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51000000013

第13章 苏洵卷(13)

田制(1)

古之税重乎?今之税重乎?周公之制,园廛二十而税一(2),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稍甸县都皆无过十二(3),漆林之征二十而五(4)。盖周之盛时,其尤重者至四分而取一,其次者乃五而取一,然后以次而轻,始至于十一,而又有轻者也(5)。今之税虽不啻十一,然而使县官无急征,无横敛,则亦未至乎四而取一与五而取一之为多也。是今之税与周之税,轻重之相去无几也(6)。

虽然,当周之时,天下之民歌舞以乐其上之盛德(7),而吾之民反戚戚不乐,常若擢筋剥肤以供億其上。周之税如此,吾之税亦如此,而其民之哀乐何如此之相远也?其所以然者,盖有由矣。周之时用井田(8),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连接(9),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10),而役属之民,夏为之耨,秋为之获,无有一人违其节度以嬉。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有田者一人,而耕者十人,是以田主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11)。夫使耕者至于穷饿,而不耕不获者坐而食富强之利,犹且不可(12);而况富强之民输租于县官,而不免于怨叹嗟愤(13)。何则(14)?彼以其半而供县官之税,不若周之民以其全力而供其上之税也(15)。周之十一,以其全力而供十一之税也,使以其半供十一之税,犹用十二之税然也(16)。况今之税,又非特止于十一而已,则宜乎其怨叹嗟愤之不免也(17)。噫(18)!贫民耕而不免于饥,富民坐而饱以嬉,又不免于怨,其弊皆起于废井田。井田复,则贫民有田以耕,谷食粟米不分于富民,可以无饥(19)。富民不得多占田以锢贫民,其势不耕则无所得食,以地之全力供县官之税,又可以无怨。是以天下之士争言复井田。

既又有言者曰:夺富民之田以与无田之民,则富民不伏,此必生乱。如乘大乱之后,土旷而人稀,可以一举而就(20)。高祖之灭秦,光武之承汉,可为而不为,以是为恨。吾又以为不然,今虽使富民皆奉其田而归诸公,乞为井田,其势亦不可得。何则?井田之制,九夫为井,井间有沟(21)。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22)。甸方八里,旁加一里为一成,成间有洫,其地百井而方十里(23)。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里为一同,同间有浍,其地万井而方百里(24)。百里之间为浍者一,为洫者百,为沟者万。既为井田,又必兼修沟洫。沟洫之制: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25)。万夫之地,盖三十二里有半,而其间为川为路者一,为浍为道者九,为洫为涂者百,为沟为畛者千,为遂为径者万。此二者非塞溪壑,平涧谷,夷丘陵,破坟墓,坏庐舍,徙城郭,易疆垅,不可为也。纵使能尽得平原广野而遂规画于其中,亦当驱天下之人,竭天下之粮,穷数百年专力于此,不治他事,而后可以望天下之地尽为井田,尽为沟洫。已而又为民作屋庐于其中,以安其居,而后可(26)。吁!亦已迂矣(27)。井田成而民之死,其骨已朽矣。古者井田之兴,其必始于唐虞之世乎(28)!非唐虞之世,则周之世无以成井田(29)。唐虞启之,至于夏、商稍稍葺治,至周而大备(30)。周公承之,因遂申定其制度,疏整其疆界,非一日而遽能如此也,其所由来渐矣。

夫井田虽不可为,而其实便于今,今诚有能为近井田者而用之,则亦可以苏民矣乎(31)!闻之董生曰:井田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名田之说,盖出于此。而后世未有行者,非以不便民也,惧民不肯损其田以入吾法,而遂因之以为变也。孔光、何武曰:吏民名田无过三十顷,期尽三年,而犯者没入官。夫三十顷之田,周民三十夫之田也。纵不能尽如周制,一人而兼三十夫之田,亦已过矣,而期之三年,是又迫蹙平民,使自坏其业,非人情,难用(32)。吾欲少为之限,而不禁其田尝已过吾限者,但使后之人不敢多占田以过吾限耳。要之数世,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而彼尝已过吾限者,散而入于他人矣(33)。或者子孙出而分之以无几矣(34)。如此,则富民所占者少而余地多,余地多则贫民易取以为业,不为人所役属,各食其地之全利。利不分于人,而乐输于官(35)。夫端坐于朝廷,下令于天下,不惊民,不动众,不用井田之制,而获井田之利,虽周之井田,何以远过于此哉(36)?

