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23400000294

第294章 书生费密

在将主要精力放在分级学堂教育的同时,杨轩也没有放松对军政人才的培养。

前世黄埔军校如雷贯耳,但很多人不知道孙中山在创立黄埔军校的同时,更是创立中山大学,以培养军政人才。

去岁驱逐鞑子光复CD府的时候,杨轩就有这种打算,琢磨着将CD贡院改造为地方技术官员的摇篮。

在对传统私塾教育改造的同时,四川民政学院也计划在八月上旬开学授课。

由于有武备学堂示范效果,民政学院招生一推出就受到众人热捧。

三年前武备学堂在顺庆府面向军队,面向地方招生,大家不以为然,那些大字不识的丘八能够有什么出息?

结果大出众人意料之外,经过半年培训之后,很多大字不识的丘八做事有条有理,言谈之中透露出自信,更重要的一个个带兵一把好手,上了战场连战连胜,令人刮目相看。

经过三年时间,过去很多低级军官多成为把总、千总,有的更成为将军或者地方指挥使,让人十分羡慕。

前面有武备学堂示范,这次军政学院招生消息刚刚传出,在四钏士林再次引起轰动。

这其中,费密就是其中一个人,现在摩拳擦掌准备有一番作为。

看到费密跃跃欲试准备参加考试,知县显得不以为然道:“费先生,你与侯爷同窗,不需要走这条路,完全可以像张琅诸人一样投入幕府,建功立业啊。”

费密陷入一阵沉思,想到去岁与杨轩见面场景,想到这几个月点点滴滴,内心感叹不已。

去岁大败鞑子杨轩回师CD府,稍待政务理顺之后,这天带着三五个随从来到锦江书院,看望昔日同窗。

费密等人将其迎入大厅之中,待大家坐好之后,说出自己想法。

如今百废待兴,教育为先,现在书院破旧不堪,期望能够捐献一点银子重修校舍。

杨轩笑了笑,看着对方道:“此度兄,募捐之事好说好说,大家不是疯传我劫了豪格大营,有点银子。

这银子啊,放在库房里面又不会钱生钱,当然是给大家花的啊。

不过,此度兄,听说流寇入川,你曾经被盗匪抓了,怎么现在又回来了?”

费密呵呵笑了笑,说道:“子修兄,不要转移话题,书院这样破旧,你说说,你准备花多少募捐多少银子?”

大家想不到对方如此大方,纷纷高声叫嚷,有声言要十两银子,有声言要一百两银子,最多最多的,喊出五百两银子。

见对方笑而不语,费密推了推说道:“子修兄,我等知道你不同往日,当日在书院里面你拿着两个铜钱捂半天,但你现在与往日不同啊。

上个月你大赏三军,听说足足花了四十万两银子。

你也曾在书院求学,这修缮书院,这银子你可舍不得不出啊。”

杨轩笑了笑,看着众人道:“各位兄弟,过去在书院,小弟有一个雅号小赵括。

各位兄弟,数年不到,小弟为何能从一介穷书生署理四川巡抚,为何如此?”

有的人眉头紧皱,特别是想到自己今日窘境更是如此,场面稍显肃穆,良久费密拱手道:“愿闻其详.”

从案几上拿起杯子,抿了一口,杨轩站起来,侃侃而谈。

从书本知识谈起,到这几年感受,最后当然重点落到自己未来打算。

杨轩显得情真意切,告诉大家,自己今日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先祖曾经留了二十余亩公田,族人能够聘请私塾老师教育大家识文断字。

主要是因为自己博览群书,而非死读四书五经教义,主要是因为自己贴近民生,发现社会大弊,身体力行,从被人嘲讽的市掾(古代市场管理人员)地保做起,如此方有如此成就。

现在鞑子虽然已经退走,但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自己需要重建军队,需要各级官府需要建立自己的小内阁,地方基层也需要建立乡公所、厢坊公所这类基层组织,地方更需要兴办义学,教大家识文断字,不做睁眼瞎子,现在需要太多太多人才,需要大家帮助。

迎着大家热烈的眼光,杨轩笑称,自己读书治学不如费密严谨,书院同窗都是地方翘楚,目前缺的是历练,如果大家能够投入重建之中,或者入伍,或者入仕,或者到地方教书育人,在未来大家成就多不在自己之下。

杨轩现在署理四川巡抚,当众说出这种话,揽才之心溢于言表。

锦江书院的最差也是一个秀才,大家多熟读四书五经,与那些举人进士相比,稍稍差一点的是做文章火候,或者是运气。

大家寒窗苦读,梦寐以求的是出来做官发财,或者实现自己内心深处那朴素的报复。

现在听杨轩意思希望大家出仕众人纷纷响应,在这世上又有谁嫌自己官小呢?

