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申时的时候,三保顺着楼梯来到二楼,脚步很轻的走进存放《永乐大典》的东暖阁。小西正趴在地上专心阅读,头也不抬的回了句,“哥,这页马上就看完了。”
“不急!”三保轻声回答着退了出来,安静的站在门外等候。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小西就出来了,看到门外的三保很是意外,“哥,难道刚才你一直都是站在这里等我?”
三保微笑着回答,“只一会儿功夫,不算什么。”
“对不起!对不起!”小西歉疚的连连道歉。“我还以为你会下楼去坐着等我。”
“时辰差不多了,咱们走吧!”
“好的!”小西跟着三保下楼出了文渊阁,坐进了等在门口的马车里。
小西在国姓爷府门外的下马桩前下了马车,跟着三保走进大门,陈宗宝紧跟在他们身后。三保引着小西和陈宗宝到了偏厅,两个人分宾主落座,陈宗宝站在小西身后。小太监送上三杯热茶后退了出去。
三保微笑着对陈宗宝说,“宗宝,你也坐吧!”
陈宗宝恭敬行礼婉拒,“卑职不敢在国姓爷面前造次。”
三保站起身,小西也随着站起来。
“宗宝,这里没有外人,你不用拘束。”三保的话里充满了尊敬的语气。
小西惊喜的问,“你们认识?”
“我们俩还有脱脱的功夫都是跟着宗宝的娘舅学的。”三保轻声解释。
“原来你们都是师兄弟!”小西惊喜的问三保和陈宗宝。
提到这个,三保委屈的说,“他年龄最小,却是我们的大师兄。”
陈宗宝笑着反驳,“这个和年龄没关系。”
“那脱脱呢?他排行老几?”
“他是老二。”陈宗宝回答完小西的问题,做了个他惯常的摸下巴的动作,戏谑的对三保说,“是吧?小师弟!”
三保尴尬的点点头,小西被逗得前仰后合的大笑。
三个人在偏厅吃了晚饭,三保安顿好陈宗宝,和小西在偏厅喝茶聊天。
“小西,我这次回来见皇上对你更好了。我就放心了!”
小西笑笑,一脸幸福的回答,“除了份位,皇上什么都给我了。”
“那就好!前天我去拜见少师,和他聊了很久。他也说你很聪明,知道该抓住什么。”
小西放下茶杯,认真的说,“哥,我现在在宫里一切都好,就是时常会担心你,担心脱脱。”
“你放心!我们都很好!”三保欣慰的笑笑。
“不知道脱脱什么时候才能再回京述职?”
“前年年底才回来过,至少也要三年到五年才有机会回京述职。”
“这么久啊!”小西默默的在心里计算着,‘最早也要明年年底,希望到时候我还在这里。也不知道我到底能在这里呆多久?’
“小西,你怎么了?”
小西收回思绪,抱歉的会回答,“我走神了。”
“哦!”三保没再追问,笑着说,“时辰差不多了,咱们先回宫接了浅语吧?”
因为在北安门耽搁了一些时间,一行人赶到午门广场的时候已经人山人海的了,人们拖家带口的都是来看鳌山灯的。三保和陈宗宝把小西和浅语护在中间,奋力排开众人才到达了西面阙楼脚下,三保和陈宗宝都热的出了汗。
一名小太监宫快步迎上来,对着四个人俯身行礼,小西认得他是在乾清宫外围当差,和浅语一起福身还礼。
小太监恭敬的说,“奴才见过国姓爷,见过小西姐姐,见过浅语姐姐,见过陈太医。”
“起来吧!”三保轻声吩咐。
小太监站直身子,微笑着禀报,“皇上吩咐奴才引着国姓爷到预留的位置就坐。”
四个人跟着小太监快步登上阙楼。阙楼里面用隔断分割成多个包厢,预留给他们的包厢是最靠近东面的一个,这里离午门城楼最近,鳌山灯就安放在不远处的城楼下面。午门城楼上灯火通明,却只有三步一岗的锦衣卫在上面。
小太监行了礼退了出去,站在门外恭敬的候着。三保坐进前排的椅子上,小西和浅语在他身后坐下来。三保身边的椅子还空着,回头找寻陈宗宝,微笑着拍拍身旁的椅子,示意他坐过去。陈宗宝笑着摇摇头,拒绝了。三保站起身,强拉着陈宗宝落座。陈宗宝慌张的站起身,轻声提醒,“这样就逾越了!”