【注释】

(1)田制:本文是《衡论》的第十篇,评论如何改革田赋制度。

(2)周公之制句:周公定的制度,园圃与廛里二十而税取其一。

(3)稍甸县都:古时四种划分田里、区域的单位。稍去国三百里,甸二百里,县四百里。又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

(4)漆:木名。落叶乔木,互生羽状复叶,初夏开小花,果实扁圆,树汁可为涂料。

(5)盖:句首语气词。周:朝代名。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之西南)。

(6)相去:相差;相距。无几:没有多少;不多。

(7)上:君王;天子。

(8)井田: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其中央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

(9)资:取用。阡陌:田界。

(10)安坐四顾句:安稳地坐着环视四周,在他们中间指挥安排。

(11)是以:连词。因此;所以。日累:每天积累。日食:每天的饮食。无告:无处诉讼。

(12)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食:享受,受用。犹且:尚且。

(13)输租:交纳租税。嗟愤:叹恨;愤恨。

(14)何则:为什么。多用于自问自答。

(15)不若:不如;比不上。

(16)犹:如同,好像。然:代词。这样;一样。

(17)况:连词。何况,况且,表示更进一层。特:仅,只。而已: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犹罢了。宜:合宜,合适。

(18)噫:文言叹词。表示悲痛或叹息。

(19)谷食粟米:泛指粮食。

(20)旷:荒凉,荒芜。一举而就:谓一次行动取得成功。

(21)沟:井田中间的界沟。

(22)邑:古代区域单位。方二里。丘:古代区划田地、政区的单位名。

(23)一成:古为方十里之地。洫:田间水道,沟渠。

(24)一同:古为方百里之地。浍:田间的水沟。

(25)夫:古代井田制,一夫受田百亩,故以百亩为夫。遂:田间排水的小沟。畛:zhěn,田间分界的小路。

(26)已而:然后,后来。屋庐:住房。

(27)吁句:唉!也是太迂腐了。

(28)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

(29)无以: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谓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30)唐虞启之句:唐尧虞舜之时开始,到了夏朝和商朝稍稍整治,到了周朝就完备了。

