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7300000073

第73章 子孙后代——续写历史辉煌(1)

磨难也教育了东汽的新一代,他们在灾难中真正感受了什么叫做痛苦、什么叫做坚强、什么叫做珍惜、什么叫做追求,也更坚定了他们续写东汽历史辉煌的信念!

42年来,东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年产60万千瓦的设计纲领到产能超过2800万千瓦的百亿企业,东汽人一往无前,无怨无悔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拼搏奋进之路。截至“5?12”地震前,东汽已累计制造各类发电设备近1.5亿千瓦,产品不仅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不少大型机组还出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都说,今天的东汽已是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为世界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重要一员。这样闪光的历史、如此骄人的业绩,并没有随着特大地震而毁于一旦,当代东汽人及其子孙后代必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倍加珍惜和执著追求的深情厚爱,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和勤劳去续写东汽新的辉煌。

经过第一代东汽人的艰苦创业、第二代东汽人的开拓进取、第三代东汽人的创新图强,东汽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并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改革改制稳步推进,主辅分离成效显著;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管理创新步步为营;综合实力越来越强,经济效益节节攀升;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人才作用更加过硬;职工生活日益改善,企业文化彰显魅力……虽然从表面上看,特大地震爆发只有那么短短的一瞬间,东汽所有的一切好像都变了、似乎全没了,三代东汽人42年的创业积累仿佛付之东流了……但是扎根于东汽人心中的坚韧不拔的秉性、顽强不屈的意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敢于攀高峰的劲头不仅丝毫没有改变,而且作为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已经很好地继承下来,并且深入人们的骨髓,在世代传承中得到发扬光大,其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事迹在东汽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中到处涌现和传颂。

对于东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工业报》当时有着这样的评述: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德阳至汉旺镇的路上,有两股人流“一来一往”相向而行。从汉旺往德阳的,是从重灾区转移出来的民众;向着相反方向匆匆行进的,则是一股蓝色的人流。那蓝色,是东汽德阳分部的职工身上清一色的工装。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此时的汉旺依然极度危险,但他们义无反顾,汉旺基地的职工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要去救人。这股蓝色的人流,被人们亲切地称做“蓝精灵”。20世纪60年代建厂到现在,“蓝精灵”已历经三代。从遥远的哈尔滨和上海来到了汉旺山区,第一代东汽人吃的是窝窝头,住的是干打垒房子,硬是在不具天时没有地利的困境下在龙门山麓建设了一个现代化企业。从自力更生成功生产出被称做“争气机”的30万千瓦机组,到电站项目“三年不开工”也没有亏损,40多年来,东汽一跃成长为产值百亿元企业。多年来,记者往来汉旺德阳数十次,无论是产品结构从单一火电设备到多电并举的变迁,还是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厚积薄发,东汽的每一步发展与壮大,记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感受最深的,还是这些被称做“蓝精灵”的东汽人。这次赴东汽采访的半个多月时间,记者听到了太多东汽人的故事。地震后撤离时,一个退休职工突然不见了,正当大家担忧时他回来了,手里多了一本东汽40周年纪念册。他居然为此冒着生命危险回家抢出这本文集,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正是心中难以割舍的深情,让这些已经退休的第一代东汽人,重新穿起了蓝色工装。干不了重活,就帮着看管分发物资,自发组织起来的“退休职工队”,与晚辈们一起投身于抗震救灾。“我生是东汽人,死是东汽鬼”这句听似玩笑的话,出自作为第二代东汽人的能源处处长孙希广之口,也最能说明职工朴素的东汽情结。新一代东汽人同样毫不含糊,5月12日地震发生、地动山摇的时刻,在四楼上班的东汽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机要秘书陈海英并没有迫不及待地逃生,而是沉着地打开抽屉,将公司公章紧紧地握在手里才跑到楼下安全地带……

在整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里,每个东汽人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无论是艰难困苦的创业建设还是英勇不屈的抗震救灾,无论是励精图治的生存发展还是只争朝夕的恢复重建,东汽人一直以他们有一个优秀的文化、光荣的传统、远大的理想和灿烂的前程为自豪,从而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一个企业除了硬件上的厂房、装备、产品等有所不同以外,其内在的品质也如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个性,许多差别只能意会很难言传。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曾说过,透过一粒沙可以看到整个世界。人们完全可以透过每一个“蓝精灵”去找到东汽情结、东汽效应的精髓和答案。地震虽然震垮了企业的厂房,摧毁了职工的家园,有一种精神却在废墟中屹立不倒,并有太多的“蓝精灵”都在践行“山可崩、地可裂,东汽精神不可倒”的心声和誓言。这就是在大震中东汽人留下来的最坚固的创业基石、最美好的情感世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最执著的理想追求。

