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6600000004

第4章 中国人:盘旋在死亡头上(1)

中国人与西亚,甚或北非之间,肯定有着某种幽深的瓜葛。20世纪下半叶发现的三星堆,应该就是这种瓜葛的明证。浓眉大眼高鼻梁的青铜面具,决不是“后现代”艺术作品:它必定表达了某一人种的特征。

难怪有学者认为,三星堆一度曾为世界的宗教祭祀中心。

如果仅就现有的史料来看,则华夏民族较之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尼罗河畔的埃及人,以及北非闪、含两系,无疑是个晚得多的后起民族。可能也正因为这一点,它比那些更古老的民族显得成熟理性,且有头脑。在解决人类同时面临的生与死这个“第一课题”时,华夏民族显示出它特有的“超越”神韵,特别是对待死亡的态度,尤其卓尔不群,独树一帜。

中国文字史前史结束甚晚,史家研究上古时期,往往苦于史料匮乏。从神话中清理文化脉络,是一条无奈之中开辟的蹊径。《山海经》即是学者们挖掘的矿藏之一。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狡。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炎帝幼女女娃,溺毙于东海,死后化作红爪白喙的精卫鸟。精卫衔西山木石欲填东海,往来不息……精卫填海的故事,被后人演绎成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力量。也有人认为它表达了古人对死亡的抗争。更有人认为,这是彰显精卫战天斗地改造自然为民造福的精神!认真说起来,上古时期的人恐怕不会有那么高的觉悟,或者那么“形而上”的哲思。其实这个故事传达的信息很清楚:

人是会死的,比如溺死在海里。

“死”之后是什么呢?一只鸟?或别的什么?

人与山川日月、江河湖海同在;万物有灵,皆可相通。

那种稀奇古怪的动物,莫名其妙的死亡,变幻叵测的自然,毫无来由的杀戮,在《山海经》里比比皆是——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

——《山海经·海外北经》

东次四山之首,曰北号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首如豚,名曰,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爪,其名曰雀,亦食人。

……

又东北二百里,曰剡山……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山海经·东山经》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

——《山海经·海内经》

洪水滔天、怪兽食人、杀戮攻伐……死亡无时无刻不与人相伴。先民们并不需要特别的聪明,很容易即可注意到:无论自己的族类还是异类,都不能摆脱天地自然。岩画上的日月星辰,殷商祭器上的饕餮之相,都是先民们把自己置于天地宇宙的朦胧表达。

儒之思想萌芽,无疑植根于先民的上述观察与想法。因此,《易·乾·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人本由天地生成,自应服从和遵循天地之道,并进而将人的终极道德原则,与宇宙自然的最高法则涵化为一体。“天生庶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如果人德齐于天德,则归于天人同德。那么,人的生死,实际上归属宇宙生死大化。

有此认识,又何须畏死?但儒家同时还提出了终极价值目标:天道至善。于是人生便负载了责任:以道德学问的修养,自洽于“天下有道”这一目标的推进,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现世也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来世,在儒学的观念世界中则没有存在价值,故儒家无“来世”之说。孟子在论及天道与人生时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孔子说得更其直白:“朝闻道,夕死可矣!”哪怕生命短促到朝夕之间,只要能与道共生,也就无复他求了……

儒家不追求来世、永生,儒家追求不朽。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春秋左传》

为天下有道而立德、立功、立言,这就是所谓三不朽。若无建树,等于虚掷了生命,所以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可见,儒家虽轻言生死,却意在超越。对儒者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死或不死,而是以什么名义死。

当同时期的希腊人还只是些“半开化的蛮子”(丹纳语)之时,中国人已经在思索如何完善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信、勇,或曰忠、孝、节、义,逐渐凝为儒者所追求的品格。由于这种个人的道德追求被赋予了终极价值的意义,因而是高于生命的。孔子倡导士人毕其一生追求道德实现,如果事属不能两全,则以死成就道德:“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已为己任,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则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就说得更加清楚:我留恋生命,渴求有义,如果两者不能同时拥有,那么我舍弃生命以获取义的实现!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自此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慷慨赴死的理由;当儒道这一精英文化渐变为主流意识形态以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则成为中国人普遍推崇的高尚气节。《左传》宣公二年载:晋灵公暴虐无道,正直大臣宣子(赵盾)屡屡谏止,灵公假意表示将改过自新,其实已暗生杀机,终于支使去刺杀赵盾。结果,死的却不是赵盾: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为赵盾的品格所动,不愿对高节之士下手,但又不能失信于灵公的委托,只好舍生取义。赵盾的高节本在义理之中,可敬的是前去杀他的!由此可以看出,舍生取义的道德准则已从读书人中扩展至天下壮士。《史记·刺客列传》所载,即多为轻生死而重侠义的豪杰,并非都是士人。聂政,屠夫而已。但为“义”所驱使,竟可以死得壮烈非凡:严仲子为韩国卿士,结仇于韩相侠累,恐遭其暗害,遂流亡至齐。闻聂政名,携重金往访,欲使聂刺杀侠累。聂因老母在堂,奉养之责未竟,因而坚辞不受。而严仲子则始终如一,以优礼待聂政。直至老母去世之后,聂政才慨然应允——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于是严仲子以实情告。聂政知此行必死,人多无益,乃不带伴从,只身入韩,直取侠累——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面皮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史记·刺客列传》