(31)诚:确实,的确。近:相近,近似,苏:拯救;解救。

(32)纵:即使。迫蹙:逼迫,压迫。

(33)要:矫正;更正。复:再,又。

(34)这句的意思是:有的子孙出去而分开后所剩没有多少了。

(35)输:缴纳赋税。

(36)何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乐论

礼之始作也,难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难久。天下未知君之为君,父之为父,兄之为兄,而圣人为之君父兄;天下未有以异其君父兄,而圣人为之拜起坐立;天下未肯靡然以从我拜起坐立,而圣人身先之以耻。呜呼,其亦难矣!天下恶夫死也久矣,圣人招之曰:来,吾生尔。既而其法果可以生天下之人,天下之人视其向(1)也如此之危,而今也如此之安,则宜何从?故当其时,虽难而易行。既行也,天下之人视君父兄,如头足之不待别白(2)而后识,视拜起坐立如寝食之不待告语而后从事。虽然,百人从之,一人不从,则其势不得遽至乎死。天下之人,不知其初之无礼而死,而见其今之无礼而不至乎死也,则曰圣人欺我。故当其时,虽易而难久。呜呼,圣人之所恃以胜天下之劳逸者,独有死生之说耳。死生之说不信于天下,则劳逸之说将出而胜之。劳逸之说胜,则圣人之权去矣。酒有鸩,肉有堇(3),然后人不敢饮食。药可以生死,然后人不以苦口为讳。去其鸩,彻(4)其堇,则酒肉之权固胜于药。圣人之始作礼也,其亦逆知其势之将必如此也,曰:告人以诚,而后人信之,幸今之时吾之所以告人者,其理诚然,而其事亦然,故人以为信。吾知其理,而天下之人知其事,事有不必然者,则吾之理不足以折天下之口,此告语之所不及也。告语之所不及,必有以阴驱而潜率之,于是观之天地之间,得其至神之机,而窃之以为乐。雨,吾见其所以湿万物也;日,吾见其所以燥万物也;风,吾见其所以动万物也。隐隐谹谹(5),而谓之雷者,彼何用也?阴凝而不散,物蹙而不遂,雨之所不能湿,日之所不能燥,风之所不能动,雷一震焉而凝者散,蹙者遂。曰雨者,曰日者,曰风者,以形用;曰雷者,以神用。用莫神于声,故圣人因声以为乐。为之君臣、父子、兄弟者,礼也。礼之所不及,而乐及焉。正声入乎耳,而人皆有事君、事父、事兄之心,则礼者固吾心之所有也,而圣人之说,又何从而不信乎?

【注释】

(1)向:原来。

(2)别白:辨别。

(3)堇:一种野生的草,有毒性,也叫陆英。

(4)彻:通“撤”,撤去。

(5)谹谹:山谷中的回声。

易论

圣人之道,得《礼》而信,得《易》而尊(1)。信之而不可废,尊之而不敢废。故圣人之道,所以不废者,《礼》为之明,而《易》为之幽也。

生民之初(2),无贵贱,无尊卑,无长幼。不耕而不饥,不蚕而不寒,故其民逸(3)。民之苦劳而乐逸也,若水之走下。而圣人者,独为之君臣,而使天下贵役贱;为之父子,而使天下尊役卑;为之兄弟,而使天下长役幼。蚕而后衣,耕而后食,率天下而劳之(4)一圣人之力,固非足以胜天下之民之众,而其所以能夺其乐而易之以其所苦,而天下之民,亦遂肯弃逸而即劳,欣然戴之以为君师,而遵蹈其法制者,《礼》则使然也(5)。

圣人之始作《礼》也,其说曰:天下无贵贱,无尊卑,无长幼,是人之相杀无已也(6)。不耕而食鸟兽之肉,不蚕而衣鸟兽之皮(7),是鸟兽与人相食无已也。有贵贱,有尊卑,有长幼,则人不相杀;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则鸟兽与人不相食。人之好生也甚于逸,而恶死也甚于劳(8)。圣人夺其逸死,而与之劳生(9),此虽三尺竖子,知所趋避矣。故其道之所以信于天下而不可废者,《礼》为之明也。

虽然,明则易达,易达则亵(10),亵则易废。圣人惧其道之废,而天下复于乱也,然后作《易》。观天地之象以为爻,通阴阳之变以为卦,考鬼神之情以为辞。探之茫茫(11),索之冥冥(12)。童而习之,白首而不得其源(13)。故天下视圣人,如神之幽,如天之高,尊其人而其教亦随而尊。故其道之所以尊于天下而不敢废者,《易》为之幽也。

凡人之所以见信者,以其中无所不可测者也;人之所以获尊者,以其中有所不可窥者也。是以《礼》无所不可测,而《易》有所不可窥,故天下之人,信圣人之道而尊之。不然,则《易》者,岂圣人务为新奇秘怪以夸后世邪(14)?

