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6300000004

第4章 白色的精灵(3)

战国时期,记述周代制度礼仪的《周礼?天官?冢宰》这样记载道:“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用同供,下同)其盬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这段记载说明,周代不仅有“盐人”专管用盐之事,还明确揭示用何种盐是随着等级不同而各异的。盬盐,就是解盐;散盐,主要的就是海盐。这是当时中国两种主要的盐,用于祭祀,以报神灵之恩。对于宾客供应什么盐,也还要看对方的身份和场合,只有烹太牢礼待大宾客(来朝觐天子的诸侯)的飨礼才用形盐,平日以饮酒为主或以吃饭为主的燕飨就只用散盐了,小宾客(诸侯的卿大夫受命聘问天子的)当然只用散盐(据孙诒让《周礼正义》说)。至于天子、王后、世子食用的美味,使用的就必须是带着甜味的饴盐(岩盐)了,它是岩盐中的上品。不同的等级,用不同的盐;不同的场合,用盐也有不同。这既说明中国古代维护等级秩序的礼的严密,是否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的食盐供应在量上还是较为稀缺的呢?

那么,什么是形盐呢?东汉末期的经学大师郑玄说:“筑盐以为虎形,谓之形盐。故《春秋传》曰盐虎形。”又说:“形盐,盐之似虎者。”盐作虎形,可以象征威武。郑玄在此有两种解释,前者强调虎形是人工筑成的,后者则仅仅强调虎形而不言其形成。实际上,形盐的形成,或许有天然和人工两种情况。

这两种“形盐”似乎在古代都能够找到文献依据。天然形成的,是出自盐池卤水的自然凝结。我们看到解州盐池自然凝结的盐块,有很像兽状的。唐代阎伯兴《盐池赋》:“其出形盐也,状雄虎之蹲于长野,攫拏兮布濩。”正是描写解州盐池自然凝结的像虎形的形盐威武之状。但宋代叶时《礼经会元》卷二上说:“有积其卤而结者,其形似虎,而非人筑成,谓之形盐。”不同意形盐是人工筑成。煮盐而凝结成兽形的,文献中时有所见。清代桂馥《札朴》卷十“盐狮”条说:“云龙煮盐,其形作狮子者,品最上。州牧王君(凤文)见惠数十枚,余谓即《左传》之形盐也。”由此可见,形盐者,乃是有形状,无论状虎还是其他,自然是祭祀的珍品。

历代祭祀,都用形盐,到清代还是如此,《清会典》卷三十六说:“笾实以形盐、藁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糗饵、粉餈。”在笾实中,形盐列第一,看来形盐在用盐礼仪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其他的兄弟民族,也有用盐祭祀的,只是没有像那样讲究罢了。纳西族有除夕用“盐米筐”祭天地的习俗。丽江纳西族的节日以春节最为隆重。除夕之日,各家先在院内用四根木杆,扎以松柏树枝,搭成天地棚,下铺松毛。用盐和米做成“盐米筐”。

盐的尊贵和习俗,是人们永远不能忘却的,在社会学和民俗学的调查与研究中尤其显得重要。人们把盐看成圣物,因为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盐是人们生活中的物质之本,生命之源。尽管世界各地围绕盐产生的风俗习惯存在着差异,但其根源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源于盐。

在梳理了胡朴安《中华风俗志》以及众多地方府州县志和民族志之后,我们感觉到盐的习俗在中华大地同样极其丰富,异彩纷呈。

盐作为一种实物,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常被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用以表达“和睦”和“友好”之意,起到以物代言的作用。在傣族青年中间,盐还作为谈情说爱时的代名词,起到传递情感信息的作用。

在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每年10月傣族“开门节”之后,当夜幕降临,美丽的傣族姑娘三五成群相约在某家的院子里燃起篝火,架上木制纺车,“呜噜呜噜”地纺起线来。她们为了选择自己理想的对象,每人都准备了两张竹篾凳子,一张自己坐,一张藏在她们的筒裙下面,留给情人来坐。当三三两两的小伙子用优美抒情的“琴”声向姑娘们求爱时,如果姑娘看上来找她的小伙子,她就会向小伙子提出风趣而寓意深刻的问题:“阿哥呀阿哥,你今天晚饭是用南瓜下饭,还是用盐巴下饭?”假如小伙子回答“南瓜下饭”,姑娘就会高兴地拿出筒裙下的凳子请他坐在自己身边,这就意味着她是爱他的。如果小伙子回答是“用盐巴下饭”,就意味着他不是真心爱这个姑娘,而是因为有困难才来找她的,姑娘就不会把备用的凳子拿出来请他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傣族民间有两句谚句:“用南瓜下饭,对姑娘满心喜欢”;“用盐巴下饭,有困难才来洽谈”。可见,很长时期以来,食盐属短缺贵重之物。