聂政事败自杀,但死法未免太酷烈:先以刀割毁脸面,挖出自己眼睛,然后剖腹……侠累将聂政暴尸于市,千金悬赏知其来历者,竟无人知悉。事至此本已了结,未料又起波澜:聂政之姐聂荣,在齐听到了韩国发生的事后,断定乃聂政所为。于是立即前往辨认,果然是聂政!聂荣大哭道:这是轵地深井里人氏聂政啊!韩国人大惊,对她说:你怎么还敢前来认尸!就不怕受牵连吗?聂荣哭着说道:他这样毁容自污,蒙羞受辱,正是因为他怕连累姐姐啊!可是我又怎么能为保全自己性命而埋没他的英名呢?接着大喊三声,死于聂政尸旁!

刺客中更为国人熟知的,当推荆轲。荆轲,卫人,好读书击剑。燕太子丹曾在秦国为人质,受辱归国,燕、秦誓不两立。秦将樊于期得罪秦王,入燕投奔太子丹,燕、秦愈益交恶。强秦之下,燕国势若危卵。太子丹经田光引荐结识荆轲,欲谋刺秦王。事属机密,太子诫田光“勿泄”,田光乃自杀以释太子疑。此后太子奉荆轲为上卿,车骑美女任其所欲。荆轲为诓秦王而需樊于期人头,太子不忍杀之,樊将军却慨然自刭以献……临行,太子知荆轲此去必不能生还,于是身着缟素,与知其事者相率送行于易水之上,以壮其行——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史记·刺客列传》

至秦,荆轲重贿蒙嘉为己游说,得见秦王。佯献叛将樊于期头,及燕之割地督亢地图。秦王展阅地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就势以匕首刺秦王,不中,绕柱追逐,秦王以剑回击,断荆轲左股。荆轲犹作困兽之斗,终于力不能敌——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良久。

——《史记·刺客列传》

事发后,秦引兵攻燕,燕大败,秦穷追太子丹。燕王杀太子以谢罪于秦。秦并天下之后,荆轲昔日知交高渐离,以善音律被秦始皇召见,赦其死罪,令随侍击筑。高渐离暗以铅置筑中,寻机击杀始皇帝,然因其目盲而未果,高渐离亦被诛杀……

因“刺秦”事件而纠集起来的这一干人等,都先后身殉其事了。但他们当初介入这个事件的动机,以及他们的勇气,却长留青史,令后来者为之动容。驱动他们的力量只是一个字:义。为义而赴死的卓行,在历史发展中渐渐转变为庶民社会的操守,最终又潜入江湖,再变为江湖中的最高价值目标。

而朝堂之中的士人群体,则多为“仁”所驱策。王子比干,明知殷纣王“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行为已近疯狂,前不久才“醢”了九侯又“脯”了鄂侯——一个被他剁成了肉酱,另一个被割成一条条地晾了肉干,三名内阁成员就死了两名,而且现摆着吓人的“炮烙”刑具:有敢再多言者必不宽贷!而比干就是傻透了要寻死——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史记·殷本纪》

