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51000000016

第16章 苏洵卷(16)

管仲论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戎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则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1)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乎耳,色不绝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恒公之手足邪?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虽恒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霸莫盛于桓、文(2)。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3)之虐不如孝公(4)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是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鳅(5)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注释】

(1)且举:将推举。

(2)桓、文:分指齐桓公,晋文公。

(3)灵公:晋文公之后。

(4)孝公:齐桓公之后。

(5)史鳅:春秋时卫国大夫,以直言敢谏著名。相传他死前遗命谏卫灵公退弥子瑕,用蘧伯玉。

明论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智虑有所及,有所不及。圣人以其大知而兼其小知之功,贤人以其所及而济其所不及;愚者不知大知,而以其所不及丧其所及。故圣人之治天下也以常,而贤人之治天下也以时,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常也者,无治而不治者也;时也者,无乱而不治者也。日月经乎中天,大可以被四海,而小或不能入一室之下,彼固无用此区区小明也。故天下视日月之光,俨然其若君父之威。故自有天地而有日月,以至于今,而未尝可以一日无焉。天下尝有言曰:叛父母,亵神明,则雷霆下击之。雷霆固不能为天下尽击此等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1)不敢犯者,有时而不测也。使雷霆日轰轰焉绕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能尽,而雷霆之威无乃亵乎?故夫知日月雷霆之分者,可以用其明矣。圣人之明,吾不得而知也,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功博也(2),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及之而精,人将曰是惟无及,及则精矣。不然,吾恐奸雄之窃笑也。齐威王即位,大乱三载,威王一奋而诸侯震惧二十年,是何修何营邪?夫齐国之贤者,非独一即墨大夫,明矣;乱齐国者非独一阿大夫与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亦明矣。一即墨大夫易知也,一阿大夫易知也,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易知也,从其易知而精之,故用心甚约而成功博也。天下之事,譬如有物十焉,吾举其一,而人不知吾之不知其九也。历数之至于九,而不知其一,不如举一之不可测也,而况乎不至于九也!

【注释】

(1)兢兢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2)用其心约而成博也:用心少而获得很大成功。

礼论

夫人之情,安于其所常为(1),无故而变其俗,则其势必不从。圣人之始作礼也(2),不因其势之可以危亡困辱之者(3),以厌服其心(4),而徒欲使之轻去其旧,而乐就吾法,不能也。故无故而使之事君(5),无故而使之事父,无故而使之事兄。彼其初,非如今之人,知君父兄之不事,则不可也,而遂翻然以从我者(6),吾以耻厌服其心也(7)。彼为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曰:彼为吾君父兄,何以异于我(8)?于是坐其君与其父以及其兄,而己立于其旁,且俯首屈膝于其前以为礼,而为之拜(9),率天下之人而使之拜其君父兄。夫无故而使之拜其君,无故而使之拜其父,无故而使之拜其兄,则天下之人将复嗤笑,以为迂怪而不从(10),而君父兄又不可以不得其臣子弟之拜,而徒为其君父兄。于是圣人者,又有术焉以厌服其心,而使之肯拜其君父兄。然则圣人者,果何术也(11)?耻之而已(12)。

古之圣人,将欲以《礼》治天下之民(13),故先自治其身,使天下皆信其言曰:此人也,其言如是,是必不可不如是也。故圣人曰:天下有不拜其君父兄者,吾不与之齿(14)。而天下之人亦曰:彼将不与我齿也。于是相率以拜其君父兄,以求齿于圣人。虽然彼圣人者,必欲天下之拜其君父兄,何也?其微权也(15)。

彼为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之拜不用于世(16),吾与之皆坐于此,皆立于此,比肩而行于此,无以异也。吾一旦而怒,奋手举梃而搏逐之,可也。何则(17)。彼其心常以为吾侪也,不见其异于吾也(18)。圣人知人之安于逸而苦于劳,故使贵者逸而贱者劳。且又知坐之为逸,而立且拜者之为劳也,故举其君父兄坐之于上,而使之立且拜于下。明日,彼将有怒作于心者(19),徐而自思之(20),必曰:此吾向之所坐而拜之,且立于其下者也。圣人固使之逸而使我劳,是贱于彼也(21)。奋手举梃以搏逐之,吾心不安焉。刻木而为人,朝夕而拜之,他日析之以为薪,而犹且忌之(22)。彼其始木焉,已拜之,犹且不敢以为薪。故圣人以其微权,而使天下尊其君父兄,而权者又不可以告人,故先之以耻(23)。

呜呼!其事如此,然后君父兄得以安其尊而至于今,今之匹夫匹妇,莫不知拜其君父兄,乃曰:拜起坐立,礼之末也。不知圣人其始之教民拜起坐立,如此之劳也。此圣人之所虑,而作《易》以神其教也(24)。

【注释】

(1)夫人之情句:人的性情,安心于他们惯常的行为。

(2)圣人:旧指思想品德高尚,智慧超群,并被人们所普遍尊敬的人。自儒家定于一尊以后,特指孔子为圣人。

(3)势:权势。

(4)厌服:压服。

(5)这句的意思是:没有缘故却使他去服侍君主。

(6)遂:终于。翻然:改变貌。

(7)这句的意思是:我以什么是耻辱的道理,使他们内心信服。

(8)何以异于我:和我有什么区别呢?

