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89900000005

第5章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却说孙权要索荆州。张昭献计曰:“刘备所倚仗者,诸葛亮耳。其兄诸葛瑾今仕于吴,何不将瑾老小执下,使瑾入川告其弟,令劝刘备交割荆州?‘如其不还,必累及我老小。’亮念同胞之情,必然应允。”权曰:“诸葛瑾乃诚实君子,安忍拘其老小?”昭曰:“明教知是计策,自然放心。”权从之,召诸葛瑾老小虚监在府。一面修书,打发诸葛瑾往西川去。

不数日,早到成都,先使人报知玄德。玄德问孔明曰:“令兄此来为何?”孔明曰:“来索荆州耳。”玄德曰:“何以答之?”孔明曰:“只须如此如此。”计会已定。

孔明出郭接瑾。不到私宅。径入宾馆。参拜毕,瑾放声大哭。亮曰:“兄长有事,但说。何故发哀?”瑾曰:“吾一家老小休矣!”亮曰:“莫非为不还荆州乎?因弟之故,执下兄长老小,弟心何安?兄休忧虑,弟自有计还荆州便了。”瑾大喜,即同孔明入见玄德,呈上孙权书。玄德看了,怒曰:“孙权既以妹嫁我,却乘我不在荆州,竟将妹子潜地取去,情理难容!我正要大起川兵,杀下江南,报我之恨,却还想来索荆州乎!”孔明哭拜于地,曰:“吴侯执下亮兄长老小,倘若不还,吾兄将全家被戮。兄死亮岂能独生?望主公看亮之面,将荆州还了东吴,全亮兄弟之情!”玄德再三不肯,孔明只是哭求。

玄德徐徐曰:“既如此,看军师面,分荆州一半还之。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与他。”亮曰:“既蒙见允,便可写书与云长令交割三郡。”玄德曰:“子瑜到彼,须用善言求吾弟。吾弟性如烈火,吾尚惧之。切宜仔细。”

瑾求了书,辞了玄德,别了孔明,登途径到荆州。云长请入中堂,宾主相叙。瑾出玄德书曰:“皇叔许先以三郡还东吴,望将军即日交割,令瑾好回见吾主。”云长变色曰:“吾与吾兄桃园结义,誓共匡扶汉室。荆州本大汉疆土,岂得妄以尺寸与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吾兄有书来,我却只不还。”瑾曰:“今吴侯执下瑾老小,若不得荆州,必将被诛。望将军怜之!”云长曰:“此是吴侯谲计,如何瞒得我过!”瑾曰:“将军何太无面目?”云长执剑在手曰:“休再言!此剑上并无面目!”关平告曰:“军师面上不好看,望父亲息怒。”云长曰:“不看军师面上,教你回不得东吴!”瑾满面羞惭,急辞下船,再往西川见孔明。

孔明已自出巡去了。瑾只得再见玄德,哭告云长欲杀之事。玄德曰:“吾弟性急,极难与言。子瑜可暂回,容吾取了东川汉中诸郡,调云长往守之,那时方得交付荆州。”瑾不得已,只得回东吴见孙权,具言前事。孙权大怒曰:“子瑜此去,反覆奔走,莫非皆是诸葛亮之计?”瑾曰:“非也。吾弟亦哭告玄德,方许将三郡先还,又无奈云长恃顽不肯。”孙权曰:“既刘备有先还三郡之言,便可差官前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赴任,且看如何。”瑾曰:“主公所言极善。”权乃令瑾取回老小,一面差官往三郡赴任。

不一日,三郡差去官吏,尽被逐回,告孙权曰:“关云长不肯相容,连夜赶逐回吴。迟后者便要杀。”孙权大怒,差人召鲁肃,责之曰:“子敬昔为刘备作保,借吾荆州。今刘备已得西川,不肯归还,子敬岂得坐视?”肃曰:“肃已思得一计,正欲告主公。”权问何计。肃曰:“今屯兵于陆口,使人请关云长赴会。若云长肯来,以善言说之。如其不从,伏下刀斧手杀之。如彼不肯来,随即进兵,与决胜负,夺取荆州便了。”孙权曰:“正合吾意。可即行之。”阚泽进曰:“不可。关云长乃世之虎将,非等闲可及。恐事不谐,反遭其害。”孙权怒曰:“若如此,荆州何日可得!”便命鲁肃速行此计。