市场不会同情弱者,生产不能误过工期,无论对企业和用户都是如此。面对特大天灾和巨大损失,东汽人既没有在痛苦中悲伤流泪,更没有在等待中彷徨,而是以迅速恢复生产的坚定行动来掌握企业的命运、跟上时代的步伐、回报社会的厚爱、实现未来的发展,这些已经在新老东汽人身上形成强烈共识。在中秋节举行的老同志座谈会上,老厂长丁一饱含热泪、满怀深情地作了发言,特别在恢复重建中对新一代东汽人寄予了希望:“东汽遭受了这么大的损失,我至今想起来都觉得难受,但是我们要挺起自己的脊梁,让东汽重新站立起来。”老厂长陈宽金也说:“地震对东汽来说既是不幸,也是一个机遇,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异地重建给东汽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与空间。东汽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将企业未来的发展推向更高的台阶。”曾经是东汽职工的原云南省省长徐荣凯,时刻牵挂着东汽的灾情和恢复重建。他在9月3日回东汽视察时,特别对党委书记何显富嘱咐:“恢复重建不要只看表面,还要看更重要的内涵。厂房设备重建固然重要,精神文化的重塑就更重要,东汽精神尤其不能随着震灾而改变、而失传……”

《四川日报》记者陈碧红对于第一代、第二代东汽人的薪火相传,有着专门的采访报道:

作为东汽首任厂长,丁一带领第一代东汽人走过创业初始的艰难岁月。1971年,东汽的基建尚未完工,丁一就带领东汽人试制出第一台7.5万千瓦汽轮机。接着,丁一瞄准高国产化比例30万千瓦汽轮机。“国家要发展,电力必须先行,中小机组为主的政策满足不了电力先行的需要。”东汽总经理张志英对以丁一为代表的第一代东汽人的创业魄力由衷敬佩。

“国家没有给工厂一分钱的试制费,我们就在资金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开始研制第一台30万千瓦汽轮机组。”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回忆,当时为了保证研发费用,厂里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做行商、吃杂粮、创名牌、争大上!”于是,生产汽轮机组的大型国有企业做起了沼气提粪机、出口不锈钢菜刀、榨糖机、保险柜等。1973年7月,上级审查通过了东汽30万千瓦机组设计方案,并决定将这台机组安装在重庆油溪电厂,当时全厂的人都为此沸腾了好几天。可是,好事多磨,油溪电厂工程最终意外下马。接下来,东汽30万千瓦机组在山东石横电厂找到落脚点。谁知“煮熟的鸭子依旧会飞”,这个落脚点被引进的国外机组挤掉了。最后,终于在山东黄台电厂为这台30万千瓦机组找到了归宿。

1980年,30万千瓦机组研制进入关键阶段。正当东汽人争分夺秒,埋头苦干之时,碰上国民经济调整。那年6月中旬,上级主管部门下达通知:“停止试制工作,所产生的一切费用上报了结。”执行上级通知,没有任何风险,而且可以收回“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继续研制,不仅是同上级唱对台戏,还要承担“新产生的一切费用”。丁一选择了后者。在全厂干部会议上,丁一说:“我是一名党员,为了国家的电力事业,为了工厂的长足发展,为了工厂几千名职工,我宁愿不当厂长,也一定要把这台30万千瓦机组搞出来!”当天晚上,丁一奋笔疾书,致信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寻求支持。终于,凝聚着“丁一们”报国情怀和心血的30万千瓦机组获得“准生证”。在东汽创业路上,自行成功研制30万千瓦机组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这是跨越的一步。如果说作为决策者,丁一为东汽第一台30万千瓦机组的研制播下种子,那么从播种到大树参天则浓缩了一部东汽创业史。生产30万千瓦汽轮机组需要一米长的叶片,但它涉及诸多学科,难度大、周期长、试验耗资巨大。

同类推荐
  • 三地书

    三地书

    由于过去有较长时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的贫困和想象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我喜欢写瓷实而又有质感的诗,不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这里的瓷实,即有生活,有感悟,有真情实感;质感,即有形象,有诗感,有艺术境界。
  • 爱在旅途:没有预约的旅程

    爱在旅途:没有预约的旅程

    国内首本旅行情感小说。每一个人都渴望一次旅行,不管是对自由的向往,还是为了逃避学习、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内心中的某种好奇。走出去,你不但可以欣赏到沿途的美丽风景,还可以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或是结交到新的朋友,也有可能因此邂逅一段爱情。它可能会让你变得更加的勇敢和独立,让你的生活更加幸福甜蜜。
  •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是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之一,收录汉语诗人宇向的近体诗72首,分九辑编排,包括:你只是到我这儿来;这个人就要消失了;我的心悬在半空,没有落下来;要一只鼻子永远指着前方;明天,他们仍然要与一些继续生活的人交错而过;现在我打算退休,成为平凡无害的人;我们身体的形状将贴在一起;一根为亡灵弹奏的断指;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与代表散文。戴望舒早期诗歌伤感哀婉,意象朦胧、含蓄,抒发寂寥、惆怅、迷惘的情绪;后期诗歌表现了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风变为刚健醇厚,语言洗练质朴。其散文清新隽永、意味深长,同样有着浓郁的诗的味道。
  • 画骨:当代中国文化乱象溯源