费密选择从政,本来以为能够坐一个知县,谁知道分配到偏远山区成为一个户房书吏。

费密自负平生才学能够经世济民,现在居然这样一个结果,内心愤怒可想而知。

本来有心不去,家人一再劝诫,最后才来到重庆府内江县。

知县三十余岁的童生,没有多少文墨,听到费密到达后,当即将其请到二堂。

谈起新政,王知县赞不绝口,连番驳斥世人对大人种种污蔑。

过去朝廷征收三饷,地方层层摊派,一亩地缴上四五钱银子,老百姓种地根本不划算,即便在CD平原这样富庶地方大家多逃荒。

现在虽然有照顾读书人,秀才减免一担粮食与一人丁赋,举人减免三担粮食一人丁赋,除此之外大家一样纳粮,每亩不过稻谷一升,每丁不过一钱二分。

大人施行仁政,但有的读书人造谣生非,硬说大人横征暴敛,这是什么道理?

………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费密最初不信,其后几天方恍然大悟。

前一个月在县城,每天跟随一个衙役到街道执勤,种种见闻让人触目惊心。

先是按照户房登记薄对县城各个商铺、店铺进行核对,与过去那种书札不同,户房有一个总表,分门别类记载店铺信息。

这天走进一家粮店,粮店老板虽然叫苦不已,声言现在生意不好做,每天起早摸黑的,刚刚图一个温饱。

过去官府从来没有征收税赋,现在要登记缴税,真的生意不好做。

见对方连番抱怨,连一起公差都显得颇为不满,嚷道:“掌柜的,你真会叫苦啊。

洪武爷订下三等九则标准,你说说,你这个店铺,一年销售东西有没有两千两银子?”

费密揉了揉自己眼睛,以为是老刘乱说,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店铺一年怎么可能超过两千两银子?

兄弟们做事比较厚道,将对方年收入只报了一千两银子,如此少了很多银子。

令人吃惊的是掌柜也不敢分辨,口口声声声只是现在生意不好做,不像过去太平年月,如果在太平年月每年缴上二十两银子没有什么?

老王呵呵笑了笑,摇头道:“掌柜的,你,你的身家大家不是不知道,过去你虽然很少缴纳赋税,但你贿赂官员的,何曾少了这二十两银子?”

说道这个,胖掌柜来劲了,过去每年光份子钱要交上二三十两,这还不包括逢年过节,新官上任的时候花费。

老王一听连声哈哈不已,现在不需要上交份子钱,现在只需要缴纳税赋,正大光明的,对大家都好。

掌柜没有说什么,半道上费密问起份子钱,原来是过去官府合法收益,城里官差每年光份子钱就能够收上三五十两,如果论起其他收入,那更多了。

费密目瞪口呆,想不到这样一个粮店一年居然有如此大的收入?

官府征收商赋,想不到下面打了折扣,明明两千两一年的收入,报上去不过一千两,如此税赋少了一半。

费密正在沉思,但随后被老王一句话壹住,比起集市上大爷,码头上上大爷,那才叫小巫见大巫。

来到码头上,一艘艘乌篷船靠岸,两三个差役在码头征收税赋,没有缴纳关赋的需要缴纳关赋,已经缴纳的则不需要重复缴纳。

每艘船靠岸,船老大跳上岸放下船锭,然后上报运的什么,价值多少?

差役简单查核一番,对一些价值不符的进行核对,然后根据大项缴纳税赋。

但明眼人发现,这些船老大数额常常少报,差役也不太深究,撕票缴费了事。

看着港口停泊了三十余艘船,听老王说起过去轶事,费密目瞪口呆。

过去码头归城中何大爷管,所有靠岸的,少则三五分,多则二三钱银子,特别是在赶集时节,一艘艘装满茧子船只驶过,每艘船足足收上五六钱银子。

由于管着城内最大码头,何大爷家财万贯,良田千亩,每年光向衙门交的份子钱就足足两百两之数。

…….

如果最初还颇为疑惑,不论是在城里,还是在乡间,费密才发现小册子所说的千真万确。

感叹之余,想起朝廷过去加征三饷,官府层层摊派,正如杨轩所说那样,这些民脂民膏本来应该用官府统一支配,但被这些豪绅、官员所贪墨。

……

流民逐渐安顿,作为乡长的费密最初感到惊讶,一个乡足足安顿了一百多流民,有的流民有钱不愿向官府贷粮食,有的没吃的贷了粮食安顿。

这几个月费密隔三差五的流民安置点跑,最初担心这些流民作乱,但半个月相处,发现大家多是老实本份的农民。

大家吃得非常差,多半将贷来的粮食熬成米粥喝,连同山里面的采集的野菜吃。

谈起为何成为流民,大家一个个悲愤不已,过去大家也有一个温暖的家,也有地,但官府横征暴敛层层摊派,每亩土地征收到三五钱银子,再加上地里粮食歉收,种地根本不划算。

虽然其他地方非常乱,但本地地方安定,这在过去难以想象。

除此之外,大家对官府特别不信任。

一个劲询问,所贷粮食将来本息是不是交通要道上写的那样多?