肃乃辞孙权,至陆口,召吕蒙甘宁商议。设宴于陆口寨外临江亭上,修下请书,选帐下能言快语一人为使,登舟渡江。江口关平问了,遂引使者入荆州,叩见云长,具道鲁肃相邀赴会之意,呈上请书。云长看书毕,谓来人曰:“既子敬相请,我明日便来赴宴。汝可先回。”使者辞去。

关平曰:“鲁肃相邀,必无好意。父亲何故许之?”云长笑曰:“吾岂不知耶?此是诸葛瑾回报孙权,说吾不肯还三郡,故令鲁肃屯兵陆口,邀我赴会,便索荆州。吾若不往,道吾怯矣。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平谏曰:“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恐非所以重伯父之寄托也。”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马良亦谏曰:“鲁肃虽有长者之风,但今事急,不容不生异心。将军不可轻往。”云长曰:“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既已许诺,不可失信。”良曰:“纵将军去,亦当有准备。”云长曰:“只教吾儿选快船十只,藏善战水军五百,于江上等候。看吾认旗起处,便过江来。”平领命自去准备。

却说使者回报鲁肃,说云长慨然应允,来日准到。肃与吕蒙商议:“此来若何?”蒙曰:“彼带军马来,某与甘宁各人领一军伏于岸侧,放炮为号,准备厮杀;如无军来,只于庭后伏刀斧手五十人,就筵间杀之。”计会已定。

次日,肃令人于岸口遥望。辰时后,见江面上一只船来,梢公水手只数人,一面红旗,风中招飐,显出一个大“关”字来。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傍边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汉,各跨腰刀一口。鲁肃惊疑,接入庭内。叙礼毕,入席饮酒,举杯相劝,不敢仰视。云长谈笑自若。

酒至半酣,肃曰:“有一言诉与君侯,幸垂听焉。昔日令兄皇叔,使肃于吾主之前,保借荆州暂住,约于取川之后归还。今西川已得,而荆州未还,得毋失信乎?”云长曰:“此国家之事,筵间不必论之。”肃曰:“吾主只区区江东之地,而肯以荆州相借者,为念君侯等兵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则荆州自应见还。乃皇叔但肯先割三郡,而君侯又不从,恐于理上说不去。”

云长曰:“乌林之役,左将军亲冒矢石,戮力破敌,岂得徒劳而无尺土相资?今足下复来索地耶?”肃曰:“不然。君侯始与皇叔同败于长坂,计穷力竭,将欲远窜,吾主矜念皇叔身无处所,不爱土地,使有所托,足以图后功。而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背义,恐为天下所耻笑。惟君侯察之。”云长曰:“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与也。”肃曰:“某闻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皇叔即君侯也,何得推托乎?”

云长未及回答,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后人有诗赞关公曰:

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云长自回荆州。鲁肃与吕蒙共议:“此计又不成,如之奈何?”蒙曰:“可即申报主公,起兵与云长决战。”肃即时使人申报孙权。权闻之大怒,商议起倾国之兵,来取荆州。忽报曹操又起三十万大军来也。权大惊,且教鲁肃休惹荆州之兵,移兵向合淝,濡须,以拒曹操。

却说操将欲起程南征,参军傅干,字彦材,上书谏操。书略曰:

干闻用武则先威,用文则先德。威德相济,而后王业成。往者天下大乱,明公用武攘之,十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吴与蜀耳。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胜。愚以为且宜增修文德,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今若举数十万之众,顿长江之滨,倘贼凭险深藏,使我士马不得逞其能,奇变无所用其权,则天威屈矣。惟明公详察焉。

曹操览之,遂罢南征,兴设学校,延礼文士。于是侍中王粲、杜袭、卫凯、和洽四人,议欲尊曹操为魏王。中书令荀攸曰:“不可。丞相官至魏公,荣加九锡,位已极矣。今又进升王位,于理不可。”曹操闻之,怒曰:“此人欲效荀彧耶!”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亡年五十八岁。操厚葬之,遂罢魏王事。

