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特使骄傲的看着李治,心里嘲笑着:“大唐天下无敌的神话从此覆灭。”
“陛下,我禄东赞大王呈上国书,请陛下预览。”
崔德顺走下来接过国书转呈给李治。
“吐蕃国禄东赞大王呈请皇帝陛下:承认我吐蕃对青海的拥有权,从此吐谷浑余部要臣服我吐蕃;吐蕃国愿与大唐陛下放下屠刀,造福百姓,重修旧好,再结秦晋之邦,恳请大唐与吐蕃和亲。”李治看完,把国书转递给武媚。
“和亲?!”武媚心中一惊。她看着李治,悄悄地说:“陛下,此事不妙!”
“和亲!我大唐可以选择一位才貌双全的宗室之女与你家大王和亲。”李治轻描淡写的说。
“不,陛下。我们大王想纳一位出身高贵真真正正的公主为王后,而非宗室之女!”吐蕃特使说。在吐蕃心目中宗室之女并非真正的公主,只有皇帝的嫡亲女儿才是。
“这?”李治看了一眼武媚。
“吐蕃特使你们大王想娶陛下的女儿,陛下的膝下中成年的公主只有义阳与宣城,可是她们已经双双出嫁了······"武媚说,此刻她有些后悔早早的嫁了义阳她们,否则,此刻自己定不会如此为难。
“据臣所知,皇后娘娘膝下有一位太平公主还待字闺中!”吐蕃特使桀骜不驯的打断武媚的话。
“大胆吐蕃特使敢在我大唐的朝堂上如此无礼!拿下。”武媚训斥道。
“皇后娘娘息怒,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臣乃番外之人,死不足惜,只怕从此吐蕃与大唐要再起刀兵,兵戎相见,生灵涂炭。”吐蕃特使威胁着说。
李治示意:“此等异族之人,不懂我大唐威仪,且放了他。”
“谢陛下。只是和亲之事,臣呈请陛下给个明确的答复。臣也好回复我国大王。”
“这个吗?你且退下。朕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武媚害怕李治真得答应吐蕃的和亲要求,忐忑的喊道:“陛下!太平她只有十岁呀,她是臣妾唯一的公主。”
“那臣回驿馆等候佳音。”吐蕃特使走出无极殿。
“各位爱卿可有高见?”李治对吐蕃甚是忧虑。可是大非川一役,大唐打了败仗,国家元气大伤;此时已经无力再与吐蕃决战了。
“陛下,臣以为应该答应太平公主与吐蕃和亲,我朝的历代公主不乏出塞和亲之人,陛下还是要以大局为重,要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臣以为要加强戒备,等到国富民强之后,再发兵讨伐吐蕃。”
“臣以为应该立刻发兵攻打吐蕃,才能保全我大唐的威仪。”
李治被这些论调搞得心烦意乱。一时间,他也没了主意。“朕有些倦了,摆驾回宫。”
武媚泪眼婆娑的看着李治。“陛下,您是一国之君,难道还不能保全臣妾的最心爱的公主吗?”
“朕也是左右为难呢!媚娘你今天也看到了,那吐蕃国分明是咄咄逼人,气焰嚣张。”李治有些动摇了。
“陛下难道真得打算让太平公主远去吐蕃和亲吗?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这个亲娘的身边,她会舍不得我这个娘亲的,她会哭的;况且,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带去了大唐的丰厚文明,可是这些文明只会帮助吐蕃更加强大,我们不是在养虎为患吗?”
“朕也是难以割舍呀,朕无可奈何。”李治哭着说。
“父皇母后,你们看阿月的风筝漂亮吗?”太平公主兴高采烈地跑进承光殿。她是手中拿着一只美丽的风筝。她惊讶的看着说,“你们怎么会哭了呢?”
“阿月,我的阿月。吐蕃国要迎你前去和亲。父皇与母后自是舍不得,故此哭泣。”武媚说。
“母后,阿月不去和亲。阿月宁可在道观里当个姑子,阿月也不愿离开父皇母后。”太平公主哭泣着说。
“那好就让阿月当姑子去吧!”武媚眉开眼笑的看着李治说。
李治心领神会,“拟旨:太平公主至纯至孝,愿为已故外祖母荣国夫人仙灵祈福祝祷,自请为女道士,于宫外太平观修行。昭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