    画骨:当代中国文化乱象溯源

    无论一个人处在何种被名利、诱惑笼罩下的环境,无论“名利”的威胁有多么可怕,人都不应该丧失做人的信心,就是应该把这些“诱惑”和“威胁”当做确证自己的人性的高贵和尊严的挑战,越是在诱惑中,我们就要越经得住诱惑,越是在威胁中,我们越要意识到自己是人,越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具有人格尊严和道德品质的人。
热门推荐
  • 久爱成婚,祁少请止步

    久爱成婚,祁少请止步

    人品低劣,人尽可夫,是她的丈夫祁宴君给她冠上的代名词。本就摇摇欲坠的婚姻彻底崩塌,她忍无可忍的递上一纸离婚协议书。他,接过,撕碎。“老婆,告诉你一个秘密,百年之后,你一定会葬在祁家的祖坟。”于是,不到百日,她真的如他所愿。再相见,他指着她怀里的孩子问,“谁的?”她微笑,“既然你不愿喜当爹,那我就重新给他找个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下为聘:废材敛财记

    天下为聘:废材敛财记

    前世,她是别人手里的刀,一切只凭握着她的人的心意。结果,她被背叛,被舍弃。重活一世,她不再是刀,却依旧奋勇直前。她再不要被任何人掌握,一切由已不由人!她要做人上人!实力是她追逐的目标,敛财是她的手段和消遣!变成尼姑不怕,顶着废物的名头不怕,被家人舍弃也不怕。她有空间,可种出千年灵药。有能力,强到无人能敌。
  • 煞神天荒之都市霸主

    煞神天荒之都市霸主

    入世后,风云起,战,胜,崛起风云,煞神三部曲,之都市霸主,
  • 听懂宝宝

    听懂宝宝

    我学的是教育学,也一直在教孩子,但是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惊异地发现,刚出生的小宝宝完全不同于我所学所教的对象。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此与众不同。他们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说话,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愿望、不满或者其他的情绪。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此刻发现自己非常需要学习,然后才感觉慢慢进入了婴儿神秘而单纯的世界。
  • 神临万迹

    神临万迹

    神族所弃之少年堕入凡尘,为了心中那股不灭的执念,他开始修行,恰逢大世来临,神迹降世,各族天才齐出,神殇大陆硝烟四起。看主角如何步步成长,笑傲天地,抱得美人归,谱写一段万古佳话的传奇故事!
  • 凤霸江山

    凤霸江山

    她是古往今来最可怜的皇后,出嫁当日夫君病亡,太后谋权,她被迫成为怀孕工具,却被告之生产日便是她的死期。十月辛苦却做他人嫁衣,她化身狠毒女人,血染锦衣,白骨为阶!她从权利旋窝中涅磐重生,执掌天下。
  • 浮生错

    浮生错

    浮生错,错浮生。[穿插的故事.不喜绕步.有喜又悲略虐.门牌号3360007619]
  • 江湖龙套甲

    江湖龙套甲

    有高人告诉我,我是个跑龙套的。我问他,什么是跑龙套的?他说,就是小人物,指不定还是被大侠随手化成灰灰的角色。我说那还不是跟普通人一样?他一副高深莫测的说,不一样,至少你知道你是跑龙套的,而别人不知道。
  • 往南飞

    往南飞

    一个注定没有结局的长距离爱情轻小说。男女主人公的年龄差距较大,本应突破种种艰难在一起的,却因为某些原因而放弃.
  • 后世

    后世

    在最初,在史前文明的最早他们学会使用的能源只是简单的树枝火种,而煤炭的发现,也没有更多的改变世界的面貌。当他们发明了能有效利用煤炭的蒸汽机以后,史前文明才开始正式进入了机械时代。当然,那还是很粗糙的。随着新的能源,石油的发现,以及能利用石油的内燃机的出现,史前文明的机械时代开始了大跃进。在史前文明遭遇毁灭的时候,他们已经能有效利用核能,当然在手段上也许还不太成熟,以至于只有不多的几种物质可以被利用,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能源已经开始短缺的状况。但是有一件事不得不提,338曾经说过,当时他们已经在试着研究游离能量的利用了。所以,能源从来都不会短缺!人们只是缺少一点耐心,所以战争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