一日,曹操带剑入宫,献帝正与伏后共坐。伏后见操来,慌忙起身。帝见曹操,战栗不已。操曰:“孙权、刘备,各霸一方,不尊朝廷,当如之何?”帝曰:“尽在魏公裁处,”操怒曰:“陛下出此言,外人闻之,只道吾欺君也。”帝曰:“君若肯相辅则幸甚。不尔,愿垂恩相舍。”操闻言,怒目视帝,恨恨而出。

左右或奏帝曰:“近闻魏公欲自立为王,不久必将篡位。”帝与伏后大哭。后曰:“妾父伏完常有杀操之心,妾今当修书一封,密与父图之。”帝曰:“昔董承为事不密,反遭大祸;今恐又泄漏,朕与汝皆休矣!”后曰:“旦夕如坐针毡,似此为人,不如早亡!妾看宦官中之忠义可托者,莫如穆顺。当令寄此书。”乃即召穆顺入屏后,退去左右近侍。帝后大哭,告顺曰:“操贼欲为魏王,早晚必行篡夺之事。朕欲令后父伏完,密图此贼,而左右之人,俱贼心腹,无可托者。欲汝将皇后密书,寄与伏完。量汝忠义,必不负朕。”顺泣曰:“臣感陛下大恩,敢不以死报?臣即请行。”后乃修书付顺。

顺藏书于发中,潜出禁宫,径至伏完宅,将书呈上。完见是伏后亲笔,乃谓穆顺曰:“操贼心腹甚众,不可遽图。除非江东孙权,西川刘备,二处起兵于外,操必自往。此时却求在朝忠义之臣,一同谋之。内外夹攻,庶可有济。”顺曰:“皇丈可作书覆帝后,求密诏,暗遣人往吴蜀二处,令约会起兵,讨贼救主。”伏完即取纸写书付顺。顺乃藏于头髻内,辞完回宫。

原来早有人报知曹操。操先于宫门等候。穆顺回遇曹操,操问:“那里去来?”顺答曰:“皇后有病,命求医去。”操曰:“召得医人何在?”顺曰:“还未召至。”操喝左右,遍搜身上,并无夹带,放行。忽然风吹落其帽。操又唤回,取帽视之,遍观无物,还帽令戴。穆顺双手倒戴其帽。操心疑,令左右搜其头发中,搜出伏完书来。操看时,书中言欲结连孙、刘为外应。操大怒,执下穆顺于密室问之,顺不肯招。操连夜点起甲兵三千,围住伏完私宅,老幼并皆拿下。搜出伏后亲笔之书,随将伏氏三族尽皆下狱。平明使御林将军郗虑持节入宫,先收皇后玺绶。

是日帝在外殿,见郗虑引三百甲兵直入。帝问曰:“有何事?”虑曰:“奉魏公命收皇后玺。”帝知事泄,心胆皆碎。虑至后宫,伏后方起。虑便唤管玺绶人索取玉玺而出。伏后情知事发,便于殿后椒房内夹壁中藏躲。

少顷,尚书令华歆,引五百甲兵入到后殿,问宫人:“伏后何在?”宫人皆推不知。歆教甲兵打开朱户,寻觅不见。料在壁中,便喝甲士破壁搜寻。歆亲自动手揪后头髻拖出。后曰:“望免我一命!”歆叱曰:“汝自见魏公诉去!”后披发跣足,二甲士推拥而出。原来华歆素有才名,向与邴原管宁相友善。时人称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一日,宁与歆共种园蔬,锄地见金。宁挥锄不顾;歆拾而视之,然后掷下。又一日,宁与歆同坐观书,闻户外传呼之声,有贵人乘轩而过。宁端坐不动,歆弃书往观。宁自此鄙歆之为人,遂割席分坐,不复与之为友。后来管宁避居辽东,常戴白帽,坐卧一楼,足不履地,终身不肯仕魏;而歆乃先事孙权,后归曹操,至此乃有收捕伏皇后一事。后人有诗叹华歆曰:

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又有诗赞管宁曰:

辽东传有管宁楼,人去楼空名独留。笑杀子鱼贪富贵,岂如白帽自风流。

且说华歆将伏后拥至外殿。帝望见后,乃下殿抱后而哭。歆曰:“魏公有命,可速行!”后哭谓帝曰:“不能复相活耶!”帝曰:“我命亦不知在何时也!”甲士拥后而去,帝捶胸大恸。见郗虑在侧,帝曰:“郗公,天下宁有是事耶!”哭倒在地。郗虑令左右扶帝入宫。华歆拿伏后见操。操骂曰:“吾以诚心待汝等,汝等反欲害我耶!吾不杀汝,汝必杀我!”喝左右乱棒打死。随即入宫,将伏后所生二子,皆鸩杀之。当晚将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余口,皆斩于市。朝野之人,无不惊骇。时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也。后人有诗叹曰:

曹瞒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如何?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

献帝自从坏了伏后,连日不食。操入曰:“陛下无忧。臣无异心。臣女已与陛下为贵人,大贤大孝,宜居正宫。”献帝安敢不从?于建安二十年正月朔,就庆贺正旦之节,册立曹操女曹贵人为正宫皇后。群下莫敢有言。

此时曹操威势日甚,会大臣商议收吴灭蜀之事。贾诩曰:“须召夏侯惇,曹仁二人回,商议此事。”操即时发使,星夜唤回。夏侯惇未至,曹仁先到,连夜便入府中见操。操方被酒而卧,许褚仗剑立于堂门之内。曹仁欲入,被许褚当住。曹仁大怒曰:“吾乃曹氏宗族,汝何敢阻当耶?”许褚曰:“将军虽亲,乃外藩镇守之官;许褚虽疏,现充内侍。主公醉卧堂上,不敢放入。”仁乃不敢入。曹操闻之,叹曰:“许褚真忠臣也!”

不数日,夏侯惇亦至,共议征伐。惇曰:“吴蜀急未可攻,宜先取汉中张鲁,以得胜之兵取蜀,可一鼓而下也。”曹操曰:“正合吾意。”遂起兵西征。正是:方逞凶谋欺弱主,又驱劲卒扫偏邦。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同类推荐
  • 三峡那个桃花村

    三峡那个桃花村

    有位学者说:“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大概不是靠经济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中国历经艰难而弥坚,靠的是文化的凝聚力。”看看“春节”的强大磁场,你就不会怀疑这话说得很真实。再看看我们的下一代狂热地爱着、过着各种洋节,接受各种外来文化的熏染,而世风迁移,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民俗文化的缺位,导致年轻一代民俗观念的淡漠和匮乏。因此,本书有意关注并表现中华民族特别是三峡地区的民俗风情,它在书中出现不仅是一个自觉者的努力,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
  • 仕途(一)

    仕途(一)

    桃林政府研究室即将撤销,综合处长乔不群有望做上政府办综合处长,却因开了句不该开的玩笑,被分流到纪检监察室做了副主任。这是政府办三类科室,远离领导和权力中心,无钱可花,无事可做。乔不群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善于无钱来钱,无事来事,从而走出仕途低谷,重新进入领导视线,做上纪检室主任没多久,又迎来升任纪检组长、成为政府办党组班子成员的难得机遇。考验乔不群政商的关键时刻到来了,他左冲右突,上下其手,却还是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阻力。
  • 门

    《门》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小说,它不是一个平面的故事,而是一个立体恐怖迷宫,这部书的恐怖是多纬度、多层面的,危险不仅仅只在文字中,它已经蔓延到了现实里,,甚至爬到了你的身边……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抗精神恐怖素质,请放弃阅读。
  • 我是特种兵

    我是特种兵

    他是一个超级军迷,为了实现自己的从军梦想,高中毕业后,毅然选择加入绿色方阵,在方阵里,他经历了比想象中还要残酷的特殊训练和真正的枪林弹雨。他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里,终于锤炼成一名优秀的特种兵战士。他的名字叫郝南,他是一个超级军迷,为了早日踏入特种兵这个行列,他开始在生活中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一次跟踪盗车贼的过程中,他无意中发现一起巨大毒品交易。他依靠自己掌握的“特种兵”技能,配合公安人员将罪犯一举抓获,成为了少年英雄。这个英雄的名字叫孙雷,两个人都是为了一个理想,一个目标,在不断地追求,郝南和孙蕾的追求代表了一种精神,一股力量,他们是青少年心目中的英雄、是新世纪的男子汉的代表。
  • 商埠雄魂