(9)且俯首屈膝句:并且低头屈膝在他们面前而行礼,就叫做拜。

(10)则天下之人句:那么天下的人将又讥笑,认为迂阔荒诞而不服从。

(11)然则圣人句:那么圣人果然有什么方法呢?

(12)耻之:使他们感到耻辱。

(13)这句的意思是:古代的圣人,将要用礼治理天下百姓。

(14)齿:并列,在一起。

(15)微权:权之微妙者也。

(16)这句的意思是:圣人的拜,不被世人所用。

(17)何则:为什么。多用于自问自答。

(18)彼其心句:他的心经常认为我们是同辈,看不见他们与我有什么不同。

(19)明日句:不远的将来,他将有怒气从心里发作。

(20)徐:慢慢地。

(21)这句的意思是:圣人固然使他们安逸而使我劳累,是认为我比他们低贱。

(22)刻木而为人句:将木头刻作人形,早晨和晚上拜它,日后劈开它用作柴火,而尚且忌讳它。

(23)这句的意思是:而这种权术又不可以告诉人,所以先用耻辱来教育人。

(24)此圣人句:这是圣人的考虑,因而作《易》,使他的教化显得神秘。

辨奸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1)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2)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山巨源(3)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4)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5),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诵孔、老(6)之言,身履夷、齐(7)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8)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9),竖刁、易牙、开方(10)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其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注释】

(1)础:柱子底下的石礅。

(2)疏阔:远隔,疏远。

(3)山巨源:即山涛,字巨源,晋人。好老庄,与嵇康、阮籍等作竹林游,时称为“竹林七贤”,入晋为吏部尚书。

(4)忮:刚愎自用。

(5)中主:中等的君主。

(6)孔、老:分指孔子、老子。

(7)夷、齐:分指伯夷、叔齐,古代的两位贤者。

(8)囚首丧面:发不梳如囚犯,面不洗如居丧。

(9)慝:邪恶。

(10)竖刁、易牙、开方:春秋时齐桓公的三位宠爱近臣。

洪范论叙

洪范其不可行欤,何说者之多,而行者之寡也?曰:诸儒使然也。譬诸律令,其始作者非不欲人之难犯而易避矣(1),及吏胥舞之,则千机百穽。吁!可畏也。夫洪范亦犹是耳!吾病其然,因作三论,大抵斥末而归本,援经而击传(2),剗磨瑕垢以见圣秘(3)。复列二图,一以指其谬,一以形吾意。噫!人吾知乎?不吾知(4),其谓吾求异夫先儒,而以为新奇也。

【注释】

(1)其始作者非不欲人之难犯而易避矣:开始作律令的人,不是不想让人难于犯法而易于躲避法令啊。

(2)援经而击传:引证《洪范》原文而批评传注的谬误。

(3)剗磨瑕垢以见圣秘:消除传注的错误揭示出圣人的原意。

(4)人吾知乎?不吾知:人们了解我吗?不了解我。二句均为宾语前置句。“吾”为宾语。

同类推荐
  • 相对无语是清欢

    相对无语是清欢

    “作为作家和教育名家的彭辉以书为伴,孜孜不倦,浇灌了他的心灵之花;丰富阅历,行走山水,孕育了他的文人情怀;重情重义,坦荡处事,成就了他的诗意栖居。漫漫人生路上,他幸福地行走着,行走于浩瀚书卷,行走于湖畔山巅;行走于学生目光的河流中,那目光中流淌着信任和期盼;行走于今生无悔的爱情中,那内心里有两不相厌的敬亭山;行走于自我心灵的麦田,那心灵从不会干涸与狭隘。”本书以清新流畅的文笔记述了两位老人相对静坐的生活小事,面对这一平凡的人与事,我们难免会被那种最细腻的感觉所打动,其间也蕴涵着人生大智慧,可谓是平淡而隽永,让人反复地去品味,具有感人的力量。
  • 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学生阅读经典: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
  •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宋朝是个文治辉煌的朝代,诗人词客风流蕴藉,笔下生花;翩翩少年花前侧帽,柳边系马。而那些美丽的宋词,就如同活色生香的女子,在歌扇轻摇间回眸一笑,就使大宋王朝满堂花醉。
  • 狄仁杰:拯救大唐的权谋大师