傣族还有用盐祭鬼的习俗。当傣族婴儿降生后,其父母为防止他(或她)生病,要拿一块盐巴来和他过秤,然后把重量和婴儿的体重相同的这一块盐巴拿去祭鬼,表示用盐巴换来了孩子本人,他以后就不会生病或者少生病了。

布朗山区每年4月和9月祭祀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放牧平安。祭祀中摆上盐和其他物品。德昂族则相信房屋有守护神,一年祭祀两次,若修盖房屋还要大祭一次。在这种祭祀活动中,当然也离不开盐。他们认为盐是忠诚的象征。

此外,在布朗族中还有叫魂的习俗。在这种活动中,盐仍然是主要的祭品。在布朗族人的观念中,死人有鬼魂,活人有活魂。活人的魂灵附在人的身上,人在昏迷、做梦、熟睡时,灵魂会暂时离开人体。如果人碰上鬼或是鬼的附着物,灵魂便有被勾去的危险。灵魂离开了身体人就要生病、死亡。因此,一旦发现失魂便要举行仪式把魂叫回来,让它重新附在自己的身上。

盐在滇黔瑶族习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瑶族款待客人时,将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盐在瑶族习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当地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由于盐的贵重,滇黔各族人民常常把它作为礼品,广泛用于婚嫁、拜师等重要的场合。贵州侗族青年定情时,男方向女方送半斤盐和二两茶。侗家为什么用盐、茶两样作为说媒的信物呢,原来侗家喜欢烧油茶待客。烧油茶所需的糯米、黏米、猪油,农家自己就地生产,可以自给。但贵州历史上不产盐,也不出产茶叶,这里偏僻,交通不便,买盐巴买茶叶十分困难,因而盐巴和茶叶便成了难得的贵重礼物。另外,茶叶是香甜味,意味着这门亲事又香又甜。盐巴是咸味,意味着要讨的姑娘很贤(咸)惠,男家很喜欢这个姑娘。

我国的中北部地区,人们把盐看得同样神圣。他们在摆老资格时常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对一些品行不好的人,骂他们是“没吃过盐的人”。在一些祭祀活动中,同样也离不开盐。

在浙江桐乡,“蚕生日”是这个著名蚕乡的一种特殊习俗。旧时,桐乡的蚕农,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总要举行一次为蚕儿做生日的仪式。这一天,人们用糯米粉拌和南瓜,做成形似蚕茧的黄色圆子,俗称“茧圆”。用碗盆装盛,再配以千张、豆腐干等素菜,供于灶神面前,燃烛插香,虔诚祭祀—番。接着,主人即将收藏在家中的蚕种取出,撒上—些盐粒(俗称腌种),再包藏起来。待到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的时候,取出蚕种将盐粒抖落,置水中稍加漂洗,挂在背阴处晾干;来年谷雨时节,便可催青孵化。

据传,为蚕儿做过生日,将来蚕儿就无病少疾,结出的蚕茧像茧圆一样,又大又结实。民国《濮院志》有这样的记载:“腊月十二俗传为蚕生日,作粉饵祀灶,呼曰茧圆。”清人陈梓曾为此作《茧圆歌》一首:“黄金白金鸽卵圆,小锅炊热汤沸然,今年生日粉茧大,来岁山头十万颗。”可见此俗流传已久。其实,请灶神,为蚕儿做生日,并不能清除蚕病,而在蚕种上撒些盐粒,倒是既能杀菌消毒,又可刺激蚕卵,对以后的孵化大有益处。看来在人们一些风俗习惯中已经巧妙的触及了盐对生产生活的促进作用。

同类推荐
  • 最有趣的民俗知识

    最有趣的民俗知识

    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与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也最为大众喜闻乐见 的部分。作为历史延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民族礼仪等等,它无处不在,无 所不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呼志强、刘瑞才编著的《最有趣的民俗知识》是一本浓缩中国民俗文 化知识精粹的趣味问答读本,《最有趣的民俗知识》以全面丰富的知识和 史料,讲述各类事物的由来典故,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将近千个基 础的中国民俗文化常识辑录在一起,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 识。全书涵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婚丧寿诞、姓名称谓、崇拜信仰、民 谚俗语等400多则趣味民俗文化常识。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 余的休闲读物。
  •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借用竹枝词这一古老民歌的形式,创作一部真实记录山东当代风俗史的作品,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人物风采、风景名胜等,作者在深入各地采风和考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地域文化这条主线,突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引领作用。如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淄博的齐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聊城的水城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青岛、日照的港口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威海的渔乡文化,荷泽的牡丹文化其中如泉水诗、渔家诗等还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即使地域文化特点并不突出的德州、滨州等地,由于选取从枣乡文化和退海之地的沧桑巨变等角度入手,同样写出了特点和情趣。
  •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这本中国两岸三地新老留学生的纪实文集,故事生动、场景广阔、经验丰富、分析客观宛如一册留学小百科,不但为留学美国提供很好的参考,并且为研究中国留学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留学故事多为留美学生含泪的微笑,却为年轻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留学学子大多坚韧不拔,勇于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经历不断增加自身实力、成为强者的磨练。读来令人感佩。《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收入来自两岸三地新老赴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写出留学生涯中种种感人的故事,原生态展现留学北美的苦乐悲欢,是留学经历和经验之作。编入的39篇作品为中国当代留学史留下第一手资料。
  • 惊鸿浙大

