流债真的对吗?某女:那现在怎么办?某妖孽男:听为夫给你慢慢道来……
  • 爱妃多情:天才王爷刺客妃

    爱妃多情:天才王爷刺客妃

    天那?她可是校花哎,怎么会变成刺客?当她被放下后,无视那人,奔至一边的水盘前一看,呀,怎么连形象也变了,自己原本那头飘逸垂直的银色长发变成带点大波浪的银色长发,再低头一看,天啊,这身衣服不是自己的啊,难道她穿越了吗?不是吧,人家穿越好歹穿越成大家闺秀什么的,自己却穿越成一名刺客,还是一个刚被拷问过的刺客,郁闷死了啦,哼,她一定要逃出去,想办法回到自己原来的世界里,回到未婚夫的身边!
  • 神皇佣兵妃:倾狂五小姐

    神皇佣兵妃:倾狂五小姐

    21世纪第一金牌特工组组长,不败神话,穿越重生到一个未知神秘的幻界里。女主超级冷酷强大,腹黑冷绝,男装行天下,带领“风花雪月”特工女子组,征服这个无比神秘的最强世界!神何惧?魔何干?唯有她东阳风轩才配玩转乾坤!笑傲天下!颠覆宇宙!冷血绝情,没心没肺活了那么多年,可未曾想到……一花一世界。
热门推荐
  • 异瞳女王妖孽殿下追妃忙

    异瞳女王妖孽殿下追妃忙

    生在安家,天生就不知何为快乐,在离开死亡岛之后,安雨陌遇见了她,那个完美无缺的少年,少年又是否可以触动少女的心弦……
  • 诡夜风云

    诡夜风云

    神秘的夜晚,总有不安响动。荒漠的枯坟,总需要来打理。荒废的枯井,藏着哪些神秘。变幻的山河,总会出现异状。诡夜风云,为你讲述三十年以来一位驱灵组从年轻懵懂无知少年,到之后的君临天下。敬请各位读者,观看这位少年跌跌撞撞的驱灵生涯。
  • 武侠典

    武侠典

    灵魂的穿越人性的认知武学巅峰的吸引一切的种种变成了一曲人生············窥天机,破生死。入红尘,悟大道。扭乾坤,拥天下。斩轮回,得永生。
  • 欢乐奶爸之极限续命

    欢乐奶爸之极限续命

    《巅峰荣耀》新时代虚拟游戏,首款由人工智能操控让玩家宛如就在真实世界般生存。失忆少年如何从逆境中脱颖而出,成为食物链上的顶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最后的魔武士

    最后的魔武士

    在女神的面前,他是个绝世好男人,在萝莉的眼中,他是个猥琐小流氓,在历史的记载中,他是最后的魔武士,事实上,他只不过是个悲催的穿越者,两个来自不同时空的灵魂结合到同一个人的身上,魔法于武道的激烈碰撞,魔武双修,二合为一,这到底是流传千年的传说,还是真是存在的法门?PS:此书已签约,保证完本,请放心收藏
  • 地明之时之大陆硝岛上

    地明之时之大陆硝岛上

    风起云涌的年代,谍战纷飞,我们和敌人的输死拼搏意念是什么?
  • 误惹冥帝之萝莉请自重

    误惹冥帝之萝莉请自重

    她本是一株修为不过五百年的桃花,在这寸草不生的半山腰渐渐地有了自己的灵识。当初是他亲自助她修成人形,挡下天罚,封印了那一双眼瞳。也是他毫无留恋地离她而去,仍由她误闯了地狱。可最后毁了她一生的人还是他!遇上有洁癖的那人简直就是她的劫难,封印了她的法力害她只能以小孩子的身体继续活下去不说还处处刁难她,于是她一炸毛就将十八层地狱搅得不得安宁。当失去她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原来此时已经情根深种,生命中再也无法接受没有她的事实。为了她,他可以冲上九天,将天界搅得鸡飞狗跳;为了她,他可以放弃放弃自身千年修为。她的生活总是充满惊吓,少年模样的魔尊老是吓唬她,聆听她的唠叨的却也是他。冲破封印获得真正重生的那一刻,他何其邪佞,长发飞舞,气势庞大。“要想保住地狱安宁,简单,把她给我即可。”这是他说的话,望着她的双眼中是属于她的温柔,只是那时她双眼已瞎,此后再见不到他的本分柔情。······当一切归于平静,兜兜转转后,似乎又回到了这个原点,可是她愿意。——精分时间——什么?高冷的冥帝居然为了个小娃娃和天界闹翻啦?她自问没被丢进油锅地狱已是谢天谢地了。——什么?魔尊大人指名要带走她去称霸天下?对此,某女不禁翻了个白眼。——天了噜!这白花花的是什么东东?——答曰:那是本帝的胸膛。嗯,某女的视角就是这样,其实只是想当只快乐的米虫。
  • 丹器楼

    丹器楼

    缀学少年打工路,英雄救美炒鱿鱼。机缘巧合进游戏,从此命运转变,暴BOOS、战强敌、刀口舔血、快意恩仇。金钱、神器、圣宠我都要,强悍副将美女紧相随。
  • 独宠无良丞相

    独宠无良丞相

    一朝穿越,变成女扮男装的丞相,心中甚是纠结。
  • 轮回系列生还之卷

    轮回系列生还之卷

    路在何方?是时间的问题还是空间的迷茫?各自的追求在相遇那一刻无路可退的碰撞,溅起绚烂的寂灭火花,是什么在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