    狄仁杰:拯救大唐的权谋大师

    作为一个不入流的官二代,祖上的余荫没能将他“保送”到京官的位置,只得通过明经出道。明经好比今天的自考文凭,跟那些正规大学的“红本子”完全无法相比。以非进士进入官场,在倾轧惨烈的官场屹立不倒。仕途受挫,却屡能化险为夷。狄仁杰,他到底凭什么?都说给女人当差不容易,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武则天手下为臣,则更是难上加难。谁不畏惧她的严刑峻法、铁腕无情——为达目的,她可是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下手诛杀的。既得到武则天的欢心,又维护了自身的正气。狄仁杰,他的秘诀是什么?
  • 巴渝轶闻掌故(巴渝文化丛书)

    巴渝轶闻掌故(巴渝文化丛书)

    本书从民俗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讲述了巴渝地区各民族重要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故事和传说,全书分为七部分,分别是巴渝史话、文采风流、民间轶韵、名胜传说、名产掌故、艺海春秋、陪都轶闻等。
热门推荐
  • 数码宝贝之灼热灵魂

    数码宝贝之灼热灵魂

    前世的他拥有惊世骇俗的力量,也许是天妒英才,让他只剩下了灵魂,然而他被突如其来的黑洞所吞噬,使他来到了数码宝贝的世界,撰写了新的传奇。灵魂之火的炽热,带着异能和神器玩穿越!1群:2003432492群:329940689与月光,离歌的小说融合群:328502397
  • 吾名饕餮

    吾名饕餮

    上古神兽-饕餮,又名狍鸮。存活上万年,一代强者,却几乎无人知晓其存在,一块璞玉经过打磨,慢慢露出光辉。
  • 妖帝

    妖帝

    歌若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穿越成长公主的男宠!还是女尊国!拼死与血玉守护神兽修罗幻达成契约,三死三生后还他女儿身!
  • 海王前传

    海王前传

    这是发生在凯撒之前的故事,这时人类与海族对对方的了解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海族尚不能自由生存于陆地,,奥斯曼帝国仍是人类最强大的国家,莫顿·亚历山大正为卡利亚里的崛起做着铺垫,格陵兰·亚历山大在奥斯曼帝国忍辱负重,为卡利亚里的发展争取时间。长老会在海族的统治根深蒂固,无人可撼动。永远走在时代前沿的卡罗特家族刚刚开启了与人类的贸易,一跃成为平民第一大族。不死君王与德维尔人的计划早已开始实施,也许他们已经等不到下一个时代的来临。
  • 姜林传

    姜林传

    上古有木,曰建木,其干撑天,诸神之战,贯穿十天,建木破碎千万。少年姜林,自南方小镇而出,在这方世界书写自己的传说。
  • 九劫轮回

    九劫轮回

    黑暗的宇宙中,一副青铜棺渐行渐远,那是何人的棺?仙古逝去,混沌覆灭,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一个少年从大荒中走出,谱下史诗般的传奇。
  • 月不离夜

    月不离夜

    十年前,他一眼便爱上了她,却被误会成害她家破人亡者。十年前,她一眼便恨上了她,无视他眼中的悲呦,转身离去的决绝。十年后,圣谷学院里,诡异又凄美的《第十三双眼睛》;梦境出现的看不清的古装少年和他口中的安乐公主究竟是谁?身旁校草的纠缠不清···故事的迷雾一层层掀开,却好像渐渐偏离了中心。请安静地听完这个故事吧。嘘···请噤声。
  • 幻姬魅宠:桐花半月开

    幻姬魅宠:桐花半月开

    一个满月圆的夜,桐芯因倔强被关押在家中,家道中落,家眷被迫离开,流落他乡,流落途中偶遇杨家人,杨公看中桐芯做为妻,但因家族落魄,地位低下无法相配,后被李姓少年看中,一路奔波中暗中相斗,桐芯备受折磨侮辱。桐芯姐姐的出现让关系更加复杂,激烈的斗争在两姐妹间展开。
  • 风扬于野

    风扬于野

    我明明只是一个公主,却从小如皇子般被教导。上书房议事,带兵出征,监理国事……可是这样为什么,父皇还不满意?少卿让我等他回来,结果他却忘了我;子岚说只爱我一人,薛冉说永不会背叛,可我却还是要离他们而去。爱而不得,得而又失,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 我的修仙道

    我的修仙道

    万年之前。天地本为修仙之天地。若有灵根便可修仙。可一日,一位天之骄子,打破天道。无灵根,也可修仙,却必找到一位有缘之人,两人于穹颠山,对天结拜。二人则可成为修仙者,若二人有一人异心,则共赴黄泉,万世不得超生。当天下人知道这个消息后。可谓天下大乱,纷纷寻有缘之人,穹顶山,人山人海。也造就许多凡人得以修仙。可百年之后,一道闪电划下,穹颠夷为平地。正在穹颠消失后,穹颠山下,竟然形成一座虚无缥缈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