    商埠雄魂

    长夜神州,嵌明珠,赊店古镇。明清代,水旱码头,商贾蚁进。三百多载笙似歌,七十二条街如阵。鼎盛时,茶道通中外,四海近。春秋楼,烈火尽;长河水,流遗恨。莫忘却,浩劫人神共愤。济世经邦赖忠义,贸货易物靠诚信。舒长叹,千秋功与罪,从头论。——调寄《满江红》
热门推荐
  • 上古剑歌

    上古剑歌

    诺伊年历1835年,星空下十二守护者集合了整个东西大陆的巅峰力量和智慧以及无数前人先辈的经验和教训,打破了魔鬼屏障。伊顿港口剩余的勇士们准备立刻赶往各自的种族,传递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而吟游诗人们也准备奔赴各地吟诵他们的事迹。忽然一个苍老的声音悠悠地响起:“愚蠢的人类,你们亲自打破了神之庇佑的屏障。吾以破坏之神的名义起誓,不久的将来,迎接你们的将会是无尽的等待和连绵的战火。”
  • 被误读的世界历史

    被误读的世界历史

    揭开误读的面纱,抚摸历史的真相。从颠倒的黑白中,从隐藏的真相中,从褪色的画面中,从纷乱交错的事实中,从被尘封地记忆中追踪历史原貌的蛛丝马迹。洗去铅华,剥掉粉饰,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深层考证,客观评价,给世人一面真实的镜子。《被误读的世界历史》的旨趣正在于引领人们回首过去,从被颠倒的黑白中、从被隐藏的真相中、从褪色的画面中、从纷乱交错的事实中、从被误读的历史中去追踪历史原貌的蛛丝马迹,重新解读人类文明的真实历史,使我们在建设今天和走向未来中不至于迷失前行的方向。
  • 一世狂仙

    一世狂仙

    人们追求不死,追求长生,乃有成仙之说。成仙,太过虚幻,鲜有人能够触碰。古往今来,成仙能有几人,无人知晓。成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虚幻的传说。重生转世,程峰再踏修仙之路,只为传说成仙!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重生候府之农家药女

    重生候府之农家药女

    一朝穿越,她来到这个名为大炎王朝的架空时代。家中一贫如洗,咬咬牙,她扛起了家里的责任,带着家人奔向充裕的生活。十五岁那年,她嫁人了,嫁的还是京城里的大户人家。低头,看看从小因上山挖寻药材浸泡药材而变得发黄生疮、指骨大得吓人半点女儿家娇美全无的双手,她脸上带起了一抹凄凉的笑。这般粗陋的自己,他可会喜欢。
  • 猜猜我是谁

    猜猜我是谁

    一个女小偷和一个官员的相遇,由此,一出人生的戏就此拉开序幕。
  • 红衣妖娆:惑乱众生

    红衣妖娆:惑乱众生

    堂堂战神公主被最好的朋友背叛,将死之时涅槃重生,倒退成了一只蛋,结果被一个臭流氓捡到。“你的军队过来一步,我亲你一下,待到城下时,我们便可拜堂成亲了。”哥哥万分无奈的对她说:“小妹,既如此,你就当和亲公主吧......”
  • 兄弟的宿命之复仇之路

    兄弟的宿命之复仇之路

    一个继承神龙血脉的古氏家族,遭火山门派灭族,主角白小飞和哥哥西夜穿越到将来的世界,俩人的命运开始了。
  •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全集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全集

    选择和放弃就像同胞兄弟一样如影随形。选择是人生路上的航标,学会选择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只有量力而行的选择才能到达理想的港湾;放弃是人生的隧道,舍得放弃是顾全大局,超然洒脱,只有简单从容的放弃才能左右逢源。
  • 豪门婚宠:追妻36计

    豪门婚宠:追妻36计

    他是锦世集团总裁,同时也是豪门五少之一,排行第三。她是豪门大少爷之妹,从小倍受宠爱。他心有所属,她执意嫁给他。婚后的冷漠,成为了她的主旋律。最后,她填下离婚协议,净身出户,成全他和心爱之人在一起。他看着她的字,心里竟然有闪过一丝不舍,很快又被泯灭。两年后,她进了娱乐圈,和传媒公司二少爷搞上绯闻。他再次插入她的生活,再次成为她生命里,最不可磨灭的主题。面对他的追爱。“前妻约不约?”“找孔子吧!他曰。”最重要的一件事:支持《霸宠萌帝:陛下求婚嫁》,言总的另一本小说。求支持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