殷纣以其暴虐不仁,天下群起而攻之。领头攻击的人,便成了天下四方的新主子——周天子。然而并不是所有士人都拥护这场“革命”,伯夷、叔齐兄弟俩,就是持不同政见者。他们认为,以暴力手段推翻殷纣,是以暴易暴,同样不仁。如果兄弟俩生于今日,则他们的观点应表述为:政权不应当被暴力夺取,暴力是非法的。作为殷人,为抗议新朝,他们“义不食周粟”,隐入首阳山。在他们行将饿死之际,唱出了这样的咏叹之词:“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歌毕而死在首阳山上……可能是对这唱词不以为然,孔子认为“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伯夷叔齐不是为追求仁而赴死的吗?现在已经成仁了,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这是为秩序、为争仁政而死。公元前547年,齐国权臣崔杼心怀不轨,在家泡病假。齐庄公趁探病之机,欲私会崔妻姜氏。崔杼本谋逆已久,庄公等于自蹈陷阱,被射杀于崔宅……事发后,崔杼迅速收拾政局,立杵臼为齐景公,自任右相,庆封为左相,乃一手遮天,齐国无人敢言。负责国家档案的齐太史不动声色,秉笔直书“崔杼弑庄公”。崔杼大怒,杀了太史官。太史之弟继任为太史官,第二次在史册中直书“崔杼弑庄公”,结果也被杀了!第三任史官是两位殉职太史最小的弟弟,他知道崔杼不准曝光谋杀国君的事,也知道自己的两位兄长为何赴死。他提起笔来,毫不犹豫地把那五个字再度写进史册……

崔杼杀不下去了。他所面对的,不是这个史官世家的几兄弟,而是士人的浩然正气,是比生命还要沉重的直节。

直节垂范千载,历来为士人推崇、庶民景仰。因节而勇、因节而刚者,历朝历代在在有之,已成为中国人精神中的脊梁,可以玉碎,宁折不弯。当蒙古大军势若狂潮,席卷长江南北之际,文天祥以一介书生督军抗击,若无死节之志,怎能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史载文天祥“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如此清朗俊秀人物,却生就一副铮铮铁骨。南宋覆灭,文天祥在广东被俘,元军将其押解至京,已降了蒙古人的前宋恭宗皇帝赵显,还有前丞相留梦炎,都来劝天祥降了算了,天祥不为所动。元朝重臣阿合马、丞相孛罗,轮番与之斡旋,天祥义薄云天,矢志不降,回答说:“今日天祥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言!”此后在兵马司羁押三年之久,始终端坐不卧,脚不沾地……世祖忽必烈知其死志难移,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最后一次召见劝降,志不改,次日,文天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年止47。刑前,天祥从容地对吏卒说:“吾事毕矣。”死后数日,仍面色如生。其衣带上有自留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真是感天地而泣鬼神!

对于南下的蒙古人来说,也许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领略骨子里的华夏精英文化。一个军事上强大的民族,击败了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胜利者就会碰上文天祥式的囚徒。同理,能以巧取豪夺得天下者,未必能尽得天下读书人。明洪武后,靖难兵起,至建文四年,惠帝朱允不知所终。成祖朱棣新即位,大肆收罗人心,召用惠帝侍讲学士方孝孺。孝孺死活不干,被关了起来。为使其就范,成祖派人再三劝谕,仍不屈。成祖更亲自慰问,不料老先生竟当面声讨起皇上来了!结果自然不问可知——

召用孝孺,不肯屈。系狱。一日遣人晓谕再三,终不从。又召草诏。及见,悲恸彻殿陛。上降榻劳曰:“先生无自苦,余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文皇曰:“渠自焚死。”孝孺曰:“成王不在,何不立成王之子?”文皇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文皇又曰:“先生无过劳苦,此朕家事耳。置之。”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大批数字云云,投笔于地,又大哭,且骂且哭曰:“死即死!诏不可草!”文皇大怒,命磔诸市。孝孺为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六。复诏收其妻郑,郑先自经死。宗族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

文天祥47岁就义,方孝孺46岁赴死。孝孺死得极其惨烈:先是当场被削去脸颊皮,以免再开尊口,后才是磔刑——被人一刀刀地剔下肉来,直至只剩下骨架!就这一段史实而论,方孝孺似乎死得有些不值:朱棣都说了,他跟朱允,叔侄之间;叔叔打跑了侄子干外人何事?谁做皇帝,是朱家的家事,你方老先生操的是哪门子心呢?但以政治信仰的独立而论,则方孝孺无疑给皇帝上了一课:即使打得下江山,你也不能尽数收买人心!不过为这“授课”付出去的未免太多了:方家873位族人掉了脑袋!