圣人不因天下之至神,则无所施其教(15)。卜筮者(16),天下之至神也。而卜者,听乎天而人不预焉者也(17);筮者,决之天而营之人者也(18)。龟,漫而无理者也,灼荆而钻之,方、功、义、弓,惟其所为,而人何预焉?圣人曰:是纯乎天技耳(19)。技何所施吾教,于是取筮(20)。夫筮之所以或为阳或为阴者,必自分而为二始(21)。挂一,吾知其为一而挂之也(22);揲之以四,吾知其为四而揲之也(23)。归奇于扐(24),吾知其为一为二为三为四而归之也,人也(25);分而为二,吾不知其为几而分之也,天也。圣人曰:是天人参焉,道也(26)。道有所施吾教矣,于是因而作《易》,以神天下之耳目,而其道遂尊而不废。此圣人用其机权,以持天下之心,而济其道于无穷也。

【注释】

(1)圣人之道句:圣人的政治主张,因为得到《礼》而使人信服,因为得到《易》而使人尊崇。

(2)生民:犹言人类诞生。

(3)蚕:名词用作动词,即养蚕。逸:闲适;安乐。

(4)蚕而后衣句:养蚕而后就有了衣服穿,耕种而后就有了食物吃,率领天下的老百姓从事劳动。

(5)而天下之民句:而天下的百姓,也竟然肯抛弃逸乐去从事劳苦,高兴地拥戴他作为君主,作为师长,并且遵照他的法令制度,是《礼》使他们这样的。

(6)无已:无止境;无了时。

(7)食:名词用作动词。吃。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8)这句的意思是:人的喜欢生存超过安逸,畏惧死亡超过劳苦。

(9)这句的意思是:圣人夺走他的贪图安逸和死亡,给予他付出劳动和生存。

(10)达:通晓,明白。亵:轻慢,不庄重。

同类推荐
  • 小说:洞达人性的智慧

    小说:洞达人性的智慧

    本书从“人性的枷锁”、“存在的荒谬”、“愿望的喜剧”、“心理的黑洞”、“好人的报酬”等十二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小说如何洞达人性,以及在其古老外衣下那无与伦比的现代性。
  •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随着近代外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学开始被迫与外来文化、文学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从本来弱者被侮时一种本能的话语反应渐渐转变为主动应对,并在主动应对中开始积极吸纳、调整与创造,然后这种调整开始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对话,包括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存在,20世纪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对话。本书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复杂的对话关系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地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不同于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 水浒传语典

    水浒传语典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

    本书是北大教授张颐武最新散文集,本书为作者的华丽转身之作。作者在这本书中一改大学教授以往在大家心目中的刻板印象,不谈学术,只谈为人处世之道,是作者少有的一本适合不同读者的老少咸宜的正能量读物。正如本书序言中所说:古人洞穿人情世故的通达,生命思考的透彻,待人接物的谦和,学习追求的执着都让我们有茅塞顿开之感。看这些人生的警语,常常觉得自己处事的缺点毛病都被说中了,自己的局限和短板以及努力的方向被讲清了,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从这样的一句渗透着古人对人生感悟的话语中得到启发。
  •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

    真正的残酷,是把自己搞残了才酷。抛开酒桌、情人和死党,读这本极具黑色幽默的个人史,44个故事,令人晕菜又拍案。一只70后的老狐狸,即使荒芜了自己,也要找到灵魂的寄居地;借一身非法才情,用辣椒酱和冰啤酒,衔咀年华。残酷翻篇,即是温柔;残酷翻篇,更是温柔……
热门推荐
  • 魔战图

    魔战图

    一个只有魔法与战士的战魔大陆,几千年前出现了一个看是很普通的玉牌,而此玉牌恰好被纳兰家的先祖所得。在很久以后,这个玉牌就成了纳兰家世代的传世之物。而纳兰家的突然没落、纳兰天的异军崛起将出现怎样的状况,又和此玉牌又怎样的关系呢?这将是一个谜!而那神秘的梦像又预示着什么呢?最终纳兰天又与此玉牌有什么样的关联呢?期待之...........还望能...收藏、推荐...支持尚言!拜求推荐票............也可先收藏、养肥再宰!推荐《异界弑神之王》.........期待各位大大、好友的支持!
  • 神探狄仁杰之我是狄光平