三保笑着反驳,“今晚连皇上都与民同乐。再说这里是包厢,门口有人守着,不会有外人可以随便进来的。”陈宗宝听三保说的有理,欠身坐在了椅子上。
才过了一小会儿,两侧朱阙楼就传来威严的宫乐,原本嘈杂的午门广场瞬时变得鸦雀无声。三保,小西和浅语同时站起身,陈宗宝也跟着站起来。宫乐过后,马去最先出现在午门城楼,他今天穿的是一套簇新的酱紫色宫装。马去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朗声宣布,“皇上驾到~”
不论是阙楼内的‘重要人物’还是午门广场里的寻常百姓都齐刷刷的跪在地上恭敬的等候。
宫乐再次响起,马去俯身恭敬的退到一侧,朱棣缓缓的走来,站在城墙边威严的环视午门广场。朱棣这会儿穿的是明黄色的常服,乌沙冠上的两条金龙在灯火的映衬下烁烁放光。
午门广场里回荡着震耳欲聋的山呼万岁的声音,久久没有散去。
朱棣转头示意,马去朗声宣布,“平身~”
锦衣卫统领纪纲恭敬的走到朱棣身边,双手递上一张长弓,朱棣接过来握在手中。纪纲又从身后背着的箭筒中抽出一只羽箭,恭敬的递上。朱棣把羽箭搭在弦上,瞄准鳌山灯的方向,用力拉到满弓。马去走上前来用火折子点着了矢上包着的一团棉花,闪身退到了后面,朱棣毫不迟疑的松了左手,羽箭伴随着清脆的哨声准确无误的落进了最上面一层的那盏鳌山灯的灯腹里,矢上的棉花点燃了里面的芯捻儿,鳌灯被点亮。等候在鳌山灯内侧的二十名太监分成两组动作一致的由上至下交替点燃每层里所有的鳌灯。人们兴奋的随着亮灯的节奏大声数着层数。
坐在包厢里的小西和浅语也兴奋的一起数着,“二、三、四、五……十三。”
整整十三层的鳌山灯被全部点燃。整个午门广场沸腾了,有开怀大笑的,有兴奋的手舞足蹈的,更多的人们激动的哭起来。
站在城楼上的朱棣转头朝小西她们的方向看了会儿,才不舍的收回目光,向广场的人们挥手致意。
不知道是谁率先朝着城楼大喊了句,“皇上圣明!”更多的人附和着,激动的喊声此起彼伏。
“皇上起驾~”马去朗声宣布。宫乐响起,所有人都跪地恭送。
朱棣没再耽搁,转身离开城墙,快步消失在午门城楼上。
站起身,浅语轻声问小西时辰。
“快戌时了。”陈宗宝抢着回答。浅语看了眼陈宗宝,脸上有了一抹绯红。小西看在眼里没有点破。
“送你们回宫吧!”三保体贴的建议。
进了北安门,小西和浅语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很快就到了坤宁宫西庑浅语的住处。
“浅语姐姐,奴婢看您进去了再走。”小西如此谦卑是发自内心的。
“小西,夜深了,你自己小心点儿。”浅语从披风里伸出手,帮小西紧了紧大氅。
小西笑着点点头,“浅语姐姐放心,这离乾清宫这么近几步就到了。外面冷,您快进去吧!”
“好!我进去了。”两个人行礼后,浅语转身推门进去了。
小西深吸一口气,朝着乾清宫快走过去。天上的满月照在地上的光有些惨白,四周安静异常,小西忽然害怕起来,加快脚步几乎跑了起来。
突然一团黑影迎面扑过来,紧紧的抱住小西,一转身朝着西南的方向飞起来。对方动作太快,小西还没来得及叫出声。闻着熟悉的味道,小西笑着问,“你怎么来了?”朱棣没回答,专心的飞着。
不一会儿两个人就到了西安门附近,朱棣稳稳的落到地面,松了怀抱,带着小西坐进停着的双辕马车里,吩咐坐在车外的李宏展,“走吧!”
“是,皇上!”
马车跑起来,很快就出了西安门。
小西凑近轻声问,“我们现在出宫要去哪?”
朱棣柔声回答,“朕记得你说过,等天黑了要出宫逛街看花灯。所以就换了衣服出来接你。”
小西笑着轻声告诉朱棣,“我晚饭没吃饱,留着肚子想回来和你一起吃汤圆。”
“朕晚膳吃的也不多。”朱棣凑近耳语,“夫子庙附近有家很不错的馆子,里面的甜食很好吃。我们先吃了汤圆再去逛街?”
“好啊!正好吃完了逛街消食。”小西高兴的点点头,钻进朱棣怀里好奇的问,“站在城楼上好玩吗?”
朱棣学着小西的语气可爱的回答,“一点儿都不好玩!”
小西抬起头疑惑的说,“高高在上,接受那么多人的跪拜。”
“上面风大,灯火的灰烬吹了朕一脸,朕实在忍不住用手扫了扫。”
小西恍然大悟,“原来你挥手是为了这个呀!我还以为你是在向午门广场的百姓挥手示意呢!”
朱棣抬头看了眼小西头上的步摇,笑着岔开话题,“朕在城楼上看到你头上的步摇一闪一闪的,特别好看!”
“当然好看啦!”小西骄傲的回答,“这可是我的夫君送我的!”
朱棣佯装认真的称赞,“你的夫君真有眼光!”
吃过汤圆,朱棣和小西顺着秦淮河南岸朝夫子庙的方向慢慢踱步。虽然已经是深夜,可路上依然熙熙攘攘的有很多人。路两边都摆着各色摊子,糖人,糖画,剪纸,雨花石穿的小首饰等等等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小西不时停下来买买这个又看看那个,朱棣每次都是很有耐心的驻足等候。
秦淮河岸边安放了很多长凳,两个人走累了坐下来休息,安静的欣赏着秦淮河上不时驶过的花船。小西伸手指着对岸的一处灯火通明,乐音缭绕的三层古楼,兴奋的说,“那真热闹,我们过去看看吧?”
朱棣顺着小西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立时皱紧了眉头,不容置疑的拒绝,“那里不适合你。”
“不就是烟花之地嘛!”小西不以为然的回答。
“知道还要去?”朱棣绷着脸佯装生气的质问小西。
小西收回手,偷偷的从大氅里拉住朱棣的大手,转头给了朱棣一个大大的笑容。心里盘算着,‘都说烟花之地藏龙卧虎,早晚我得进去看个究竟!’