同类推荐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厚黑学(全本珍藏版)

    厚黑学(全本珍藏版)

    足本珍藏,尽得“厚黑”精髓。识此术如手握尖矛厚盾,进可拓土,退可守成《厚黑学》被誉为“民国第一奇书”,近年来更被视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学”巨著。“厚黑”者,犹“矛盾”也,其本身并无善恶,不过视操于何人之手而已。只要用之以正道,自可为一己谋成功,为大众谋福利。独家奉送张默生著《厚黑教主传》,还原“厚黑教主”本来面目。此版本《厚黑学》不仅包含了李宗吾全部的“厚黑学”著作,更独家奉送李宗吾挚友张默生所著《厚黑教主传》一书,为读者拨开重重“厚黑”迷雾,还原“厚黑教主”本来面目。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电龙倒凤

    重生之电龙倒凤

    一代猥琐男遭电击重生高四年代,身居雷电之力,脑掌上网电脑。以雷电之力打熬筋骨掌控绝世武力,以诱惑电眼勾引美眉建立庞大11,屹立世界之端!“哥哥,怎么有股麻麻的感觉,不过好舒服。”“哥哥的小龙带电啊!”“哥哥你好坏,电龙倒凤啊!
  •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金圣木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认知已经本末倒置。在他看来,现实社会充满着压力、虚伪和无意义,而网络空间才是他的个人价值实现的真正舞台。因此,网络游戏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而现实生存则退缩到一个若有若无无足轻重的背景化位置。金圣木对学校教育的抵拒和逃逸,对父母既无 “敬畏”也无“怨恨”的态度,都是这种现实、虚拟错位感的直接征显。而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在误杀表妹后所表现的冷漠,更是鲜活而有力的佐证。
  • 捡个尸体来重生:女鬼大小姐

    捡个尸体来重生:女鬼大小姐

    闲来无事正在时空旅行中的女鬼苏醒之在某条清溪边上看到了一具无主女尸,于是一时兴起就尝试了一下附身,但万万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因此被困在了女尸体内,而且随后还被女尸的家人给强行带了回去。已经许久未曾玩过cosplay的苏醒之一时半会儿没办法从尸体上脱身,也就顺其自然的扮起了这个叫做应惜弱的千金大小姐,可没想到这大小姐的名头还没揣热就被匆匆嫁了出去,而洞房花烛夜她就被至少四拨人给同时杀了一遍。女鬼发现新嫁的相公是个刚觉醒的魔族,她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大麻烦中,但她是史上最强女鬼,她还能怕那些不成气候的小虫子不成?呵呵,麻烦越来越多,就代表这个游戏越来越好玩。狐妖、精怪、和尚、驱魔师尽管放马过来,她女鬼大小姐,奉陪到底。
  • 超级魔方系统

    超级魔方系统

    何子豪无意间得到一个外星战舰魔方系统,从那天开始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妖莲盛世

    妖莲盛世

    简介:她就似那淤泥里的莲花,虽洁身自好,可若是被人狠狠的踩进深渊里,再崛起时又怎能似当初那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这一次,她要做那万人景仰的妖莲!她要踩踏她的人付出代价!她要他比她更痛苦!
  • 鬼司天印

    鬼司天印

    我朋友结婚当天被媳妇割破了喉咙,当晚他变成厉鬼杀了我们全村。
  • 起风时

    起风时

    她聪慧过人,她惊艳出众,可她却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弃儿,她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神秘身世,她又将背负怎样的生死历程?风神塔的风铃再次响起,风岚大陆即将风云变幻。从少不更事到纵横一方,爱恨情仇何日消,生死莫测诉衷情。艰难险阻过后,默契是否依然?脱胎换骨之后,爱情、友情、亲情、大爱如何选择?纵千疮百孔,初心犹在。【另警告读者,此作者很散漫,入坑需谨慎,你们若不催更,她就慢慢码,一周两更实为勤快。】
  • 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亲情与梦想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为了给自己短暂的离别划上一个句号,他将厂长打下神坛。然而世事无常,众叛亲离之后,当旧梦初醒,新路起航之时,他将悲愤化为动力,登天路,碾众神。他要告诉全天下,华人电竞屹立世界之巅。
  • 寻龙陌

    寻龙陌

    寻龙之路荆棘遍地,困难重重.看少年灸舞如何披荆斩棘,独闯异界,书写传奇人生
  • 逃离外企

    逃离外企

    书中对跨国公司的职业道路作了详尽的描述,包括外企的面试全部过程描写、绩效评估面谈、入职信、岗位描述等,并对外企的内部管理作了全景式的展示。书中的主人公李白就是这样一位在外企工作了多年以后回到民企工作的人。这个角色是很多人的一个角色融合。更确切地说,他代表了一代外企的经理人,“他”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接受过本土的高等教育,但是没有留学背景,外企也许是出于偶然,但是在这个圈子里一做就是很多年。在最后李白一个中国本土的民企却绝非偶然,他和现在很多离开外企进入本土企业的经理人一样,正是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也希望看到自己职业生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