    神探狄仁杰之我是狄光平

    一代杀手独狼在任务中失败身亡,灵魂却穿越到神探狄仁杰的世界。附身在狄仁杰自小便流落在外的儿子狄光平身上,这时的狄光平已经跟随自己的师傅练就了一身武艺。
  • 宅门记事

    宅门记事

    赵家的七姑娘是庶出,一出生姨娘就疯了,嫡母手段狠辣,父亲不疼祖母不爱,六个姐姐也各有本事,婶婶们各打算盘,府中小妾更是精明厉害,赵府偌大的宅子了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勾心斗角!
  • 收了祸世相公们

    收了祸世相公们

    一次莫名的穿越,她掀起三国风浪。她住进了辚王俯,闹了王俯,拐了婢女,收了小妾,乱了人心。一场华丽的宫宴,一个智力的游戏,她救了一个国家,却失了自由。五王爷为她叛了变,六王爷为她背上祸乱后宫的罪名,有惊世之才的神医为她入了朝……
  • 救世双星

    救世双星

    某一天晚上,龙首市某一角落打开了通向异域的次元之门,数不胜数的怪物从次元之门涌入龙首市,龙首市瞬间变成了阿鼻地狱,屠戮还在继续。顿时,空气中布满了血的味道,整个世界仿佛在颤抖,山崩地裂。刹那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化为乌有。他们好像千刀万剐一样,透露,肢体崩裂着,躯干支离破碎。在这被血光吞噬的时刻,已经分不清什么是武器。血红的手,锋利的牙齿,迫不及待地将一张张脸孔撕碎。在这时,穿着奇怪法袍的镇世突然出现站到任天面前,并递给他一把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这是一个镇世和任天挽救末世的故事。
  • 剑荡苍穹

    剑荡苍穹

    他变成了一剑,一把震荡苍穹的剑。“我为剑灵,神惊鬼泣,一剑绝杀,剑荡苍穹!”
  • 首席妻子来袭:总裁接招

    首席妻子来袭:总裁接招

    身为她小姑子的女人怀了丈夫的孩子,这种言情狗血大戏,竟然会出现在她身上!“我们离婚!”她冰冷的美眸满是坚决,手执着份离婚协议书。男人坐在沙发上,慢条斯理的抬起眸子看她:“理由呢?”“老公不举!”
  • 化真龙

    化真龙

    天地初开,万古洪荒之时,世间相传有一条金龙,脾气暴虐,凶戾万分。该龙腹生五爪,鹿角莽身,金鳞遍体,好不狰狞!五爪金龙,名唤为“敖”,曾自言乃洪荒祖龙,万龙之祖。而此龙来历诡秘,有传说其诞生于天地初开的混沌之中,个中真假,世人莫辩。遥遥太古之初,天地毁灭,祖龙“敖”亦未能逃过这一劫难,终而陨身。而祖龙精血也随天地崩毁散落到神州各处。沧海桑田,时移事易,万物竞迁。浩浩神州,弥靡有言:祖龙已陨,真龙将出!
  • 小保安大帝国

    小保安大帝国

    (书群5.7.2.5.6.4.5.8.0)“你是哪吒?”程浩问道。“你竟然认识本太子?”哪吒很意外。“三太子威震天下,海内皆知。三太子为何到了凡山?”哪吒叹道:“唉,别提了,天庭到处冒烟,雾霾实在太重……特别是那太上老君,你说他这老糊涂,不管春夏秋冬!不管春夏秋冬!不管春夏秋冬!一天到晚!一天到晚!一天到晚地烧炉子,熏死人了!”……“你这‘风火轮’,三太子要赠与给我?”程浩惊喜道。仙界那都是骑牛、骑马、骑大象的,这“风火轮”可是个难得的机械货!嗯……差不多相当于仙界迈巴赫吧!“是啊!本太子把它送你了!”哪吒小脸一扬,干脆地说道。我滴个乖乖!这下赚大了!
  • 笑颜待你回眸时

    笑颜待你回眸时

    三只和三个女孩的相遇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相遇令自己的生活增加了许多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