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左派首先要具备的素养是要永远保持一种批判精神。左派在英文中另有一个表达:Progress,是进步的意思。左翼人士常常被认为是进步分子,因为他们总是对当下的社会状况提出质疑并想要改变它。
《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的作者河清留法十年,对西方社会相当了解。这本书编入了他翻译的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1]的一些文章。他一方面站稳左派立场,狠批当代的全球化倾向[2];另一方面又回过头来捍卫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
河清提出的很多观点我都赞同。比如他说西方媒体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带有很多歪曲和偏见,这些并不直接受国家和政府控制,而是被很多商业财团操控。我以前也提到过,目前约有五大财团垄断了全世界几乎一半的报纸、电视、电台、出版社、电影公司和唱片公司。试想如果这些集团想达到某些目的,宣扬一些政治主张,它们有没有能力利用旗下的媒体去造势?或者反过来威胁国家和政府呢?这是完全可能的。
有钱有势的商人甚至可以通过媒体影响政府,让政府实施一些对他们有利的政策或路线。就这一点而言,作者认为西方媒体其实很不客观。接下来,他批判了最近几年的全球化现象,基本上沿用了布尔迪厄的思路。
布尔迪厄是法国著名的左翼学者,他的批判十分尖锐,不仅批新自由主义,甚至也狠批法国的所谓国家精神。连传统知识分子所信奉的文化精神在布尔迪厄看来也不过是一种伪装。他认为像我们这些自称是文化人的,只不过是垄断或占有一些文化资本并以此来为自己取得了一定社会地位而已。
河清认为,今天的中国不应该盲目地跟随西方搞什么市场开放,市场开放、经济改革甚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等都是很危险的行为,中国应首先找回文化的主体性。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在文化上已经没有独立精神了,我们的表层政治、经济理论、文化概念的合法性和价值基础都来自于西方,甚至连纪元都在用西方的。他为我们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时间而感到悲哀。
他还认为媒体不应该过度渲染情人节、圣诞节,而应强化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更不宜宣传年夜饭去饭馆吃。上海亚太经合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上唐装亮相,马上在全国带起一股民族服装的风尚,这样的做法才是好的。
但令人惊讶的是,作者一贯的左翼批判视角,对国家文化及本民族传统这些东西却没有进行任何分析。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是怎样构成的?河清所推崇的布尔迪厄这些西方左派大思想家,常常会批判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或精神价值观,因为很多情况下那都是国家机器、统治阶级或部分精英制造出来的控制民众的工具。但是作者面对中国类似的问题时,却好像遮起了半边眼,视而不见了。
注释:
[1]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兰西学院院士,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家。
[2]《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一书旨在揭示“全球化”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说法,而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长期宣传的口号,代表的是跨国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利益。“全球化”的潜在之意是削弱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主权,以使美国主导的跨国金融资本和经济势力畅行无阻于全球各地,最大限度地攫取各国的资源和财富。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对此作了深刻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