    惊鸿浙大

    本书选取了刊登在《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国立浙江大学日刊》上的讲演词61篇,融会着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浙大求是文化。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热门推荐
  • 绣出完美人生

    绣出完美人生

    梅洪良,虽然你安排策划了我的重生,但我的人生,永远不会像你谋划得那般“完美”。所谓完美人生,不过是个笑话罢了!余然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她重生了,遇到了很多事,伴随而来还有重重的阴谋与背叛……在梦中,她好像是一个旁观者,可有可无,抑或是被牵制的木偶,手脚都被名为亲情的线牢牢地绑住,尔后在某人的指挥下,被动地挥舞着她的四肢,最后她忍不下去了,亲手割断了名为亲情的木偶线,离开了那个曾经充满温暖的家……
  • The Gilded Age

    The Gilded 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突出重围

    突出重围

    《突出重围》以一场模拟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演习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装备精良、代表中国军队主体力量的满编甲种师在对抗中一而再地败给装备了高科技技术并改革了陈旧军事观念的乙种师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军队在二十世纪末世界军事、政治、经济格局中所面临的严峻的生存挑战,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在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格局中,在生存挑战和物质诱惑的重重围困中,英勇善战,杀出一条血路的富有英雄气质的忧患激越之作。
  • 飄渺传奇

    飄渺传奇

    半人半獸的他,從小到大每天滿臉笑容,從來不敢生氣,生怕被龍所控製,後來經過仙人指引進入四海派,在四海派他遇見了與她一樣的女孩,他們同樣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尋找自己的父親,在四海派認識了很多人,但一個一個最好的朋友,都出賣他,他究竟怎麼選著?他的師傅美若天仙他們是否有一段,讓人感人肺腑的愛情呢?他們是否找到自己的父親呢?他會愛上誰呢?這一切都值得你的期待……
  • 魅影女神

    魅影女神

    二十一年前的前世,二十一年前的今生、变幻了的身份,却始终都未曾改变的真身。前世的记忆恍若一个凶暴的恶魔,残忍地吞噬着他们的今生。一个是娱乐圈高冷超能力女神、一个是帅气的吸血鬼男神,激情与火花的碰撞、前世雨今生的无望——他们将如何在这个冰冷无情的巨大漩涡里奋力地挣扎着求生……
  • 僵尸皇后

    僵尸皇后

    ”五百年前,为了成全你的大局,我选择了沉睡。五百年后,我,南宫莫颜,只为自己而活。”这是南宫莫颜被再度唤醒后,所许的诺言。她是僵尸又如何?谁规定僵尸就不能存在于世间,谁又规定僵尸就不能有爱情?她,就要过得比任何人都好。龙霄宇,一个用鲜血为她接触封印的小毛孩,长大后看到她的第一眼,就对她说,要娶她。她不屑一顾,五百年前,那个说爱他生生世世的男人最终还不是为了江山牺牲了她。男人的话,才不可信。然而,就是这个男子,义无反顾地对她好,为了她可以将江山拱手相让,于是她再次有了爱的欲望。(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民国大亨

    重生之民国大亨

    重生民国上海滩,康有为叫他杜月笙,年少轻狂是青帮龙头上海滩大亨,他的目标是富甲中国权倾华夏,让列强胆战心惊滚出中华!
  • 雪容争霸天下

    雪容争霸天下

    她是一代凤凰,天生拥有可以看穿别人内心的天赋,他又经过自己的努力训练,在12岁的时候达到了九级武功,九级武力,拥有召唤冰的能力,是一个强者,这个世界是靠能力来存在滴,这是她一直喜爱说的语言……
  • 魔风降世

    魔风降世

    魔者,嗜杀成性,无情无义,不,不是的.......
  • 穿越之影后星光

    穿越之影后星光

    苏媚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十年,终于坐上天后宝座。不曾想在她最辉煌的时候被害落海身亡。更不曾想到,她的灵魂居然没灭,而是穿到了一个叫苏素的大四女生身上。成为苏素后,她依然选择了进入娱乐圈。除了重新收获曾经拥有的那一片星光,她还带着两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