地里田赋是不是良田一亩稻谷一斗?

更关心的是官府是否征发异地劳役?直言如果家中顶梁柱被征发劳役,那么这一家就这样散了。

现在听到四川民政大学,费密本来期望在基层多做一年半载,但实在经不起家人劝诫,经过三轮考试,方成为首批学生。

同类推荐
  • 清末留学生

    清末留学生

    “1872年,当我以中国留学生的身份踏上美利坚的土地的时候,我就暗暗发誓,我要推翻满清这个腐朽的政府,带领我的同学一起开创一个盛世中华。这是我一个穿越者的执念,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以上话语,摘自《刘家照同志语录》。
  • 五代帝王史

    五代帝王史

    九荷莲心苦,十样帝王花。五代十国四分五裂,群雄纷争。契丹辽国的皇权骨肉相残;后晋后汉南唐的灭亡。一部五代史,惊心动魄的权利游戏,开创大宋王朝三百年历史。
  • 天下明风

    天下明风

    离奇的改变,永远的千秋万世,莱克星顿枪声是否会打响大明朝。大明版甲午大海战大明朝铁甲舰起步稍晚他是否还可以屹立世界中日大海战谁是最后强者。有大明朝的两次世界大战明朝军舰真正永不沉没。二战加入大明结果如何明帝国和日本共抵美国是何意........敬请期待
  • 喋血晚清

    喋血晚清

    一个特种兵,穿越到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前夕的广西之后的喋血经历,
  • 大民王朝

    大民王朝

    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穿越清初,自以洪武大帝嫡后人而居,为改写中华百年屈辱史,立命为振兴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聚天下之力,扫荡乱世枭雄,终结康熙盛世!三伐沙俄,五征日本,为后世共和国奠定万世不朽之功绩!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之巅!试问天下?谁人不想生为大民朝人!
热门推荐
  • 八零后丐帮帮主

    八零后丐帮帮主

    作为一个接受过大专函授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作为一个80后普通非2b青年,穿越什么不好,穿越成一个乞丐头子?咱就没有做文艺青年的命?这也就罢了,还弄一个破帮主系统来约束,还必须十年内将丐帮升级到9级帮会,成为武林霸主,获得皇帝亲封的天下都丐头?"作为天下第一帮主,哥表示鸭梨山大"张三仰天叹道。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七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七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本书根据对梁漱溟老人的访谈整理而成,书中有少年立志救国参加同盟会,说自己的两次自杀经过……等七篇文章,再现风雨岁月,梁漱溟人生旅程的沧桑和其耿介率直,不同于流俗的人格形象。
  • 记录:我和姐妹们的痛与乐

    记录:我和姐妹们的痛与乐

    为了心中的梦想,江流儿,欧春暖,白晶晶,李仪欣,胡丽等一个个青春靓丽的女孩子们走到了一起,选拔、培训、磨练、成长……或许她们其中有的傲娇,甚至腹黑,有的个性张扬,过程中有欢乐,有泪水,但她们痛并快乐着……她们不愧是新生代的美女军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记者札记

    记者札记

    《记者札记》是作者对1978年到1987年任《光明日报》记者期间新闻业务的自我剖析。本来记者你我,大同小异,并无可记之处。但这里有两点特殊。一是,这九年正是新中国历史由低谷到复兴的一个转折期,所记的人物、事件、思想都有特殊的时代印痕,可资参考;二是,这九年作者以大报记者身份处于最基层的记者站,又是初出茅庐,深挖细采,绞尽脑汁,有一些特殊的收获。几篇作品得奖也在这一时期。这一本书原名《没有新闻的角落》,本意是一个记者在不大出新闻的地方,如何抓到新闻。该书1990年出版后,曾先后再版、重印13次,影响较大。归纳出的一些法则、警句也广为流传,如“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三点一线采访法”等。
  • 修荒证道录

    修荒证道录

    从诸道末法的21世纪回到天地未开,元气未分的鸿蒙时代,不求证那无上道果,便是白来一场...
  • 夜帝绝恋

    夜帝绝恋

    百伦大陆灵异突现金瞳银发风起云涌天下大乱
  • 中华歇后语(第一卷)

    中华歇后语(第一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晋王追妻:毒手神医傲娇妻

    晋王追妻:毒手神医傲娇妻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顶级杀手,却因心上人的背叛而坠落,谁知天不亡她,她夺取重生,转身变成人人唾骂讨厌的废材白痴,她是否会创造奇迹。他是晋国的晋王殿下,万人敬仰,天才中的天才,俊美的容貌,让天下万千少女痴迷。她是万人眼中的废材,可他偏偏慧眼识珠,看出她惊人的天赋。他和她会创造怎样的奇迹,我们无法知道,让我们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